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忽逢桃花林 >

第2部分

忽逢桃花林-第2部分

小说: 忽逢桃花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怡川跟个被人糟蹋了的黄花闺女似的躲在角落里哭唧唧。
  卢西奥还是太心软看到张怡川这副可怜样子不忍心,走过去将他扶起来:“小川,有没有打疼啊。”
  张怡川抱住卢西奥干嚎:“小西,只有你对哥好啊!”他把脸埋在卢西奥的肩膀上蹭假装抹眼泪,“没事,哥可是一直在健身的,怎么可能这么轻易被他们打伤呢。”
  卢西奥还是不放心,检查了一圈确实没发现伤口这才放心下来:“你饿不饿,要不要先吃点。”
  张怡川吸吸鼻子,一脸感激得点点头,正想跟着卢西奥过去吃饭,就看到两祖宗正一脸冷笑得看着他,他瞬间觉得全身都疼。
  于是他二话不说跪下来抱住陶清涵的腿:“两位爷,我错了!”声音凄惨委屈。
  “是吗,那你错哪了。”陶清涵双手抱臂语气慵懒。
  “我……我……”张怡川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小心翼翼向卢西奥求助。
  卢西奥给他做口型:带饭晚了。
  张怡川恍然大悟:“爷,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不该让你们挨饿,我罪该万死。去买饭的路上遇到了社团的学妹,他们搬东西缺人手,让我去帮忙我就去了,我一忙完就去给你们买饭了,然后用最快速度回来……”
  姜超宇一脸悲痛:“川儿啊,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我们三年的兄弟情还不如没见过几面的学妹?”
  “那我也不想裸奔啊。”张怡川嘟囔。
  姜宇超恨铁不成钢,无力摆摆手:“我算是看清你了,先吃饭吧。”
  “谢谢爷!”张怡川蹦跶起来。
  陶清涵看着张怡川的衣服皱眉:“我记得你出门前穿得不是这件衣服吧。”
  “我后来又换了呀,那件米色大衣脏了我就换了一件。”
  陶清涵眼前发黑:“衣服脏了不知道第一时间拿去洗吗,脏了你还穿毛线啊!”
  张怡川叼着根青菜一脸委屈,又关他衣服什么事啊,他用眼神询问姜超宇和卢西奥,但是两人耸耸肩表示也不知道啥情况。
  陶清涵还在生闷气没注意三人的小动作。
  韩昭易在决定了旅游地后,简单收拾了一些要带的换洗衣物,第二天就出发了。因为去邻市距离也不远,他就直接开了车准备自驾游。
  他上午从家里出发,到邻市时已经下午,他在市中心找了家酒店先安顿下来。他上次来这里还是五年前,这五年里变化确实很大,韩昭易就算之前来过,也没有多少熟悉感。
  虽说是旅游城市,但是很多东西跟其他地方都是大同小异,韩昭易在这里呆了两天就把整个城市都摸清楚了,对于这座旅游城市的兴趣也渐渐消磨了。
  这一天他去一家当地很有名的面馆吃饭,他去得比较晚,店里只有他一个客人,老板就一边收拾准备收摊一边跟他聊天。
  “其实啊,虽说是旅游城市,但是能看看的也就那么几个地方,真要去啊就要去乡下,沿着国道一路往北,周边有很多农村,虽说是农村好些建得比城里还漂亮呢。前段时间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祭祖,两个孩子从小在城里长大,第一次看到农村,以为农村都是又破又穷,没想到这么漂亮,在那里待了三天后直嚷着不肯回来,就留想在那里。好不容易把他们哄回来了,现在天天磨着问我们什么时候再回去。”
  韩昭易忍不住一笑,心中一动。
  第二天韩昭易就退了房离开城市沿着国道一路往北开去,越往北离城市越远,也越来越冷清,城郊还比较热闹,大型商店之类的也还有一些,等到了真正的乡下也看不到什么商店,最多的就是一些小卖铺。
  他也没有定计划,真的是完全随心,一路停停走走,路遇农村就停下车走进去看看。
  A省经济发达,就算是农村也不像电视上演的一样泥土房,泥泞路,很多房子都是三四层的独栋小洋房,就算是放到城市去也是完全不掉价,村民生活水平都很不错,看不到特别贫困的人家。
  韩昭易越来越喜欢这条国道旁边的风景,两旁的农村,以及村子里淳朴热情的村民。
  此时已是十二月份,天气已经很冷了,前几天下了些雪,这边是南方就算是下雪也不会像北方一样在地上积厚厚的一层白色,基本上一落地就化成了水,但是两旁的山上还是能覆上薄薄的一层。点点白色点缀在青山间,没有北方的萧索雄壮,却也几分南方特有的的婉约清秀。
  韩昭易驾车驶过一条千米隧道,离开隧道再往前开两公里出现了一个十字路口,东西两边的路口各通向一个村子,韩昭易看了两眼并不准备下车,车子快没油了,他之前问过人,知道再往前开一段路就到镇上了,镇上有个加油站他要先去加油。
  然而离开十字路口还没一百米车子便熄火了,他重新启动也没成功。韩昭易看了眼油表,油还有,那就只能是车子出故障了,他下车检查了好久也没发现问题所在,只能给最近的汽车维修公司打了个电话,让他们来拖车。但最近的维修公司离这里至少也有几十公里,今天是不可能来拖车的。韩昭易也理解,现在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如果现在来拖车,再回去也肯定快半夜了。但天气这么冷他也不可能就在车上过一夜,他点了根烟,转身看了眼离他距离不到百米的村子,看来今天只能先在这里住一晚了。
  这个村子并不是直接靠近公路,而是仍有一条距离不算短的水泥路。水泥路往里延伸了五六百米后有一个转弯,弯道后的路被青山遮挡看不到尽头。而比水泥路水平高度低了十几米的宽阔两侧则是成亩成亩的农田,一块块农田由于地势原因成阶梯状,是典型的江南梯田,冬季农田里并没有种农作物,只有□□在外的一方沃土。
  公路边的村口立了块两米多高的大石头,四周放着二十几盆小盆栽,外围是一排排列整齐的鹅卵石,大石头上面刻着三个行书大字……………“桃源村”,右下角还刻着一行小字:陶渊明后裔聚居地。
  韩昭易看到那行小字来了兴趣,摁灭烟头沿着水泥路往里走。


第3章 第三章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
  韩昭易沿着宽敞道路前行,道路两旁隔五米便是一株桃树,但是由于现在还是冬天并不能看到粉色的花瓣,只有灰秃秃的树干。
  道路两旁木制护栏下摆放着各色盆栽,即使是冬天也是娇艳多姿,弥补了没有桃花的遗憾。
  韩昭易带着欣赏的心情走入这片土地,不同于城市的钢筋水泥,这里没有喧嚣,只有一片宁静祥和。
  韩昭易停停走走终于走到了五百米处的弯道,从这里开始道路左侧不再是农田而是一条不算宽阔的河流,水质清澈,水深目测只有一米左右,河流的左侧紧挨着农田,从远处高山上缓缓流淌出的溪水经过此处分成两路,一路跟随大部队往下流而去,还有一些则流入田埂浇灌农田。
  韩昭易驻足看了一会儿便回了右侧道路,右侧完全靠着山,伸手便能摸到光秃秃的石壁,韩昭易原本以为这本是普通的石壁,等凑近时才发现石壁被开凿过,有明显的形状。他观察了一会儿才发现这是个立体的地形图,他猜想这应该是村子全景,虽说比较粗糙但还是能隐约看出一些房子的形状。
  为了符合陶渊明后裔这个特点,一路上韩昭易看到不少刻在石块上的陶渊明画像,以及他的诗句。
  虽说有着明显的人为色彩,但韩昭易仍然兴趣浓厚。
  这条通往村子的路比韩昭易想象的要长很多,他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才见到房屋。
  最先出现的屋子是一座石屋,建在村子外面,是供游人观赏的景点,景点范围比较大,一间茅草屋盖在山脚下,柴门半掩,屋子旁边是座鹅卵石铺就的小型石拱桥,下面有一方池塘,里面还有几条肥美的胖鲤鱼。在离石桥不远的一侧则从山脚一路向上开凿了一条木梯直通向山顶,韩昭易挺有兴趣上去走一走但是眼见天色暗了下来只能作罢。
  韩昭易走到真正意义上的村口时忽然就想到了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提到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虽然山中小口变成了豁然大道,但是从最外面与外界接壤的入口直至此处他越走越有一种漫步在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感觉。
  农村里大多使用的灶台烧菜做饭,袅袅炊烟通过烟囱飘向天空,最终消散在微风里,没有比这更加令人心动的烟火气。
  农村里的房子不像城市排列有序,许多都是祖辈们在世时打造的地基,那时还没有土地规划,只要有空地便能盖房,虽说时过境迁,祖辈早已长眠地下,但房子却保留了下来,从茅草屋逐渐演变成了白墙黑瓦的小洋房,但不变的是点缀在田间,山脚下,河流边点点零星见证着历史的进程。
  冬天的夜晚黑得很快,韩昭易进来时还有昏黄的夕阳伴随,此时却已月上柳梢头。家家户户亮起了灯,有耀眼夺目的白炽灯,也有散发着温暖黄光的老式钨丝灯。此时正值饭点,路上没有多少人,田间归来的农夫,工作结束的年轻男女,在路边晒太阳闲聊的老太太此刻都围坐家中吃着饭。
  韩昭易从家家户户的窗前走过,村民们说着朴实无华的方言,杂夹着时不时碗筷相碰的声音,他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却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与温馨,嘴角不自觉扬起了明显得弧度。
  一条河流从村子中心穿过,将村子以河为界分成了两半,河上隔二十米便有一座桥,桥很宽能供车行过,因此行车也不会出现不便之处。
  韩昭易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看到了一幢方方正正,装饰精美的四层小楼,在二楼位置靠近路边的墙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怡然小住”。这是一家民宿,韩昭易没想到这么个小山村里还会有民宿。
  铁艺大门半开着,里面有一庭院,种着各式花卉,庭院一侧放着一张石桌以及几张石凳,上方架着葡萄藤。
  韩昭易走进房子,正对大门的是收银台,但里面并没有人。
  “有人吗?”韩昭易朗声喊道。
  很快便从一旁的房间里出来一男一女,两人中年年纪,出来时牵着手应该是对夫妻。
  那中年妇女看着韩昭易有些意外,但是男人很快反应过来,挂着笑容问道:“先生是要住宿吗?”
  “是的。不知道还有没有空房?”
  男人还没说话,那位妇女就热情道;“有有有,我们这儿啊什么都没有,就房子多。”
  韩昭易失笑。
  男人也是哭笑不得,将妻子拉到自己身边:“先生请出示一下身份证,您是住几晚?”
  “一晚。”韩昭易递过身份证。
  在男人登记信息的时,那位从一出来就打量韩昭易的妇女问他:“先生您不是本地人吧。”
  “不是,我是B市的,到这边来玩。”
  “B市啊,真巧,我儿子也在那里读书。”
  “是吗。那真是挺巧的。”韩昭易继续问,“不知两位怎么称呼?”
  “我叫陶谨言,叫我陶哥就好,这是我妻子,你叫她方姐就可以。”陶谨言登记完信息吧身份证还给韩昭易。
  “对了我进来时看到村口石头上写着陶渊明后裔。”韩昭易也不急着进房间,就在收银台前跟夫妻两聊天。
  “嗨,说是陶渊明后裔但谁能确定呢,都过去几百年了,族谱也残缺不堪,无从考证,不过是因为上面开始建设新农村,看我们这里风景不错,想把它搞成旅游村,又因为我们村的人都姓陶搞得噱头罢了。如果你是因为陶渊明进来的,那你是要失望了。”
  韩昭易笑笑,他倒是不在意这里跟陶渊明有没有联系,但是这个村子很合他心意却是事实。
  “韩先生,你吃晚饭了吗?”陶谨言问道。
  “还没有。”韩昭易原本还没感觉到饿,被这么一问,肚子倒是都要叫起来了。
  “那就跟我们一起吃吧,我们也正准备吃呢,不过我们也没什么好菜能招待你,怕是吃不惯。”陶谨言有些担心。
  “没关系,我挺喜欢吃农家菜,不打扰吗?”
  “不会,平时也就我跟孩子妈两个人吃饭,怪冷清的,多个人吃饭热闹多了。”陶谨言带他去餐厅。
  方珍禾怕不够吃又炒了一盘腊肉。腊肉是自家腌制的,肥瘦适宜,加油一爆炒,香味瞬间充斥整个厨房,不用再加调料已是人间美味。
  方珍禾手艺很好,韩昭易一不注意便吃了满满两碗,看着空了一半的腊肉,他有些不好意思主人还没吃多少就被自己吃了一半。
  不过夫妻两倒是没有多想,他们很高兴韩昭易不介意这么乡野小菜,甚至还吃得这么香。
  吃过饭后韩昭易又陪着陶谨言喝了几杯酒,夫妻两或许是真的因为儿女都不在家太寂寞,看到韩昭易都很开心,给了他堪比上帝的待遇。
  韩昭易对这两人印象很好,两人虽说将他敬如上宾,却不会让他感到距离感,相处起来就像朋友很舒服,因此也不排斥他们对自己的关心。
  两人在听说他的车子出故障停在村口时都挺担心的,虽说车门上了锁但难保不会有脑残拿块石头上去砸砸。
  “我看你衣服手机都是高档货,生活水平应该很不错,车应该也是很贵吧,就放在路边要是被人划了一下那得要多少修理费啊。前段时间我们村有一人车停在路边就离开了一会儿时间,回来是车身就被人划了那么长一道,重新上漆就花了他好几千。”
  “没事,现在天气这么冷,应该也没什么人会注意到。况且我的车上了保,就算真被划了也花不了多少钱。”
  车主人都不担心,陶谨言也就没再说什么。
  两人又喝了几杯,陶谨言有了明显的醉意,韩昭易就喊停了。方珍禾洗完碗出来看见就喝得神思不清的人,火气立马就上来了,也不在意韩昭易就在旁边,拧着陶谨言的耳朵将人拎起来,数落道:“喝喝喝,迟早有一天喝死你!儿子怎么跟你说的你都忘了是不是!”
  陶谨言耷拉着头一脸顺从由着妻子拎自己去洗手间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