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重生制霸影视圈 >

第124部分

重生制霸影视圈-第124部分

小说: 重生制霸影视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你来拍就拍的。我现在都怕他们会反悔,我再劝肯定没有您来劝有效果。”
  如此谦让,仿佛是老一辈的传统,韩训理解爷爷奶奶,但是不理解盖路。
  他说:“那你为什么不拍张总工。如果你拍了张总工,你的爷爷奶奶们肯定没有拒绝拍摄的理由。”
  盖路忧郁的说道:“可是,我们根本不可能拍张总工。”
  “为什么?”
  “……他走了。”盖路说,“三年前张总工负责新的研发项目,心脏负荷过大,去世了。”
  和平年代,韩训没想到还会听到这种消息,一时半会错愕不已。
  盖路说:“张总工生前忙于工作,不接受采访、不见媒体,上面安排他拍纪录片,他都说等自己退休养老的时候,慢慢拍,现在忙,没空。可惜……没有等到他退休养老的时候。”
  他神情无奈,“韩老师,我身边这些投身军工研发的爷爷奶奶,都是一群工作狂,一旦有新项目需要他们,他们只要能挪得动,都会去奉献最后的力量。至少,我希望能在他们有机会的时候,记录下他们满腔热情的样子,而不是等到没机会的时候,将他们写为单纯的牺牲数字。”
  韩训听完,沉思良久。
  在航空母舰上,邵舰长的话里隐隐约约就提到了,装配航母的过程中,牺牲了无数人。
  他本以为是军人,仔细想想,只不过是装配的过程,并没有交付海军使用,牺牲的……恐怕是这些废寝忘食埋头钻研的研发人员。
  韩训看过军工相关的纪录片,那些白手起家,怀揣着为国奉献伟大理想,除了满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的开拓者,算算年纪,应该比盖路口中的爷爷奶奶大不了多少岁。
  韩训总算主动关心起盖路了,他无比好奇这位想要记录研究员们身影的编导,会怎样布局这场饱含无私深情的纪录片。
  他说:“你的纪录片大纲呢?拿给我看看。”


第136章 
  韩训要大纲,盖路当然立马就翻包。
  作为一位专业编导; 随身携带项目稿件简直是基本技能。
  可韩训接过“大纲”; 没想到……这么厚。
  一叠打印稿订成本; 边缘还微微发黄; 一看就是经常翻阅的痕迹。
  盖路说:“这是初稿,里面有很多地方是手工修改的,但是因为手上没素材,所以暂时拿不定主意,我想等拍完片,过一遍素材再决定怎么剪辑。”
  韩训写剧本,大纲往往一两百字; 最多不过千。
  盖路的大纲初稿; 洋洋洒洒的样子; 仿佛一首跨越年岁的叙情诗; 列出了纪录片的所有形式; 还详细的写明了他的想象。
  比如; 开篇的特效是做自然风景还是老胶片; 整体的风格是怀旧还是现代写实; 他都用文字写了好几种选择,甚至犹豫不决的用黑色签字笔、蓝色圆珠笔、蓝黑钢笔的字迹,又在空白纸页里临时做了补充。
  内容详尽; 写满了盖路对这部纪录片的期望,韩训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往后翻,见到了人物传记。
  时任航天卫星的工程师; 负责导弹研发的研究员,院士、总工、副总工,一页一页翻下来,韩训甚至能够从他们简单的生平中,读出盖路的崇拜之情。
  他抬起头,看着满脸期待的盖路,神情复杂的问道:“这些人,不会都是你的爷爷奶奶吧?”
  “是。”真正的红后代连生活环境都十分高端,盖路语气里都透着晚辈对长辈的崇高敬意,“我从小就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小时候我们都住一个院子,我还去研发工厂玩过。可惜我资质有限,没法像哥哥姐姐一样读研读博,跟着爷爷奶奶搞科研,又吃不得苦,所以读军大选的编导专业,大学到现在,一直在做军工方面的纪录片。”
  军工敏感、审核多,绕是盖路这样浑身都是关系的关系户,很多东西也只能剪辑点儿视频自我欣赏。
  他聊起韩训手上这本准备已久的大纲,满是感慨的从大学毕业作品谈到近年参与的拍摄。
  几乎每走一个地方,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会对这本大纲进行改动。
  他说:“我一直想剪出最好的纪录片,来回报他们,所以前期准备做得很细,能够想到的地方都认真的考虑过,像我姥爷、顾爷爷这样比较熟悉的人,我都经常去看看他们,想想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没有考虑进去。”
  韩训看着文字和修改的地方,连拍摄对象的兴趣、爱好都列得清清楚楚。
  这一次的大型纪录片,不是什么人物传记,盖路写的这些东西,剪辑之后可能根本不会出现在严肃正经的镜头前。
  可他还是写了,只期望在拍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展现出这些爷爷奶奶们的伟大。
  纪录片拍摄的第一位对象,时间约在下周。
  韩训收拾了一身潮湿的海风,背着厚重的大纲回家。
  他坐在沙发上仔细翻看盖路对纪录片的设想和主题,脑海里清晰的浮现出好几种纪录片的严肃旁白来。
  穷苦、落后、技术封锁,这群人在荒芜的土地上徒手造出了一个时代,说他们“点石成金”也不为过。
  徐思淼下楼就见到韩训盯着厚厚一叠打印稿,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剧本?”徐思淼一瘸一拐过去,沉沉的砸进沙发。
  韩训帮他把拐杖放好,说:“是纪录片的资料。”
  徐思淼随手翻了翻,里面大部分篇幅都是人物的经历和性格。
  他疑惑问道:“你们纪录片要拍这么多人?”
  韩训说:“虽然资料里有这么多人,真的剪辑下来,一个人的镜头不超过五分钟吧。”
  纪录片拍摄的人物,总是离不开他的追求和事业。
  韩训看着这一大段的军工研究人员的相关资料,拼凑起的不是一个人的孤独人生,而是一群人帮助扶持艰苦奋斗的历史。
  韩训见徐思淼看得认真,笑着伸手捂他眼睛,“涉密资料,徐总看了不怕被判个间谍罪?”
  “要判也判你泄密。”徐思淼笑着握住韩训的手,摩挲着他手上的戒指,“这些都是过了保密期的东西吧,卫星、潜地导弹、驱逐舰、还有爱国者,都成历史了,一点儿也不新奇。”
  确实已经是失去保密意义的军工项目,参与这些项目的研究员,大部分已经退休了,只剩寥寥几人还坚持在岗,从资料上看,他们为之奋斗的热血青春,早已成为了老掉牙的历史。
  韩训露出一个浅笑,说道:“正因为是历史,我们才要去记录它。”
  徐思淼看得出韩训对纪录片感兴趣,毕竟这种历经磨难、忆苦思甜的过去,深挖起来,都是标准教科书式的故事。
  参观航母,换韩训参与记录故事的过程,徐思淼算不出值不值,反正韩训高兴就好。
  石膏腿老病号直接把腿一抬,压在韩训身上说:“过几天我去拆石膏,回公司上班,既然你喜欢这个纪录片,你就慢慢忙吧。”
  韩训诧异的看他,如此主动积极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徐思淼,实在很少见。
  “那我陪你去拆石膏。”韩训思考片刻,自以为揣摩到了徐总的深意。
  “不用。”徐思淼勾起温柔笑意,“忙完回来在床上好好补偿我就行了。对了,我的礼物呢?”
  索要礼物的徐思淼,笑得像个爱撒娇的诱人小蜜。
  然而韩大老板心头一惊,完全忘记了买礼物这回事。
  在徐总嘴角笑容渐渐消失的时候,韩训终于铤而走险,回答道:“……快递还没送。”
  还要靠快递送上门的礼物,遭到了徐思淼强烈的嫌弃。
  这样的礼物没有诚意、没有灵魂,就算韩训说它是航母模型,也无法挽回徐思淼冰冷坚硬的心。
  徐思淼闹起来,韩训半点脾气都没有,心虚的配合他的一切要求。
  等到韩训一觉醒来,听到徐思淼说回公司处理文件,他才算松了一口气,摸出手机在网上下单,催老板赶紧顺丰。
  不过半天,顺丰准时上门,两大箱子摆在客厅,挑战四肢不勤小编剧的动手能力。
  他买的时候,考虑徐思淼的挑剔特质,专门买的超大模型,妄图给徐思淼一个惊喜。
  可是,韩训拆封看到零零碎碎白色灰色零件和复杂编号的图纸之后,瞬间觉得自讨苦吃。
  我干嘛不买一个拼好的模型?韩训认真思考,买成品说是自己的拼的,徐思淼一定会欣然接受这个谎言而不拆穿。
  现在,韩训必须自己动手了。
  幸好他的阅读理解能力超群,否则这种2d平面图的解构组装,根本没法完成。
  努力了两个小时,他终于完成了第一艘亲手拼装的航母。
  并且韩训发现了一条宇宙真理——桌上多余的神秘碎片,竟然不会影响航母合成!
  在“拆掉重装”和“无事发生”之间,韩训果然选择后者,放下了这艘智慧的结晶,准备休息休息,再向动手达人发起挑战。
  徐思淼回家,就看到韩训盯着一艘航母模型,感受天地灵气,汲取日月光华,不改剧本,也不看纪录片,堪称奇迹。
  “这就是我的礼物?”
  韩训点点头,说:“我亲手组装的这艘送给你。”
  “那这一盒呢?”徐思淼指了指地上那盒完整未拆封的模型。
  韩训凝视着桌面的魔法碎片,说道:“我买回来当参照物顺便给你闲着无聊的时候拼着玩,爱拼不拼。”
  反正他是不想拼了。
  既然是韩训送的礼物,徐思淼再怎么嫌弃它没有灵魂,也会亲自动手,拼给韩训看。
  长相俊朗的男人,连组装模型都那么赏心悦目,韩训捧着脸,看他长长的睫毛垂下,专注的双眼一眨一眨,帅得像个业务熟练的模型师。
  那张图纸对徐思淼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困难,他多数时候拿起部件就装,很少像韩训一样盯紧图纸苦思冥想。
  “你都不怕装错?”韩训好奇的问。
  徐思淼笑着瞥他,拿起小雷达在指尖转,“我十五岁就教雷克斯组装驱逐舰了,你这个玩具而已,还不是轻而易举。”
  炫耀令人嫉妒,韩训不禁问道:“你们驱逐舰多大?”
  “1比150。”徐思淼笑着看他,“想要吗?改天我给你装一个,放在浴缸里玩。”
  这么幼稚的遥控玩具,韩训根本不想要。
  他轻哼一声,说:“算了吧,我怕漏电。”
  韩训组装的航母模型,摆在客厅奖杯陈列柜里,徐思淼组装的航母摆在卧室。
  谁叫徐思淼装得又快又好,连多余的零部件都没有剩下,模型看起来都比韩训组装的要高级几分。
  韩训在卧室里围着徐思淼组装的模型看来看去,总觉得这艘模型自带学霸的神圣感,随手拍出来的照片,都在温柔的灯光下显得威风凛凛。
  于是,韩训久违的微博,一更新就是一张学霸亲自组装的航空母舰。
  蹲守已久的韩学家扑上来就是一个么么哒。
  ——韩老师!下个剧本写航母吗?
  ——说不定是写模型师的故事。
  ——不不不,说不定是一位继承家业的玩具店主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温馨故事,我吃!
  ——虽然想说是不是韩老师组装的,但是这么漂亮的模型一看就是买的呀qaq
  韩训:……
  大家的想法非常活跃,几分钟过去,一艘航母模型已经拥有了十几种猜测走向,就是没有一个人瞎猜这是他组装的,给他一点点骄傲感的空间。
  果然徐思淼的手是有魔力吗?都没人来一场张冠李戴,令人失望。
  韩训默默收起手机,决定新剧本敲定拍什么之前绝不发图钓鱼,根本没有鱼上钩!
  ………………………………………………………………………………………………………………………………………………………………………………………………………………………………………………………………………


第137章 
  和纪录片拍摄对象见面的过程,没有韩训想象中严肃正经。
  毕竟顾爷爷和孟奶奶都是盖路的长辈; 他们一见面就透着浓浓的亲情。
  还问盖路的舅舅、小姨怎么不来。
  然而; 亲切的老两口见到韩训; 都诧异了起来。
  他们可是亲耳听过郑雪松夸奖韩训的话; 完全没想到这位能够负重跑、翻障碍、扛机枪的年轻人,长得如此瘦弱。
  孟奶奶困惑的打量他,“小韩,你真的当过兵吗?”
  韩训苦笑道:“没有,我那时候只是跟着剧组在军营里训练了几天,我没入过伍。”
  “难怪、难怪。”孟奶奶点点头,“这郑雪松怎么满口胡咧咧; 说你人高马大; 膀粗臂圆; 搞得我和老头子在网上查到你的照片都不敢信。”
  一屋子的人都笑出声来。
  郑导演那是什么奇怪的形容; 韩训这种俊秀温柔的体格和外貌; 怎么都和那两个形容词沾不上边。
  韩训还以为; 顾爷爷和孟奶奶老两口; 是为了亲眼看看自己是不是和照片里的人不一样; 才叫盖路来找他的。
  没想到,孟奶奶端详他半晌,招招手就让韩训跟她来。
  “是小韩来了; 就好了。”她领着韩训往书房走,巨大的书柜抽屉无数,她站着抽出一格; 拿出了一本厚厚的相册。
  她摸出眼镜戴上,一边翻一边说:“小时候,我们也见过邱家的小子几面,后来工作忙了,邱富龙带着斌斌搬离了这块地方,我们也联系少了。我跟老头子十几年没去过什么电影院、录像厅了,《代号枭鹰》上映的时候,我们还是特地去看了看。”
  韩训听这意思,孟老奶奶和长空影视的邱主任也算是多年的故交了。
  孟奶奶没多一会儿就找到了照片,她说:“你看,这是斌斌,这是邱家小子。这张照片快三十年了吧。”
  三十年前的老照片,精心收藏在相夹里,也带着老旧的色彩。
  韩训见到了许多模糊不清的小头像,一个大家族似的合影,邱烨斌和怀抱里的小婴儿,只占据了一块边角位。
  也许老人家总会怀念过去,看着这张照片,他说:“这是我们院子里的人拍的合照。这是我,顾老头,盖家媳妇……”
  她点着照片上无数的陌生头像,手指划在以为笑容灿烂的中年人身上。
  “这个是张工。”
  孟奶奶沉默了一会儿,拿起这本老照片,往外走。
  她说道:“张工是英国留学回来高材生,我们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