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秦 >

第119部分

霸秦-第119部分

小说: 霸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声。各国商人反应如何自不待细表,确说大军复行十日。这边来到了韩国都城新郑城下,依旧是按照惯例筑起柴岩木寨。并将数万匹战马赶到新郑城下。就地圈养起来,并派人入城大势收购马草口粮,摆出了一副诚心交易地样子。
    接下来,无敌和韩仁静有各自选了良辰吉日互相拜访,并且给齐国公主田柔也摆出了一个偌大的排场,带诸多台面上的事宜都自差不多完成之时,韩国与秦国贸易的肥牛也收集了六万余口,其余不足之数正在赶来的途中。而近万匹出自秦国陇西之地地上好战马也在众目睽睽之下赶入了新郑城内禁军地大营。
    此后的时日。秦军便似安心待在城下,等待和韩国商人厘清博易之事。而军务司马陈升也会时不时进入新郑。联系城中各行商贾入军营饮宴,商谈采买之事。由于此次牛马贸易缺口是在甚大,韩国方面不得不以金钱支付其中差额,本着不搞贸易逆差的精神,无敌便交代将盈余的现金全数用来采买韩国货物,并且陈升在送来迎往之时,会偶然让商贾们在无意之间见上一见大秦国公山岳一般地背影。
    大梁这个城市,是一座典型的四方城池,什么柴岩、壕沟、护城河一应俱全,城墙地高度也是达到了三丈六(约今8。28米),这在当时无疑是一座主城级别地规制,是以魏国国内对于迁都大梁的呼声也是日益高涨。
    就在大梁城西三十里外的山区之内,一座由树枝伪装起来的小型营寨藏匿在深山之中,若不走进驻足查看,只怕无人会想到在这连绵蜿蜒的山区之中竟然隐藏了近万的人马。
    此时,简易的中军大帐之内,无敌一面让亲卫卸下身上戎装,一面倾听先期抵达的嬴台、嬴笱、孟安三位将军汇报情况。当先汇报地是负责特种作战地部将嬴台:“回禀君上,至昨日,奇袭部队共计三千三百四十人已全数潜入大梁,大梁城内的官、私粮仓,军械府库皆以查勘完毕,一挨战事开启,半个时辰之内便可全数破袭。”
    负责战场周边环境探勘地嬴笱则道:“至昨日酉时,魏军军驿由桂陵至大梁共计八十九骑,由大梁至桂陵共计六十三骑。平均每二日桂陵必派一骑至大梁,每三日大梁派一骑至桂陵。由于两地之间不过快马一日,车乘两日之途,驰道客商来往繁密。若我军急攻大梁,至多三日桂陵魏军必得消息,十日之内援军定至!”
    孟安继续道:“据斥候细作汇报,眼下大梁城中有守军两万四千有余,守城主将唤作王桓,魏国人,行年五十有三。此人本是老公叔军中将佐,于魏王四年调拨至大梁担任城守。此人战绩平平,并无过人之处。不过大梁城中士卒训练有素,甲胄军械齐备,兵器皆为精铁。”
    无敌听来一直点头,此时随口问道:“嗯!大梁城中士卒只有两万四千人?士气如何?”“不战,不可察。”孟安道。
    “两万四千守军,再加上城中二十余万百姓……”无敌解下腰上佩剑,叉手笑道:“果不其然,这大梁城果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言毕,无敌站起身来,命人展开一幅牛皮绘制的硕大地图研究起来。此次无敌只率了三千铁骑秘密赶来,加上前期抵达的先头部队,总计人数不过一万两千余人。也就是说,除掉眼下已经潜伏在大梁城内的三千特战部队之外,藏匿在山区的秦军不过九千。对于一些人而言。用九千人去突袭一座拥有两万四千人守军,二十余万百姓的大城,确实有点匪夷所思了。只不过无敌突袭大梁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占领这座城池,于是便在战术上有了很大地回旋余地。
    翌日,四只千人规模的商队各自从山区出发。迤逦而行。于日暮时分方才抵达大梁城下。由于门禁,商队只好将装载货物的马车停在城门之下,等待明日一早开启城门才能入城。由于时下魏齐交战,魏军与齐军在桂陵一带对峙。大梁城的城防也是比往日更加的严密。
    大梁城守王桓本是老公叔丞相军中地一名部将,由于军绩积厚。被酌情简拔至大梁担任城守。是夜。王桓按例巡视城防,先至东门查勘防务事宜,又至南北二门巡检,却是让他发现了一个可疑之处,便是东、南、北三门之外,都滞留着过千人规模地商队,当王桓刚要叫来门吏前来询问为何将商队滞留城外时,却听城外突然接连响起凄厉骨哨响箭。紧接着只见整个大梁城外燃起无数火把。而城门下滞留的商队也是齐声叫喊,将货车全数推入城门之下点燃。
    立时间。大梁城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处都燃起了漫天大火,猎猎北风鼓荡之下,火势很快便吞没了城门楼上的一切!而然这才仅仅是开始,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整个大梁城内竟是又升起了多处火头,城中用于仓储粮草、军械地仓禀府库更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冒起浓烟和钻天地火焰。
    大梁城,这座魏国地陪都,享誉山东六国的“魏市”,立时化为一片火海!
    庞涓十万大军的行营,就建在函谷关西面的山谷之内。
    对于秦国人而言,因为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富饶肥沃的河西之地丰收时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所以函谷关是老秦人心中永远的痛。这一次庞涓突然后撤之举可谓相当的突兀,甚至是远在安邑地魏都大惊失色,连夜下诏要求庞涓给出解释。而庞涓显然不可能将内里地原因详细相告,只能用秦军有可能偷袭函谷关这样的借口搪塞。
    当这个消息几经辗转进入秦地,老秦人可谓是又喜又悲,喜地自然是君上要动手了,悲的却是庞涓这下有了准备,不知又得有多少老秦子弟马革裹尸。
    而函谷关下的庞涓却是没有心思思考这个问题,每每想到那夜之事,庞涓总是会不寒而栗。那日要是对方盗图之时顺手一刀,这个世上还有会庞涓么?相对于那张木板地图而言,自己的脑袋无疑是更有价值的,可对方为何偏偏选择木图而放弃了自己的脑袋,仅是此点便让庞涓百思不得其解。眼下魏秦世仇,自己又新败秦军,逼至秦国都城之下,若是秦人盗图袭营,怎会忘了割下自己脑袋?如若不是秦人,又会是何人行此事端?
    对于此点,庞涓当然是有自知之明,因此选择迅速后撤至函谷关下据守天险也就是别无选择的选择了。
    此时,庞涓沉眉紧锁,安坐在中军帅帐之内翻阅着数月来归宗的各项秦军情报,想要从其中找出些端倪来,可覆去翻来依旧无法找出秦军动向与盗图袭营之间的详细关联来,庞涓思的烦闷,逐大袖一挥,将案上简牍全部扫落,一旁书吏见状立时吓得噤若寒蝉,正要俯身捡拾却听帐外有人高声喝道:“急报!阳城急报!”
    当即便有亲卫出帐将来人引入,呈上一枚铜管密信,庞涓接过取出密信一看,面色当即阴转多云,多云旋即转晴,以掌扣桌笑道:“果不出老夫所料!升帐,幕府聚将!”
    不过半刻时间,庞涓军中各级将领全数聚于幕府,庞涓一扫往日阴霾,红光满面的将一卷军机密信交予众将传阅,笑言道:“大梁遇袭,意在此关!”
    军中诸将听闻,自然不解,都是面面相窥,庞涓也不拿捏时机,解释道:“老夫料定嬴无敌这小儿,定不会只为一个区区齐国的公主,便弃了秦魏之间的大仇。目下魏齐桂陵对峙,此子想要火中取栗,必然行此声东击西之计。若老夫所料不差,十日之内,骊山秦军必有异动。”
    庞涓此言一出,众人都是恍然大悟。
    大梁作为魏国的陪都,地位何其重要,眼下魏齐在桂陵对峙,双方的兵力大致相等,若是桂陵魏军抽调人手驰援,必然会被齐军寻得可乘之机,因而定然会要庞涓方面千里驰援。若庞涓大军一动,那么秦人便有机会图谋河西之地和函谷关了。
    庞涓自觉识破无敌计谋,当即道:“哼哼!跟老夫玩弄计谋,诸将听令:前军、中军、右军,三军明日开拔,速归华山大营。余下诸将镇守函谷关,修筑关隘,不可懈怠。嬴无敌啊嬴无敌,尔要攻大梁,便任尔攻之!”
    次日一早,庞涓亲率八万魏武卒复归华山大营,于隔山相望的秦军骊山大营再成对峙之势。   
第一【第147章】 烈火焚城
    魏王十一年十一月十九夜,大梁城突遭破袭。
    只是一夜,四座巍峨的城门楼在熊熊火焰中倒塌成为一片废墟,而大梁城内六座储梁的粮仓和三座兵器武备库房也全数被毁。昔日高耸入云,象征着大梁繁华与富庶的城门通衢此时已经被城门楼倒塌下来的残垣堵死,此时的大梁城门远看去就像是一个没了头发的秃子,十分的突兀。
    近百车柴木加上猛火油的燃烧效果确实可观,由于昨夜火起突然,大梁守军虽然已是进入战备状态,可城门附近根本就没备着用于救火的水。而纵火之事又是有意为之,早用猛火油将柴木浇了个通透,待守卒们冒着高温奋力提水从城墙上浇下的时候,反倒还助长了火势,十余丈高的火焰只是半盏茶的功夫便将门楼吞没。
    战国时代的战争艺术当中,用柴木火油堵着人家的城门猛烧,这样的战术虽说不是开创了先例。可让大梁人更为奇怪的是,大梁城烧得一塌糊涂了,却是反倒没人来攻城。怪事,用了如此多的柴木猛火油,只为烧着玩儿?烧完了就这么拍拍屁股走人,既不攻城,也不断掉驿路,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对此事,大梁城守想不通也就罢了,可大梁城内的百姓想不通问题可就大了。相对于城门的惨状,似乎并不比粮库和武备库被毁让城守王大人更闹心些,真正让他闹心的是城内百姓当中开始风传起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消息。十一月二十这日一早,大梁城内风言顿起,先是城内百姓蜂拥至四门观看在一夜之间被烧毁的城门楼,接着百姓们便轰然四散,有去抢购粮食日用的,也有去风传八卦的,而这八卦当中稍微靠谱一些的说辞是齐军要攻城。最不靠谱的说辞竟是魏王无德犯了天忌,因此上天降下天火把城门和粮仓给烧了。要知道大梁可是大魏国地陪都,是天下有名的“魏市”,烧了城门和毁了粮仓这预示了什么?显然是预示大梁将成为一个无门可守、无粮可活的危城。
    一时间大梁城内蜚语纷纷,可是吓坏了驻留在大梁的外国商人。未至中午时分大梁城内的外国商家、旅客、商队便纷纷起行。要求出城避祸。战国时代,天下各国征战时都有着一条不成文地规矩,那就是不断商路,不害商旅。因此在围城战前客商都是可以自由离开地。城守王桓正着急上火的布置安排人手大索全城,想要将那些纵火烧毁粮仓武备库的敌军细作抓出来。这个时候怎会放任各国商人离开。
    当下王桓便按照魏军城守操典闭锁城门。管制***,派遣传令军驿分别向附近魏国郡县和桂陵、安邑传出警讯。又派出士卒将梁城百姓各自区分,青壮、老弱、妇孺各自整编为营,统一调度,而外国客商则财货封存,人畜全部安置到大梁城中的官驿严加看管。
    待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王恒所下地最后一道军令,便是用守城所备的木石将城门完全堵死。堵死城门之后。要想出入大梁。便只有从城墙上放下吊篮用作转运了。
    也就在梁城之内闹得不可开交地时候,藏在城西山区内地秦军也没闲着。正加班加点的砍伐柴木,制作引火用的柴扎。主帅帐内,正用早食的无敌听着斥候回报,差点乐得将口中食物喷将出来:“梁城门楼皆被焚毁?难道魏人也搞豆腐渣工程?”
    按照无敌的计划,运送柴木火油堆积在梁城门下焚烧,目的不外是扰敌而已,谁曾想居然能把城门楼给烧塌。先早无敌也曾远远看过梁城,那梁城的城门楼看上去巍峨挺拔,城墙部分约有四丈(约今9。2米)门楼为三层木制结构,至不济最多也是熏黑而已,怎会倒塌?
    秦国的城池多是用方石磊建,就说栎阳此城便是采用取之骊山地黑石(大理石)修建,异常地坚固。即便遭遇敌军火攻,想要烧穿厚达两尺有余的城门也是需要耗费些时日,更别说烧毁上面地门楼了。
    日暮时分,六千秦军分为四队再次向梁城进发。
    入夜,整个大梁城暗无***,宛如一头潜伏着的巨兽,只有城墙上间隔数十步的盏盏***和城墙上隐约浮现的身影昭示着这座城市并非是一座不设防的死城。由于昨夜遭袭的缘故,大梁内外都加强了戒备,可亘古以来攻城战都是白天开打,晚上最多袭扰而已,因此守军也没真正将戒备这种事情放在心里。
    才过三更,城内报时更鼓尚且还在此起彼伏,巡夜的城卒便发现城外的通衢主道上似乎隐约传来了蹄声。今夜乌云遮月,远远望去也不见来骑举火,但隆隆蹄声却是显而易听,显示着来敌人数绝不低于万人。立时间,如此状况吓得城上守卒顿时鸡飞狗跳乱作一团,不过盏茶的功夫来人便已驰到城前在护城河前停下脚步。
    大梁城守王恒此时正在东门查勘,按照王恒想法,袭城之敌定是齐人无疑,因此在防御方面多注重的是东、北、南三个方向的防务。就见此时,来敌与梁城相隔一条宽逾三百步的护城河,距梁城千步由于,恰好在城上守军的机弩射程之外停下脚步,其后便在震天马嘶之中听见了轺车所特有的咯吱声由远处缓缓逼近。
    探望许久,王恒正惊疑这来人为何驻足不前之时,有令卒来报西门外有敌军逼近。紧接着南门、北门也是先后来报,都道有过万敌军来袭。王恒立时愕然,大凡攻城,除非兵势极强,否则断然没有一上来便围堵四门的道理,如围堵四门,封死城内之人的逃生之路,势必会逼得城内民众拼死抵抗。
    也就在王恒愕然之时,只见城前敌军骑兵突然左右退走,却是从后阵推上来数十辆形状甚是怪异的轺车。远远看去。在城头火光的隐射之下,只能看清这些轺车上立有巨大的架子,正待想要看清这些木架子车有何奇特之处时,一阵响亮的号角声悠悠响起,隆隆战鼓震天雷鸣。四野八方突然响起整齐的呼喊。竟是地道的秦腔:“杀!杀!杀!抢钱、抢粮、抢娘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