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秦 >

第179部分

霸秦-第179部分

小说: 霸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越南北部交趾地区虽然屡有反抗,但是大体上一直受到中国政权地直接管辖。
    因此,这个时期的中南半岛地区,并未存在正常意义上的统治政权,当地土著占族人多以部落混居,因此吴壮抵达中南半岛后,只能傻乎乎的在各地部落中转悠,收集无敌要求的水稻良种。
    几经周折,吴壮终于在第二年就收集到了一批由当地的占族人培育出的优良稻谷,可就在吴壮兴高采烈地载着稻谷按原路返回秦国的途中,因保管不慎,谷种竟是在半路上就发芽了。(稻谷的种子不同与其他谷物的种子,只要是有了合适的水分和温度,哪怕是数九寒冬它都一样能够发芽。)
    一见如此,吴壮这小子便只能折返而回。
    这一来二去,又是一年地功夫过去,期间吴壮也曾派人回秦国报信,可山高路远,丛林险恶,派出的信使竟是全部折在了半道上。那知祸不单行,又恰逢疫病爆发,身边地人手病一个便少一个,到了第三年秋天再次凑足谷种时,吴壮身边的手下就只剩下十余人,也在这时越国公子无疆麾下地海商却是驾着海船而来。
    越人早在春秋时就已经打通了前往中南半岛的海路,实际上也就是驾船沿着海岸线一路向西便可抵达。中南半岛虽然还是部落社会,但当地却是出产一些贵重金属制成地工艺品,以及象牙、虎骨、豹皮之类的奢侈品,因此这条海上商路自然是逐渐被越国上层权贵所把持。因而,当商队的主事见到竟然有秦国人走旱路来到此地自然是大惊不已,细细探查后便得知吴壮的队伍购置了大量货物,且人手较少后,便诓骗吴壮说愿意代为载货回归中原。
    这之后的事也就不必件件详说,且说无敌看了吴壮手中的谷种后大笑道:“好!阿壮,你这次立下大功,说说要何赏赐。”
    吴壮眉头一开,却是侧眼看了看一旁面无表情垂首而立的黑伯后,强作镇定的说道:“君上,交趾无主,请君上收交趾为我大秦之土。”   
第一【第238章】 东海之滨
    以吴壮的能力,无敌当然能够判断得出他有没有说这个话的实力。
    对于交趾那块土地,不过是锦上之花、鸡中之肋,现下谈什么收归大秦自然是为时尚早,不过无敌自然能从吴壮的眼神和黑伯的肢体语言中看出点什么来,老秦人都是清一色的土地控,只要见着土地便迈不开腿挪不动步。
    对于这事大家都知道急不来,因此无敌自然不会将吴壮的话放到心里去。归咸阳的途中,无敌带着儿子不败就盘膝坐在吴壮的车中,听他讲讲这数年来在交趾的见闻。基本上吴壮所了解到的情况和无敌所预计的相差不大,此时的中南半岛依旧处在新旧奴隶制社会的更迭阶段,一些大型的部落因为和中原进行商贸交通的缘故开始接受和吸纳来至中原地区的文化和思想,进而从部族头人家长制向部落酋长、土王这么一个社会阶段演化前进,并且在一些和民生有关的行业上,也因为贸易交通的缘故开始有了进步。但从总体上来说,交趾地区的整体实力和老秦西部的陇西戎狄部族相当,但战斗力就差得甚远了。
    也是因为如此,先期了解到这些情况的黑伯这才有了唆使吴壮“献地”的举动。
    至于吴壮的伤势,却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因为公子无疆并不是非常迫切的想要得到陆路进入交趾的方法,因此对吴壮用的刑不算变态,眼下吴壮的伤势主要还是因为长期关押造成的营养不良,使得他身体难以在短时间内调养回复。
    回归咸阳,按例无敌自然要大力封赏,随同吴壮前去不得归还的烈士遗属自然也是高规的抚恤,忙完这些之后,无敌便下达秦王密令,将与接下来对越作战有关的各部门领导全部遣来咸阳展开战前的作战部署。
    此次对越作战,无敌计划派出地部队分别为骑兵两万、步兵、弓弩兵各四万、水军四万以及一万辎重兵,合计十五万,在算上随军的劳役民夫五万,对外宣称二十万大军。
    其中,十万主力部队全部派遣的是秦军精锐,骑兵自然是精锐的飞鹰骑,而步兵当中携带盾牌手的重装步兵占了八成,陆战无敌地长矛手只带了三千不到。至于弓弩远程兵种,搭配上就比较合理,其中常规的弓弩手约为三万五千人,秦国特产的杀敌利器独脚大将军炮只携带了一百二十具,由两千四百名“炮兵”操作。
    此次对越作战,名义上是讨伐,因此作战的核心就是杀入越国的都城会稽,抓住越王和公子无疆。沿途经过地越国城市若并非地处秦军后勤要道或驻有重兵,理论上是不与进攻的。况且越国与秦国并无接壤,就算秦国攻下城池也必然无法长期的驻守飞地,这一点大哥嬴虔虽然抱有不同看法,但在嬴渠梁地劝说还是表示了赞同,因为这个作战目标实际上只是一个幌子。
    *****
    咸阳秦王宫
    王宫主殿内地山漆虽然已经干燥。但尚未完工地大殿之内依然飘散着一股木料地香味和山漆地臭味。来至后世地无敌虽然并不喜欢奢靡地宫殿装饰风格。且也是架不住古人地传统价值观念。仅是主殿地三十六根合抱立柱。用地就是从秦岭大山深处搞来地三尺直径金丝楠木。至于桌案和玄鸟屏风。却是从阳地勤政殿里搬来地。唯一增加地也就是在玄鸟屏风之左地那扇被无敌命名为云龙地石壁。
    石壁之上。一条抽象地龙正灵动地从层叠地云海中钻出。追逐着一颗燃着烈焰地龙珠。追珠壁刻所显示出地龙纹既有汉代写意风格。也有后世对龙图腾地形象诠释。
    老秦人自认是玄鸟之后。可自打无敌当了秦王之后。挟着天命改弦易辙却也是让众人无话可说地。且龙是上古神话中地一种善变化、能兴**、利万物地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
    且《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顼(zhuanxu)乘龙至四海”、“帝(kku)春夏乘龙”。因此。无敌在咸阳立盘古、伏羲、女娲雕塑。又铸大秦司天鼎。进而自认是天降之主。代天而牧。效仿三皇五帝摆上一个龙图腾并无什么不妥。更何况他早就将龙图腾给绣到了代表了君权地黑袍之上。
    殿内,一干与此次讨伐越国有关的各部门大臣齐聚一堂,就出兵之事详细商讨。无敌逐条敲定了出兵相关的各项事宜,直至掌灯这才散去众臣,只留下了大哥嬴虔、二哥嬴渠梁、老甘龙、公孙贾、嬴黎、子岸、景监、卫鞅、申不害
    、百里瑶等人饮宴。
    酒酣耳热时,在函谷关上镇守了多年,此时已是霜须半百的嬴黎来了谈兴,谈起曾与楚人打过交道,对这次经楚赴越作战颇有微词:“君上,臣以为借道楚国固然有利我军进逼越国,却也不可不防楚人背信弃义。且楚人对我军必有疑虑,恐我军假道伐之,此去定然多有牵绊。”
    坐在嬴黎下首的子岸点头道:“嬴黎将军顾虑的是,子岸也以为应当借道周、韩,而非楚国。”
    无敌闻言并未搭话,而是将目光看向众人,正在大口肉的嬴虔将手中筷著往案上一嗝搁,信口附和:“也是,这些楚人,未必安了好心。这次讨伐越国,楚人必料我攻下城池,定不可守之。若是楚人尾随其后落些便宜也就罢了,万一紧要关头从背后插上一道,奈何?”
    “大哥,多虑也!”嬴渠梁表情淡然,目光却是看向了卫鞅、申不害、邹忌三人笑道:“三弟不是说得清楚,此次伐越,一是为了踏勘楚国路径,为我日后灭楚探路。二是为了试探越国战力,战力不强便破其以自肥,战力若强则避其锋芒,权以练兵。这第三嘛,夺其舟船而成军,也就不知三弟可否得计也。
    ”
    老甘龙接着嬴渠梁的话头,抚须道:“以老夫驻楚之见,楚人多狡诈,楚臣见利而忘义者甚。秦楚联军,不可不信其诚,亦不可全信。”
    老甘龙自从被安排前往楚国担任大使以来已有半年之久,之前赴楚之时,老甘龙还道这是被无敌算计送去楚国做了人质,一家人都是以为大祸临头。但随着老甘龙的到任,以及由特使景监牵头的各项活动陆续展开,这才明白无敌还在真就不是将他送去做人头的。就职半年,老甘龙算是亲身体验了一把南方地区的暖冬,一把年纪的身子反倒比从前好了许多,这次回来述职之后,无敌本不准备在将他派出,哪知老甘龙却是自请再任一年的楚国大使。
    相继三人之后,申不害、邹忌陆续发言,由于二人出身韩、齐,对山东半岛一代较为相熟,所提建议很是中肯,邹忌就提出韩越接壤,而韩国的战力天下皆知,借道韩国的可能性不言而喻,然若是采取从韩、楚边境擦边而过,势必会引起韩、楚两国的忧虑的不满,既然楚国已经答应借道,便走楚国驰道好了。而申不害却认为鸡蛋不应该都装在一个篮子里,就越国的现状而言,与其接壤的楚、齐、韩三国对它都是有需求的。此次秦国讨伐越国之战,既然没有领土最求,何不如将大军分为三路,一路按原定计划从楚国走,另外两路分别走韩、齐两国,邀两国一道出兵瓜分越国。则对越作战之后,不论秦军有没有从越国搞到好处,都把楚、韩、齐三国牵扯了进去,不管他们四国如何应对,对秦国而言都是有利而无害的。
    不得不说申不害的这一招真地很毒,就连卫鞅也对申不害报以侧目,而景监等人也是觉得此计甚好。毕竟无敌一早就已经确定了即便越国实力不济,秦国也绝不会灭了越国,毕竟越国的国土对秦国而言是块飞地,楚齐这两个老牌强国一南一北虎视眈眈,真要拿下了越国,这号称二十万的大军别说扎稳脚跟,就是停下来歇口气的时间都是相当的窘迫。
    对于诸人的谋略,无敌自然是要虚心受教的,至于他真实的战略意图,在座的诸人当中除了二哥嬴渠梁知道外,也就只有卫鞅了解。至于卫鞅,却是并未发表什么看法,眼下大秦律的修编已经是冲刺阶段,由不得他分心去顾及其他。
    宴后,无敌特意让申不害留了下来,让内侍将他带去了后殿的秦王寝宫。
    寝宫之内,嬴虔、嬴渠梁、嬴无敌三兄弟盘膝围坐,当申不害坐下之后,无敌开口便问申不害说:“申先生,此次伐越作战,有一个重任需要托付给先生。”
    申不害自打来到秦国之后,一直被无敌所压制,甚至还被他委派去搞什么廉政公署。虽然在无敌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由申不害一手草创的廉政体现已经开始缓慢起步,可他的雄心壮志还是向往着引军作战、定国安邦此类的大业上。
    不过,申不害听到无敌要让他参与对越作战,心中虽然向往,却也谨慎推辞道:“廉政公署草创未久,臣怕分身乏术。”
    无敌道:“先生可知此次伐越,志不在越而在蓬莱。”
    “蓬莱?”申不害听得一呆,反问道:“何谓蓬莱?”
    无敌道:“越国以东,东海之滨。海内大岛,谓之蓬莱。”   
第一【第239章】 谓之蓬莱
    “海内大岛,谓之蓬莱?”
    申不害虽是战国时代的法家名士,可面对喜欢冷不丁搞出一些匪夷所思套路来的国君,还是显得有些脑子不够用。
    蓬莱又称“贷舆”、“员峤”、“瀛洲”、“岛夷”、“夷州”、“琉求”等。据史记载,我中原华夏民族最早登陆是在三国时期,吴国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到了元朝时,元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来管辖台湾(当时叫“琉球”)这是台湾真正规中国管辖的时期。
    由此可见,台湾为我中华民族固有之领土!
    正如无敌所言,此次讨伐越国之战,其真实目的并非是什么探路、练兵、夺船,而是要将秦军的一部直接送上蓬莱,抢占制敌先机。以讨伐越王为借口,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将大哥嬴虔和三万水军、四万混合陆军送上岛去,争取在三年内在岛上建成一个大型的船舶制造基地,为将来扫清海内,称霸寰宇奠定基础。
    当下无敌命人取来地图,与申不害详细解说关于蓬莱的一切。
    之所以选择申不害来辅佐大哥嬴虔,也是因为无敌手中的良才不堪使用,眼下巴蜀的改制正如火如荼,大秦律的修订也进入尾声,卫鞅即便真能分身,无敌也不能将其派往。至于邹忌,经过无敌的长时间观察,其在内政处理方面算是有些统筹之才,见识和能力自然不如卫鞅和申不害这般强横,而秦国的一干老臣重臣,都是些守成之臣,不提也罢。
    经过无敌的一番详细解说,申不害自然也就了解蓬莱这个海内大岛的用处何,从地图上就能看出,蓬莱岛所处之地距齐、越、楚三国沿海一线等若咫尺,真要是能有一支强大的水军船队游弋在三国外海,袭扰海疆、突袭城镇,不就等若闲庭信步一般。
    但是,申不害解了无敌的全盘计划之后却是提出了问,那就是以眼下秦国的军事实力,分出如此多的部队去驻守开发一座孤悬海外的岛屿是否值得。况且,眼下秦国连一个可以为蓬莱驻军提供后勤保障地海港都没有,如何保证岛上秦军的补给?
    对于这一点无敌早有准备。用手指着地图往下划拉。很快就指在了距离蓬莱不算太远地另一个岛上。只见地图上用篆书写着两个小字:琼州。
    琼州。又称海南岛。历史上海南岛有三种古称:珠崖、耳、琼台。据文献资料。“珠崖”源于“郡在大海崖岸之边。出珍珠”。故名“珠崖”;“耳”源于海南岛古部落地绣面习俗(在脸面上刻上花纹。涂以颜色。耳朵上戴有装饰用地耳环而下垂)。因而得名;“琼台”源于“境内白石有琼山。土石皆白而润”。宋神宗熙宁年间琼州置琼管安抚都监台。遂称为琼台。
    珠崖、耳、琼台这三个名字无敌都没用地原因。是因为他把地图上地海南岛画得有点大。粗略比较起来竟有河西加上秦中地大小。如此大地面积。称之为岛自然有点不对头。因此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