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流 >

第9部分

明流-第9部分

小说: 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敢杀祈雨使大人,咱家灭他九族!”
  高起潜骑在马上,眼睛直瞪着举刀的刽子手。刽子手吓的一软,连连后退几步。灭九族?这也太骇人了吧。俺们小人操此营生,可只是为了口饭吃,谁官大听谁的,不管那些弄不懂的道理。
  于是乎,徐再生等人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身着囚衣,锦衣卫护行,迎往皇宫!留下欣喜若狂的大牛及孙府诸人和种种议论猜测迅速流传。
  随着传言的神化,类似于什么六丁六甲护身,四值功曹庇佑等等桥段,快速地流传在茶肆酒楼的说书话本中,这些都是后话了。
    正文 第十四出 弃文从武(过渡)
     更新时间:2009…6…19 13:01:03 本章字数:2940
  第十四出弃文从武
  中极殿,内阁六部等官员齐聚,徐再生也身着官服,第一次列候殿前。令人醒目的是,仅仅从七品官身的他,竟然站在诸臣行列最前排。
  一番朝议,徐再生是眼观鼻,鼻观心,充耳不闻。朱由检也似乎心不在焉,草草结束奏议,开始兴奋地扬眉道,“诸卿,顺天府境内纷传佳音,数日前普降甘霖。终解大地之饥渴,民生之期盼。此实朕封祈雨仙师之功劳,然朕误信谗言,险些弥造终身难悔之憾。”
  “朕实非贤君,今日自省于诸臣前,望诸卿不吝谏止公规。夫天下之大器者,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徐奉祀有功于社稷万民,朕欲拜为礼部员外郎,入翰林院,加庶吉士,众卿可许?”
  当徐再生被皇上从刑场上救下,诸大臣就明白封官奖赏不可避免。尤其是那些曾弹劾徐再生的言官们,大都打定主意保持沉默。这四境降雨,万民欢腾是真,谁知道这位来历神秘的徐仙师是不是真有些道行?此时再谏止,惹怒皇上被罢官事小,妨碍清名却万万不可。
  可礼部员外郎也就罢了,毕竟是个没有什么权利的闲差。但这入翰林院,加庶吉士则非同小可,立时引起哗然议论。
  礼科给事中章正宸站出奏道,“陛下,翰林者,文翰之林。唐时初置,杂流并处。自太祖以来,凡入翰林,必为科举进士。掌制诰、文翰之事,备皇帝顾问。品秩虽低,然清贵之极。请陛下勿乱授于人,乱天下士子之心。”
  “臣附议,徐奉祀虽祈雨有功,但可作其他封授。翰林文苑清雅之所,请陛下勿扰其清白。”
  “臣附议,附请陛下误以喜好而乱封许官。”
  “……”
  满殿一片反对之声,归根结底就是反对徐再生入翰林,居庶吉士。因为明中后期,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之说。而庶吉士,则可读书翰林院,观政于诸部。算是翰林预备官,所以又有‘储相’之称。
  众人反对的,只是让一个外人参与进来夺权,而且这个外人还没有任何功名,不属于任何集团,动机不明。最让诸臣担忧的是,皇上对此人似乎还极为信任。
  朱由检脸色阴沉地巡视群臣,目光最后落在首辅周延儒身上。周延儒曾一力申救孙元化,如今孙元化被徐再生救之,相信他应该有公正之言。
  “周学士,汝有何见解?”
  一直沉默的周延儒见无法回避这个话题,心中略略叹了口气,站出犹豫道,“微臣窃以为诸臣所言有理,祖制法度不容轻毁,令天下士林哗议。陛下可择他职恩授,以双美之虑!”
  “伏请陛下三思!”
  “皇上!”就在朱由检左右为难之际,最前列的徐再生站出开口道,“皇上,微臣请愿!”
  “哦?爱卿但说无妨!”
  “微臣请领虎贲将士三千,往山东平定兵乱,解陛下之心忧!”
  静,满殿皆寂。诸大臣们集体愕然。他们不明白啊,徐再生为何突然把话题转到这上面?山东?小小兵乱,内阁兵部早有定议,他要做什么?玩什么花招?
  而龙椅上的朱由检却明白徐再生的用意。早在祈雨之前,他就说过,成,不可阻其来去之自由。他这是要离开朝堂啊!他是对朕失望了啊!
  “为人子孙,若使宗庙毁辱。为人父母,使其比屋死亡,此岂明君所能忍者乎?朕登基以来,莫不以天下万民为念。然天道苍苍,喜怒无常。此非朕之幽昧不明,实乃有心而无力哉。卿……真欲离朕而去,视天下百姓连旱流离而无睹吗?”朱由检一时情绪,竟然语含哽咽,听得一干重臣,更是默默无语。
  徐再生付出如此多的辛劳,当然不会放弃。然而,留在京都,绝非上策。那样不但会束缚住他的拳脚,而且很容易陷入权争的漩涡之中,疲惫竭力。他不认为他的心眼比谁精明,可以斗得过这些官精。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没有时间去争斗了!
  当他跪在刑台上时,他就切身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必须要手握权利,实实在在的权利。要在这明末乱世,大刀阔斧有所作为,也必须要有权利,别人深深忌惮的权利。自己的脑袋,永远不能再悬系在他人之手。
  “陛下,祈雨之事,乃顺天而为,不可再三扭转天意。为人主者,但明修政治,强兵练武,自保宗庙无忧,天下顺平。”徐再生似乎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道,“山河四乱,江湖纷扰。北有后金寇边,西有陕甘流寇。去岁山东乱兵已起,三围京师,成孤子之态,绝不能令其成势。”
  有明一朝,文官的地位始终高于武职。所以徐再生弃礼部员外郎不任,而自请领兵之举,令在场的诸臣大惑不解。然疑惑归疑惑,非我同党,必群起而压之。
  兵科给事中薛国观站出,奏道,“陛下,山东虽乱,实乃疥癣之疾,可派人招抚而定,无足惧也。祈雨使大人一心为国,忠心可鉴。可令起领兵,迁往辽东与陕甘,召天神相助,荡清贼酋,定建不世之功!”
  徐再生心中暗笑,借刀杀人,此招毒啊。自己可没得罪过你们,为啥穷追猛打呢?当下毫不妥协地道,“薛大人若可招抚计,愿亲自一往否?”
  “这……”
  “山东乱兵,多乃东江旧兵精锐,善于恶战。”徐再生不等薛国观深思,就断声道,“且山东一方临海,如不能一举剿之,乱匪窜入海中,则更损耗糜晌。况彼若倒投后金,必为我大明后患。此臣所以请愿,往为陛下定乱之计因。臣请领兵五千,半年肃清山东兵乱。”
  “哦?半年内定山东?”朱由检心中大动。他之所以对平乱犹豫不决,就是害怕山东变成陕甘,平而又抚,抚而又乱。如果真能半年而定,那么……。
  “陛下,败,虽体解,吾犹未悔!”
  “好,朕允卿之所请。愿卿力克山东而返,助朕定山东,安陕甘乱民,平辽东建不世之功,重振我大明国威!”朱由检虽然有些疑虑,但他还是愿意相信徐再生,愿意相信这个连他也会感到有些不安的年轻人。
  “皇上!”虽然不明白徐再生的动机,但此刻,温体仁绝对不敢小觑他的影响力。这样的人,急欲掌兵,必有所图。当下站出谏道,“兵者大事,关乎国之存亡,不可随意而用之。再者,凡发兵,必耗晌甚巨,国库日虚,委无力承担用度。况闻道先后,术业专攻。徐奉祀乃我大明仙隐,万不能阽危处身险地。”
  朱由检闻听此言,大觉有理,于是又左右为难起来。
  徐再生早料到会有反对的声音,当下毫不停缓,立即慷慨激昂道,“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陛下,臣为陛下分忧,定当竭尽全力。臣深知国库窘微,所以吾意自筹粮草义勇,不耗国库一粮一晌。”
  “好,好一句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诏,授太常寺奉祀徐再生为平鲁将军,署都指挥佥事。准其自筹粮草义勇,节制山东军马,听尔便宜行事。”
  (前日闹地震,折腾一夜,导致昨日精神恍惚。这章为过渡章节,昨天写的实在不满,今日重修,虽然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尽力了,大家包涵~另外,如果哪日朋友们在电视上看到合肥大地震,而我又断更,那不好意思,请不要催更,哈哈~)
    正文 第十五出 扬帆
     更新时间:2009…6…19 13:01:04 本章字数:2737
    第十五出扬帆
    大明崇祯五年八月初七,午时,阴。京都烟花齐放,徐仙师再次祈雨于天。一刻后,细雨纷纷,落清凉于大地。圣上亲登社稷坛,掩袖而涕,霑襟之浪浪。
    而此时,一支几百人的队伍,正踏着泥泞,刚刚路过通州,向东而去。队伍中,既有布衣白身的工匠,也有飞鱼秀刀的锦衣卫。一辆辆车子拉着沉重的箱子,夹杂着数门火炮,一捆捆鸟铳,留下深深的车辙。
    路人们见之,纷纷猜测,这定是拉往山东境内平乱之用。偶有盗匪探哨盯上,但看见那些重盔明刀的锦衣卫,和足可把一座小城催平的火器,连心思也不敢起。
    “武总旗,传令队伍加速,必须赶至香河,才准夜宿!”
    “是,将军大人!”
    发令的正是新封都指挥佥事,平鲁将军徐再生。接令的却是原锦衣卫小旗,现锦衣卫总旗武刚。
    却说徐再生接受敕书印绶后,又在京城呆了旬日有余。他从原工匠里选出数十人,把‘祈雨烟花’制作工序分别教授他们。又选择一名精明的工匠,正式开坛收之为徒后,教其基本的看天象云层知识,并计算判断何时可以‘祈雨’。
    之所以故弄玄虚,甚至不惜冒着仙师外衣被戳破的风险,为的就是从崇祯那里换来他所需要的东西。
    一,近百名的工匠和他们制作的火器。二,从朱由检那里,也就是内帑里借出五万两白银,以充军资。当然,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朱由检本身就对徐再生有些愧疚之情,也有曹化淳在里面帮了不少忙。当然,这是借,所以最终还是要还的。至于如何还,朱由检没问,徐再生也没说。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擢浙人朱大典为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调五千关宁铁骑等三万兵马,入鲁境内,助徐再生平叛。
    对于朱由检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五万两内帑拿出来虽然有些心疼,但也可以勉强忍受,毕竟还会还回来。可这最后一条可就让崇祯纳闷不解了。既然调朱大典任山东巡抚并领兵去平叛,那还需你平鲁将军做什么?你徐再生急匆匆地去平叛为的又是什么?山东巡抚的位子都看不上?
    徐再生也不多做解释,只是道。皇上如愿所请,臣愿授徒教以祈雨之法。
    越往东进,细雨渐止,干燥炙热之气扑面而来。徐再生立于马上,回望京都方向,心中叹道。这一别,不知何日还会再回来。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是他不想撑明之宗庙,只是这一切,太难,太难,没有时间了。
    看了看四处巡视的武刚,徐再生明白,朱由检虽然表面上信任他,但对他的提防也从未放松。这些锦衣卫名为亲卫,实则还是在对他监视。
    又看见了跟在队伍中,神情不知是兴奋,还是担忧的孙元化。徐再生笑了,笑的非常满足。可以说,他来到京都,不惜冒着杀头的危险,装神弄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这个人。他,是希望,大明王朝的希望,徐再生的希望,非救不可。
    虽然一切才刚刚开始,但徐再生明白,从今天起,一切都将改变。
    “驾!”鞭起声落,徐再生扬蹄驰骋,向东而去。
    香河驿站,徐再生不顾旅途疲劳,刚安定好就把孙元化,关若海等一干匠船工匠召集起来。
    “关师傅,不知这造一艘海船,需要多久?”徐再生问道。
    全文字版小说阅读,更新,更快,尽在⑴бk文学网,电脑站:ωωω.ㄧ⑹k.cn手机站:wàp.ㄧ⑥k.cn支持文学,支持①⑥k!关若海略略沉思道,“海船有很多种,我大明多建有沙船,福船及广船。然闽粤沿海,西夷造船术传之已久。有蜈蚣船,三桅炮船,大夹板船等等不一而是。每艘海船视大小不一,所需时间不定。一艘一千料的福船,从备料到完工,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
    徐再生发现他犯了一个大错,那就是在这方面他完全听不懂。不过没关系,他不需要懂太多,只要有懂的人就可以了。
    “半年时间?太长了!”
    “徐将军,这是最短的时间了。木料采伐,必须浸水三月以上。如果造船地备有熟料,那么则会省一半的时间。”
    徐再生想了想,又道,“你督造出多大的海船?”
    关若海眼睛一亮,无法抑制的火热瞬间迸发,嘴唇微微抖动道,“将军,小人……小人不知!”
    徐再生点了点头,这个问题问的的确有些外行,想了想,又道,“那些红夷的海船,约莫有多大?”
    “约有二三千料的大小!”
    “好,你能造出三千料的海船吗?”
    徐再生刚问出这句话,只见关若海猛地移身跪下,竟然激动的浑身发抖,按捺不住地喜道,“如将军信任,小人定不辱所托!”
    “好,如你所愿,本将命你为督船总监,负责一切海船建造事宜。我要求你们设计出比那些红夷更加优良的海船,要迅速,要灵敏。可战,可商!其余诸位师傅,一力协助关总监,不得懈怠!”
    关若海一愣,督船总监?是个什么官衔?不明白!不过他对于官名并不热衷,此生唯一的愿望,就是亲手造出,他梦中最大的海船。本以为这生,大海船永远只能存在于梦中,然而他却遇见了徐再生。虽不懂这位平鲁将军造船做什么,但他根本不在乎。他只在乎,他能不能造船,造最大的海船。
    徐再生本待再与孙元化讨论一些事情,大牛却闯了进来,粗着嗓子道,“大哥,外面有两个怪人要见你!”
    “哦?怪人?”
    武刚紧大牛其后禀道,“禀将军,钦天监那两个西夷人求见!”
    “西夷?钦天监?哦,是他们,让他们进来吧!”徐再生大奇,不明白这两个洋鬼子追到这里做什么?是皇上的命令,还是?
    “参见将军阁下!愿主带给你平安和吉祥!”两个葡萄牙传教士弯腰向徐再生行礼,完全一副恭敬的神情,和第一次祈雨时那副不屑傲慢的模样,简直有天壤之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