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代理人-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掩人耳目,慈安太后是在寝宫之中接见的李明峰。太后寝宫,也没多大,约莫有个一百多平米。李明峰眼睛一扫,看到屋中左边放置着佛龛、多宝格,中间是一张坐床,上面放着一个木桌,木桌上面堆着数十份奏折。
现在是两宫垂帘,按约定好的制度,所有奏折都要交由两宫太后审定批准。
右侧是一座花鸟屏风,屏风后面烛光隐隐,看来慈安太后是在那边了。李明峰向右走去,刚过屏风,没等见到人影,老李先磕头行礼,低声道:“臣李明峰给母后皇太后请安!”
ps:意外发生,姥姥来我家玩。今天更了五千,剩下的两千明天补上。
正文 第一百六十九章 毒计
更新时间:2008…8…7 19:13:53 本章字数:5876
“李大人,快快请起!”不用抬头,李明峰也知道这正是慈安太后的声音。
刚才接到小梅和小芳的传信,李明峰也有些疑虑,担心被埋伏暗算。不过,略一思考,李明峰就否定了这种猜想。首先,小梅和小芳本性善良,不能谋害自己。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另一个原因,即便奕䜣等人要扣下自己,也不必用这种计策,刚才在勤政殿,他有大把的机会将自己擒住。而且直到现在老李还没出城,只要一声令下,就凭老李带来的这区区两百多人,想要杀出城去,纯粹是天方夜谈。
奕䜣要想软禁或者除掉李明峰,直接动手便可,没必要使用计谋。
所以老李断定,此行绝对不会是奕䜣等人安排的。此刻听到慈安太后的声音,李明峰心中暗喜,看来自己还是没看错人。
李明峰道了声:“谢太后!”
李明峰这才爬了起来,扫了一眼四处的环境。过了屏风这边大概有四五十平米大小,最边上是一张大床。床大概有两米多长,两米多宽,乃是楠木所做,金漆木雕,精巧非常。
床前两米处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摆着几种点心、水果,旁边放着几把椅。慈安就坐在椅子之上,用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对李明峰道:“李大人请坐!”
“谢太后!”李明峰躬身谢恩之后就坐到了慈安太后身旁。
两人数月没见,李明峰坐下之后先打量了慈安一眼,想看看数月不见,是否有什么变化。现在正是半夜,屋内点着八根婴臂粗细的大红烛,虽然不能说犹如白昼、纤毫毕现,但是两人相距不过一米多,李明峰倒也能瞧得清清楚楚。
“消瘦了几分!”李明峰心中暗道。
此刻慈安太后早就卸下去了朝服,现在她穿的只是一件普通的华贵旗袍罢了,上朝时戴的凤冠也早就摘下了,慈安现在的装扮,就和满族亲贵家的福晋格格一模一样。这种装扮,也让李明峰感觉轻松不少。
孤男寡女,夜半三更共处一室,某些暧昧的想法不往外钻都不可能。慈安看到李明峰半响不说话,只是盯着她瞧,不禁面红耳赤。
又过了片刻,李明峰还是不开口,慈安终于忍不住了,轻声道:“李…李大人,那个…刚才你离去之后,六王爷、七王爷和文祥又到勤政殿找我和兰儿妹妹议事。这事关系到你,所以我…我又将你叫了回来。”
“太后隆恩,李明峰铭记在心!”李明峰抱了抱拳,颇为凝重的说道。
慈安听了此言,却是面色一黯。
李明峰也察觉了她的异状,略一犹豫,随即又轻声道:“杏儿,谢谢你!”
此言一出,慈安脸上飞红,语带薄怒的道:“你都做到一品大员了,怎么还这么不分尊卑轻重!”
李明峰讪讪一笑,也不做声,他知道,慈安并未真正的生气。
“你知道六王他们回来又和我们讨论了什么事情吗?”心情转好的慈安再度提起正事。
“我哪里能知道,鬼子六这是有意瞒着我呢!”李明峰自嘲道。
慈安低声道:“这次六王准备借刀杀人!你要小心!”
“怎么借刀杀人?”李明峰问道。
“六王准备利用这次常胜军去增援僧王的机会,一举剿灭常胜军。”慈安答道。
“剿灭常胜军?”李明峰听了这话,反倒笑了,“怎么剿灭?是奕䜣率领八旗兵从北京出发包围我,还是传令让僧王就地解决我?恩,还有让我上前打冲锋,他们见死不救一招!”
李明峰对常胜军颇为自信,这三万人马有近两万是百战老兵,战斗力极强。再算上武器的优势,李明峰自度,无论是奕䜣能调动的十万京兵,还是僧王麾下的五万蒙古精兵、二十万绿营和团练,或者是在黄河以北的五万捻子,要想吃掉自己都是不可能的。
而且局势敏感,奕䜣和僧王假如直接动手,一旦攻击受挫,吃不下常胜军,恐怕捻子就会趁势而起,到时候就是个满盘皆输之局。黄河沿线战败,乱军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逼北京,到时候大清王朝就危险了。
李明峰从各种角度计算,得出的结果都是朝廷所不能接受的,心中也不禁疑惑,暗想:“奕䜣能用这种蠢招?为了消灭我拿江山社稷做赌注?”
“有个事情你不知道。”慈安皱着眉头道,“根据僧王密报和朝廷的探子查探,苗沛霖、袁甲三最近和反贼私下里互通信件。再联系到苏天福冒险北渡黄河,六王、七王还有兰儿妹妹都认为,苗、袁二人很可能已经投贼!”
李明峰闻言,脸色苍白,心中也是一片冰凉。
苗沛霖,袁甲三,这都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团练头子,士卒众多,战力极强。袁甲三是河南第一团练头子,拥兵十余万,官居一品,被封漕运总督。此人因为和胜保矛盾极深,所以在辛酉政变之时倾向于支持肃顺一党。
肃顺当初围攻昌平城,伪造圣旨,让天下各路兵马北上勤王,结果只有袁甲三一个人对此做出了反应。当时袁甲三大军已经开始北上,只不过还没离开河南地界,袁甲三就得知僧王和文祥已经去昌平救驾去了。
老奸巨猾的袁甲三感觉形势不对,所以暂时驻军不前,结果没过几日,八大臣就已经战败了。
两宫太后回銮之后,袁甲三连忙上表效忠。因为最近是多事之秋,袁甲三实力又颇为强悍,所以奕䜣和慈禧都主张既往不咎。
当然,明面上是说既往不咎,但实际上朝廷也是无力解决这么大的一股地方军阀,只好将此事暂且放下,等到平定了最大的问题——长毛捻子之后,再掉过头来解决袁甲三。
朝廷对袁甲三的态度,满朝文武心中都有数,袁甲三自己也有数,他知道等到长毛捻子被平定之后,就该轮到自己倒霉了。此时袁甲三的“袁家军”正在河南北部的安阳、濮阳和山东的聊城一代参与围困苏天福。
至于苗沛霖,则是淮北地区第一大军阀,淮北的亳州、宿州,苏北的徐州等地全是他的地盘,其拥兵十余万。
苗沛霖和其他团练头子不同,其他人,包括袁甲三在内,都是世家出身,在组织团练以前,不是朝廷官员,就是当地士绅,而苗沛霖则出身贫苦。
苗沛霖虽穷,但是志气却高,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最后真让他中了一个秀才。没等他继续往上考,捻子就在苏北闹了起来。
野心勃勃的苗沛霖感觉机会来了,就跑到捻军之中投奔了“大汉永王”,捻军盟主张乐行。捻军之中都是一些没文化的农民,苗沛霖这个秀才就成了捻军中绝对的高级知识分子,深得张乐行看重。
只不过捻子连太平军都不如,捻子的管理结构是宗族管理,这就注定了外人永远无法进入真正的权力核心。苗沛霖在捻军中混了一阵子,感觉出头无望,就离开了捻军,投奔了清军。
在捻军之中,苗沛霖靠着秀才的身份深得张乐行器重,所以就养成了自傲的性子。自信满满的苗沛霖离开捻军之后,跑到知府衙门那里找到知府老爷侃侃而谈,阐述自己的平捻方略。提出了,“高建寨,广积粮,勤练兵”的方针。
当时的捻子和长毛势力还不大,淮北地区还没有受到波及,很多人都认为这次的捻子和以往的灾年流寇一样,闹腾不了几天就会被朝廷大军剿灭。所以,当苗沛霖将捻子描绘成了朝廷第一大敌,要严加防范的时候,就被不耐烦的知府老爷直接赶出了衙门。
被知府老爷赶了出来,苗沛霖又返回了老家,跑到族里在族人面前大谈建立团练,守卫乡土的的策略。当然,苗沛霖再度碰壁。
为了糊口,在接下来的三年中,苗沛霖在乡里开了私塾,靠教孩子们读书混几个大钱买米下锅。
1856年,也就是咸丰六年,日益壮大的捻子大军打到了淮北,开始攻击苗沛霖的家乡。清军不堪一击,屡战屡败,没几日就退出淮北,将这大片土地让给了捻子。捻子残暴非常,烧杀抢掠,所过之处如同人间地狱。淮北百姓惊恐不已,不知所措。
这时候,乡人才想起了苗沛霖这个人的提议有多么的正确,于是当地乡绅共同出资,组织团练,由苗沛霖统领。
不可否认,苗沛霖还是有几分能耐的,上任之后,屡战屡胜,迅速就将捻子的势力逐出了淮北。不过,苗沛霖在逐捻的过程中,也不允许清军进入他的地盘。就这样,淮北成了他苗家的私产。
到咸丰十年左右,苗沛霖的势力几乎可以和曾国藩相提并论。朝廷为了笼络他,在三年的时间内连升他八级,最终他做到了二品的布政使一职。
苗沛霖此人野心勃勃,在掌握了淮北之后,他竟然对清军地盘也产生了觊觎之心,咸丰十年,苗沛霖趁着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机会,悍然发兵进攻清军,夺取清军大片领土。
此刻的苗沛霖认为清朝气数已尽,所以他学着凤阳老乡朱元璋揭竿而起。咸丰十年秋,苗沛霖接受了太平天国的册封,号为“奏王”,负责管理淮北。
不过在几个月之后,形势逆转,安庆陷落,太平军大受挫折。河南、山东的捻子也连连战败,发觉形势不对的苗沛霖又改换了旗号,宣布归顺朝廷。
对于这种地方势力,朝廷是尽量的安抚,所以在接到苗沛霖降服的奏折之后,朝廷宣布既往不咎,照常任用。
最近随着发捻联军进逼黄河,苗沛霖的作用也凸显了出来。在接到朝廷调令之后,苗沛霖亲帅十万大军联合山东、河南境内的清军、团练共计二十万人北上山东,将发捻联军堵在了山东中部数府之间。
得知苗沛霖将自己的后路堵住,捻军盟主张乐行亲自写信劝降。苗沛霖接到信之后,有感于张乐行昔日器重之恩,所以决定再度反清。
当然,张乐行的劝降信只不过是一个催化剂,实际上,苗沛霖一直不是真心归附朝廷,他明白,长毛捻子一旦覆灭,就是他大难临头的那一天。
李明峰心中暗想:“苗沛霖在黄河以南,袁甲三在黄河以北,这两人要是一起发难,过河的苏天福不但不会遇险,而且还有可能趁机联合诸多势力击溃清军!
僧王早有准备,铁定会把常胜军等非嫡系部队放到最前面,而将自己的部队放置在一个有利的位置。到时候僧王再带领嫡系部队堵住退路,下令常胜军向前杀敌。李明峰退后不得,只能拼死向前。就凭起码发捻联军和袁、苗二人的近四十万部队,也足够让常胜军全军覆没!”
苗沛霖和袁甲三的部队之所以称之为“苗家军”、“袁家军”,这是因为两军的高层将领全部由苗袁二人的族亲组成。朝廷要想除掉这两支军队,“斩首行动”是不可行的。因为即便诱杀了苗沛霖、袁甲三,他们的部队也会立刻转由他们的兄弟叔侄来控制。
到时候,“斩首行动”反倒会给苗袁两军提供造反的借口。而且天下团练无数,不知内情的人只会以为朝廷开始卸磨杀驴了,他们很可能为了自保而跟随苗、袁两军起兵反清,这样的话,事情就会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所以,最佳的处置方法就是任由苗、袁造反,这样公理就在朝廷一方。而且因为事先已知内情,朝廷可以早做准备,胜率大增。
奕䜣、文祥经过密议,认为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将常胜军和其他不归满蒙亲贵调遣的军队送到最危险的地方,让他们和反贼互相消耗。
一旦事起,常胜军只有败亡一个结果。即便算李明峰走了狗屎运,常胜军也必定元气大伤。常胜军若是没了强悍的战斗力,李明峰的小命也就难以保住了。
“鬼子六好狠!”李明峰眯着眼睛道。
“你有办法对付吗?”慈安低声问道。
李明峰听出慈安的语气中充满了忧虑,心中不禁一暖。
“放心,我没那么笨。既然事先知道了,我就有办法保命!”李明峰说的这么绝对完全是为了安抚慈安,其实他内心中对这一战的胜负把握也不大。
即使没人暗算他,哪怕是僧王带着大军和他并肩作战,要想对付四十万反贼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孤军奋战?
李明峰暗道:“不行老子就投降捻子,起兵反清!到时候奕䜣你就哭吧!”
当然,李明峰这也是一时激愤的想法,其实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投靠长毛、捻子。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导致其和英法列强水火不容。在如今的世界局势下,一个得不到西方援助的势力是无法取代能获得西方援助的清王朝的。
李明峰永远不会站在失败者一边,所以即便在朝廷会受挤压,他也不会投降长毛。
慈安又道:“刚才已经议定了,明日文祥亲自率领精兵五万赶往沧州,协助僧王作战。”
李明峰冷冷的道:“哼!他们是怕事情闹大了,最终收拾不下来,所以先增援些部队。有僧王的蒙古精兵,再加上黄河天险,还有沧州、河间的坚固城池。只要做好准备,苗、袁即使叛乱顺利,也休想攻破沧州、河间防线,更别提威胁京师了。”
慈安轻声道:“老六精明的很,李大哥,你不如上个奏折称病不出得了。反正凭僧王和文祥两人就足够对付乱贼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慈安和李明峰之间的感觉又恢复到了数月之前的那些日子,慈安不自觉的又开始以“大哥”来称呼李明峰了。
李明峰随口道:“贼势颇大,军情紧急,我要是害怕被小人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