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食的使者已经到了近半个月,一直在石国活动,威胁利诱、挑拨瓦解,再加上石国正王车鼻施偏向于大食,使得大半的石国贵族都开始向西靠拢,莫贺都父女的处境十分艰难。
但李清的到来就仿佛拨云见日,使罗阑公主一下子看见阳光,她骄傲地回头看了一眼,在大旗之下,一个金盔金甲的年轻男子顿时脸色变得苍白,他不由自主地和旁边之人交换了眼色。
这时,李清才发现在大旗的另一边立着一个老人,约六十出头,他穿的衣服和短装紧束身的突厥人完全不同,一身宽松的红色长袍,仿佛一只长条形的布口袋整个儿套在身上,他长了一蓬灰白色的大胡子,正半眯着眼盯着自己,目光里流露出一丝狡黠。
看来此人应该就是大食的使者了,李清微微一笑,远远地向他拱手施了一礼。
李清猜得没错,此人正是大食特使,哈里发阿拔斯的叔父布杜。他来石国已经半月,名义上调解石国与拔汗那国的争端,但事实他至今为止根本就没有去过拔汗那国,所谓调解争端,不过是个借口罢了,他来石国地任务有二个半,一是逼迫石国直接投降大食;二是试探大唐对大食东扩的反应;而另外半个任务是要为阿拔斯拿走石国最璀璨的宝石。
他见李清向自己施礼,也温和一笑,遥摇向他回了个礼,虽然这个大唐的使者年纪尚轻。但他久历人情,并不会因此而有半点瞧不起他。
但是。他却发现了自己身边的石国王子车多咄神情大变,眼中竟闪过一抹嫉恨。在旁人看来,王子脸色大变是因为大唐使者的到来,可布杜却读懂了这其中还有另一层意思,车多咄在嫉恨这个年轻的大唐使者,或许是因为罗阑公主表现得太过于喜出望外了。
布杜是只老奸巨滑的狐狸,他心念一转,便想起了东方一个古老的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瞥了一眼车多咄,忽然低声笑道:“他们看来很熟悉,莫不是罗阑公主在长安的老相识?”
“这些该死地唐人!”
车多咄狠狠地丢下一句话,向前飞驰而去,他马鞭一指李清。极不友善地道:“王妹,此人可是你以前认识?”
他说的是突厥语,李清虽然听不懂。却从他眼睛看出了敌意,旁边地段秀实却懂一点突厥语,在李清耳边低语几句。
李清点了点头,目光依然没有离开布杜,不管是王子还是公主,不管是石国还是拔汗那国,都不过是棋盘里的棋子,只有他和那个阴险地老头,才是两个弈棋的人,他李清可不是来争风吃醋的。
他容颜一肃,挺直了腰高声道:“我是大唐御史,是安西、北庭两镇安抚使,受大唐皇帝陛下之命,巡视安西诸国。”
他举起旌节,对石国王子厉声道:“尔等是大唐臣属之国,见了大唐皇帝节符,为何还高据马上?”
不需要翻译,九姓胡的贵族大多粗通汉语,李清的斥问字字清晰,声声入耳,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车多咄顿时清醒过来,他回头看了看其他贵族,有的已经下马,而罗阑公主是第一个跳下马,正躬身行礼,再看布杜,却别过脸去,不知其态度,车多咄万般无奈,现在还不是和大唐翻脸地时候,他只得下了马,极勉强施了一礼,脸色阴寒到了极点。
这时所有的士兵、随从都下了马,惟独布杜和几个大食的随从还坐在马上,显得异常突兀,李清冷冷一笑,用旌节一指布杜,问车多咄道:“此人是何人?见大唐天使为何不下马?”
“这”
车多咄毕竟年轻,这种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原则性问题还不会处理,他张口结舌,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时,布杜慢慢走上来,身子在马上微躬,手轻轻按住前胸,用一口流利的汉语道:“我是哈里发阿拔斯的叔父、波斯总督、大食国特使布杜。拉,请问大唐使者地尊名。”
“本人是大唐国姓,单名一个清字。”
布杜赫然动容,“你可是那个杀吐蕃赞普,后来封为户部侍郎的李清?”
“正是在下!”
李清轻轻点一点头,对布杜淡淡笑道:“特使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对我大唐内政了如指掌,可谓用心良苦啊!”
布杜却仰头一笑,“我年轻时也是一个商人,去过大唐多次,对中原文化一向仰慕,所以对大唐发生地事多关心一点,这有何奇怪?李侍郎有些多虑了。”
这时,罗阑公主见两人口唇不让,便上前劝解道:“两位特使都远道而来,既有缘相逢,我一定提请父亲大摆宴席,给二位最尊贵的客人接风。”
李清呵呵一笑,对布杜道:“主人既在,我们二人却旁若无人,有点喧宾夺主了。”
布杜也哈哈大笑,拍拍肚子道:“是极!是极!想起晚上的盛宴,我现在就饥肠骨碌了。”
“那大家就回去吧!”罗阑公主纵马飞驰,片刻便冲上了高高的土丘。
布杜与李清并驾齐驱,他一指罗阑公主婀娜曲美的背影。对李清低声笑道:“这可是昭武九国最璀璨地宝石,连我都动心,李侍郎以为如何?”
“我也很动心,可是宝石只有一颗,不如我们打一仗,看谁能夺得美人归。”
说罢,李清哈哈大笑,加快了速度,将一脸愕然的布杜远远丢在后面
石国首都拓折城即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位于一块肥沃的冲积平原之上。是昭武九国中最大的城市,全城约十万人口。基本上都是突厥人,除此之外还有数万奴隶。他们都是当年突厥从各地掳掠来的奴隶后裔,其中唐人就有近三万,不仅是汉人,龟兹人、高昌人都有被掳掠。
李清和布杜在城门口分手,布杜跟随石国王子车多咄而去,而李清则跟随罗阑公主去拜见副王莫贺都,两派势力泾渭分明。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谁都不去挑破。
走到大街上,李清想起一事,唤来武行素,将路上所救的王七郎交给他,并嘱咐他几句。武行素点点头,带上几名武功高强的手下匆匆离去。
“那人神情呆滞,似乎不象侍郎的随行?”罗阑公主见李清交代完。便上前指了指赵七郎问道,或许是草原上风大的原因,到此时,李清才忽然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是从她地身上传来,这和她一身英武的骑士装扮颇不相符。
罗阑公主脸一红,忽然神情变得有些扭捏,她低声对李清道:“我生来便这样,并不是今天刻意打扮。”
可话一出口她便似乎反应过来,脸色霎时间又恢复了常态,又指着赵七郎继续问道:“我发现他额头有印记,似乎是个奴隶。”
李清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她神情地微妙变化,他回头看了看赵七郎的背影,淡淡一笑道:“他或许是你们地奴隶,但在我眼里他不是,他是我的同胞,从现在起他就是我唐军一员,一样的立功受勋,封荫妻子。”
罗阑公主明白了,她轻轻叹了口气,从十岁起她便和其他国家的一些公主、王子一起被送到长安学习,在那里她整整度过了六年,早已经视大唐为自己的第二故国,回国后她也发现了百年战争留下的种种创伤,十几万散居在石国的大唐奴隶便是其中之一,可她却无力改变现状,今天李清地话再一次戳痛了她的心,罗阑公主的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话。
两人就这样沉默着穿过石国的东大街,在街尽头,便是副王王宫,而正王王宫却是在北大街的尽头。
“到了,就是这里,侍郎请稍等,我去禀报父亲。”说完,她不再看李清一眼,低着头匆匆地跑进了王宫。
片刻之后,一脸惊喜的莫贺都跑了出来,和在朅师国相比,已经换了一身王服,皆是金丝银边,高高地帽子上镶缀着几颗硕大的蓝宝石,但他的气色却不好,或许是忧虑所致,他地鬓角已经变成灰白色。
“我盼星星、盼月亮总算将你盼来了!”莫贺都一把拉着李清的手腕,声音激动地道:“你若再晚来一天,我石国就要投降大食了。”
“有这么严重吗?”李清也微微有些吃惊。
“当然,要不然我怎么会让宝贝女儿陪那帮混蛋去打猎。”说到这里,莫贺都目光有些黯然,如果石国投降大食,为了保住家族的性命,他也只好将女儿献给阿拔斯了。
不过李清的到来确实让他感到绝处逢生,可当他看到李清的三百亲卫,心中不由又一沉,迟疑道:“你只带了这么点人来吗?”
“你放心,我们大唐已经开始布署,而我带了三千军来。”李清轻轻拍了拍他手背,安慰他道:“你既然忠于我大唐,那么,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不会将你们父女抛下不管,这是我代表大唐给你的承诺。”
第三百零二章 外交的背后
莫贺都的王宫从外形看是突厥风格,厚重而方整,其中有一点圆穹尖顶,已隐隐打上伊斯兰的烙印,但进了里面,只见雕梁画柱,花卉、屏风、瓷器随处可见,让人仿佛置身于大唐中原,只有来回走动的仆从侍女,才让人恍然想起这里离长安已是万里之遥。
李清随莫贺都走进内宫,他的一些侍妾忽见一陌生男子进来,吓得纷纷回避,但莫贺都却恍如不觉,走进一间富丽堂皇的宫殿,走到尽头推开一扇小小的后门,外面是一间院子,院子里已经空无一人,站在院子里可以听见喧闹的嘈杂声,似乎外面就是集市。
“跟我来!”莫贺都回头向李清神秘一笑,使李清仿佛置身于天方夜谭的故事之中,他又走进一间堆满草料的石屋,里面散发着浓重的马尿气味,闻之欲呕,但莫贺都在墙角里摸索一阵,只听‘咔,的一声,喂马的石槽忽然动了动,李清恍然大悟,这里竟有一条秘道。
李清随莫贺都进了秘道,头顶上的石槽又缓缓扣上了,眼前立刻变得黑暗,很快,一盏燃着豆粒大灯苗的油灯出现在莫贺都的手里,昏暗中李清一边摸索着向前走,一边听着他低沉的声音在密道里回荡:“这间密室是我祖父留下的,一直是王室的秘密,寻常人不得知晓,我带你来是想让你见一个人。”
推开一间石门,光线赫然明亮,石室里布置得金碧辉煌。厚重的波斯地毯,镶有宝石的石壁,大幅流苏,精美地大瓷瓶,尤其让人惊异的是这里通风良好,完全没有了外面潮湿阴暗的感觉,但又看不见一扇窗子。
李清没有被里面的布置吸引,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墙角,那里有一张用纯金打造、镶满宝石的椅子,而椅子上坐着一人。年纪和莫贺都相仿,长脸。肤色苍白,气质却很高贵。他斜躺在椅子上,手里端着一只盛满了血红色葡萄酒的水晶杯,正眯缝着眼打量着自己。
慢慢地,他的眼睛里露出了惊讶之色,身子也坐直了,将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站起来望着李清迟疑地说道:“你不是长安的户部侍郎吗?怎么会来到这里?”
“裴罗。他便是大唐的特使,今天刚刚到来。”
莫贺都又回头对李清徐徐道:“现在在你眼前地,便是拔汗那国国王裴罗。”
李清的心里异常震惊,石国不是在和拔汗那交战吗?拔汗那地国王怎么会出现在莫贺都的密室里?不过他心里虽震惊,但脸上却丝毫不露,上前向裴罗国王躬身行了个礼笑道:“国王殿下可是在长安见过我。”
“是。我前年去长安觐见天可汗陛下,见过户部侍郎。”
裴罗国王也收起了他地惊讶,对莫贺都笑道:“这两天你魂不守慑。可就是在等侍郎来?”
莫贺都笑了笑,请李清坐下,他又拿出两只水晶杯,给自己和李清各满上一杯葡萄酒,这才轻轻叹了口气,对李清道:“与拔汗那的战争不过是车鼻施奉大食之命而为,目的是为了给大食找一个干涉石国内政的借口,我与裴罗关系一向交好,他这次亲自前来,就是为了和我商量一个对付大食人入侵的办法,可已经两天,我们都一筹莫展,今天侍郎到来,可有办法解我两国之危?”
说完,他与裴罗对望一眼,四道目光齐刷刷向李清盯去,李清却似没有听见,他脸上挂着笑意,目光低垂,手轻轻地晃动着水晶杯中的葡萄酒,半晌他才道:“我有一个问题,请二位解答?”
莫贺都立刻挺直了腰,急切地对李清道:“侍郎但讲无妨。”
“我听商人们说,大食对康国、史国都是毫不犹豫地出兵攻打,可到了石国这里兵锋却缓,而是先制造危机,再派使臣来调解,企图不战而胜,这和阿拔斯一贯强硬的风格不符,所以我想请教二位,这究竟是何原因?”
“此事我略知一二。”旁边地裴罗接过话题,身子略略向前倾道:“阿拔斯号称二十万大军分两路东侵,其实那只是虚数,实际兵力最多只有五万,他的大部份兵力还是在西征白衣大食,那才是他的战略重点,这就是康国、史国它们敢于抵抗的原因,如果石国与拔汗那国再联手抵抗,一旦大食人进攻受挫,那康国和史国它们必然会再兴反抗,这样大食的东征计划极可能会失败,所以他便利用石国正王的投降之心,先挑拨我们两国地关系,破坏可能的结盟,等我们内耗得差不多了,再突然出兵,那时我们只能任其宰割,当然,如果能兵不血刃占领石国,他又何乐而不为?”
李清点了点头,应该是这个原因,他记得白衣大食横跨亚、非、欧三大州,虽然阿拔斯的黑衣大食在去年占领了大马士革,但要完全征服白衣大食原来地领地,却是一时半会儿完不成的,所以他不可能将重兵放在中亚,况且他也不相信,收拾这些小小的西域胡国还需要用二十万大军吗?至于东征大唐,那更只是一个遥远的计划而已,阿拔斯内部不靖,他怎么可能立刻去树立强敌,如果连这点政治智慧都没有,阿拔斯又怎么可能建立黑衣大食。
他沉吟片刻,忽然道:“你们以前曾经降过,那现在却又为何不降?一定要抵抗到底?”
这句话李清问得十分直白,甚至是无礼,可如果不问清楚,一旦战争爆发,这些小国的立场摇摆不定,极可能就会成为最后失败的原因,李清久历官场斗争,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他岂能不防备。一旦知道原因,他就会抓住他们所害怕之事,将他们牢牢绑在自己地战车之上。
果然,李清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