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夫孩子热炕头-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读书的,有的人天生他就不喜欢,能熬到认全乎字儿,已经是烧高香了,恨不得第二天就不来上课了呢!”石宏大摸了摸小于举人的头,理想很不错,就是现实不允许:“等着看吧,开春种地之后,肯定有一些孩子是不会再来了。”
“为什么?”小于举人惊讶的反问,他这还没带他们去考试呢!
“因为家里忙,需要人手,再者,他们也学的差不多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大一点的孩子还有基础,该学的都学得差不多了,大部分字都认识,算个简单的账也没问题。
“那他们为什么现在还来?”
“因为能多学点就多学点,而且还有一顿点心和汤。”
小于举人郁闷了,合着是来吃大户的吗?
“乖,农家都是清苦惯了的,听说前朝的农家人连字儿都不认识呢!”石宏大宽慰他:“他们现在能识字,可比前朝人强多了,高兴去吧!”
小于举人往他怀里钻了钻,继续憋屈着。
石宏大看他一时半会放不下,就哄他:“要不你看看什么时候考试?先跟他们说好了,去考试,不能耽误学习,让他们回去跟家里通通气,开春的时候,会好一些。”
提前通通气,让他们有个盼头,或许就不会那么短视了。
“嗯。”小于举人终于出声了,他要想好怎么保住他看好的苗子。
第二天一大早,小于举人吃完早饭就去了学堂,跟两位先生商议了一潘,决定还是提前通气,然后制定学习计利,虽然童生就是个好听的名声,但是却是考中秀才的第一步!
提前通气的结果,那几家果然有所犹豫了,一开始想让孩子学习好了就回来帮忙,世世代代都种田的小老百姓没想过自家还能出个文童生或武武童生。
小于举人又让两位先生家访了两趟,终于敲定了下来,让几个十岁的孩子再上一年学!
二月份已经开始有人拾掇农局具了,于家也不例外,而且家里的苞米都是干透了的,全都变成了苞米粒子。
这个时候粮价稍微上涨了一些,因为这个时候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而未来两个月,可是开春,一年之计在于春,乃是除却秋收之外最忙的日子。
村里已经有很多人家做了三铧犁和耧车,听说上头也有推广,钦匠铺子再次忙碌起来。
三月便是在这个时候到来,清明,是上坟烧纸的时候。
提前两天,小于举人就让人备好了祭品和素点,在学堂放假的时候,带着于宝宝,给余家大小上坟填土去了。
十八里铺的坟茔是在西山,北山是打柴的地方,西山因为比北山还低一些,所以改成了坟地,十八里铺都是外来人,没有祖坟,这里就被划为了祖坟的地方,一家一块,隔得还挺远,但是这两天来上坟的人不少,大家明火执仗的过来,野兽都不敢靠近。
于家四口的坟地,就在一个向阳的山坡上,其实应该是四座坟的,但是古代讲究死同穴,于父于母合葬一个坟,于大哥和于大嫂一个坟。
小于举人看着着两个大坟,默默地烧着黄纸,石宏大已经上前去将一些艾草都给拔了,再给填上不少新土,坟包修缮了一下,上头还给放了纸钱,压了一块石头。
防止纸钱被风吹走。
于家的墓碑是木头的,小于举人看着上头写的字,是原主的字体,他虽然会,但是如今很少动笔。
宝宝给自己的父母烧了纸,小于举人摸了摸他的头:“跟小叔一起,给祖父祖母,爹娘磕头。”
“嗯。”于宝宝闷闷的点头,随着小于举人的动作,乖乖的跪地磕头。
第180章 暖春四月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但是这说的是南方,北方还是冷风呼啸,最多不再是两天一小雪,三天一大雪了。
而且也开始解冻,就是没那么明显,但是外头故置的吃食什么的,要快点吃完,不然等气温回升了,真的要变坏了。
上完坟回来后,家里恢复了一天三顿饭,因为现在白天长了,吃两顿饭不够了。
晚上躺在炕上,小于举人就琢磨着:“你说我都是举人了,是不是修一修坟?以后那里就是祖坟了。”
“修坟可以,但是要三年之后才行。”石宏大告诉小于举人,想修坟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修的,新坟,也就是最快也要三年过了,才能修,于家大哥这去世还不到三年,最多一年多,今年到了年尾孩子才算出孝,明年清明过后,七月十五之前,修坟才可以。
“是吗?我都不太清楚呢!”小于举人在原主的记亿里,根本没这个概念。
“你一个读书人,能知道什么?”石宏大笑了笑道:“这都是民俗,你还小,不知道很正常。”
谁家的十八岁小伙子去关心这个?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家才会知道这种习俗,年免是关于死人的,年轻人少知道,上了岁数的就不怕这个。
“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小于举人好奇了,石宏大也不比他大几岁啊?
“我想给我娘迁坟,石张氏就这么告诉我的,后来三年又三年,她就一直拖着,我那个爹一开始我还能跟着说上话,后来就……,所以我知道这种事情,很正常。”石宏大淡淡的,提起这些事情,他已经不会像小时候那么愤怒了。
“给你娘迁坟,也要有个理由,你没有好理由恐怕也迁不成。”于良吉伸胳膊拍了拍石宏大:“不过你放心,我们一起努力,早晚会心想事成!”
“嗯!”石宏大拥抱了他一下,紧紧地,这个人,他怎么能放的开!?
这辈子都想抱着他,或者把他藏起来,不让别人看到他的好!
于良吉已经打听过了,童生试是在秋天举行,和举人的考试日期相隔不远,而秀才的考试则是在春季。
不过这样也好,还有大半年的准备时间,他写了好久的教案,还跟两位先生商讨,最后才拍板决定,几个大一点的学生,要去考试的,就被分了出来,单独在学堂的东厢房学习。
他们跟别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正好相反,是上午习武,下午学文,晚上回去要背书。
这种高压政策,是小于举人定下来的,虽然不比当年的高考,但是也要全力以赴。
三月过半的时候,周家来了消息,说周斌去考秀才了,直接去府城住着就不离开了,所以无法过来,但是打一声招呼还是要的,王诚也跟着他一起去了府城读书。
等到了三月二十日,小于举人就带人去了县城,家里种子不太够了,他要买点回来。
很多人都是到了这个时候,因钱不凑手,就会卖去年每天留下的粮食,因为风干过了,分量虽然轻,可粮食绝对不掺水,所以价格还算过得去。
于家不缺钱,粮食干脆都不卖,直接存起来,到了朝廷公立的粮食种子站,小于举人钻进了种子堆里。
去年他不能出来太久,而且戴孝的人吧,怎么说呢,大家都觉得同情,可同情的同时,也会觉得晦气,他平时都不敢出去。
现在不一样了,虽然他穿着还是很素净,但是气质不一样,他来了之后,种子站的负责人很热情接待,顺便大开方便之门,别人都是拿种子出来看,小于举人是直接穿了个大衫套着套袖和头套就进了放种子的仓库。
仓库分了好几个,最大的当然是粮食仓库,种子站的头儿是这个种子站的八品库管。
他也是听说过小于举人的事儿的,知道这位对农事很在行,想要自己进去挑种子,干脆的行了方便。
小于举人一进去,就跟老鼠掉进了米缸里,头一个挑的就是苞米的种子,他今年打算荒地那头种植苞米和土豆,熟地那边种植高粱和谷子。
家里的苞米种子不够,他挑了很多苞米种子出来,家里没有高粱种了,干脆都在种子站买,谷子家里有,而且种子比这种子站里的要好。
菜籽儿自然也有需要,不过家里菜籽儿在冬天的时候都种到了大棚里,所以这次他买了很多菜籽儿回去。
粮食种子贵点,是应该的,菜籽儿就很便宜了,很多人家可都是留种的,小于举人让刘文喜痛快地付了钱,搬了五六袋种子上马车,旁边看着的人都直乍舌!
粮食种子就罢了,菜籽儿也要这么多?
是谁家的菜园子?但是这个人看穿着不像啊!
买完了种子,出去要离开的时候,负责人还很高兴,整个过程几乎都是笑脸相迎,态度十分热情,还让他有需要的话,尽管来挑!
“他怎么对我这么热情?”小于举人一头雾水,他跟这个人不熟吧?
“你受了朝廷多次嘉奖,他能不对你热情么!”石宏大给他解了或。
三月下旬的时候,就有官差过来量地,这是核实查收他们去年开荒的荒地,以及别人家的熟田等,是要记录在案的,等到了秋天是要交就粮的,当然,小于举人有功名,这税粮就免了,但是他只有五十亩地的免税额度,要是超过了,也是要交税。
幸好小于举人别的美育,遵纪守法还是做的不错的,且开荒地都种不过来了,哪有时间弄别的啊?
“眼看着就要开春种地了,把大棚清一清,里头给我密密麻麻的种上茄子秧和辣椒秧,哦,黄爪也要种!密实点没关系,但是一定要早早地种上!”小于举人站在已经有些萧条了的大棚里。
“为什么呀?”刘文喜不乐意: “这长得挺好的呢!”
“这都没后劲了,还挺好呢!”小于举人拍了一下旁边的架子:“这都一冬天了,私秧都老了,咱们直接拔了秧子,平整土地后打开天窗,都晒两天,再好好的撒籽儿,长出来的秧苗比别人家的都早出那么半个月,等天气暖和了,就提着秧苗栽到菜园子里,下来的菜却比别人家的日子早。”小于举人就想提前那么十天半个月的,到时候让村里人都看到了,就教他们提前十几天或者甚至是一个月,菜园子里的青菜早些下来,他们肯定舍不得吃,那个时候青黄不接,青菜一开始上市是能卖上高价的,何必一窝蜂的挤到一个时间去卖菜呢?
他说了自己的打算,刘文喜觉得可行,不过他还是提议:“可以跟大家说一声,但是稀苗的事情,还是让他们自己做吧,咱们这大棚再大,种的再密,也肯定不够全村人分的,到时候给谁不给谁,都是得罪人。”
“你说得对!”小于举人一拍脑袋,他忘了这里不是他跟导师的试验田了。
小于举人直接上手,已经有些日暮西山的青菜秧子都让他拔了,上头挂着的不管成熟不成熟,都给黄大厨送去了,整理了一番之后,摊开来晾晒通风,喷了一点自制的波尔多溶液消毒杀菌,又平整了一番土地。
石宏大正跟巴家父子俩开始沤肥送肥,巴家父子俩很有毅力,从去年他们到这个家开始,那些马粪牛粪驴粪什么的,就早被他们收拾好了,堆成堆后发热沤肥,家里牛马多,娃子也不少,这些东西吃得多可同样拉的也多,到了如今竟然积攒了差不多四个粪堆。
这两天送肥送走了三个半,利下半个眼看着也要拉走了,就被小于举人给拦住了。
小于举人同样需要一些粪肥来培养他的菜苗,石宏大早就说过了,不许他不动手,但是她非要看着!
刘文喜只好无奈的让他站的远远的,他跟石宏大他们要了一点肥料,亲自去施肥,同样让小老爷站的远远的,只要看着就行了。
千万不要他动手!
而小于举人一看这边不需要他了,干脆回去先泡发蔬菜种子,随后筛选了一番自家留下的粮食种子。
刘文喜家的刘宋氏,出去溜达了一圈儿,她也没干什么,就是找各家的主妇们聊个天,因为她是小于举人家的管家婆,且还有福气生了龙凤胎,在农家人眼中,这就是个有福的妇人,等她转悠完之后,不几日全村的妇女基本上都在自己家提前育了蔬菜的苗。
并且按照小于举人教的那个方法,让自家娃子撒尿后沉淀一天,取上头的清液配比凉白开之后泡一下蔬菜种子。
小于举人家去年增产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而且小于举人不吝啬秘方,谁问都告诉,信不信由你,人家是不藏私。
在进了四月之后,天气终于回暖,回暖几天之后就有青草冒了出来,也有些野菜冒了芽儿。
于家养活的家畜下蛋更勤了,小于举人一直用花生壳粉喂养它们,倒是不缺钙。
还有人找上门来,张家二婶子、乔大娘和车姥姥,要蛋,要那种受精的蛋,这是要孵家禽雏儿了。
小于举人点头答应了,随便挑,反正他们家也用不了多少,阿雅也挑,她要多孵点儿小鸡崽儿。
明年孵小鸭仔儿,后年换鹅崽儿。
这样一轮换,自家的家禽样数就不缺了。
家里有三铧犁,不怕耕地跟不上,不过石宏大还是带着人,在送肥的时候就将自家的土地略微平整了一番。
随着天气越来越转暖,前头的河流也终于开始哗哗的流水了,为此,黄大厨还找人去买了不少开江鱼回来,全家在旱上都喝了一顿鲫鱼汤,中午吃的酱炖草鱼,晚上更是清蒸鲤鱼。
第二天中午又吃了一顿酱炖鲫鱼,而且这些天吃的鱼都是带籽儿的,小于举人吃的最多,他党得这个时候的鱼都是纯天然的,不怕激素催,因此吃的特别香。
看他吃的这么香,石宏大干脆去找了车达,全村就他会下网,跟他定了一天三五斤的鱼,不拘什么鱼,反正一天一结账,然后告诉黄大厨,变着花样给小于举人做着吃,吃到腻为止。
四月下旬的时候,天气越来越暖了,杏花都开了,满村子飘着杏花香,全村的人这次都盼着结果子,也不让孩子们折杏花枝子玩儿了。
第181章 初夏五月
等四月二十之后,便开始忙碌了起来,因为要种地了,去年帮工的人这次又都聚齐了。
因为去年合作过,今年大家都先来的小于举人家,昨天下午到的,晚饭在这里吃,早在知道他们要过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