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科举之男装大佬 完结+番外 >

第78部分

科举之男装大佬 完结+番外-第78部分

小说: 科举之男装大佬 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允明收紧手臂,亲吻程平的眼睛、面颊、嘴角,在深吻之前,轻声道:“我们程相在床笫之间也特别可怜可爱。”
  程平被堵住嘴说不出话来,陆相这一言不合就开黄腔儿的技能是什么时候习得的?
  然而陆允明也不过就是抱一抱亲一亲罢了,青天白日的实在不合适做什么,他也有顾虑——怕程平怀孕,虽相熟的太医说那避孕丸药对身体没什么危害,但是药三分毒,能少用还是少用。
  陆允明就如贪吃的孩子,吃不到嘴里,却还要捧着碗,明明忍得难受,却还是抱着程平不放手。
  程平跟他说起玉宁长公主的事,“小娘子很是清澈柔和,惹人生怜,偏要作为‘国礼’被送出去……”
  陆允明目光变得深沉,脸也严肃起来:“总有一日,我们不再用和亲之策换取边关和睦。”
  程平擅长自省,也擅长自我宽慰,“我们这些大臣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平心而论,现在形势可比圣人刚即位的时候好多了。都有文人吹嘘现在是‘中兴’呢。”程平对陆允明睐睐眼睛,半欣慰半自嘲地道,“陆相,我们都是中兴之臣啊……”
  陆允明到底让她逗笑了。
  程平却又正经了神色,“‘治大国若烹小鲜’,文火慢炖才好,心急了,肉不鲜嫩还好说,烧漏了锅子就麻烦了。”
  陆允明微笑着看她,对比那在湖边啃藕的无赖样子,不无感慨地道:“我的阿平也老成谋国起来了。”
  程平把他扑倒:“陆…允…明,你是什么意思?莫非在说我原来幼稚?我一直很成熟的,好不好!”
  陆允明呵呵地笑:“是,你一直成熟,所以才配我这个老人家。”
  程平趴在他身上,摸摸他的胡髭,“我还是觉得你不留胡子好看,这样威仪太重,倒真像个阿叔了。”
  陆允明于胡髭倒没什么执念,留着主要是因为这是程平帮他修的,当时那点连自己都不好承认的小心思便藏在这留起的髭须中。如今佳人在怀,这胡不胡髭的,也就无所谓了。
  陆允明不在意自己的胡髭,却在意程平的,每次下嘴之前都下意识地把她的假胡须搓掉,不过他离着不费这回事的时候不远了——程平的胡须液已经快见底了。虽经常去东西两市逛,却再未见那位卖药的老人。
  对程平的困扰,陆允明点点头,“倒是我疏忽了,我也认识些三教九流的人物,回头寻一寻看,还能不到再得些这样的法门。”
  程平笑着道谢。
  陆允明觉得有点荒诞,想办法把妻子扮成男人……我这是全天下独一份的吧?
  两人也说正事也胡天胡地地混到吃晚饭的时候,陆允明却站起身要走。
  程平颇为诧异:“你不留下来吃晚饭?”
  “今天早早就过来等你,还有公事未完,”陆允明抿抿嘴,“况且——我吃了饭就更不想走了……”
  程平笑起来。
  陆允明无奈地走过去,恶狠狠地又亲了她一回,才逼着自己转身出去。
  程平的笑容渐渐淡下来。陆允明为何强忍着,程平知道。他这般情深的样子,若有一日渣了他……程平的心有点扎扎地疼。


第144章 去赴赏菊会
  程平看手里公主府送来的帖子; 略有犹豫。
  荣乐大长公主是先帝胞妹; 今上的亲姑姑,如其封号般; 大半生尊荣喜乐,虽几番皇室动荡; 都未被波及,又据说与驸马恩爱情深,育有二子二女,都颇为出色——这位大长公主拿的妥妥的是人生赢家剧本。
  大长公主最好热闹,每年都在其城南的悠然台办赏菊盛会。悠然台,虽名台,其实是园; 以菊著称,据说有名品千种。这赏菊盛会受邀的主要是长安城豪门大族、俊才风流的年轻郎君和小娘子们——程平觉得有点像后代的豪门舞会,又有点相亲会的意思,朝中上年纪的老臣们是不大出现在这个社交平台上的。
  往年程平没收到过赏菊会的帖子,估计是因为出身不够,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没有才名。这回收到——约莫是朝中自己替玉宁公主出头,刷了一波公主们的好感度,大长公主就开后门,把自己塞进了嘉宾名单。
  荣乐大长公主代表的是闲散而尊贵的宗室力量……还是去吧; 没什么危害,也算修个善缘。
  驸马薛勖亲自接待程平。这位老驸马约莫四十余岁的样子,是个长相儒雅、举止洒脱的大叔。
  薛勖虽无实职; 身上却有二品开国郡公的爵位,程平先向他行礼。
  薛勖托住她的臂,笑道:“相公能来,给小园增色不少。”
  程平笑着客气回去。
  薛勖请她去堂上吃茶,程平自然客随主便。虽还是前院,不是盛景所在的后园,已见了不少精品菊花开得真好。程平不懂花,薛勖耐心地给她解释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两人且赏玩且走。
  然后便有小郎君们上前行礼。除了已经纳入国家公务员系统且在三省六部混出头脸的以外,程平对这些年轻的郎君们都不大熟。
  听了他们的自我介绍或者薛勖引荐,程平笑着颔首,有的能把他们与朝中某张老脸对应起来,便赞一句“郎君风仪轩轩,颇类令尊”之类的客套。
  看着这些年轻人,程平想起《红楼梦》里贾母说的,大家子的孩子们,养的娇嫩,除了脸上有残疾十分丑的,看去都是一样齐整。果然是,这些小郎君们长得都不错,风度也好,一个个看着赏心悦目的。
  薛勖笑道:“早就听说程相爱提掖晚生后辈,如今看你对他们形容,果然是。”
  自程平回了朝,确实常有去她门上投书投文的,程平抽空都看了,捡着自己觉得靠谱的,见一见,考一考,有的推荐给礼部侍郎,有的推荐地方,有的虽未推荐,却给出些考试或仕途意见,故而在士林名声不错。
  程平笑道,“郎君们一个个风华正茂,看着就让人心里舒爽。”
  看着程平年轻的脸,薛勖想说你自己也风华正茂着呢,却到底碍于她的身份,便笑着点点头,“程相所言甚至。”又伸手把她往正堂请。
  主客二人在堂上坐下,聊一聊秋来的天气,说一说菊花,扯两句风雅典故,倒也轻松。程平计划着,喝两盏茶,说会子话,就托辞离开,也省得老让人陪着,谁想到大长公主却派人来请。
  程平看看薛驸马,笑道:“下官来了还未曾去拜见大长公主,实在罪过。”
  虽大唐开放,却也有男女大妨,一般都是男主人招待官客,女主人招待堂客的,程平此言不过是个面子话。
  薛勖笑道:“说什么罪过的话,某陪程相一起过去。”
  程平笑着点头道谢。
  没想到后堂坐着的不只荣乐大长公主,还有她同辈的肃贞大长公主、寿康大长公主和安阳长公主、柔嘉长公主。
  对此,程平倒也有些预料,上前庄重严肃地给公主们行礼。
  到底对着的是当朝宰辅,荣乐等虽好奇,却不能失礼,客气地请程平坐了,又说了主人家该说的客气话。
  程平笑着与公主们应酬着。
  肃贞大长公主笑道:“我只道陆相公已经算年轻的了,谁想到程相更年轻。古代贤士有十二岁拜相的,我们现在的宰相们啊,也不遑多让。”
  程平微笑道:“长公主谬赞。”
  听肃贞姑姑拿眼前的程相与陆允明相比,安阳再仔细打量程平两眼,终究觉得不及陆郎,但一则这是长辈说的,一则对面坐的到底是宰相,再则这位程相在朝上说的做的,倒也确实让人敬服,安阳便按下了反驳的话,开口道:“多谢程相公为舍妹和亲之事操劳,对此,我等姐妹俱铭感于心。”
  程平笑得温和:“这是臣分内之事。”
  安阳微笑,眼睛里却有些诧异,不知怎么的,似从这位程相身上看到些陆郎的影子——大约他们这些权臣气度上都有些相似吧?
  寿康大长公主是做媒爱好者,笑道:“程相如此年轻,可有家室没有?”
  程平抿抿嘴,略不好意思地笑道:“尚无。”
  寿康来了兴趣,正要说什么,被荣乐大长公主一个横眼给横了回去。
  程平只笑笑。
  薛勖适时地插了两句话,气氛便圆了回来,然后薛勖便带程平出来。薛勖不便代寿康道歉,便笑着亲自带她去赏菊,因为有这个茬儿,程平倒不好说走了。
  前面郎君们正在亭子里作诗,见薛勖和程平来了,便都起身,又请他们评一评。薛勖固然风雅,文采却一般,程平明经出身,作诗的本事更菜,但两人的眼力还是有的。
  程平有千年的积淀在,随口说便是高屋建瓴的话:“作诗作词还是要因时因事有感而发才好,若只以西风、东篱乃至金玉香冷之类词句堆砌,纵然精致,到底落了下乘。”程平又勉励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郎君们青春年少,要多读书,多出去走走,多做些实事,于仕途经济又益,于诗文亦有益。”
  对程平这种文学创作要有生活经历做底子的看法,薛勖亦点头,“程相公此言精到得很。”
  小郎君们领头的是王仆射之子。小王郎君对程平施礼道:“杜工部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适才程相又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敢问程相,是读书更重要些,还是行路更重要些?”
  程平正给小伙子们解释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关系,一个仆人走过来对薛勖说了一句什么。程平停住嘴,薛勖笑道:“是陆相来了,某去迎一迎。”
  陆允明来了?程平坏心地想,他过年龄了吧?约莫也是长公主给开的后门?
  程平这道也不布了,只笑道:“陆相最精作诗,一会儿他来了,我们一起听他说,某就不班门弄斧了。”
  众人眼神乱飞,看程相这表情说法,与陆相之间实在不像水深火热的样子,但又听说两人在朝上针锋相对……又听说,陆相多年不赴这赏菊盛会了,怎么的今年倒来了?
  亭中一群年轻郎君,陆允明一眼便看到了程平。
  她日常不是官服便是士子白袍,今日却着一件蓝色锦衣,头上不戴幞头,而以碧玉冠束发。难得见她鲜衣华服的样子,陆允明眼前一亮,我的阿平真是面容清朗、气度高华。
  程平带着众人往前迎几步,“陆相。”
  “程相。”陆允明笑着与她答礼。
  对陆允明,众高门士族的小郎君们明显更热情信服些。陆允明入了座,众人就有把议题报上的,陆允明看程平一眼,笑道:“程相所言极是。文辞字句,艺也;感悟道德,实也。若无实,文辞再美,终究只是虚言……”
  程平含笑听陆允明在这里讲“文以载道”——他是这种主张倒也不奇怪,他一直是个实际的人,又有点古板……
  程平在心里埋汰陆允明古板,众士子却觉得陆相与程相所言,颇有相通之处,两位政见不和,没想到于诗文之道,倒是相合的。
  今天或许实在不是个适合搞文学评论的日子,“讲课”再次被打断,皇帝派来宦者请两位宰相入宫,有紧急政务要处理。
  陆允明、程平互看一眼,估计是淄青军那边有信儿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据说最初是宋·刘彝说的。文学主张参考白居易和韩愈乃至红楼里的理论,瞎攒,别较真儿。


第145章 陆允明出征
  果然是淄青军的事; 淄青节度使齐弼已然身故,其子齐晖掌握军权; “请”朝廷册授其为新任淄青节度使。
  程平想象着; 若在戏台上,齐晖当是这样的道白:“朝廷若是答应; 还则罢了; 如若不应; 某便带兵反了; 啊呀呀呀呀……”
  陆允明问起淄青军高层的情况; 又问青州、淄州、密州等淄青军控制的各州百姓民生和几州兵力分布。
  程平知道,陆允明的基本方向还是打。淄青节度使控制六个州郡,毗邻河朔三镇,离着长安说近不近; 但也并不很远,这么大的地方,不能放任它自治。
  然而让人纠结的; 除了淄青藩镇的实力; 还有这个齐晖,辅助其父掌管军队民政已有几年; 在军中和民间都颇有人望; 淄青等地也算百姓富庶安乐——除了想着搞个国中之国自治; 齐晖还是很称职的。
  更让人担心的是,若淄青反了,河朔三镇会不会出兵帮忙?一个弄不好; 整个北地战火尽燃。
  皇帝问各位重臣的意见,陆允明和程平意见依旧相左。
  如程平预料的,陆允明明确表达主战,趁着齐晖还未全然站稳脚跟,现在就拿下淄青,不然,拖下去恐怕癣疥之疾会变成心腹大患,且如今朝廷的军事和财政也禁得住这场战争。
  程平依旧主张用政治的办法解决淄青军的麻烦。对上这样实力强地盘大的藩镇,朝廷全力以赴,固然能打赢,却也伤筋动骨,况且淄青之民也是大唐百姓,淄青之军也是大唐兵士,是胜是负,损失都是大唐的,能和平解决还是和平解决的好。对淄青等地,可以像运河沿线那样重新规划改组,齐晖可依旧在军中掌管部分淄青旧部,只要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就好——中间怎么改组法,谈判桌上慢慢磨嘛。
  两个宰相各执己见,听来都很有道理,却又没法融合。
  礼部尚书谢亭、刑部侍郎甄太初等邓党旧人旗帜鲜明地站在程平这一边,原陈党们自然支持陆允明。
  皇帝有些感慨,当初程平拜相时,还有点怕他与陆允明个人交情太好,相权集中,对君权造成威胁,如今看来,个人交情再好,政见该不合还是不合——只是淄青之事,该如何决断呢?
  这件事从仗下议政争到常参朝会,又从常参朝会吵到仗下议政,两党激烈地唇枪舌战了好几轮,开始是就事论事,后来渐渐便开始了拉踩和攻讦。陆允明、程平便如当初的陈相、邓相一般,倒还稳得住,没撸袖子开干。
  朝中这般情况,主意只能皇帝自己拿。他在收到新一轮关于淄青军的报告、又盘算了兵马粮草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征讨淄青。
  因为陆允明在藩镇中的影响力,又一力主张用兵,他做招讨使是最合适的,但那样的话,政事堂便只剩了程平独立支撑。
  皇帝的内书房。
  “你出去了,则朝中大事、粮草马匹等后方事宜悉委于程相……”皇帝看陆允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