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归一 >

第6部分

归一-第6部分

小说: 归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熟的,也不能保守秘密。
  确定林清明没事儿,黄萍终于放心了,将带来的零食塞给吴中元,转身走了。
  吴中元不想要黄萍的东西,因为林清明不让他要,包括矿上同事的手机号码,林清明都不让他告诉黄萍。但黄萍见不到林清明,隔三差五就会带东西来讨好他这个未来的小叔子,这导致很多人误会黄萍是他的女朋友。
  回到宿舍,终于放松下来,脑子里空空如也,歪身躺倒,昏沉睡去。
  没睡多久就被吵醒了,原因是下了晚自习的同学回来了,闹哄哄的。
  虽然醒了,吴中元却没有睁眼,而是闭着眼睛将这一天之中发生的事情前前后后又仔细的想了一遍,到现在没动静,说明花衬衣真的没有报警,打人这茬儿就算这么过去了,师父的坟也保住了。
  眼下唯一困扰他的就是自己的情况,此前他只知道自己是个被师父捡回来的孤儿,也没想要追寻自己的身世,但今天所经历的这些事情却令他对自己的身世产生了强烈的探寻念头。
  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上车之前王院长曾经说过自己多出的两条染色体分别属于哺乳类和鸟类,而棺材里那具奇异的人形尸骨也长着一个鸟喙,染色体正常的话,一个人绝不会长出鸟喙,这就说明这具尸骨跟他一样,都属于染色体异常,同时也说明那具尸骨与他有着某种关联。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棺材里的那具尸骨是他的老爸,但很快这一想法就被他自己否定了,因为根据王院长讲说的顺序来看,他多出的两条染色体,其中哺乳类的那一条遗传自父亲,而鸟类的那条遗传自母亲,但棺材里那具尸骨明显是成年男性尸骨,这就排除了是他父亲的可能。
  但这具尸骨明显跟他有关系,很有可能当年他在很小的时候是跟这个鸟人待在一起的,后来鸟人不知道因为什么死掉了,师父埋葬了那个鸟人,并收养了他。
  用鸟人来形容那具尸骨很不礼貌,但除了鸟人,他也想不出怎么称呼对方更合适,二人既然当初待在一起,就说明二人关系很亲密,难道这个鸟人是自己的舅舅?
  想到这里,吴中元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一个长着鸟喙的女人形象,但他很快就将这个形象自脑海里赶跑了,一来他无法接受自己的老妈是这种形象,二来女人如果长成这样,怕是没有男人会喜欢她。
  实际上想要确定他与那具奇怪的尸骨是什么关系,也不是没有办法,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只要挖出那具尸骨进行DNA检测,就能有准确的结果。
  不过这条路他暂时还不想走,染色体异常的情况王院长或许还可以对外界解释为一种偶然的病变,可是一旦让人知道还有跟他类似的情况,怕是会引起世人的好奇和相关部门的研究兴趣,到时候就等着被抓起来吧。
  师父当年之所以悄悄的将那具尸骨埋掉,可能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想要保护他,不愿让世人知道他的与众不同。
  关于奇异的尸骨,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尸骨下葬时没有穿着任何衣物,这一点应该不是师父所为,因为师父是道士,讲究事死如生,不可能把对方的衣服留下来。
  想要弄明白自己的身世,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询问师兄林清明,他被师父收养时还没断奶,人一出生就要吃奶,一直吃到一两岁,所以没断奶不表示他刚出生,林清明比他大三岁,那时候应该有四五岁,或许能记得些什么。
  不过仔细想过之后,这个办法也被吴中元否定了,师兄嘴风很紧,别说他知道真相的可能性不大,就算他真的知道什么,他不想说,别人是绝对问不出什么的,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人,所以他才不喜欢黄萍。
  想到最后,吴中元翻身坐起,自床下拿出了那个袋子,这捆书是师父留下的,或许能自其中找出什么线索。
  马上要高考了,学生都忙着复习,学校也不严格规定几点熄灯了,解开捆书的线绳,将那捆书逐一看过,第一本是一部道德经,是手抄本,有年头了,翻了翻,没什么特别的地方,随手放下。
  第二本是一部老子西升经,师父在世时没教二人念经,所以他也不知道书里的那些文句是不是真的经文,有同学正在用电脑,就随意念了一句,让对方上网查询,确定是经文。
  一摞书,大部分都是道家经书,什么早课经晚课经,也不是什么孤文独本,所记载的内容都能在电脑上查到。
  还有一本十六开大小,是师父的行医心得,记载了一些用土方子治病的经过,什么时候用老鼠屎给谁谁治好了疮毒,什么时候用知了猴医好了谁家孩子的夜惊毛病,挺厚,一时之间也看不完。
  除了这些,还有四本,一本《风行秘法》是轻身功夫,一本《练气壮骨篇》是练气功夫,这两门功夫师父生前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了他和师兄。
  最后两本也是手写誊抄的,但师父没教给他们,甚至连提都没提过,之所以没教,很可能是在师父看来这两本书记载的内容都属于封建迷信,一本是看风水的《堪舆三十六法》,还有一本是抓鬼驱邪的《鬼画符》……


第九章 尘封的线索
  自一摞老书里挑出了这两本书之后,吴中元并没有立刻翻阅,他在犹豫要不要看。
  如果这两本书对他和师兄有帮助,师父在世时早就教给他们了,师父之所以生前不予传授,就说明学了这两本书里的内容对他们二人有害无益,至少师父是这么认为的。
  但这两本书应该还是有价值的,如果全是封建迷信的余毒,那师父临终前肯定会将它们烧掉,但师父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将它们藏在了顶棚上,这表明师父自己也是矛盾的,感觉不该教给他们,但又舍不得烧掉,只能藏在隐蔽的地方,能不能发现就看天意和二人的运气了。
  犹豫再三,吴中元随手拿起了那本堪舆三十六法。
  刚想翻开,又犹豫了,现在是讲科学的时代,这些玄乎的东西往往被人和骗子联系到一起,可别看了之后变的神神叨叨。
  犹豫归犹豫,最终还是翻开了,这东西究竟是古人的智慧还是迷信余毒,得看过之后才能做出判断,伟人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先调查一番,用科学的眼光,批判的态度来客观的审视一下。
  第一页是寄语,也就是作者也可能是誊写者对后人所说的话,寄语是竖着写的,用的是繁体字,繁体字和简体字差别不是很大,阅读没障碍,写的是‘空手来,孤身去,善恶终有报,有借必有还。’
  “这话挺公允,就是有点儿悲观。”吴中元自言自语。
  同宿舍没睡的同学随口接话,“中元,你看什么呢?”
  “古代文学的发展史。”吴中元随口敷衍。
  “马上就要上战场了,你有把握考好不?”同学口中的上战场指的是即将来到的高考。
  “我有把握烤糊。”吴中元又翻到了第二页。
  见他心不在焉,同学也不理他了,扶了扶眼镜,继续啃书。
  第二页是目录,一共分为上中下三篇,篇幅的名字令吴中元大感意外,上篇为养家糊口,中篇为险求富贵,下篇为恩义生死。
  这种篇幅名字吴中元还是头一次看到,按理说玄乎的东西往往取名都很高大上,但这几个篇幅名字起的很是通俗,不好听,也不超然。
  书不厚,只有几十页,说的都是与堪舆有关的内容和方法,所谓堪舆,并不单指风水,还包括观星,择时,选址,定宅等很多内容,一时之间也来不及细看,一目十行大致看过,看的云里雾里,只知道每一页都记载了很多同类型的生涩内容。
  细数,全书正文共计三十六页,上篇二十七,中篇六,下篇三。
  全书大致看完,吴中元终于明白作者或是誊抄者为什么会起这样的篇幅名字,这些与堪舆有关的方法,很多都是以折损自身寿命为代价来实现的,上篇记载的方法多是日常会用到的一些内容,比如说给谁家小孩儿起个名字,看看宅子的风水,对自身影响不大,帮帮别人的忙,赚点小钱,养家糊口。
  中篇记载的内容就比较危险了,一旦施为,极有可能会伤及自身,但也正因为危险,效果却好,帮达官贵人个大忙,得到的钱财自然比较多,所以叫险求富贵。
  下篇只有三页,记载的都是堪舆的精髓,有延寿续命,改变气数的玄奇方法,相应的,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搞不好就得把自己搭进去,之所以叫恩义生死,是因为做这种事情已经不是为了钱了,往往是为了偿还别人的莫大恩情。
  看完堪舆三十六法,吴中元也没记住具体的堪舆方法,印象最深的是不能给人乱算命,因为算命归为占卜,占卜在堪舆三十六法里为中篇内容,是很严肃很郑重的事情,算错了不打紧,算对了就是泄露天机,最少折寿一九,书中记载的折寿都是以九来计算的,一九二九三九,一直到九九,最少是一九天,最多的是九九年,九九八十一,最严重的一下子就折死了。
  由此可见,街上摆摊算命的都是骗子,真有本事的,谁会拿自己九天的寿命去换那十块二十块的,就是百八十的也不能干哪。
  全书看完,总得来个总结,得给这书定个性,可是仔细想了半天,很难判断这书究竟是古人智慧还是迷信余毒,原因很简单,无法确定书中记载内容的真实性,除非亲自尝试。
  已经半夜了,整个宿舍只剩下他一个没睡的了,早些时候睡了会儿,吴中元也不困,又拿过那本鬼画符。
  这本书记载的内容就更离谱了,全是抓鬼驱邪的方法,画符只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法子,之所以叫鬼画符是因为这上面记载的一些符咒和方法大多来自民间积累,与正统道士的画符作法有一定区别,所以用鬼画符来自谦,免得人家正统道士遇到了,看不顺眼打一顿。
  此外,这本书的誊抄者与堪舆三十六法的誊抄者应该不是同一个人,因为笔迹不一样。与堪舆三十六法相比,这本书的可信度更低,堪舆三十六法还能亲自尝试,这个连试都没法儿试,这年头儿上哪儿找鬼去。
  等到将鬼画符看完,已经是下半夜一点多了,吴中元将这些书重新捆好,放到了床下,马上要高考了,没工夫看这些,等放假之后再翻出来仔细研究。
  次日早起,一切照旧,高考在即,做不完的模拟试卷。
  对于高考,吴中元还是有把握的,但也仅限于能过录取分数线,别的学科都不错,唯独数学不咋地,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对数学一点提不起兴趣,可是偏偏数学又是文科理科都必须得考的。
  他虽然穷,却没有学校的补贴,也没有哪个慈善人士的救助帮扶,这倒不是学校没有相应的政策,也不是没人愿意资助他,而是林清明不让他接受别人的帮助,林清明总是说人情债是最难还的,能自己处理的事情,最好不要求人。
  高考前夕的晚上,林清明打来了电话,告诉吴中元自己不想在邻县的矿上干了,要回黄县工作,具体干什么林清明没说,只说等他考完试来学校找他。
  这几天医院也没动静,这一点令吴中元如释重负,他最怕自己的事情泄露出去,被有关部门抓起来进行观察研究。
  高考来临,考生一个个如临大敌,吴中元倒不怎么紧张,不能报考军校和警校,别的学校他都没什么兴趣,而且大学花钱比高中还多,一年得好几万,考个本科得读四年,还不如念个三年的专科,还能略微减轻一点儿师兄的压力。
  考完了,同学们一个个既紧张又兴奋,凑在一起提前商议报什么大学的什么专业,前瞻幻想美好的大学生活,对此,吴中元很不积极,原因很简单,谁都知道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所谓的读大学大部分人都是去谈恋爱的,谈恋爱是要花钱的,他可没那闲钱,还有就是自己基因异常,找个女朋友不是害了人家吗。
  不过他虽然无心恋爱,却有女同学喜欢他,倒也不是因为他长的帅,实事求是的讲他也不是那种很英俊的男生,学习成绩也只能算过得去,但还是有女同学喜欢他,至于原因,他想不通,或许是文科班男生少的缘故吧。
  马上要离校了,少男少女青春的騒动达到了巅峰,离别的情绪演变成了感性的盲目,很平常的毕业离校被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幻想成了悲情刻骨的生死离别,校外的小旅馆,校内的大树下,宿舍里,教室内,到处都是盲目本能的冲动,肤浅廉价的誓言。
  吴中元一天之内收到了两封情书,还有一部新手机,情书写的言情并茂,感人至深,但吴中元看完之后却发现这两个女生喜欢的并不是他,他并不是对方情书里所描述的那样,他只不过是对方动情之下感性幻想的一个载体。
  送手机的那个跟他是一个镇的,人长的也很漂亮,手机是装在一个大信封里的,除了手机,还有一张字条,字条上只有一句话,‘我不想与你失去联系。’
  这个表白够深情,够直接,但吴中元还是把手机还给了人家,原因很简单,这女同学不是头一次送男生手机了,而且此前他还看到这女同学自学校门口上过不同男人的轿车。
  不是每一个美丽的容颜后面都有一个美丽的灵魂,也不是每一句美丽的话语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真相。
  林清明来了,是坐着奔驰轿车来的,穿的很体面,吴中元险些没认出来。
  林清明来去匆匆,简略的说了几句话,留下一部手机和两千块钱就走了。
  奔驰轿车自然不是林清明的,林清明之所以能坐,是因为他做了赵大中的保镖,这个赵大中可是个名人,搞房地产的,黄县首富,全国知名,手下有好几家公司,黄家村搞度假村的那个公司就是他其中一家子公司。
  赵大中为什么请林清明做保镖并不难猜,花衬衣带去的那群地痞都被打断了腿,医药费少不了,这事儿肯定得报到赵大中那里。
  林清明为什么肯做赵大中的保镖也不难猜,为了钱,他很快就要去念大学了,林清明在矿上挣的钱不够支付他的学费和生活费。
  目送汽车消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