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开海 >

第378部分

开海-第378部分

小说: 开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证明天子有权还是会受到牵制,但如果还有钱的话就不一样了。
 然后,然后兵部就收到一笔来自内库的款项,这笔款子不经户部,巨达十三万四千两白银,重逾万斤的白银用二十六匹高头大马拉着走金水桥运抵兵部大门口。
 拉车的是御马监养的高头战马,驾车的是宫廷内卫金甲大汉将军,车上放的箱子里全是码得整整齐齐的白银大锭,百两一块,锭底还有宫内新打的印记,就算是兵部吏员都没见过这阵仗。
 领头的是年轻的锦衣佥事骆思恭,笑脸迎人,办事却不留情面,就一个事:“在下奉皇命而来,两卫满编军械,陛下已出好单子,款子就在外头,还望兵部尽快将兵器甲械运往东大营。”
 谨遵皇命的锦衣佥事还不忘给诧异皇帝未经户部哪儿来这么多钱的诸多吏员面前依照皇帝的意思补上一刀:“还有粮草也要准备了,白银宫里正在铸,明日骆某再来将粮单奉上。”
 等消息传回户部,所有人才仿佛如梦初醒——皇帝不但有钱,而且比他们想象中有钱的多。
 在深居紫禁城的万历皇帝眼中,军国要政像一场游戏。
 其实小皇帝也认输了,他除了调皮捣蛋基本上不过问正事,这就是他在权衡自身才能与认知后对朝廷的让步。
 明朝的官僚系统太过成熟,各部门相互注重制衡,让皇帝不论想做什么都无法直接贯彻——受阻的不单单是皇帝,这也并非是所谓文管集团对皇权的对抗,实际上在这套规矩下,所有人都会受到牵制。
 武臣如此、文臣如此,皇帝,自然也是如此。
 纵然小皇帝有再强烈的雄心壮志,也只能从些细微末节去试探。
 但从小看数据长大的万历至今最大的优点不是别的,他对数据特别敏感,不会因前进太难而不做,他会慢慢往前走。
 骆思恭从兵部回还,才刚走到太和门,远远就瞧见一团紫色翘首以望,不用说,宫内像这么大个儿的身影除了皇帝本人,没人能走出如此大摇大摆的感觉。
 离近了,小万历今天穿的是一身常服,长袍主紫色,肩扛日月前胸后背及上臂各有盘龙,这件衣服也被称作四团龙袍。
 “兵部怎么说?”
 骆思恭的身型不算魁梧,但比万历高些,小皇帝忍不住心头急切脱口而出,连忙左右看看对其招手道:“走走走,去朕的军事室。”
 说罢便大摇大摆地朝北走去。
 骆思恭在其后跟随,看着皇帝的行走仪态,抿着嘴一声不吭。
 紫禁城就这点儿好,和宫外不一样,在这儿就算扬着脸看云走路都不会撞到什么,宽敞!
 瞧瞧这在紫禁城里长大的小孩儿,就是跟隆庆爷不一样!
 什么?嘉靖爷?道君皇帝出门还要走路?那不得飞?
 好不容易看着皇帝走进军事室,骆思恭还来不及欣赏着审美诡异的乾清宫耳房,便见小皇帝转头紧张兮兮道:“把门关好,你们两个出去守着,隔墙有耳!”
 说真的,骆思恭看皇帝这种极强的保密意识,差一点就要忍不住出言提醒了:隔壁可是寝宫,这要是都隔墙有耳,皇帝你夜里不害怕么?
 一张公文拍在造型奇异的船桌上,小皇帝指着公文对骆思恭道:“来,你给朕算算,这些军械,够不够一千户用,一年全用坏合适不合适?”
 骆思恭只是扫了一眼公文,便觉得头大如斗,这……这哪儿跟哪啊!
 一千四百四十杆燧发鸟铳、一百一十杆杀将铳、三十三万八千八百颗铅子。
 十八门二斤镇朔炮、一千八百颗炮弹、一万零六百斤火药。
 二百八十八副八联装神威机关箭、八百四十颗掌心雷。
 还有那多出正常卫军营兵所需双倍的兵甲、战马、马车。
 “陛下,这就是算上备用,都已经够两个千户装备了,而且火器极多,最少能用三年,至多补补弹药就够了。”骆思恭拱手肃容道:“再多,肯定是有人贪墨!”
 这个回答令小皇帝不太开心,他瘪着嘴顿了顿,最后不甘地挥手道:“算啦,你都能看出来,兵部那帮人肯定也能看出来。”
 “告诉你你别告诉别人,就是你的上官刘守有也不能说,知道吗。”小万历虎着脸道:“朕要的就是四个卫的军械!”
第一百七十章 痒痒
 皇帝这是要私藏甲械?
 骆思恭总觉得自己脑海中一闪而过的词有什么不对。
 看着满面迷茫的锦衣佥事,小皇帝露出自以为高深莫测的笑容。
 骆思恭想了又想,对皇帝问道:“陛下,臣斗胆一问,陛下练腾骧左右卫,是要他们做什么?”
 他打算劝劝皇帝,作为世代深受皇恩的世袭锦衣卫官,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制止皇帝这种荒唐的举动,眼下天下各省持续数年的卫军革弊接近尾声,越来越多出身讲武堂的将官调入各地,各地军队都在大量补充新式火器。
 尤其是铳炮这两样,有些卫所资财、人脉不足,甚至鸟铳手都不要铠甲也要将鸟铳备足,这东西是大缺口,皇帝狮子大张口一次就要管兵部调来一万余杆鸟铳,这批兵器腾骧二卫肯定用不完。
 与其让兵器落在库房里吃灰,还不如让其他短缺军械的卫所尽快将兵器补上。
 关键在任何人眼中,腾骧左右卫都是不会离开北京外出作战的部队,就是装备再精良又有什么用呢?
 小皇帝颇为赞许地抬抬手,示意骆思恭问到点上了,他开口道:“做什么,自然是要远征塞外。”
 关于腾骧左右卫的事他都想好了。
 兵部与内阁同意让他统帅这两个卫,但兵力太少,有悖于小万历的宏伟蓝图。
 在他眼中,北部边境的局势应该像现在这样,有大量常备军、有一部分精锐、还要有一支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主力军队。
 过去这三样由卫所军、营募兵、将领家丁,但在皇帝眼中,应该是卫所军营募兵、将领家丁与他的亲军。
 要想达成这一目的,一万人是不够的,至少要有两万。
 他只有两个卫,如何会有两万军队?
 预备队,像北洋练兵一样,每时每刻都有一卫练成、一卫在练成中。
 将这种情况照搬到刚刚进入募兵环节的腾骧左右卫,便是同时训练,两个正卫、两个预备卫。
 反正他养得起,再说也没人说过卫所不能有预备队。
 只是没人能这么干罢了。
 可万历能啊!
 正好腾骧左右卫的旗军都被陈矩带着走了,剩下仨瓜俩枣勾军勾了一年都没勾上多少,这次万历不勾军了——直接从京营调。
 “对了,京营这次核查缺额四万多,朕若再抽走两万,便缺近七万,何况这事内臣去查朕不是很放心。”
 万历对骆思恭说道:“你回去了,悄悄派缇骑去探,将各营哨、各卫所兵额全部探明、老弱病残情况报回给朕,切勿走漏风声,你可知道?”
 这算是锦衣卫的老本行了,骆思恭当即抱拳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将此事办好!”
 倒不是小万历信不过宦官,这天底下他最信任的就是宦官与锦衣,但这种事不是相信就能决定的。
 一个人可以不收受贿赂、两个人可以不受人劝阻,但派出去的人多了,又不是稽查京营缺额的使命,他们难保会在回报兵额上说谎话。
 如今换了缇骑去做这件事,将来得到的回报很有可能是另一个数目。
 小万历心里隐隐有些猜测,依照其他卫所的缺额情况,他觉得京营有可能只有二十万兵力。
 而这二十几万人里,有没有十万是适合当兵的青壮之人,万历自己心里也不知道。
 这都不符合他心中对军队的概念。
 从小到大,他看的是南洋编出来的战策兵书,那里面随随便便一支军队,除陈沐本部,混编的宗藩军都有正规军与精锐在战场职责上明确区分。
 非常明显的就是少部分精锐辅以大规模正规军,以编为战场上的主力军队。
 在那些军队里,分强弱、分精俗,但正规军只是看起来弱,选的是南洋体魄健壮符合规定的年轻青壮,同样都受过最短半年的长时间训练学习,区别强弱的只是他们的装备是否精良,是否使用当世第一流的火器罢了。
 那也是万历理想中的卫所军,充满活力,装备胸甲、笠盔及鸟铳的年轻旗军。
 受财力所限,他们装备、体魄、火炮可以比最好的军队差一些,但士气与训练程度必不可少。
 因为万历看过南洋军太多战例了,令人失去优势的往往不是一次或几次作战受到致命打击,而是士气低下一触即溃的逃兵。
 一旦战场出现第一批逃兵,后面便可能一座座城池都被拱手相送。
 国家是不能由那样的军队来保护的。
 万历长久以来考虑的事,便是裁军,由京营开始,先裁撤五万人,剩下的仍然没治就再裁撤五万,直至风气变好、直至慢慢勾军、直至东洋舰队一期旗军退役返回。
 当然他想的不是完完全全地裁撤所有卫所军,那些世代旗军虽然打仗的本事不行还特能跑,可一旦完全裁撤必然会难以维持生计,能让他们继续生存的条件就是必须有田地。
 所以新明州与亚州是好去处,只要给田,那些半兵半农的旗军就能带着家眷好好生活,朝廷冗兵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要想做成这一切,万历就必须从招募精兵、训练强卒开始,至少让他们在对抗可能发生的袭击时能保护边境线,然后再说缓缓裁撤军兵的事。
 否则这便是痴人说梦。
 骆思恭走后,小万历撑着胳膊爬上船桌,趁四下无人躺在甲板上,仰头望着吊着的宫灯,微眯着眼徜徉在幻想的海洋中。
 他在幻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再去一趟天津北洋,能再乘坐庞大战舰在海上随意航行,同时他的脑海中也不住思索着,万历号依照航速现在应当航行到哪里了呢?
 就在万历皇帝幻想的同时,内阁收到来自南洋的信报,信上说跟随万历舰出海做使者的双林舰已受命返航,船上带着来自美洲的动植物。
 小万历能感觉到,朝廷在亚洲的开拓可谓可喜,国内的问题可以从国外找解决办法,他对这种感觉比谁都清晰!
 不过等他迷迷糊糊的看到一路快马快船送到紫禁城的货单,最让他高兴的事发生了,不单单是来自亚州数不胜数的珍奇货物,尤其在信件最下面,是陈沐就参天良材难以输送的库中,以及亚州修朝天宫的建议,小皇帝有什么感觉?
 看得他心里痒痒极了!
 “这是不是说……朕有机会去亚州啦?”
第一百七十一章 蛮牛
 万历六年的秋天的北京只下了一场雨,但天气还是眼看着就冷了下去,承天门下车马川流不息,戎装的皇帝在大臣簇拥下坐在前门城楼上,笠盔下一双充满灵气的大眼睛不住地瞄向左右。
 名为首辅实为摄政的张居正坐姿端正,呼吸间突出两道淡淡的哈气,官袍平整无一丝褶皱,他收回望向城下拴着铁链缓缓行走巨大野牛的目光,余光顺着皇帝的眼向下看去,最后看到自己的官靴。
 当他稍显诧异地转过头,发现皇帝的靴子时,他转头向从人小声说道:“给陛下拿个脚垫。”
 大明环游世界的舰队还在亚州停靠,双林舰被当做货船派了回来,不过皇帝身后侍立的冯保心中无半分不喜,他的船为陛下运回世间难寻的良材美木,并作为官府回归的旗舰载入史册,这令掌印大宦官无比荣耀。
 今日的起居注第二句,便是双林舰返航使者抵京。
 皇帝在听说这消息时正在御马监同宫内少年带刀官驰马骑射,连戎服都未换便下便命司礼监传下旨意,召内阁六部臣僚登上前门观礼,说要带大臣看看东洋送回来的奇物。
 为保证威仪,皇帝坐在大一号的椅子上,他的椅子比旁人都要高些,尽管穿着比常服要宽大些的戎服,还是显得比别人小了一号,尤其罩袍下摆露出的云头黑皮靴,因为够不到地面,两只脚丫在椅子边不停晃着。
 皇帝的打扮像个锦衣都督。
 铁笠盔蒙着一层深蓝色天鹅绒,拱起的圆顶下有一圈银质包边,额上的帽檐也用白银镶着一颗来自海外的红宝石,左右用吕宋金饰出双龙,保证天鹅绒平整的同时增添美观。
 在陈沐离开后,大明的军服开始在北洋范围外受到缓慢的影响,繁荣的海洋贸易带来人们追逐财富、追逐新美学的变化,但这种温和的变化决定了不是全盘接受来自南洋或北洋的审美,而在本土审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人们试着欣赏立体、贴身带来便捷行动的优势,同样不愿摒弃宽松带来的舒适感与自由。
 这一盛行于万历时代的着重特点影响最大的地方就是军服。
 比方说万历的军服,胸甲内的立领军装是紧身的,但这并不妨碍小皇帝在胸甲外再穿一件无袖薄绒团龙罩甲,把除了厚皮臂缚覆盖的手臂外所有甲衣都隐藏在宽大的罩甲内。
 脚凳被宦官取来垫在脚下,小皇帝终于不用再晃荡小腿儿了,向老师投去满意的赞许目光,扬臂指向城楼下,道:“好大的蛮牛!它没有角?”
 侍立在皇帝另一旁稍稍落后冯保的是追随陈矩一同去往东洋的神机营参将骆尚志,年轻参将借此机遇得以同皇帝高官同登前门城楼,如此殊荣令他感到紧张,居然没有在第一时间答话。
 直至冯保轻咳一声,如座云端的骆尚志才连忙上前拜倒,拱手垂头道:“回陛下,这是东洋军府送回六头蛮牛中最大的一头,在船上不敢喂饱,稍瘦了些,体长一丈零七寸、肩高六尺五寸,重一千九百四十二斤。”
 “这还是瘦了?”
 小皇帝扬着笑脸露出极大兴趣,道:“亚洲都用这么壮的牛耕地么?”
 “耕,回陛下,蛮牛不通人性、性情凶猛,不能耕地不善驱使,但肉质精瘦软嫩,亚洲多有土民以其为食,可产出上好的骨皮,皮质最为厚实耐用。”
 说着,骆尚志自身侧取出一只漆盒奉上,待侍从宦官取过向万历皇帝展开之际,骆尚志才出言解释道:“这是东洋军府在麻家港所设军服厂献给陛下的牛皮鞋底,厚底防寒装有足钉,冰雪之上如履平地。”
 小皇帝看着漆盒内的两大片在厚实皮底上加着小钉的大底笑出声来,这东洋军府有意思啊,漂洋过海给皇帝送来一双皮鞋底!
 宦官拿着鞋底,皇帝看了又看,最后点头道:“好,朕收下了,这蛮牛运回六头,朕听说里面还有一双小牛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