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第6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敬佩这些不知道哪里来的勇士敢在奔驰的骏马前结成线阵,但他更想不明白这些人依靠单薄的线阵和火枪上小小的短剑怎么就能拦住他的骑兵?
不甘心,他想再试试,可部下使唤不动了。
交战当中一方突破常理后,对另一方造成的心理打击难以言喻。
游牧部落是真正的乌合之众,说勇猛彪悍,他们比谁都勇猛,大汗说今天去抢劫,弄不好一百户能募出三百个兵来。
可大汗要是说如今已经到了最难的时刻,需要大家拼命了——那他估计就是不是大汗了。
就好比一伙小兄弟很讲义气整天聚在一起喝酒吃肉,哪天喝了大酒,大哥说我看这个不顺眼很久了,我们去揍他一顿。
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去。
可大哥要是说我看这个人不顺眼很久了,今天我就是要去弄死他。
有一个算一个,谁去谁傻逼。
他们没有约束、不是参军,不知道跟着首领骑马出发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所以胜则躁进,败则涂地。
他们的首领想要让他们进兵,可部众不愿,哪怕他们也同样不能理解冲锋的马队没能冲破薄薄的人墙,但结果在他们眼里无比清晰。
冲锋的马队死了很多人。
即使首领一再催促,最终冲过去的只有寥寥数十骑,甚至还没明军步兵的线阵多。
此时越来越多的明军步兵在轮射阵集结,周围还聚拢起弯弓搭箭的蒙古兵,骑手也纷纷上马,遭受突袭的惊慌失措业已平复,最艰难的时刻过去了。
挥舞着马刀的黄头乌孙兵发起第二次凶猛冲锋根本连人都没摸到,就被排枪打得满地找牙,甚至明军步兵还在百户的口令下向被铳刺吓到的战马发动了十几步远的反冲锋。
倒是游曳在营地两翼的黄头乌孙兵一边打开了畜栏牵引牛羊,一边向侧翼蒙古兵发动进攻。
发动进攻收益不佳,骑射若非高速机动,但论投射能力哪儿比得上掩体后的步射,但开畜栏这个主意非常奏效。
不知是哪个缺心眼子一箭射进猪栏里,惊了猪来,带起一队猪妖吱哇乱叫着向畜栏发动冲锋,比黄头乌孙的骑兵架势凶猛多了。
刹时间,前军千户营地外围到处是白胖白胖的母猪四处乱拱,一时间大猪撞翻战马、战马踢死小猪,夹杂着大明步兵提着铳刺向近在咫尺的骑兵发动反冲锋、蒙古步兵合轻骑与黄头乌孙骑兵战做一团,你砍我来我砍你。
发展到这个节骨眼上,那窜动着部队要再次进攻的首领也不敢做声了,他部下那些原本就没想往上冲锋的骑兵更不敢把自己往这留人的火坑里跳,纷纷策马退避三舍。
事已至此,首领也不敢多待,向营地高呼了几声,也不管部下回来没回来,当即带兵撤了。
那些陷在营里的骑兵倒是想走,可这会想走也走不得了,一边是被蒙古骑兵缠的死死,另一边则是被猪、牛、羊连顶带拱找不着北。
更有甚者战马受惊掀下背去,活活叫牲畜踩踏致死。
整个战场都乱套了,这会已经不是想走就能走的事。
除了直冲的中军的骑手有十余幸运儿跟着没参与战斗的大部队撤出,三百多人怎么说也得打一场再跑,最后围攻右翼的骑手有百余撤走,被蒙古骑手追出十几里地算是大败。
左翼开了畜栏的黄头乌孙人最后就活下来四十七个人,还各个带伤,不是被马踩断了胳膊腿、就是叫牛顶穿了心肝肺,反正是没个落好的。
严格来说这场战斗如果发生在戚继光改编部队之前,战报就得是千一百人对八百,杀敌四百二十、俘虏六十九,伤一人。
不过如今改编后,哪怕人家不领军饷也是在籍军人,伤亡就成了阵亡十二、伤八十七。
步兵受伤的就那一个,持着鸟铳发起反冲锋时被一匹无主战马后蹬腿蹬到胸口,幸亏穿着甲衣,不然少说要在床上躺个把月。
在这个节骨眼上躺着,很有可能他将来的儿子就在伊犁都指挥使司落籍……谁知道几个月后戚继光已经率领部队到哪儿去了,到时候世上还有没有哈萨克汗国都要另说。
这场仗让参战的明军步兵收获不小,铳刺冲锋这种战法对北洋旗军来说非常熟悉,过去也在东洋多处实战使用,但人们还从未以铳刺对惊慌的骑兵施行反冲锋,增添了难得的体验。
但收获最大的还是那支已经改变历史的黄头乌孙骑兵队,他们成功通过集体的努力,把一个立国百余年,军事、政治影响力皆发展至顶峰的汗国推向覆灭的深渊。
第一百八十七章 原谅
“朱钰的前军千户部被袭击了?”
戚继光在晶河畔发生战斗后的第三天傍晚才收到来自北方的消息。
他驻扎在伊犁河谷,照看百姓修伊犁都指挥使司的城关,一面兼顾南北两个方向的军情。
主要是南边,佟登及甘肃三边的兵将在攻取吐蕃后依然与叶尔羌汗国于战争状态中,最近的消息是他们正筹谋攻打铁门关,以扼守叶尔羌汗国出关的道路。
一举平定对他们来说很难,阿克苏、喀什噶尔等地为叶尔羌重镇,同吐蕃遥隔大漠,非但目下他们没有劳师远征的能力,今后很长时间依然缺少这种能力。
兵少不管用、兵多辎重补给不上,要想彻底平定,依照他们所能动用的兵力,至少要筹备骆驼八千峰,可前两天佟登还写信与戚继光商议,在伊犁河谷想办法给他凑骆驼一千峰,现在他们手上只有两千出头的骆驼,走不到一半就都累死了。
为今之计,只能就近攻取铁门关天险,陈兵屯防关口、吐蕃、哈密这天山南麓一线,方可使戚继光西征无忧。
至于永绝后患,只有三个可能,前两个都是至少三年以后才能去想的,其一是等朝廷腾出手,把铁路从甘肃修到吐蕃,这种事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到时候物资从吐蕃开始畜力运送,能禁得起大军消耗。
其二,至少以三年时间经营吐蕃哈密,广行屯田,可以试着发兵打一打,但到时候的生产能力大约也只能让部队行军至阿克苏一带控制水源,至少要等到第二年才有更多援军继续攻伐,若一切顺利,兴许七年能收得全功。
至于最后一个,消耗时间最短,那便是佟登攻取铁门关后就地设防牵制叶尔羌,戚继光继续西征,从更远的地方寻找能够南下或东进的道路,山路也好、旷野戈壁也罢,袭击其腹地,旋即两面夹击。
最后的方法难度较小,可谁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一条这样的路,何况也不知道戚继光继续西进在哈萨克汗国这会遇到什么挫折。
这不,眼下还没出去,部队就已经和哈萨克汗国打起来了。
斥候沿晶河东岸一路南下,经赛里木湖靠当地百姓引着进入天山北麓交错纵横的山路,这才把消息送到戚继光手上,戚继光看着战报满心都是难以置信。
这消息太诡异了。
戚继光最近一直忙着派人收集哈萨克汗国的消息,也派遣斥候、降兵向西进入对方的土地,了解他们的社会构造、军事组织、国土势力这些信息,不过派出去的专业人才还没回来。
从百姓那所收集到信息也是云里雾里。
但能确定的事有一个,这个新兴不过百年以白帐汗国继承者自居的汗国十分强大。
一百年前,他们从蒙兀儿斯坦,意思是蒙古人的地盘兴起,是个人口不过二十万的部落。
而其第二代君主打下了诺盖汗国,定都萨莱楚克,使汗国一跃成为挟众百万的大部落,此时又挟大胜塔什干巴拜汗的威风,一时间威风凛凛。
其疆域最西端直抵黑海,最东端既为晶河,横跨中间广袤土地。
其国内统治者为大汗,大汗之下分大、中、小三个玉兹,相当于省,由小汗统帅。
省以下为乌鲁兹,类似于府县行政区,长官称作毕官,毕官皆是平民中有才能的人管理。
府县之下为多个部落,各部落首领为速檀,皆为王室成员、黄金家族,每个速檀麾下都有掌管军务的伯克贵族。
部落之下有十五个左右的阿依玛克,相当于镇子,由地方推举出的头人首领官吏,同时各个镇子都有类似骑士的小封建主,称为巴特尔,是战争的中坚力量,勇猛的巴特尔会在战斗中单挑击败敌人武将。
再往下是村,不过村是帐为单位,一帐就是一户,由长老管理。
其国内武力充盈,每帐必须备有马刀、弓箭、骨朵、长矛与斧头五种兵器,参加集会要全副武装,换句话说是一户一兵甚至一户多兵。
不好惹。
但他们强大并不是让戚继光诧异的根本原因,戚大帅诧异的主要原因:“他们凭什么?”
二话不说,上来就动手。
戚继光单纯觉得这很奇怪。
他是谁?
他是登州戚继光,嘉靖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参将,自练兵束伍大成,转战浙江、福建、广东、蓟辽、塞北、漠北、西北,未尝一败。
从来只有他收拾别人的份儿,什么时候轮得到别人打他了?
但戚继光不是陈沐,没那么小心眼也没那么大的报复心理,他年岁已经很长了,知道年轻人容易犯错误,年轻人犯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
戚继光没别的意思,他很清楚作为征西军的中枢,他还没收集到足够的情报、斥候们也还没有回来、吐蕃的火药还没送到,他们的兵器零件、火药储备只能支撑两场大战。
作为大将,不能在准备不充分时让士兵仓促出战。
所以他派人告诉朱钰,出了晶河西岸的部队撤回来。
让他在当地找个头人过去让白帐汗国的继承者再好好想想,千万别后悔。
只要想明白了,发公文道歉、遣使进贡、为天军筹备粮草、为战死士兵准备厚葬棺材,戚继光远道而来,没必要一见面就用刀枪说话,可以原谅他们一次。
与此同时,今年已有五十五岁的戚爷爷两手在舆图上一划拉,兵分四路,车臣汗为先锋、炒花为援军、董长昂押辎重、董一元携炮队,改编后的四十个千户部用了半天时间传递消息、半天时间收兵整备,随后向天山路齐齐前进,移师还叫净海的赛里木湖。
他把选择权留给对方,因为他的士兵早就准备好投入一场新的战争,就连他这个主将也在适应新加入部队的大量不需要军饷只要赏赐的士兵。
对他们来说,休养生息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们想要的一切敌人那都有。
而对于大明,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也未必是坏事。
他们这支军队快要离开大中华影响力的圈子了,西边的风物习俗,中原不知道;中原的英雄豪杰,西边也没听说过。
需要互相见识见识。
退一万步说,三十万带甲控弦又怎样嘛。
南倭北虏土蛮大汗哪个弱了,还不都在地上好好躺着?
第一百八十八章 来临
戚继光希望哈萨克汗国向天子上表称臣、遣使进贡的愿望落空。
倒不是他激怒了塔武凯勒汗,因为送信的使者压根就没办法把信送给萨莱楚克的塔武凯勒汗。
远征杀死巴拜汗后,塔武凯勒汗忙着在萨莱楚克收拢乌拉尔河上的哥萨克,而对于东边的土地,他所有的只是好奇罢了,根本没空去管,一切都由大玉兹汗管理。
哥萨克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个民族,指的是自由人,他们自斯拉夫、鞑靼、突厥等族群之中逃出,自由结伙,也和战马没什么关系,与他们相似的是外东北生活的野人女真,是精于野外求生的不法之徒。
他们熟悉能在河流中行进的小船,不论他们是什么人,只要脱离部落、城市,加入到野外的强盗之中,就会被称为哥萨克。
生活习惯基本上和水浒传里面写的差不多。
而大玉兹汗也不顾上东边,近年来对诺盖汗国与巴拜汗的远征让许多部落贵族死去,乌克兰草原上为继承部落,各地再度大打出手,贵族们相互劫掠、相互仇杀,极大干扰了汗国正常的通讯网络。
朱钰从当地招募的使者进入汗国还没走多远,整支队伍都被草原上横行的强盗杀得一干二净。
战争导火索的始作俑者,突骑施部的首领在突袭朱钰没能取得战果后向西撤退,途中进入阿勒班部的土地,在招待这群伤残人士时有部众说了不好听的话,旋即触发两部火并,打杀起来只有少数人逃回部中。
谁还顾得上在东边遭遇一次失败的抢劫呢?
毕竟讲道理,我作为一个抢劫者,客户一点儿都不尊重我的职业素养,把我打跑了,还想怎么样呢?
在他们看来这事已经结了。
可是对明军这边来说,这事远远还没到可以了结的时候。
伊犁河谷的百姓看热闹不嫌事大,成日盼着明军继续西征,因为天军来,对他们来说就是好日子来了。
号令之下,伯克贵族们都得花钱找他们买粮食,价钱还不能商量,统一按天军规定的价格来,各种消息在伊犁河谷上空盘旋,人们说再等一年,连钱都会换成天子的万历通宝。
百姓是靠着这次收购粮食赚够了能让他们一年吃穿不愁的钱,商人们就更高兴了,赚的盆满钵满。
唯一苦的就是伯克老爷们,天军过来不光收买粮食要他们花钱,还得让他们出兵——或者说是先出兵再收粮,要不然各个村子攥着数十上百个欺负农奴百姓的精壮之士,让他们出钱这不是给自己找叛乱的麻烦么。
直接被釜底抽薪了。
正赶上朝廷的消息送到伊犁都指挥使司,书信能让戚继光看出万历皇帝那把胸脯拍得震天响的模样,大包大揽地告诉他继续西征,说他已知会西洋军府,部队在西边会得到粮草补给与支援。
同时还告诉他别忘了往北方开拓,东洋军府那边传送回朝廷的消息说,上好的毛皮在欧洲卖价极高,东北的李成梁已经组织女真爷们儿往北沿河走了,朝廷设立了努尔干都司,主要就是成立官市。
皆用官定价格采买毛皮,他这边的伊犁都司也可以成立官市,向北方收购毛皮。
伊犁的第一批猎人,就是伯克老爷们的护院,一时间上百支猎队被登记,依依不舍地辞别伯克老爷,拿着伊犁都指挥使司发给的地契,在腰间拴着印章的骑手率领下偕老扶幼开向北方。
给山给地,划定猎场,肉食分文不取,毛皮全有官方定价,卖力点一年能赚上三十两银子,还有商队会往北方贩酒贩粮,为啥不去?
当然最主要还是他们去的北方并不太远,要跟着商队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