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开海 >

第671部分

开海-第671部分

小说: 开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自称新教徒,可实际上每个城镇都看不见教堂。
 各个脱离西班牙统治的城镇,都有至少三种武装力量,名为基尔特的各个行业作坊主招募雇佣的射手部队和城镇民兵,以及散布郊野的村庄农兵卫队。
 几乎每个城镇都在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财产并加以拍卖,射手和民兵四下搜索西班牙人的间谍、天主教僧侣并加以处死。
 农兵卫队则在郊外破坏修道院和拥护西班牙人的贵族的领地,夺取土地。
 各个城镇政令不一,但殊途同归,都在尽一切手段对付当地的贵族与天主教修士。
 “将军觉得,这尼德兰,西班牙会输?”
 杨继忠知道尼德兰商人居然想让杨策当他们的总督,甚至赶走西班牙人当国王也不是问题,差点笑炸了。
 过去在大明本土,上千年的书也没听说过谁会从外头请国王的。
 杨策摇了摇头:“西班牙很难赢,就算赢,菲利普也未必能活到那个时候。”
 “这是为何?自明西贸易,西方顺义王可是肥的流油,有钱的很。”杨继忠说着,拿大拇指往后指了指道:“小帕尔马离这就三百里地,夷格兰那一个军团也很快就到,属下以为他们撑不了多久。”
 杨策随手取过一张图,就地勾画起来:“尼德兰各地百姓都在起兵,只是互不同属,力量不均,何况西国劲旅精于战阵,别管尼德兰从哪请雇佣军,都很难在会战上击败他们。”
 “他们各城部队都为自己而战,号令不齐,西国只要一个三千营就能把他们费力集结的部队击败。”
 他是在对杨继忠分析,其实也是在理清自己的思路,道:“但单在会战有力没用,想过海峡只要不是有大明舰队的船旗,弗兰西人第一个不答应。”
 地缘上,尽管法兰西不愿意承受直接插手尼德兰所带来的后果,但他们同样也不会愿意西班牙把尼德兰收拾了……傻子都知道尼德兰的事一结束,菲利普下一步肯定就是收拾法兰西。
 背后使绊子的事少不了。
 “没有海运,就依照西班牙军团那后勤能力,部队走到哪小商小贩跟到哪,没了部队保护这帮人怎么办?遍地都是小股叛军,这个村子今天是顺民,明天大部队走了就是叛军。”
 “菲利普是犯了众怒、失了民心,他的军团在尼德兰能接连攻城略地,却连三百里都走不动,二百多万人,他杀得完么?杀不完。”
 “半年一年打上几仗杀两万人,杀的还没生得多,越是杀,仇恨越大,你没发现咱的斥候这两天回报周边村镇连一个番和尚庙都没有?”
 至此,杨策断言:“如果东洋军府和我们不插手这场战争,西班牙人三年内赢不了。”
 其实主要还是东洋军府,只要东洋军府想影响这场战争,夷格兰驻军用六甲舰给西班牙舰队开路,甚至下令由白山公爵陈九经直接带西班牙人通过海峡。
 法兰西人就是再不愿意,也只能让西班牙舰队通过。
 这俩他们一个都对付不了,更别说俩合军一处了,真到那时候,哼老三只能装鸵鸟祈祷陈九经没看见他。
 哼老三连自己国内的吉斯都镇不住,更别说陈九经了。
 没办法,法兰西穷啊,当年册封陈九经,让小九给他跪一个,小九死活不愿意,最后说想跪容易,五万两黄金垫膝盖,哼老三就不敢吭声了。
 谁知道后来陈九经又说个要么你给我跪一个,大军后撤四十里不找你要钱,免五万两黄金。
 这不是最难受的,最让哼老三后悔的就是他真的就这五万两黄金跟廷臣议了议。
 来自大明的陈九经,这辈子都是哼老三最大的心理阴影。
 “三年赢不了,那将军的意思……是答应尼德兰人?”
 杨策非常果断地摆摆手:“答应他们做什么,西班牙那三座城我也不要了,等船修好,咱们还是先去四卫地方,有铁有火药有船木,这世上还有什么地方是我们不能去的?”
 “让他们在这先打,看看东洋军府什么想法再说。”
第三百三十四章 和谈
 万历十二年八月,高举皇明大旗的部队再次越过哈德良长城。
 这一次,他们不是去矮墙以北打仗的,尽管路途中一路向北狂飙的上杉卫军确实和苏格兰六部发生几次冲突,但主要还是为了越境赈灾。
 一方面赈济北方苏格兰各地因征募青壮穷兵黩武造成的口粮不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刘汝国实际控制的土地招募农夫农妇。
 早前的战争让夷格兰大量百姓跟随贵族与溃军的脚步逃往北方,北方确实有许多土地可供耕作,尤其在大量南征士兵战死之后,几乎家家哭丧,但并没有来自可以让南方难民耕作的土地。
 那些田地的主人宁可土地荒芜,也不愿把田地让给别人耕作。
 何况就算愿意把田地出让,也已经晚了,秋天已经到来,苏格兰很快就会陷入隆冬,没有时间让他们耕作了。
 实际上苏格兰与伦敦府的和谈已经开始,亲政的詹姆斯国王派来使者试图让双方划定一条对苏格兰有利的边境线,以保持长久的和平。
 初衷是好的,只是双方的关注点没在一条线上。
 伦敦知府汤显祖与总兵官应明一致认为他们赢得了战争,苏格兰踏踏实实投降就是了,即使不投降,也得遣使进贡,最多最多,矮钉堡以北的山地可以划给苏格兰。
 但苏格兰那边并不是这么看的,他们认为先前的战争和苏格兰无关,尽管他们出兵了,但那是大明与夷格兰的战争,现在那场仗已经随伊丽莎白投降而结束了。
 詹姆斯国王是伊丽莎白的继承人,有继承整个岛屿的权力,现在苏格兰愿意把这座岛跟明军分享,你们就撤到约克以南,大家保持长久和平。
 这不是做梦么?
 应明也不是个多讲道义的人,一看谈判扯皮扯不出什么他乐意听的观点,就派骑兵给前线的上杉景胜下令,让他接着往北走。
 其实上杉景胜也憋着气呢,倒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这边的酷刑。
 几乎每个村镇,都有自己的酷刑,还被景胜撞见过,就因为妻子话多,丈夫就给妻子脑袋上套个铁笼头就上街遛弯去了,跟遛狗一样。
 有些铁笼头在眼睛、嘴巴上还有螺丝,套上去拧着就把嘴、眼全弄坏了。
 还有像把人倒吊着锯开、把人从中间扯开的、专门拧掉膝盖骨的,把脑袋压碎甚至还专门做俩容器接着眼珠和牙齿,谁受得了这些东西?
 关键在于这些酷刑为什么会被人创造出来,是景胜最为费解的地儿。
 已经超过他所能理解的极限了。
 要杀人就杀人嘛,一刀的事,做这些东西做什么?
 最不能让景胜接受的事情在于,这些刑具都得到了教会的准许,所以才能大规模使用。
 他在日本就知道那些切支丹大名不是好东西,没想到,到了这儿,才知道这帮人比他养父谦信还残暴。
 太恐怖了。
 不过现在对苏格兰人来说,他们是更恐怖的家伙。
 当然景胜的部队还不算最恐怖,最恐怖的是来自顺天安民义军的赵灿部,被称作白色魔鬼。
 赵灿部的兵不多,但极为富有……他们是真富,接收了来自应明的装备后,所有人都有衣裳穿了,由于染料有限,只能在胸口用各色染料写个团明,衣裳全是上好的白色棉布。
 而在兵装上,除了小股骑兵炮兵,八百步兵一水的鸟铳,跟在景胜后头一路往北打,士兵身上的铠甲包括头盔全都是战场上捡的。
 对苏格兰人来说,他们的恐怖之处就在于那根自制铳刺。
 赵灿见过北洋步兵的铳刺,为了让麾下铳手有相当的能力,专门让刘汝国在山区做了铳刺,其实就是跟过去的快枪一个样,塞式矛头。
 他们在战场上以火枪手的姿态出现,这种部队苏格兰人也见过,他们自己就有火枪手,所以初次见到他们的敌人都会用最快速度冲锋到面前,试图用剑把他们砍翻。
 结果每次他们冲到二三十步距离,就会遭受火枪排射,先倒下一片人,剩下的人继续冲锋到前头,突然发现原本端着火枪的火枪手居然敢列队朝他们反冲锋。
 不是散乱的冲锋,而是一排一排端着加铳刺的火枪上前,每次都是以多打少,一统乱刺,刺完就回去整队,下一队继续冲锋。
 在遭遇战中,被近距离射击一阵的苏格兰步兵根本无法组成有编制的小队,别说他们端着的是苏格兰战斧与高地大剑,就算有三头六臂都得被扎死。
 赵灿是不会打仗的将领,唯独能做到的一点就是拎得清事。
 他很清楚论及火枪手技能,他们的义军在技能上甚至有可能比不上苏格兰的火枪手,所以最好的战斗方式就是列队,等敌人足够接近再射击,射击完就直接上去肉搏。
 肉搏他们也打不过敌人,所以就必须列队,保证每次都能有至少三个人打对方一个人,这才能把敌人刺死、击溃。
 这一技术的难点就在于士兵舍得不手里的火枪。
 “你为什么不上铳刺?”
 “上铳刺会让铳管弯,弯了下次战斗……下次战斗就没铳用了。”
 听见部下这么说,赵灿简直要被傻子气炸:“你用铳刺,扎敌人把铳管扎弯,说明你至少已经杀了一个敌人,你们七八百人,一人杀一个,就能杀敌八百。”
 “你不装铳刺,被敌人杀了,除了能让敌人缴获一杆铳管笔直的铳还能留下什么?”
 “再说了,你铳管弯了是我的事,我再给你找一杆铳便是,这是你要思虑的事?”
 不过确实,像他们这样总是拼刺,对铳管损耗确实很厉害,好在明军早早就拿下了伦敦府,能让那里的工匠继续在王室军械所制作铳管,以供应前线军需。
 詹姆斯派到伦敦的使者还在跟应明、汤显祖扯他们国王一定要跟明军分治夷兰岛,把边境线划在约克。
 远在矮钉堡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就已经看见明军了。
 层层叠叠的兵阵,在城堡外喊着号子,挖掘出一道又一道壕沟,把城堡围成绝地。
 让他有点后悔,可惜这个时候,年轻的国王已经无法再告知南方的使者最新指示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斩棘
 西伯利亚的战争已经停止了。
 战争最终止于卡马河与伏尔加河交汇处,车臣汗率军挺进喀山城驻防。
 而戚继光,则将部队分散于卡马河南岸,因为西伯利亚的冬天又要来了。
 仗才打了一半,冷风嗖嗖得从北边吹过来,救了被追击的罗刹军。
 而且戚继光确实也想停停了,他们的战线拉得太长,先头部队都已经打到喀山,乌拉尔山东南还有他们的部队驻扎。
 他进入这片土地的时间已经很长,有经验了,知道每年秋天都不能预计明年春天手下还有多少部队,干脆就不进兵了。
 冻死饿死,都是大问题。
 在西伯利亚的大明人无疑是寂寞的,从征的蒙古兄弟一看不打仗,骑着小马儿带着伙伴儿摸进林子逮野味去,可大明人就闲的发慌了。
 根据惯例,对喜爱战斗却不擅长战斗、不喜爱战争却非常擅长战争的中原人来说,这人呐,甭管在哪活着,他只要闲着就得种点菜。
 这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但这鬼地方很难种菜。
 不过说到底,这世上哪儿有什么能难得住人们想要种菜的渴望呢?
 戚继光麾下朱钰指挥使部,有个武举人出身的千户叫米万春。
 米万春的父亲米玉是副千户宣讲官,过去在宫里是锦衣百户,驻防鹅灰池——就是隆庆爷冬天掰黄瓜闻味的那个地方。
 米玉老爷子上了岁数,征战是肯定不行了,打仗都没在一线,就在后头为前线部队运筹一下后勤,顺便做些探矿之类的事情。
 夏天的时候,他的人在卡马河南岸的山里发现了煤矿,储量巨大,一时半会探不清楚究竟有多少矿藏,后来就在南岸开了三亩菜地,种大白菜。
 那些闲着的人看他种,自己也种,等到秋天这边的菜地就已经上千亩了。
 不过进入秋天,他们的地就种不出东西了,连着田里种上的东西,都因为严寒冻坏。
 把米老爷子气坏了。
 天冷了,人起床就是个难题,柳永老爷子就说了,这叫‘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冷天赖床是个非常正常的事。
 但米玉不行,他非但不讲究‘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还偏要叫上所有人出门,给朱钰打报告要来二百工兵,就地盖起了暖房。
 大火在冻土上熊熊燃烧,小骡子车把山里的煤一车一车运出来,烧砖盖房,墙壁上夹层、底下放火炕,费半天劲,最后住一温室韭菜豆芽。
 反正靠着河,既不缺水,也不缺煤。
 什么都无法打败他想要种菜的心。
 只是苦了这帮子跟他干活的工兵,修建温室暖房这事一被戚继光发现,立即准备推行全军。
 戚继光先是在地图上矿脉的位置划了条线,又在卡马河划了条线,在两条线中间挑选了几个地方作为定居点,随后选派部队进驻,开始修造暖房温室。
 戚继光这会儿也没闲着,他忙着印书呢。
 朝廷在夏天刚给他送了套书,是东洋军府麻贵送还朝廷的《斩棘录》,是麻贵对明军第一次东征失败的总结。
 书里详细记录了他们在努尔干故地、望峡州、黑水靺鞨群岛以及麻家港的气候、水文、地形、环境、部族的情况——以及求生的经验。
 尽管其中大部分文字无法给戚继光带来参考价值,毕竟所处空间不同,环境、水文、地形都不能拿来借鉴,但书里苦中作乐的态度,令戚继光非常欣赏。
 比方说麻贵在《斩棘录》中认为,胆小如鼠这个词是错误的,因为老鼠有洞所以胆子很大,反倒是其他没洞穴的动物见人都会跑得远远的。
 甚至书里头还试图教参与第二次东征的士兵如何在路途中寻找一头适合自己的宠物。
 最推荐的是去女真使鹿部领养一头鹿,毛长的那种,能骑着走、帮忙驮东西,睡觉时候还暖和,坏处是不如马识途听话,动不动就迷路。
 其次是从努尔干故地养两只雪橇犬,要大的那种不要小的,小的光知道疯跑,有点傻。
 再了就是在努尔干故地掏个狼窝,从小养个狼,虽然凶了点,但也非常好,从小养大的狼会觉得主人是有两条腿的老狼,一根绳上的蚂蚱,一个蹬腿俩一块完蛋。
 麻贵有个部下就养了头狼,后来那人冻死,狼的心情在接下来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