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捡到一本三国志 >

第167部分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167部分

小说: 捡到一本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宫里的事情,天子并不知晓,不过,现在他还是没有办法继续读书了,一方面,是因为他刚才将自己正在读的书送到了小胖子那里,另一方面,则是皇后来了,在他身边哭哭啼啼的,天子知道,这是为了太子之事,看来自己不仅蒙蔽了百官,就连与自己相处最久的皇后,也一样如此啊,他叹息了一声,拉着皇后的手,让她坐在了自己的身边。
 “皇后啊,你是知道,辩儿出生的时候,朕是有多么兴奋的,甚至,他还未曾出生,朕便召集百官,为他想好了名。。。朕从未怪罪过他,反而是全力的培养他,他这竖子啊,倒也不笨,只是,行事从不深思,略有鲁莽,好战好勇,自视甚高,朕若是改变不了他的恶性,就只能为他减少些日后的阻碍,很多事情,朕不好与你明说,你是个藏不住事的,不过,你不必担忧。。。。”
 天子缓缓的为皇后讲解着,担惊受怕的皇后这才停止了哽咽,天子揉了揉额头,有些无奈的说道:“可是太后让你来寻朕的?”
 “嗯。。。陛下还是亲自前往宫里解释罢,陛下若是再不去,只怕太后便要手持拐杖,前来殴打陛下了。。。”
 “唉,好,好,朕自会解释。。。”天子有些头疼。
 。。。。。。。。。。
 蔡邕坐在书房之中,将关于考核之事一一列在了表格上,对于这些日子以来,天子极为反常的行为,这位老人是心知肚明的,即使他是个治经大成的大儒,可是他毕竟也在庙堂之中待了十几年,这些事情,他怎么会看不透呢,天子是想要为太子扫清障碍啊,可惜了这些与自己同朝为官近十年的大臣们啊,他们精明了一生,却在此时被心中欲望所蒙蔽。
 太子根本没有什么大过错,天子怎么会厌恶他呢?
 蔡邕也理解,这些大臣是从心里不希望另一位公羊派的天子出现,更不希望这样的事情成为日后的常态,不过,蔡公还是与天子做了一场戏,一场成功的戏,也拉下了不少的同僚,让他们在天子面前无处遁形,这又能怎么办呢?毕竟是自家的女婿,自己若是不相助他,自己的女儿日后要如何自处呢?早在他同意了婚事的那一刻,他便与太子被紧紧的栓在了一起。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不过,这些事情还是要交给天子去办理的,至于自己嘛,如今要做的,便是相助太子,将考核之事顺利完成,可千万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啊。
第0355章 为国取士
 建宁十七年,十月
 雒阳第三次进行考核,这三次考核之中,也就初次最为顺利,之后那一次,是因为天子北巡,斩杀了大批的官吏,为了能够即使的代替他们的位置,王符只是小范围的在太学生之中,进行了一次的考核,虽然考核之制,在日后爆发出了不小的危害,可是它还是被天子视为了定国之策,最好的取士之法。
 士子们对此也是极为赞同的,早在数月前,庙堂之中便对各地下令,考核即将开始,令各地准备参与考核的考生们做好准备,虽然之前的考核出现了大问题,甚至还被处死了很多的人,可是这不仅没有动摇这项政策,反而是让百官们更好的对它进行了改善,并且对于考核,也有了完备的律法,这其中便包括了对各种作弊行为的处罚。
 这当然是王符所提出的事项,他认为,在治国的时候,尤其是在推行新的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有律法作为支持,并且,一定要是重罚,这样才能避免日后出现更多的问题,他这样的做法,让谩骂他的大臣士子变得更多,不过,王公自然是不会对此有什么不适的,若是哪一日,这些大臣们都不再骂他,反而是将他比之圣贤,他反而会感到不适罢。
 另外,对于四方的士子们,庙堂也是重新做出了调整,文风昌盛地区,贫弱地区,所要招收的士子数量是不同的,要照顾到凉,贺,新,幽等地区的士子们,还有就是对他们的路费,以及住宿饮食,庙堂也有了严格的规定,所有的这些,都是王符所提出来,百官加以改进的,王符吃够了首次考核的苦头,故而做出了如此多的改变。
 可是,他没有想到,所做的一切准备,自己没有用上,反而是让给了蔡邕。
 凭心而论,他是瞧不上蔡邕的,在他心里,唯独能够瞧得起的人,也不过何公,闻人公,袁公这寥寥几人,其余的人,从未被他放在眼里,他身在西南,也不肯善罢甘休,不断的上书蔡邕,警告他一些事务,蔡邕起初还是有些开心的接受,后来书信越来越多,蔡邕也就有些怒了,没有再回信,在这个时候,王符便直接上奏庙堂,提出蔡邕之才不足以为主管。
 并且希望能够让荀攸或贾诩其一成为主官。
 天子当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国之取士,如何能交到这般年轻的官吏手中?
 随着考核的时间逐渐逼近,各地的士子们起身赶往了雒阳,远处的士子们早在数月之前便上了路,而近处的士子们大喜,认为自己拥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以攻习学问,这一次考核,规模是空前绝大的,毕竟,此时,离王符官学之制,已经过去了近十年,天下之中,读书习文之士,不知增加到了多少人,他们都不愿平凡一生,都想要实现心里的报负。
 考核之制,给了他们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若是能够通过,他们便会成为官吏,挤进他们梦寐以求的那个世界,若是通不过,按照当今的律法,他们也只能去务农了,这样的反差,激励着这些年轻人,何况,如袁绍等一些士子们,今日里不断的升迁,这样的事例是最能鼓舞人心的,原先便有些拥挤的雒阳,在这些众多的士子赶来的时候,瞬间变成了人城。
 县城之中,密密麻麻全然是人,完全没有落脚的地方。
 袁逢痛苦的批下了关于第五次扩建雒阳的政令,国库的巨大支出,让他有些头昏脑涨,若不是王符正在从南方源源不断的取来钱财,只怕国库早就成为空的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接手的时候,还是堆积成山的钱财,如今竟然便有些不够用了,没有办法,天子交给了他一个富裕的国库,若是自己还给天子一个空荡荡的国库,只怕立刻就要下去陪闻人公了。。。。
 更何况,下去了也不安宁,闻人公一定会掐自己的脖颈的。。。。
 于是乎,这位世家大族出身,威望不浅,受人敬仰的袁公变了,他开始变得与闻人公一般,日日夜夜都在思索着如何才能更快的增加国库收入,他开始变得吝啬起来,听闻扩建的消息,都是亲自出去打探,选择最为实用最为廉价的建筑材料,另外,对于参与考核的世家子,他加高了他们需要交纳的税钱。
 世家大族们破口大骂,你出身最大的世家,这搞得是哪一出?连你的子侄都要交钱!
 百姓常常言语,袁公这是被闻人公附了身,闻人公不愿离去呢。
 在玄学颇受欢迎的时下,这个说法竟然让不少的人相信了,其中还包括了很多的大臣,袁逢有些疑惑的发现,不少的大臣在看到自己之后,竟然慌张的逃跑,平日里,家中的奴仆看向自己的目光都变得有些惊惧了,尤其是自己因耗钱太高的理由将大多奴仆卖到了本家那里的时候,管家看向自己的目光就非常之惊悚了。
 袁逢想不清这是为什么,他也没有空闲时间去想,他实在是疲惫极了。
 士子们赶到了雒阳,为了保持雒阳的安稳,不让这些士子们在雒阳之内出现什么危险,雒阳令限制了大部分士子们的出行,令他们整日待在驿站与阁楼,全力准备考核,还有很多的外地人,都为了能够一览考核之盛况而来到了雒阳,看着分外拥挤的雒阳,天子都不怎么愿意外出行走了。
 在驿站之中,年少的荀彧手持杂书,缓缓的翻阅着,没有理会周围的任何人,不少人因他的身份前来拜见,他也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这让他的风评逐渐变得有些恶劣,不少人谈论他,都说他目中无人,不知礼法之类。
 荀彧并不在乎,他只知道,自己这有这一次的机会了,若是这次再不能通过,自己就只能隐居在山川老林,一生都在写着一些郁郁寡欢,无法施展才学的破旧文章,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啊,荀彧眯了眯眼睛,眼里射出了一股仇恨。
 大耳贼,你给我等着,我荀彧不报此仇,不为人子耶!
 又过了几天,太子做好了出宫的打算,蔡邕令人在原北军大场之外又搭建了更多的临时考场,从孙坚那里借走了大批的士卒,这才吩咐道,考核便在北军大场举行,各位考生分批前来,参与完考核的士子们,不能离开校场,也不能与外界联络,一旦发现,便以律法治罪,士子们浩浩荡荡的赶往了考场。
 考核,正式开始。
第0356章 朕即天下
 考生们按照各自的序码,依次走进校场,士卒们一一盘查,比起上一次,蔡邕借来的这些士卒们,提前都是连夜学习了律法所规定的考核之要求,按照他们所学,进行盘查,若是出现了失误,他们是要被军法从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必须得全力以赴。
 各种不同的乡音在校场外嘈杂不休,大汉疆土辽阔,不少士子从未出过家门,就连雅言也是不懂,交流甚是困惑,看着这样的情况,不少的官吏心里想着,日后考核,定要定下规矩,只允懂雅言的士子参与,随着考生们一一入内,校场之外也被严格的封锁住了。
 考生们全部都被带到了后院,在此处休歇,等待。
 蔡邕坐着牛车,赶到了校场,很快便有士卒走出,迎接他,走进了大场,蔡邕亲自巡视了一番,清点了坐席以及笔墨纸张之类,在所有的纸张上,都有一列小字,书写“故司空闻人公所赠”,这是当初闻人袭为考核所提供的纸张,在他逝世之后,群臣为了缅怀他,便在纸张上加了这麽一句。
 这次依旧是四科,与之前是相同的,不过,为了防止泄密,蔡邕没有四处寻找众人为之出题,带着自己府中的心腹祭酒,拟定了题目,又独自进行了改变,这样,就不会有泄漏题目的危险了,蔡邕坐在了主位上,官吏们也站在了各自的位置上,考核正式开始了。
 士子们鱼贯而出,在案牍上早有他们各自的序号,他们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立刻有官吏前来进行最后一次的盘查,这才开始公布题目,首要的还是经文题,不过,这次的经文题,让不少人都有些诧异,以往都是考孔孟,这一次,满篇却都是何子曰。。。。
 不少人捶胸顿首,哎呀,早就该想到啊,这次主官乃是太子,太子是治公羊的,更是何子之弟子,这内容当然是更多的偏向何子啊,他们事后才反应过来,开始了答题,也有不少人疑惑的望着纸张上那一小列字,有些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莫不是答题之提示?
 蔡邕皱着眉头,盯着他们。
 没过多久,门外的士卒们忽然都走动了起来,不少士子们被勾动了心思,转头看去,只见一少年,龙行虎步,身着龙云,腰佩飞鱼,在诸多士卒们的簇拥下走了进来,看到他略微臃肿的身材,众人心里便明白,这定是太子无疑了。
 小胖子乐呵呵的走了进来,准备迎接众人的拜见,一转头,便看到了坐在主位上的蔡邕,小胖子立刻便愣住了,自从上次在皇宫挨揍之后,他便再也没有与蔡公相会了,他都不敢再赶往蔡府,如今相见,果真是分外的尴尬,小胖子清了清嗓子,走到了蔡邕的面前,拱手大拜。
 “小婿拜见。。。公。。。”小胖子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
 蔡邕脸色极为不善,对于想要拐走自己闺女的死胖子,他再也没有了半点的喜爱,他冷漠的点了点头,便没有再言语,看到他这模样,小胖子也不敢再装模作样了,老老实实的坐在了一侧,打量着下方的学子们,学子们心里都是在感慨,太子有陛下之风,如此礼贤,对大贤恭敬有加,大汉之幸啊!
 时间以至,学子们交了考卷,又朝着蔡邕,太子大拜,这才转身离开。
 这次的考核,足足要进行七日,在这期间,很多地方都受到了影响,比如邢子昂,他刚刚准备在北方建立起囊括了整个北方的网状要道,便因为考核之故,强行停止,一方面是为了不影响此时的通行,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在地方上相助官府的士子们都去了雒阳。
 不过,邢子昂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在这些日子里,他的政策初见成效,有些相距不远的县城,已经出现了一些平稳,可以令两辆马车并肩通过的道路,这对各地之间的联系与当地的发展都是有重大意义的,曹操在三韩,也施行了类似与邢子昂的政策。
 修建了很多的要道,并且从扶余等地区招收流民为自己所用,扬州出发的船员们还没有感到三韩,曹操就只能暂时先改变治理三韩的方针,先从基础性上进行改变,不过,他觉得,海运迟早会成为三韩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他仍然没有放弃在海岸上的码头修建工程。
 很快,便要是寒冬,冬日,是不适合进行任何动工的,因此,天下各地,都在忙碌着,想要在冬日来临之前,尽快的完成更多要事。
 建宁十七年,十一月
 考核之事,已经完成,各科之冠次都已经出现了,与昔日不同,天子并未亲自会见他,让太子为之代劳,太子在大殿里亲切的与他们一一会面,委派官职,如火如荼的考核结束,这期中并没有出现什么失误,或者什么纰漏,只有一件事,让太子都有些迟疑。
 数科之冠,荀彧,年级尚且幼小,即使获取了数科之冠,也不好委派官职,下方为官,太子想了许久,便将他留在了身边,作为太子舍人,这也是看在他与自己师君同族的缘故上,对于他的这个作法,天子很是称赞,有些欣慰的说道:“朕子能识人。”
 这样欣喜温和的气氛,一直持续到了月末。
 月末,雪灾四起,贺新幽并等几州,房屋崩塌,百姓冻死冻伤者数百,牲畜无以计,还好邢子昂正在北方,他立刻召集了多位刺史,同时开始了赈灾,冀州与三韩地区受灾较轻,承担了其余地区的赈灾压力,由于道路阻塞,运河受阻,庙堂之中的救济也没能及时的赶到受灾地区。
 尽管地方上做了很多抵御寒冬的准备,还是受灾极重,天子有心发难,在看到了报告之后,也是沉默住了。
 无言以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