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罟
“校尉请起,可不敢当啊!”刘默微笑着,将他扶起,还没有开口,刘备便在一旁说道:“伯圭,此人便是你常常提及的朝中侍御史,刘公。。。。”
公孙瓒大吃一惊,连忙再次拜见,刘默又将黄忠介绍与他,四人聊着,公孙瓒便令骁勇营先行前往校场,自己却是要陪伴刘公等人,吃着东濊所产的鱼虾,说实在的,黄忠却有些难以下腹,他有些吃不惯这些,尤其是赶到这里之后,天天都是吃鱼,让他心里都有些抵触了。
不过,刘备,刘默,公孙瓒几人,却吃得极为开心,甚至,还有些激动?
尤其是那个公孙瓒,大口吃着鱼,还告诉黄忠,哪里更美味,应该加些甚么,这厮比刘默更像东濊人啊!
众人吃完,又开始聊着倭王刘安的事情,刘安最近有些担忧,几番吵着要外出,好在他身边有荀攸陪伴,荀攸整日与他在一起,也不与刘默刘备等人交谈,不过,他却是安抚住了刘安,让刘默等人也少了很多的烦忧,至于倭国那里,呼邑亲自带着长女出发,不日便会到达东濊。
对于如何迎接,刘默提议,黄忠贴身守在刘安的身边,公孙瓒与麾下负责周边地区之安危,而以刘默为主,刘备负责迎接流程,至于大婚之府邸,刘备也早有准备,在吩咐好之后,众人便开始为迎接呼邑而做起了准备。
在四日之后,呼邑再次踏上了大汉的土地,来到了东濊。
刘默站在岸边,格外引人瞩目,他穿着司徒公送给自己的那一身衣裳,果真,这衣裳极为的奢华,朱红的袍子,处处金线银绣,黄忠等人不断转头,打量着他,就连倭王刘安,都有些好奇,刘公这身衣裳是从何处得来的?这么多人看着自己,刘默颇有些不适,却无可奈何。
如此隆重的局面,自己总不能穿原来那身罢,何况,这也是司徒公的心意啊。。。。
当倭船靠了岸,呼邑率先下了船,身后是各种仪仗,他们学着汉朝礼仪,也组建了一批仪仗,不过,却是弄得有些。。。混乱,他们仪仗之中,有诸侯仪仗,有三公仪仗,太子仪仗,甚至。。。还有天子仪仗,看着那斧钺,刘默险些认为这些家伙已经反了。。。。
不过,看他们的模样,还有这不到百人的模样,显然他们还没有这个打算,他们只是。。不懂罢了,刘备眉头紧皱,在他看来,这是大罪,就连一旁的公孙瓒,也是如此认为的,若不是身边骁勇营士卒不够多,他早就下令抓人啦,奈何,对方有近百人,他身边只有两千余骁勇士卒。
若是我三千骁勇营全在此,现在就将他们就地擒拿了。
呼邑看着周围这些汉军精锐,愈发的惊讶,这些士卒们,抬头挺胸,雄赳赳气昂昂的站在两旁,目不斜视,在气势上,完全就压过了他身后这些仪仗士卒们,而在对面,站着一位气度非凡的大臣,那大臣一身红袍,极为奢华,又是精致,这气质,令人不敢直视!
他原本听闻,天子只是派出了御史前来,心里本还有些不满,不过,如今真正看到了此人,他心里却没有了半点的蔑视,恭恭敬敬的走到了刘默的面前,朝着刘默猛地大拜,刘默便想要上前扶起,刘备却伸手拉住他,摇了摇头。
刘默顿时醒悟,便皱着眉头,没有搭理他,刘备从一旁走上前来,朝着呼邑说道:“倭君请起。。。”,呼邑这才起身,有些畏惧的看着刘默,又朝着刘备拜谢,刘备走到了他的身边,低声说道:“这位刘公,秉性刚烈,在朝中,便是怒喷百官而不惧,你万不可冒犯。。。。”
呼邑连忙道谢,低声回道:“多谢公之教诲,定然不敢。。。还敢问公之姓名?”
刘备正要回话,刘默皱着眉头,问道:“尔等何言?”
刘备浑身都颤抖了起来,连忙拱手,大拜道:“回禀刘公,臣只是与倭君寒暄一二。。。”
“回了府,拜见倭王之后,再行寒暄罢!”
“谨喏!”
呼邑看着刘备这般惊恐的模样,心里更是恐惧,刘默转身离开之后,刘备这才笑着介绍道:“我乃皇室宗亲,东濊太守刘备!”,呼邑想着,这汉室宗亲,堂堂一郡太守,都被吓成这般模样,这位刘公该是多么残暴的大臣啊,心里想着,连忙招呼身后的仪仗随从,带着长女,朝着王府前进。
在此时,仪仗队里,却有几人,盯着刘默的后背,互相对视了几番,其中一人看了看周围的骁勇营,摇了摇头,他们又立刻低下头,再也没有对视。
到了王府,刘默与刘备带着呼邑面见倭王,而他的女儿,则是被带去了新建的府邸,她还不能露面,呼邑所带来的那些仪仗士卒,全然被留在了王府之外,说是王府,其实是刘备的太守府,太守府并不奢华,仅有三院,外头驻扎着郡县士卒,黄忠站在刘安的身边,保卫着。
刘默将他带来之后,拜见了刘安,便坐在了一旁,不再开口,这让他有些难受,看着呼邑跟刘安交谈,刘备也不时的开口,他心里是真的想要开口符合啊,不过,他要保持汉使的威严,他还要前往倭国,必须要让众人都敬畏自己啊,刘默啊,刘默,忍住,忍住,千万不要多嘴啊!
正在交谈着,忽有士卒禀告,说道;“倭君麾下士卒求见倭君,要倭君出门一见。。。。”
呼邑一愣,显得有些疑惑,正在思索着,刘安挥了挥手,笑着说道:“或许有什么事要禀告,便直接让他进来禀告罢。。。”,刘备也是点点头,在大殿里,有不少精通倭语的官吏,这样也能听到他们的交谈,免得出现了甚么纰漏,那士卒便出去了。
只见一倭国士卒来到门前,他身材短小,相貌平庸,没有甚么惹人注意的地方,大汉士卒拿了他的佩剑,又准备搜身,正在这时,那倭国士卒暴起,猛地推开了盘查之人,朝着刘安狂奔而来,在他身后,忽然出现了四人,并没有佩戴武器,却一起朝着刘安狂奔而来!
众人惊呼,黄忠立刻拦在刘安的面前,刘安惊慌失措,刘备也是拔出了佩剑,朝着他们冲了过去,周围的士卒们也反应过来,纷纷前来,呼邑也是不堪,吓得连忙躲在了柱子之后,群臣之中,唯独刘公最为镇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纹丝不动。
呼邑无意看到了他,心里也是惊叹,不愧是大汉重臣啊!
而此刻,刘默只觉得浑身颤抖,双腿乏力,完全走不动路!
刘备冲上前,一剑刺出,直接将一人刺倒在了面前,其余三人,从衣袖里竟拿出了匕首,朝着刘安便扔了过去,那匕首闪烁着寒光,众人阻拦不得,怒吼着,刘安瞪大双眼,眼里满是恐惧,而在此刻,一直守在刘安身边的黄忠,却伸开了双手,护在刘安的面前。
那三支匕首扎在了黄忠的后背上,黄忠面色不变,犹如巍峨高山,耸立在刘安的面前,而这个时候,刘备与诸多士卒已经将这些人砍翻在地,刘默这时才跳起来,迅速跑到了黄忠的身边,扶着他,黄忠看了他一眼,说道:“刘公不必担忧,我无事!”
说完,他直接转过身,便命令士卒们,控制住外头的那些仪仗队,又亲自将呼邑制服。
看着他背后插着的明晃晃的匕首,再看着他恍若无事的模样,众人竟不知如何言语。
士卒们将外头那些惊慌的士卒们制服,公孙瓒也冲了过来,刘默令他将呼邑带下去,又令荀攸好生安抚倭王,令刘备去审讯呼邑与其余士卒,严格盘查,看看里头是否还混有歹人,这才连忙令人叫来医师,又叫了三四人,要将黄忠扶回府去。
黄忠无奈的推开了周围的士卒,说道:“我无碍,医师与何处?我亲自去找他便是。。。。”
“黄将军,这般模样,便勿要再外出了。。。”刘默看着他背后那三支匕首,有些无奈的说着,如此外出,怕不是要吓死那医师,这东濊郡里,可就那一位良医啊,颇有名声,可不能吓死他!
好说歹说,方才逼着黄忠坐下,医师急忙赶到,看了看黄忠背后的伤势,令众人退下,便开始了医治,刘默站在门口,心里很是紧张,有些不知所措,前来之时,曹操便曾告诫他,要照顾好刘安,毕竟刘安威胁到了很多人,倭岛不知多少小国,希望能够除掉他。
可是,刘默却未曾想到,真的会有这般事情发生,这愈发让刘默感到,出使倭岛,跟出使西南,完全不是同一类的事情,在这里,谁都有可能会遭受到威胁。。。。
没过多久,那医师便从府里走了出来,看着他不安的模样,刘默心里一颤,急忙走了上前,拉着他的手,问道:“黄将军如何?”
“将军身体强健,匕首也未曾深入肺腑,只是。。。。”
“匕首抹了毒。。。。”
“我已想办法救治,能做的,我全然做了。。。只能听天由命了。。。”
恍若一道惊雷在刘默耳边响起,刘默呆滞了许久,走进了府中,黄忠依旧坐着,面色不变,看到刘默,皱着眉头,问道:“可还有其余歹人?”
“尚且不知。。只是。。。。将军这。。。。”
“匕首有毒?”
“嗯。。。”
“无碍。。。无碍。。。”
“刘公,我如今还清醒,有一事,想劳烦刘公。。。”
“将军请言。”
“若我死了,还望刘公能照顾我那独子,他唤作黄叙,便在南阳,那位沛国名医,请刘公务必找到。。。”
“将军如此强健,定不会如此。。。。”
黄忠皱着眉头,没有言语,只是抬起头,紧盯着刘默。
“好,若有不吉,我定将世侄视为亲出,好生照料。”
“多谢!”
第0434章 大才多矣
到了次日,黄忠陷入了昏睡,全身烫热,却又滴落着汗水,众人手足无措,再次将医师寻来,医师对此并没有甚么解决的办法,他只是提出用冷水擦拭,喂食喂水这类的手段,刘默忽然变得有些沉默,众人却都有些不太适应,好在,黄忠的心跳依旧强而有力,没有停止跳动。
刘默坐在书房里,正在书写表文,他要将这里的事情上奏天子,另外,还要调动太史慈等将领,做好应对的准备,若是这些事情,乃是呼邑的指使,那一场战事,是避免不了的,大汉臣子,不分文武,可刘默对军事却是一窍不通的,他只能吩咐太史慈等将领们做好准备。
至于该如何行事,还是需要天子下令,或者派出贾诩前来,身边唯一能战,又足以统领诸多将领的黄忠,如今还在病榻上。。。。
正在书写着,便士卒入门禀告道:“太史令荀公拜见。”
刘默抬起头,放下了手中的笔,点点头,说道:“请他进来。。。”
荀攸走了进来,朝着刘默一拜,刘默起身回礼,两人面向而坐,案牍上还放着刘默的上奏,不过,荀攸目不斜视,看都未曾看一眼,他说道:“刘公,如今,倭王遇刺,呼邑被软禁,不知刘公准备如何行事?”,听到荀攸询问,刘默揉了揉额头,这些天来,他有些头痛。
他想了许久,说道:“上奏天子,令太史慈等人应对不测,查问呼邑以随从。。。”
荀攸却是摇着头,说道:“上奏天子,是理所应当,只是,雒阳与此地甚远,若是不趁此机会,进行部署,只怕对日后不利。。。倭王,如今也镇静了下来,我安抚了许久,他还想去见见黄将军,被我拦住了,倭王毕竟年少,日后还是要加强对他的保护。。。。”
“故而,刘公可令典校尉返回,亲自保护倭王,倭王之安危,乃是重中之重,却不可松懈!”
“嗯。。。。”刘默点着头。
“呼邑与随从,刘备盘查多日,呼邑显然是不知情的,若是他有这等念头,怎么会带上长女前来,还是只带了区区不到百人,将自己也逼到险境,我以为,这定是倭岛其余小国之所为,又或者,乃是狗奴国之贵族所为,最为可疑者,乃是呼邑长子西闵台。。。”
“他有能力与呼邑的随行中安插刺客,呼邑身死,倭王身死,对他都是有利的。。。”
“故而,我请刘公即刻令太史将军,率大汉之强军,包围倭岛,不许其船只出航,令徐荣将军登狗奴国,进行驻扎,这般倭王虽无事,可黄将军受了重伤,可借此机会,对倭岛诸国进行恐吓。。。最好,能够展示一番,大汉士卒之战力,等他们真正畏惧的时候,便是刘公前往倭国的最好时机!”
荀攸不间断的说着,刘默却是静静的听着,从不插话,这的确很是少见,刘默看着荀攸,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天子身边,大才何其多也!
无论曹操,郭嘉,荀彧,荀攸,甚至就是那些初入庙堂的年轻人,各个都是奇才,荀攸这般与自己一同前来,却从未有过交流,可是在出了大事之后,他却如此迫不及待的前来交谈,莫非他便是天子特意为自己送来的助手?刘默心里想着,荀攸的言语很有道理。
不过,他并不敢下令。
这些事,没有经过天子的允可,若是自己冒然下令,这责任岂不是都要自己承担麽?朝中百官早就想抓住自己的过错,这不是伸出头给百官去砍麽?
看到刘默迟疑,荀攸心里明白他的想法,哀叹了一声,摇着头,说道:“本以为,刘公乃重情重义之人,定然不假思索,便能为黄将军报仇雪恨,为情而为,为王事死,却不想,原来也是个薄情寡义,畏惧职责之人,既然如此,攸告退!”荀攸站起身来,转身便走。
“荀君且慢。。”
荀攸脸上闪过一丝笑容,缓缓转过头去。
刘默咬着牙,问道:
“可能详谈?”
“可。”
“那么,还得叫上一人。。。。”刘默眯着眼睛,冷冷的说道。
。。。。。。
呼邑焦虑的跪坐在席上,身旁放着几碗饭,这些日子里,他毫无食欲,心惊胆战,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一切都如此顺利的时候,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究竟是何等歹人做了这样的事情,自己竟丝毫不知,按照那位刘公的性格,只怕自己就要死在这里了。。。
想到这些,他心里便更是畏惧,浑身都颤抖着,背后发凉,险些哭了出来,我这是做错了甚么,要遭到这样的报应啊,正在哭着,便有人推开了门,呼邑一惊,抬头看去,进来的乃是刘备,刘备看到他这般模样,一愣,连忙上前,将呼邑扶了起来。
“倭君为何如此心伤?”
“刘君,我今日可能活?”呼邑颤抖着问道。
刘备看着呼邑这般模样,心里有些不忍,摇着头,握着他的手臂,说动:“君为何如此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