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司徒卢植为首的大批臣子,都是能够庇护袁术的。
故而,天子对他并没有重罚,当然,其中也有天子自己的原因,天子是信任袁术的,与袁术自幼相识,这才放过了他。
返回了府邸,便直接进了书房。
“师君。。。”刘獒起身,大拜,说道:“师君,因獒儿之过,连累了师君。。。”,他言语有些悲切,又险些忍不住哭了出来,袁术直接打断了他,说道:“不必多说,这些都是小事罢了。。。。何况,我也没有遭什么罪,牢狱里全然都是我原先的下属。。。。”
“多谢师君!”刘獒大拜。
袁术又跟他们聊了片刻,便直接问道:“新政之事,如何了?”
刘獒一愣,看向了一旁的司马懿,无论是他,还是诸葛亮,对这方面的事情知道的并不多,只有司马懿,因为父亲与长兄的原因,对这些朝中大事,有所知晓,司马懿说道:“袁公,对此,我知晓的也不多,不过,今年的税收,却是非常之高,天子似乎也很是开心。。。”
“很高?”
“是,不过,地方大族们,对此极为不满,在兖州,豫州,还有益州等地,都出现了抵挡官吏的事情。。。”
“恩。。。”袁术点点头,他又问道:“朝中,如今是何人担任司空之位?”
“司农曹公,担任了司空位。”
“那司农之位呢?”
“天子令东濊太守刘备返回庙堂,并拜为司农。”
袁术点点头,曹操担任司空,他还是信得过的,在自己任职的时候,国库已经有些支撑不起巨大的耗费了,有些入不敷出,听司马懿如此言语,看来国库还是被调控了过来,也不再空虚了,不过,依天子的性格,国库但凡有了些钱,他就定然会坐不住,说不得又要颁发各项政策了。。。。
不过,自己也不必再想着这些了,袁术看了看面前的刘獒,说道:“备车马。。。。”,他是要去见袁逢,这么长的时间里,阿父定然很是担忧。。。还是早些去见他,让他安下心来罢。
。。。。。。。。。
与此同时,在曹府里,曹操坐在书房里,埋着头,不知在书写着什么。
曹嵩站在他的身边,拄着拐杖,浑身都在颤抖着。
“大郎。。。你叔父,自幼便疼爱你。。。”曹嵩说着,紧紧盯着面前的曹操,曹操依旧没有抬起头,继续忙碌着,“阿父,我知道。。。只是,如今是我最为忙碌的时候。。。这些事,日后再谈。。。”
“欺辱你叔父的凶人,今日被释放!!你竟无动于衷!!!”
“阿父。。。我能如何?派人杀了他么。。。”
“你贵为三公,深得天子厚爱,就不能在天子面前言语一二麽?你的堂妹,如今在皇宫里,也是受。。。”
“阿父!”曹操开口打断了他的话,他放下手中的笔,看着曹嵩,皱着眉头,说道:“叔父要让堂妹进掖庭的时候,我便是不应允。。。你与叔父,却是不听。。。事已至此,我又能有什么办法?何况,如今,新政正是达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
“新政?!新政!”
“你眼里只有你的仕途麽??!”,曹嵩举起了手中的拐杖,朝着曹操狠狠的打去,曹操安然的跪坐着,竟没有一丝的躲避,那拐杖正中他的额头,曹操看着阿父,静静的看着,额头被拐杖划破,在他的额头上,很快便出现了一丝血痕,一路滑过他的脸庞。
曹嵩大惊,急忙便要唤医师,却又忍住,咬着牙,看着曹操。
“阿父,孩儿眼里的,不是仕途,而是这天下黎庶。。。”曹操平静的说道,曹嵩再也说不出话来,无奈的闭上了眼,转过身,佝偻着身子,艰难的拄着拐杖,缓缓的离开了书房,再也没有理会他,看着阿父离开书房,曹操伸出手,随意擦了擦脸上的血痕,便继续埋头书写起来。
曹操写的越来越快,字迹也是逐渐的潦草!
曹操疯狂的写着,猛地扔掉了手中的笔。
“啊!”
曹操一拳轰在案牍上。
曹操额头的青筋不断的跳跃着,眼里有几丝的凶狠。
“叔父。。。”
“袁术。。。”
他深深呼吸着,平息心里的怒火,走出书房,换了衣,又令奴仆们来处理额头上的小伤,他稍后还要去朝议的,他闭着眼,让自己暂时的按捺住怒火,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处理,这次的朝议,是非常重要的,新政的成效,改变了国库入不敷出的局面!
让庙堂有实力来施行更多的举措。
这是个好机会,曹操在庙堂里,至今还是孤身一人,除了天子,没有人再支持新政,不过,如今可不同了,新政的成效,再加上他司空的身份,他心里的谋划便能够实施了,今日之后,自己在庙堂里,定然不会再孤身奋战了!
做好了准备,曹操便出发了。
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曹操来到了皇宫门前,
百官早已等候着,如今的曹操,声名更恶与先前的王符,看到曹操前来,大臣们便纷纷躲避,有不屑的,有怒视的,也有低声谩骂的,曹操并不理会,在人群之中寻找了一番,便看到了独自站在一旁,闭目养神的尚书令邢子昂。
曹操走到了他的身边,邢子昂睁开眼,有些疑惑的看着曹操,曹操连忙拜道:“邢公!”,邢子昂说道:“曹公贵为三公,不必如此多礼,可有什么事?”
“先前听闻,邢公上奏,要修建驰道,如今,邢公可还有此意?”
“哦?”邢子昂一愣,点点头,说道:“自然。”
“先前,天子不允邢公之奏,只因国库不支,而经过新政,国库财源大开,再不空虚,邢公若要修建驰道,哪怕是在全天下修筑,国库亦然能够支撑!”
邢子昂脸上还是有些迟疑,看着曹操,没有再言语。
曹操笑了笑,便不再烦扰他。
“曹公!”
曹操有些惊愕的看着前来拜见自己的刘备,多久,都没有大臣敢来拜见自己了,刘备莫非是不知晓如今的情况麽?他拱手回礼,笑着说道:“原来是玄德啊。。。哈哈哈,玄德可还吃得惯雒阳的饭菜啊?”
“我吃惯了东濊的鱼虾,在这里,还颇有些不适。。”
两人大笑,周围的大臣们纷纷侧目,看到刘备与曹操言谈甚欢,连带着对刘备,也是有了几分敌意。
曹操与刘备,浑然不顾,讲述着宁州的趣事,极为的欢喜。
卢植带着他们进入皇宫,等候天子到来。
天子走进大殿的时候,脸上满是欢喜之色,看来,心情还是不错的,百官拜见,这才坐下。
天子看着他们,说道:“可上奏!”
“陛下!兖州,豫州,益州,因新政之祸,郡县混乱,百姓不堪苛政,贤才默然,士卒百姓,死伤者众,还望陛下停新政!”
“请烹曹孟德!!”
百官愤怒的说着,曹操只是冷笑着,没有在意,转头看了看身边的刘备,他本以为刘备会惊慌失措,或者懊恼不已,却没有想到,刘备面色平常,发现曹操的目光后,竟还温和的笑了笑,曹操心里大喜,他总算是发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知己!!!
天子这才为国库而高兴呢,那里会在意他们的上奏,直接无视,从熹平初的那几年后,国库何曾有过如此富裕的情况?如今朕正准备大展身手呢,你却要朕停了新政?
“蔡公此言诧异。。。新政之行,使得国库富裕,百姓免难,受害的,不过是那些地方豪强,不轨奸贼罢了,蔡公身为御史,岂能为豪强开脱,黑白颠倒?”曹操起身,有些肃穆的说道。
“你这是巧取豪夺,掠夺百姓之钱财!豪强不为大汉子民也?富者不为子民也?”
“兼百姓耕地,并黎庶家产,害的百姓四处流亡,无立足之地,那才是巧取豪夺。。。。新政施行之后,地方贫苦百姓,多未缴税,心中感恩戴德,而那些兼并大量耕地的豪强,也不堪重税,将耕地变卖。。蔡公说了州郡混乱,最乱者益州,那蔡公可知,益州豪强者,耕地多少倾?”
曹操反问,蔡邕面色一顿,在新政之中,有大量的豪强被揪了出来,其中有些拥有数千倾耕地的,最高者上万,这样的规模,朝中大臣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袁家这样的大世家,可都没有这么多的耕地啊!
“臣以为,唯独国库有力,庙堂方能施行各项举措,方能大治。。。新政之成效,诸君有目共睹。。。废停之事,还望诸君斟酌!”曹操毫不客气的说着。
邢子昂起身,看向了天子。
“陛下,臣以为。。。。。”
不出所料,他还是提出了修建驰道之事,在支持新政与放弃政见的选择上,他最终还是支持了新政,新政能够让国库有钱,而国库有钱了,就能完成他心里的诸多谋划,能够让大汉愈加富强,为了自己心中的抱负,便是与曹操一起背负骂名,那又如何?
第0482章 婚配之事
朝议结束的时候,百官都有些沉默。
并不是因曹操今天在朝议中的言语,而是因为邢子昂,邢子昂在上奏,天子便询问了曹操的意思,国库可能支撑?曹操言语道,只要新政能够继续,其余的诸多政策,都能够进行,因为新政会让国库有这个实力来承担压力,天子应允了邢公的上奏。
百官们不会为曹操的一席话而打动,他们并不是太学里的毛头小子,不过,他们会因为这切实的利益而心动,不少人心里,还是有着自己的一番抱负,如今看来,显然,只要站好位置,就能得到一个实现的机会,邢公成为了第一个典范,不过,他们还在观摩,还在等待。
曹操邀请刘备到自己府中一聚,刘备没有拒绝,与曹操一同返回了他的府邸,曹操令奴仆们准备宴会,要款待刘备,当然,他们没有忘记,直接从皇宫里带来了黄门,这位小黄门是负责督查他们宴会的,朝中大臣要进行私人聚会,就必须要有黄门在场。
曹操与刘备开怀畅饮。
“玄德啊,庙堂之中,也唯独你敢与我私交。。。说实话,我没有想到,你竟有这般的胆魄,我还以为,你担任司农,会对我多有阻遏,实不相瞒,我本来都布置好了对付你的谋略,哈哈哈!”曹操笑着说道,言语之中,尽是坦诚,没有遮掩。
刘备知道,曹操没有说谎,作为司农,若是自己不支持曹操的政令,与他作对,定会给曹操带来巨大的阻力。
刘备摇着头,有些无奈的说道:“甚至可惜啊。。。”
“哦?可惜什么啊?”
“曹公设下那么多的谋划,如今却没用了,我也见不到了,实在可惜啊!”
“哈哈哈,若是你觉得可惜,我明日便用上!”
“不可,不可。。。备做不了曹公的敌手。。。”
“玄德,若你视我为友,便勿再言公,唤作孟德便可!”
当夜,刘备直接住在了曹操的府里,据闻,两人是秉烛夜谈,格外的欣喜。
次日,
邢子昂直接离开了雒阳,前往北方,昔日,他在北方大举动土,想要将北方五州连成一片,却因天灾而不能继续,如今,他又一次,满怀雄心大志,朝着北方出发,这一次,他定然会成功,昔日孝康皇帝所想看到的,天下驰道遍地,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情况,定然会在自己手里实现!
随后,刘备上奏天子,希望能够扩张地方官学,与太学,门子学的规模,并且,他希望能够重启南北二院,这南北二院,都是希望太学的附属,也是类似太学的学府,刘备的提议,天子也没有反对,便令刘备亲自主持这些事情。
最先,刘备便定下了一个目标,一县之内,定有一学,他要让大汉的每个县城里,都有一个规模成型的官学机构,能够让这里的幼童们自小进学,而要做到这些,刘备就不能整日待在雒阳内,他与卢植商定之后,颁布了政令,便离开雒阳,亲自赶往各个郡县里,进行对官学的修建。
曹操亲自来送他离去。
城门,曹操看着即将离开的刘备,有些惋惜,他离开之后,在朝中,自己又变成了孤身一人,没有人相助,不过,刘备这番巡视,也是两人商议的结果,这都是为了新政之大事,故而,对于刘备,曹操又有一种敬佩,两人互拜,曹操说道:“玄德,定要照看好自己。。。”
“孟德可安心,我这一去,不知什么时日,方能再见,孟德保重!”
“唉。。。”
“玄德这一去,一载可能归?”
“我这番,是要走遍大汉的每一个县城,我要让大汉之内的所有幼童,都有进学的机会。。。我不知归日,待圣贤之声响彻与寻常家户。。。便是我归来之时!”
曹操呆滞了许久,看着刘备远去的背影,他又是一拜,刘备并不是独自离开,他带着一批优秀的门子学学子们,一同离开了雒阳,曹操知道,在十载之后,这些优秀的学子们,会教导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而南北二院的重设,还有扩增太学门子学的事情,完全落在了司徒卢植的身上,卢植与崔寔不同,他喜欢事事亲为,这一点,似乎与故司徒王符有些相似,而他们的不同之处,是卢植能够动用大量的人才来帮着自己,不像王符,独来独往,卢植拥有巨大的号召力。
毕竟,卢植本身就是名传天下的大儒,毕生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污点,又有战功,又有政绩,平生唯一的污点,便是他曾经护送王符入京。。。当然,那是被天子所派遣,并不能算是他的过错。
卢植在才能方面,或许要差王符一些,可是因为他的号召力,以及众人的相助,办起事来,反而要比王符都要迅速,重设南北院之事,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被卢植所完成了,卢植决定,将南北二院,设在其他地区,北院被卢植设在了长安。
而南院则是被设在了陈留。
卢植写了几封书信,便召集了不少的好友,这些好友,大多都是些儒学大家,有的还是曾参与过建宁石经的大臣们,他们分别前往两处,进行教学,而卢植又从地方官学里进行了考核,取其中优秀的人才,分别纳入两大学府,南北院初立,显然比不了太学与门子学。
可是进入南北院的条件却要比门子学与太学低得多,这也让两大学府很快就堆满了学子,卢植将太学的制度直接用在了两大学府上,有太学与门子学的经验,这南北二院的发展建设,也就有了先例可循。
到了熹平十三年三月,卢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举措,只有门子学还在扩增之中,尚且没有完成。
皇宫内,
蔡皇后跪坐着,怀里抱着刘棣,正在喂他。
一旁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