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捡到一本三国志 >

第263部分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263部分

小说: 捡到一本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人皆读书,何人事农桑?”
 “陛下,农桑非贱业。。。官学成立,臣欲将大量农书抄写递送,另外,还要令大儒们书写重农赋之类,天下幼童,自幼学习。。何况,读书与务农,并不对立,学子虽众,考取官身者稀少,其余人,若是不想捧着书饿死,就必须得务农。。。陛下不必担忧!”
 听着曹操这么说,天子的脸上还是有些迟疑,他心里知道,新政是前所未有的一次的革新,若是能够成功,立刻就能改变自古的大势,每一代君王,都在想法设法的限制大族,在解决兼并土地的问题,有的温和些,会通过与大族交涉,来让大族们放弃一些耕地,移交百姓手里,有的刚烈些,直接党锢,抓博处死!
 还有的,想通过别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便大规模进行屯田,来让百姓们获取耕地。
 不过,这些,都没有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因为,天子已经注意到,在建宁时期开垦的耕地,又有大部分悄悄转移到了大族们的手里,当然,他们不敢采取暴力的手段,是通过购买,例如,幽州水灾,百姓们耕地被毁坏,颗粒无收,大族便以粮食换取他们的耕地。
 其中也不乏有通过勾结当地官吏,强势获取耕地的,不过,如此行事的,大多都是豪强,而不是世家。
 建宁时期屯田无数,百姓们都有自己的耕地,这才不到十年,这些耕地又变成了大族们的耕地,这是让天子格外愤怒的事情,新政的施行,是从根本上限制住世家大族,要改变这样的局势,只要成功了,自己的后代,再也不必为世家大族而烦忧了。
 天子想了片刻,说道:“好,就按你说的去办!!”
 曹操拱手一拜,便离开了皇宫。
 很多人都说,当今天子并不是个明君,他脾气实在暴躁,没有孝康帝的沉稳,也没有他的胸怀,作为亲自见过孝康皇帝的大臣,曹操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天子在一些方面,的确是不如孝康皇帝,不过,当今天子,也未必不能算是明君!
 天子脾气虽暴,但是对百姓还是很温和,熹平仁政,可是要远超建宁时期的。
 天子虽不沉稳,可是他有别样的刚烈,与事事谨慎的孝康皇帝不同,当今天子,只要是觉得此事大可为,他立刻就会去施行,完全不顾多少大臣会反对,而在这方面,他还是极为的敏感,对于一些新奇的政策,他也能闻到其中的有利之处,继而施行。
 这是个不太喜欢被拘束的天子,他能接受新奇的观点,能够接受新奇的事务。
 你觉得孝康皇帝会坐在胡椅上处理政事麽?
 孝康皇帝能够全力推广一些新奇事务,举国之力,来造什么织绫机,翻车之类的麽?
 曹操甚至觉得,若是孝康皇帝看到了自己的这些前所未有的上奏,他准会给自己找个医师,来看脑疾,而不是像当今天子一般,大手一挥,让自己全权处置。
 曹操想着这些,走出了皇宫,停下了脚步。
 转过身,朝着厚德殿的方向,附身大拜。
 或许,天子并非鲁莽。
 而是这大汉,当今就是需要一位莽一些的天子。
 才能在这乱局之中,硬生生的斩出一条路来。
第0487章 治世英雄
 熹平十三年,五月
 天子依据曹操的上奏,颁发了新政,不过,在朝议之中,这奏表并不是曹操所上的,因为,曹操心里明白,若是他上奏这些,士子们非但不会领会他的好意,反而可能会抗拒接受这些赏赐,并以直面奸逆,不为其收买而为自己的殊荣。
 故而,在朝议里,这些事情,是由司徒卢植所提出的。
 卢植虽也不怎么支持新政之事,可是天子有吩咐,他是不会去反对的,何况天子的吩咐还是明君之为,爱惜贤才,这样的明智之举,他定然是要支持的,在司徒上奏之后,天子自然是应允的,百官对此格外的诧异,都连忙去看曹操的表情。
 他们原以为,对于卢植这般的做法,曹操定会极为恼怒,甚至不惜与司徒当面争执,不过,曹操没有如同他们所想的那样,他始终都是一副平静的模样,胸有成竹,这幅模样,让大臣们心里更是厌恶。
 随后,政令便开始施行,因为只有在四大学府内就读的学子,才能得到相应减少赋税的情况,所以,政令的施行并不是很繁琐,只需要调出学府的名录,加以统计便可以了,此令对于世家大族,还是有巨大好处的,因为,就读在学府内的世家子弟是最多的。
 而每多一人,他们便能又得到相应的减低税赋的好处。
 故而,此令没有什么人反对,以最快的速度迅速传播,受益最大的学子们,以及他们的宗族,都是极为的开心,纷纷陈赞天子对贤才的重视,以及司徒卢公的德行。
 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对于新政的反驳声竟然小了很多,因为世家大族的税赋,因这些学子们的缘故,得到了一定的降低,另外,庙堂已经表现了自己对贤才的重视,他们得到了利益,同时,也失去了名分,他们不能再以庙堂不重视贤才的名义,对新政进行攻击。
 当然,另一项的牌匾,也就是所谓对优异学子的奖章,也是被卢植所提出,迅速施行。
 如曹操所想的那样,绝大部分的世家大族,乃至朝中学子们,都不再对新政口诛笔伐,虽说不上支持,可是还是让他们闭上了嘴,地方上,新政遭受的阻力正在迅速的降低,在这个时候,大臣们方才明白了天子的真实用意,他是要用这些恩惠来让我们闭嘴的!
 不过,作为天下闻名的贤才,他们怎么能为这区区的恩惠而支持奸邪呢?
 不过,他们却找不出攻伐新政的名义,若是言之害民,那如今很多地区的百姓们都因所缴纳税赋的降低而感恩戴德呢,这个名义能号召的人力是不多的,他们只能苦思冥想,想要找出新的由头来,就在他们苦思冥想的这段时日里,曹操趁机扩大新政的范围。
 他将乡有秩从县官体系里分了出来,直接由刺史所管辖,总体上听从司空的命令,乡有秩,也就是地方上的乡官,是负责收税的,他们是属于郡属,听候地方太守的命令,秩百石,掌一乡人,而曹操意识到了地方势力对举措的破坏之后,便将乡有秩从郡里分割出来。
 并且,增为四百石,在收税事务上,地方官吏都需要配合他们,听从他们,在地方上,他们只需要听候刺史的命令,曹操又加强了都邮的职权,乡有秩在进行收税诸事的时候,都邮必须要跟随,并且进行督查,不仅是对乡有秩本身,还要对郡县官吏们进行督查。
 乡有秩被撤去了诉讼的职权,他原先是掌握一乡之内,诉讼与税收的权力,曹操却并不想让他们参与额外的杂事,在撤掉原有权力的同时,曹操又给了他们在税收方面更大的权力,他要乡有秩来收回地方太守县令对于税赋的一切权力,包括进行调查,定额,征收,运往雒阳的一系列过程。
 曹操将这些全部都从地方官吏们的手里收回来,再交给了乡有秩,他是在五月宣布了这政令,因邢子昂不在尚书台,故而有尚书仆射郭嘉通过了这条政令,这条政令就此施行,当然,一如往常的,在地方上造成了不小的轰动,要知道,地方官吏们的政绩,就是要通过当地的税赋的。
 他们会调查,统计,再交于天子,这行为被称为上计,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延续制度,到了如今,这些竟然都要被夺走,不过,地方上的官吏与庙堂大臣不同,他们不能反对庙堂的任何政策,因为他们的反对,会引起庙堂的忌惮,也就是天子的忌惮,到时候,他们等来的可能就是北军,或者张郃。
 何况,在熹平年,地方太守的实力被降低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因崔公的军屯法的提出,地方不再保留郡县士卒,只有县衙更卒,地方亭卒来对付盗贼,维持治安,其余士卒,全然不留,全部化为戍边军旅,在边塞地区进行屯田开垦。
 故而,太守手里的军权可谓是低到了极点,而如今,在财政上,又被乡有秩所夺取了权力。
 在乡有秩与都邮的紧密配合下,曹操才算是勉强在地方上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税收制度,这种制度与以往而言,更多的区别是将税收与地方官吏分割开,直接由庙堂来掌握,朝中群臣对此并没有反对,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是庙堂之臣。
 能够对于地方官吏进行限制,并且将这权力收回到庙堂来,他们都是开心的,是支持的,即使这套是曹贼所提出来,进行他的新政所用的。
 在熹平十三年的九月,这套制度才相继在各地成型,新政的架构在地方上成立,相比从前,新政的阻力再次降低,地方官吏再也不能插手相关事务,也不能隐匿产粮之数,或者暗地里不配合,因为在乡有秩的身边,还跟着都邮,都邮可以直接上奏刺史,甚至可以直接上奏天子!
 一时间,新政的形势一片大好,士子们不再反对,地方上的阻力减低,这让曹操格外的兴奋,他的新政,已经成功了大半,而就在这个时候,朝中大臣们才想出了新的名义,他们不敢再拖下去了,他们只是给了曹操不到半年的闲暇期,曹操便搞出了这般大的动作。
 若是再继续放任不管,曹操不就能完成的实施了麽?
 十月,有大臣上奏天子,曹操不孝之人,施行其政,岂能为仁义之政?
 他们将名义从新政本身转移到了实施者曹操的身上,曹操作为新政的提出者乃至施行者,他本身便是忤逆之子,为众人所鄙夷的,他的举措能是什么好举措呢?他可是为了官身不顾父子之情,甚至将亲生父亲拒之门外的不孝子,这样的人,也不配施行举措,治理天下。
 在找到了名义后,曹操施行政令,再一次遭受到阻遏。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些无耻的贤才们,竟然能以这个为由头,来针对新政。
 坐在厚德殿里,天子与曹操面向而坐。
 “如今,形势大好,他们凭着几张嘴,是没有办法改变大势的,朕会吩咐张郃,让他再抓上一批。。。。”天子有些恼怒的说着,他感觉自己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为了让新政顺利施行,他已经给了这些人不小的恩惠,如今他们还如此逼迫,看来,也该让他们感受一番天子的怒火了。
 曹操听闻,却是摇着头,说道:“陛下,不可,庙堂大臣,不能离心,若是大臣离心,在陛下的强逼之下行事,对国大不利,此事,还需仔细斟酌。”
 “斟酌?朕就是退让太多,才让这些贼子们欺到了头上!!”
 天子愤怒的说着。
 “陛下,莫要动怒,此事,只需一人前来,便能解决。”
 “哦?”
 “何人?”
 “袁绍,袁本初。”
 天子皱了皱眉头,看着曹操,不知曹操的意思,曹操笑着说道:“陛下,如今新政之事渐渐明朗,已然在地方上施行,陛下将袁本初召回雒阳,撤去臣的职务,让他担任司空,继续施行新政。。朝中大臣,只怕再没有人会反对,而新政之事,也定然能成。”
 “朕不会撤去你的。。。此话,便莫要再说了。”
 无论这算不算天子的真心话,曹操听闻,心里还是有些温暖,他起身,朝着天子大拜,说道:“臣多谢陛下之恩德,只是,新政之事,关乎重大,臣出身卑微,仅为阉竖之后,如今又被百官所恶,臣继续施行新政,难以成事。。。而袁绍不同,他得天下士子之心,声名斐然,政绩不凡。”
 “他为司空,施行新政,定与臣不同,朝中群臣,不会再有反对的,起码,在短期内,是不会有人来反对的。”
 天子皱着眉头,手指轻点着案牍,他思索了许久,问道:“如此对你,朕不愿也。”
 “哈哈哈,陛下,臣行新政,已近三载,这三载之内,臣无有一日可以安心休歇,实在繁忙,若是陛下能让臣休歇上一段时日,那再好不过,臣也不会整日休歇,臣会四处观察,以旁观新政之优劣,再思索改进之策,直接献与陛下。”
 “袁绍,袁家之人,他会接替你,继续施行新政麽?”
 “陛下,他定会,袁本初好友众多,声望不浅,只是,他功名之心太重,好胜心更强,这些年来,他为了进入庙堂,想了无数办法,陛下还是没有将他召回雒阳来。。。只要臣以继续施行新政为条件,让他回到雒阳,担任三公,此人定来!”
 “而且,为了证明他不弱于臣,不弱于袁公路,他行事会更加勤勉。。。。”曹操笑着说道。
 天子有些惊异的问道:“你如何得知?”
 “哈哈哈,陛下,臣与他,自幼相识,至于今日,都是好友,对此人,我甚是了解,岂有不知之理?”
 天子长叹了一声,说道:“朕再想想。。。。”
 曹操站起身,面对天子,猛地拱手,衣袖挥开,犹如一只展翅的凤,他模样肃穆坚毅,他开口道:“陛下!为了这天下黎庶,为了我大汉江山,便是处死孟德,又能如何?臣无半点不甘!!还望陛下下令!严惩曹孟德!!”
 天子心头一震,他也站起身来,看着面前的曹操,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手。
 “陛下。。。”
 “恩?”
 “处罚我的时候,能否不施鞭刑?”
 “哈哈哈!”
第0488章 交州大治
 熹平十四年,元月
 交州
 一架车马正在道路上缓缓行驶,车马之后跟随着两位骑士,骑士们纵马,不慌不忙的跟在马车之后,在四年之前,想要驾车在交州行驶,那是不可能的,交州处处山林,猛兽出伏,甚至就连道路也近乎于没有,而且这里还缺马匹,走动往来都是非常不便的。
 不过,如今却是不同,一条条的驰道将整个交州相连,刘默用了三载,将交趾,九真,日南,南海,苍梧,合莆,珠崖,郁林,桂林等九郡连了起来,往来无碍,后来,就连下属的一百零四县,也都修建了道路,当然不是这样能够让两架车马并肩同行的大道,不过,对地方而言,也是足矣。
 在修建驰道的时候,刘默执意要修建两架马车能够并行的大道,当时,很多人并不理解,交州这里缺马,又很是贫苦,修这样的大道有什么用呢?
 到后来,他们方才恍然大悟,如今的交州驰道上,往来的马车不计其数,车水马龙,当然,这些都不是交州本地的车马,这些大多都是从扬州,荆州前来的商贾,甚至还有从益州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