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捡到一本三国志 >

第398部分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398部分

小说: 捡到一本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拜见姑姑!”
 刘熙连忙行礼拜见,饶阳公主却是不悦的说道:“哪有你这样的人?皇后临盆,你还忙着自己的事,也不来看望一二,还有你的女儿,你莫不是因女儿便无视了?”,面对这位强悍的姑姑,纵然刘熙,心里还是有些慌,他讪笑着,说不出话来,好在周围也没什么外人,看不到天子这般模样。
 吕姬连忙开口说道:“姑姑莫要说了,陛下对歆儿也是疼爱的紧,先前也几次来看望我,是我吩咐他,不让他过来的。。。”,她低着头,饶阳公主也有些无奈了,刘熙也就笑着走了过来,接过了女儿,坐在了一旁,饶阳公主问道:“封地,可曾想好了?”,刘熙摇了摇头,说道:“还未曾定下。”
 “尽快定下罢。。。”
 “知道了。”
 刘熙逗弄着孩子,又有些疑惑的问道:“瞻儿呢?怎么没有把他带来?”,饶阳公主摇了摇头,说道:“他已经入学了,唉。。。。”,刘熙笑了笑,又问道:“不知拜师何人?”,饶阳公主有些为难的说道:“只是在官学里,原本是想给他找个大儒,可这厮不成器啊,极为慵懒,埋头便睡,气走了四五位大儒,也就只能送到官学里了。。”
 “哈哈哈,官学也无碍,官学里的祭酒,也都是些太学出身的杰出士子,姑姑不必担心。。。”
 饶阳点了点头。
 他们又寒暄了片刻,饶阳公主这才决定要离去,刘熙看出她有什么话要与自己说,也就借着送别的由头,与她一同走出了大殿,刚刚走出大殿,饶阳公主便急忙问道:“我听闻,你派绣衣去调查你姑父??”,刘熙一愣,眯着眼睛,笑着说道:“姑姑啊,朕派人是为了调查情况,与姑父的关系并不大。。。”
 “嗯。。。”饶阳公主再没有多问。
 刘熙继续与她边走边聊,忽然,刘熙开口问道:“这事,是何人告知姑姑的?”
 “我家叔叔。。。”饶阳公主低声说着,刘熙点了点头。
 而在同时,袁尚与荀彧也已经离开了雒阳,前往荆州,一路上,两人也都没有怎么言语,袁绍的事情,对袁尚的打击巨大,他也逐渐变得少言寡语,而荀彧,本是有意要与袁尚言语的,奈何,袁尚并没有接受他的好意,反而是有些冷淡,荀彧心里也明白,两人走的太近,的确不是什么好事,故而作罢。
 延康三年,六月
 袁尚与荀彧两人赶到了荆州,这一路上,他们走得还是很缓慢的,几乎每一天,荀彧都能看到天空中飞舞着信鸽,而袁尚每一日都是在与这些信鸽打交道,各地的重要消息,还是得要传到他这里来,偶尔,还有会遮挡住容貌的行人,挡在众人面前这些,都是来找袁尚的,隶属于绣衣的密探。
 无论走到哪里,似乎都会有密探来禀告。
 这让荀彧有些心惊,这也是他初次领略到了绣衣使者的威力,快要到达荆州的时候,这些成群的信鸽,来往的密探,方才少了许多,袁尚也就不再那般的繁忙,看着提笔记录周围去看的袁尚,荀彧心里实在是有些好奇,走到了袁尚的身边,清了清嗓子,荀彧这才问道:“显甫啊?我那府里,可也有这般的密探??”
 听到他询问,袁尚抬起头,淡然的看着他,却没有回话,只是提起笔,在纸张上写了几句,示意荀彧来看。
 荀彧探出头来,看着袁尚方才书写的内容,却是哭笑不得。
 “延康三年,六月十三日,过新野,侍中令荀彧问:吾府可有密探?或有不轨之意,当以防范。”
 一行人总算是赶到了襄阳,还未曾进城,就看到一行人正在等候着,袁尚没有言语,荀彧却是皱了皱眉头,在如此繁忙的时候,若是司马懿亲自来迎接自己,那荀彧就要想想是否该上奏天子,换个人来这里了,正思索着,远处等候着众人看到了这一行人,连忙前来。
 荀彧皱着眉头,一旁的袁尚却只是瞥了他一眼,说道:“稍后,你跟着司马朗回襄阳,我另有要事,就不跟你走了。。。”
 “嗯??司马朗??”荀彧瞪大了双眼,认真的看向了前方,那一行人缓缓靠近,能够看清面目,走在最前方的,并不是司马懿,而他领着的,也并不是荆州官吏。
 来人乃是司马朗,他领着一众家仆,前来迎接,看到了袁尚与荀彧,他连忙朝着两人行礼拜见,这才笑着说道:“草民司马朗,因胞弟之嘱托,特意前来迎接两位。。。荆州忙于运河之事,官吏们抽不开身,刺史与司徒公也是如此,故而,由我来领两位在襄阳内休歇一日,明日去见司徒公。。。不知如何?”
 袁尚没有回话,转过头,看了看周围,荀彧强忍着心里的震惊,连忙开口说道:“有劳!”,司马朗连称不敢,又看向了袁尚,袁尚眯着双眼,说道:“我且还有要事,就不跟君一同回去了。。”,司马朗有些吃惊的说道:“荆州数个地方都在同时开凿运河,若是没人引路,只怕。。。”
 荀彧笑着说道:“君不必理会这些,带着我回襄阳便是了。”
 司马朗无奈的点了点头,朝着袁尚一拜,这才带着荀彧离开了这里,看着一行人逐渐消失在眼前,袁尚这才看向了大道的两旁,大道的两旁乃是一片耕地,耕地上都是些辛勤劳作的老农,一旁还有妻子,帮着收获,袁尚看向了他们,正在耕作的老农们扛起了农具,走到了袁尚的面前。
 “拜见直指!”
 袁尚点了点头,挥了挥手,一行人便在这些农夫的带领下,回到了耕地上,坐在一处田埂上,袁尚饮着他们送来的水,低声问道:“司马懿有没有插手军旅?”
 “未曾。”
 “曹操呢?”
 “未曾。”
 荀彧跟着司马朗回到了襄阳,直接去了司马朗的私宅,也没有去刺史府,司马朗是以私家身份来迎接他,并非是官身,故而,荀彧也没有在他面前摆出什么架子来,换上了一身儒袍,两人便聊起经学来,荀彧原先对这位还是有些不大重视的,可是聊起经学来,荀彧却惊异的发现,此人治学有道,纵在太学,也算是那种佼佼者。
 再谈论之后,荀彧方才得知,此人竟拿过经学之冠,难怪如此。
 两人言语甚欢,荀彧这才有些疑惑的问道:“听闻君还有一位胞弟,却不知与何处?”
 司马朗停顿了片刻,有些尴尬的说道:“他在荆南,做了个县令。”
 “荆南??可那不是。。。咳咳,我还以为仲达与孔明之间不是很合得来呢。。。”
 “荀公,这。。毕竟同朝为官,交情自然是有的。”
 两人聊至深夜,若不是担心耽误了明日的正事,只怕就要秉烛夜谈了,至于次日,荀彧换上了官服,面对司马朗,也就不再那般的亲近,司马朗心里明白,荀彧这次前来,是为天子巡视地方的,自然不能跟他表现得太亲近,换上了官服,也就代表他如今得身份是天子的使节,做事都要周全。
 上了车,在司马朗的引领下,荀彧便赶去与司徒公相见,马车行驶了近半日,方才到达,荀彧下了车,听着耳边的喧哗,官吏们在他周围往来,却没有人停下来拜见,在远处,数不清的民夫正在挥舞着手中的铁锄,在这些人当中,他还看到了一些衣不蔽体的奴隶,受了刑的囚犯。
 司马朗领着他,来到了一处简陋的茅屋前,指了指房屋,便停下了脚步,他不能跟着荀彧入内,荀彧朝着他点了点头,直接走进了这陋居,这茅屋甚至连门都没有,留下了一个空缺,而屋子内,更是连装饰也没有,只有一张木案,还有跪坐在案周围的三个人,荀彧走了进去,三个人缓缓站起身来。
 曹操笑着走了过来,直接握住了荀彧的手,拉着他走到了案前,荀彧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行礼拜见,就被他按着坐了下来,曹操也坐了下来,一旁的司马懿说道:“拜见荀公!”,另一旁则是袁尚,也是朝着荀彧轻轻一拜,荀彧拱起手,正要回礼呢,曹操便粗暴的扯住了他的手。
 “文若啊,你看看。。。”曹操指着案上的舆图。
 “雒阳靠着大河,大河一路通往青徐,故而不必耗费精力去思索如何让雒阳与周围相连,主要就是怎么让江水与大河相连,你看看,若是我们从江夏挖向豫州,再到徐州。。。是否要方便一些?或者是直接过豫州到兖州,直接到白马,这样一来,雒阳与南方倒是会更近,不过,这工程量怕是巨大啊!”
 荀彧有些茫然的看着舆图,认真的思索了许久,方才说道:“司徒公,我觉得,还是从豫州到青徐,通过大河到达雒阳更好,如此省力一些,而中原诸地,有驰道相连,不必特意开凿运河。。。嗯。。。司徒公,我想问问,舆图上这条线是什么意思??你还要挖一条通往益州的运河??”
 “不愧是文若啊!!大才!大才!!那文若心里是如何想的呢??”
 “司徒公啊。。我来这里,是为了巡视地方。。。这运河之事,我也不知啊。”
 “我明白,你放心,我绝对会配合你的,无论你想查什么,我都让他们配合你,对了,你觉得,这益州运河可行麽?”
 “若是有充足的水源,可以相连的话,南方为一体,而南北运河又使南北为一体,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不过啊,曹公,这益州多山川。。要开凿运河,绝非易事。。。若司徒公有意,或可从荆南至于益州之南部。。。如此可以!”
 曹操眯着双眼,听着荀彧的建议,脸上都笑开了花。
 “可是,司徒公,我真的不是来帮你开凿运河的,我是来。。”
 “我知道,知道,稍后你就去巡视,文若啊。。。你觉得,跟地方世家大族借点钱,用以开凿之事,等运河完工之后,免去他们船税一年,再奉还本金,此法如何啊?”
 “好策!曹公甚至可以将一段运河的开凿交给这些人来办,让他们自己出钱,出力,不过,必须要做的够好,若是耽误了时日,或者出现了差池,就进行处罚,若是做的好了,就给与他们赏赐,另外,运河完工之后,也可以给与一定的好处,如免去税赋,允许海外贸易。。。”
 曹操眼里射出炽热的光芒来,荀彧正说着,又思索着如何让大族们答应,正在此时,他忽然反应过来,不对啊,我不是来巡视的麽??为什么要来想这些??
 一旁的司马懿安静的看着曹操,他总算是明白,为何听到荀彧会来,曹操会那么的开心,激动。
 原来是把天子使节当成了。。。。咳咳。
第0685章 何其苦哉
 延康三年,九月
 一行人缓缓朝着荆南走去,袁尚骑着骏马,走在最前头,时不时回过头去,看向了最后的那辆马车,马车之内,荀彧面色苍白,浑身哆嗦着,时不时会卷开车帘,看看有没有追兵,跟三个月之前相比,荀彧简直就是变了个人,此刻的他,格外清瘦,足足瘦了十来斤,神情颓废,双眼通红。
 三个月啊,足足三个月!!
 谁都不知道这三个月他经历了什么,总体来说,他这辈子,都不想再踏足襄阳,甚至都不想听到这个地名,这三个月里,曹操拉着荀彧,日夜不休,忙碌着运河之事,可以说,整个南方的运河大策,以及南北运河的路线图,都是靠荀彧才完成的,想要休歇片刻,曹操都不允许,硬是拉着他去改善运河大策。
 甚至,为了防止荀彧离开襄阳,曹操还安排了人手,以保护之名,控制住了荀彧,日夜操劳,总算是完成了大概,若不是天子下诏,不顾三公颜面,将曹操严厉的训斥了一顿,只怕曹操还想要将荀彧留到明年,荀彧是真心怕了曹操,难怪啊,就连郭嘉那般的都会对曹操如此惧怕!!
 荀彧是真正理解了郭嘉的难处。
 这位司徒公,是真的不把大臣当人看!
 回忆起离开前曹操那依依不舍的眼神,荀彧就忍不住的心生畏惧,也不知曹公受了什么刺激,自从去了一趟扬州之后,他办事的效率似乎又提高了一些,看起来就好像不会疲乏,不会疲惫一样,每日睡上三个时辰,还都那般的精神,这样的态度,实在是让人畏惧,荀彧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前往荆南之后,就算绕远路,也不要再与曹操相见了。
 一行人很快就赶到了荆南。
 与襄阳那边不同,荆南并没有开凿运河,诸葛亮在荆南也没有像曹操那般急于求成,在将一批贤才扶持上位之后,他就开始不急不慢的治理起整个荆南来,从开垦耕地,到修建驰道,他都没有显得有多么急切,在一众贤才分布在荆南各个郡县之后,也都不必诸葛亮吩咐,整个荆南的形式都好转了起来。
 在人治的时代,有一个德才兼备的县令,一个县城往往就能发展起来,而当一个州郡从上到下都是贤才的时候,那这个地方定会迎来自己的辉煌,诸葛亮并不需要着急,故而,当听闻荀彧与袁尚前来的时候,诸葛亮还是决定亲自前来迎接。
 诸葛亮也并没有做的太刻意,在荀彧一行人赶到了零陵郡的时候,他方才出去迎接,也没有带着他人,乘着马车,与一位马夫,赶到了道路上,让马车停留在一旁,看着来往不断的马车,诸葛亮面带微笑,这些马车上,大多都是运着货物,诸葛亮对比其他大臣而言,对商贾并没有太排斥。
 反而,他在荆南修建了不少的驿站,专门接待来往的商贾们,算是帮商贾们解决了一些问题,加上他降低了荆南地区的商税,大多交州的商贾们也都愿意来荆南进行贸易,他们带来的大多都是交州的特产,偶尔也会带来海外的一些货物,荆南的商贾们再将这些货物运输至于其他地区,还能有不少的利润。
 虽然诸葛亮降低了些商税,可积少成多,荆南各个郡县的库房也都变得充实起来,他治理荆南,大多还是采用了刘默治理交州的那一套手段,刘默乃是蛮夷出身,故而想法与世俗不大相同,他治理交州的时候,就是依靠着商贾们,迅速的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将财富用在了修建驰道,建立官学,救济百姓这些事上,交州方才迅速发展了起来。
 如今,诸葛亮也是用刘默当年的手段,而他手里的能人又不少,荆南的现状也远超当年的交州,这才使得荆南在短期内就有了起色,而不是像刘默那样足足耗费了五年的时光,诸葛亮正在等待着,远远的,看到了一行人马,骑着骏马,走到最前方的,正是袁尚。
 同时,袁尚也看到了诸葛亮,他一愣,诸葛亮穿的很是朴素,又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