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懿无奈的说道:“我的确是宗室出身。。。”
“难怪,难怪啊。。。”荀攸说着,却是格外的尊敬,倒不是他多么尊崇使节,只是,面对这个脸庞,他实在是没有办法冷起脸,同样的,刘懿的一些上官,如司隶校尉,河南尹等人,都是不敢训斥刘懿的,光是看着那张脸,他们就没有办法去训斥,哪怕心里明确的知道他是谁。
荀攸便与他亲切的聊起天来,讲述起一些从未与他人提及的事情来。
“我知道你们来此处的目的,庙堂里的那些人看不透,他们只是一味的想着要建设地方,可这里与别处不同啊,这里是有自己的文化的,与中原之地不同,与宁州也不同,宁州当地人,包括三韩地区,都是有自己的文化,可问题是他们不过几万,十几万人,很快就能融入大汉。。。此处不同啊。。。”
“他们有自己的神教,有自己的文化,而且,人数还极多,近乎百万,而他们又很是喜欢接纳外物,整日钻研,我心里总是有些担忧啊,我怕自己在这里建设,到最后来,却只是为大汉增加一个强大的异族,他们与西州,宁州都是不同的,故而啊,我在这里,施行教化。。。一直都是如此。。。”
“我以他们姓名绕口,难以诵读为由,赐予他们大汉姓名,并且让官吏们通通如此,只要是想担任官吏,或者出人头地,就必须要改变名字,另外,就是施行雅言,让所有人都说雅言,大量的推行儒学书籍,让他们知道忠君爱国之道,甚至,我还找到了倭岛的由头,始皇帝曾派术士去海外。。。”
“我便将这些术士为倭岛之先祖,让他们也认同起来。。。就此,他们也就归心与大汉。。。无论庙堂如何催促,我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施行汉名,推行服饰,文化,直到这一代人真正成长起来,才是可以治政的时期,如今还不行,庙堂这些年里的援助,我全部都用在了教化上。”
刘懿听着这些言语,又忍不住翻开车帘,看向了外面,果然,如荀攸所说的一般,外头的情况,真的与中原没有任何的区别,一样的建筑,一样的房屋,一样的雅言,一样的服饰,甚至来往的众人也都是以雅言交流,他还看到了几个挑粪的农夫一边走,一边背诵着论语。
妈耶!!这可比荀攸说的还要惊人啊!
人人都是穿着儒袍,甚至偶尔有卖菜的小贩与他人争执起来。
“民以食为天,我以此为职,汝怎敢羞辱??”
“吾何以羞辱,你这竖子,实不当人,岂不知君子之德,何以欺之?!”
刘懿面色渐渐呆滞,这位荀公怎么硬是把倭岛弄成了鲁地的感觉,连吵架都要如此儒雅麽??这还是海外??怎么感觉雒阳都有所不如啊!!
同样的,坐在前方马车里的庞统,已经是彻底的懵了,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来这里做什么??
刘懿看着周围的情况,实在是说不出的震撼,朝中人都觉得荀攸没有走出什么功绩,可是刘懿此刻觉得,谁的治理功绩也比不得这位荀公,荀公,是真的将一个化外之地变成了王道乐土,光是这里的文化氛围,这里的改变,给别人一百年也做不到啊,荀攸是如何在三十年里做到的??
荀攸随着刘懿的目光,看到了外面的景色,笑了笑,说道:“不错罢,如今倭岛上的孩子们,全部进入了学府,开始钻研,从幽州,宁州迁徙而来的人占据总人口的四成,如今的大多百姓都是两方的混血,都是以汉人自称,信奉都是孔圣,我想,这才是孔圣的伟大之处,他能将一切化外之地包揽在自己的名下。。。。”
“今年共有四百名倭岛学子进了太学,还有六百多人进了其他学府,今年的考核生里,倭岛出身的学子足足有八十六位。。。”荀攸笑着,看得出,对于这些改变,他是非常欣喜的。
刘懿瞪大了双眼,惊异的看着荀攸。
而这模样,实在像极了昔日的孝康皇帝,让荀攸都忍不住的哆嗦着,他有些疑惑的问道:“阁下。。。可是建宁二十一年出生的??”
“额。。。非也。。。荀公如何如此问??”
荀攸茫然的看着他,他听闻浮屠教有言,人生死轮回,原先还是不信的,如今看着他,他都有些怀疑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了,此子与孝康皇帝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啊!!该不会真的是孝康皇帝转生罢??
刘懿自然不知道这些想法,他只是看着周围的情况,发自内心的陈赞道:“荀公真是有留侯之能啊,能将倭地治理到这个地步!”
“你。。。你。。。你。。。”荀攸惊恐的看着他,说不出话来。
。。。。。。
下了马车,庞统直接来到了马车这里,拉着惊慌失措的荀攸,朝着他的府邸走去,庞统心里有无数言语要询问,他想要好好看一看全部的倭岛,这里的情况究竟是荀攸故意做给他看的,还是真的如此,庞统对此非常的好奇,荀攸被庞统所拉走,刘懿没有跟着他们,刘懿还想好好参观这座王城。
走在王城内,刘懿看着周围,很快就失去了兴趣,这里与中原地区没有任何的区别,还要落后一些,自然是引不起他的兴趣,他看着周围,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他将一旁跟着他的士卒叫来,问道:“你可知倭王宫在何处??”
倭王刘安,乃是孝康皇帝三子,也是刘懿的叔父,刘安年少时就被派到倭岛来,这些年里,他也没有受苦,一切政令都是荀攸颁发,他没有办法去参与,这样倒也好,他纳了不少的妾,为孝康皇帝增添孙儿,在这些年里,他足足生了七个儿子,还有五个女儿,算是孝康皇帝儿子里最能生的一个了。
刘懿生为晚辈,自然是要拜见这位亲叔父。
王宫内,
刘安坐在上位,饮着烈酒,整个人都有些醉意,看着下方起舞的宫女,他更是忍不住的笑了起来,能做王,做什么皇帝啊,皇帝哪有做王侯舒服啊,这些年里,他整日都是在玩耍,也没有人对自己不敬,荀攸对自己都是格外的敬重,每日吃喝玩乐,格外的舒适,乐不思雒!
又吃了一口酒,刘安笑着走了下来,与宫女们一同起舞,手持酒坛,摇摇晃晃的,宫女们嬉笑着,与他追逐,周围的士卒们都是低着头,好在这位没有天命,若是这样的当了天子,简直就是大汉的灾难啊。。。
正起舞着,大门缓缓被打开。
刘安有些恼怒的转过头,看向了大门,何人如此大胆,敢在这个时候打扰我??
一行人朝着他走了过来,刘安愤怒的举起了酒坛,又吃了一口酒。
渐渐的,刘安看清了来人。
远处,“孝康皇帝”微笑着,领着数位官吏,正朝着他不急不慢的走了过来。
“咣当。。。”
酒坛掉落在地面上。
刘安瞪大了双眼,看着远处的“孝康皇帝”,噗通一下,他整个人都软了,瘫软在地面上。
“阿父!!我错啦!!”
第0698章 亲叔父也
看着跪倒在自己面前的刘安,刘懿实属吓了一跳,这位可是他的亲叔父,哪有叔父给侄儿如此行大礼的,刘懿急忙上前,要扶起刘安,不过,刘懿刚刚走到了刘安的身边,刘安直接就将他抱住了,死死的抱住他,嚎啕大哭,“阿父!你终于来看孩儿了!我想你啊!!我好想阿母啊!!”
周围的宫女们早已目瞪口呆,就连守在周围的士卒们,一时间都不敢乱动。
刘懿无奈的看着抱着自己恸哭的叔父,心里也是有些悲伤,伸出手来,缓缓抚着叔父的后背,刘安抱着刘懿,哭了许久许久,整个人方才渐渐平静下来,或许是醉意太大,他就如此睡了过去,发出轻轻的鼾声,刘懿这才看向了周围的士卒们,说道:“吾乃陈留王之子,倭王之侄,请带叔父去休歇罢!”
听到他的言语,士卒们方才醒悟,原来是大王的侄儿,难怪大王会误认为是孝康皇帝,众人连忙行礼,这才上前,好几个士卒用力,方才抬起了刘安,咳咳,刘安在体型上虽不如刘懿,却也是健硕的,寻常人想要抬起他,倒也不容易,不过,看这些士卒们熟练的模样,看来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啊。
刘懿心里想着,看着士卒们将叔父抬去了床榻,又让宫女们各自离去,这才坐在了床榻边,有些茫然,他本是来拜见叔父的,他也没有想到叔父会醉成这般模样,看来还是得去找荀相啊,刘懿正想着呢,刘安却是低声呢喃起来,“阿父。。。阿父。。。勿要怪罪,孩儿只是为了自保。。。”
刘懿浑身一震,连忙抬起身来,却是不敢再继续待在这里了,走到了宫门,看着一旁的士卒,说道:“等叔父醒了,你便将我来拜访的事情告知他,另外,我会待在国相府,叔父若寻我,可派人去国相府。。。”,士卒连忙应允,刘懿这才匆匆离开了王府。
当他赶到了国相府的时候,官吏们热情的将他带到了书房,极为的恭敬,刘懿瞪大了双眼,问道:“国相不在麽?使节庞公呢?他们去了哪里??”
官吏回道:“刘君,他们已经离开了王城,可能是要巡视倭岛上下。。。荀相吩咐吾等,好生迎接刘君,刘君若是不想在驿站休歇,可以住在这里,还有,若是刘君要外出游玩,吾等可以带着刘君,找些热闹的地方。。。”
刘懿点了点头,心里却有些后悔,早知道就跟着庞统先来相府了,这下好了,他们都撇下自己跑了,自己也不知该如何,官吏令人拿出些吃食来,又说道:“对了,荀相还有吩咐,刘君先前在船上打伤的那人,乃是王城城门校尉,如今他还躺在病榻上,咳咳,荀相想让刘君将医费出了。。。”
“。。。。”
在此刻,庞统已经是跟着荀攸,乘坐着马车,行驶在道路外,说实在的,庞统真的未曾见过如此贫苦落后的地方,这里的道路,简直就是要命,马车不断的摇晃着,他整个人都要散架了,他从不曾见过如此破的道路,道路两边,也见不到什么耕地,车辆更是稀少,难怪那么多人会弹劾荀相啊!
庞统心里想着,荀攸却不以为然,看着周围的情况,低声说道:“治政易,改风难。。。”
“荀相。。。我看风也差不多已经改完了,是不是该轮到这容易之处了?”庞统小心翼翼的问道,长期待在繁华的雒阳,忽然看到了这样的城池,庞统心里实在是不能接受,雒阳的一个亭都比这里的县城要富裕的多啊!这之中的差距也太过于庞大了,就是不拿京城来比,离此处最近的宁州,都要好过这里无数倍!
荀攸摇了摇头,说道:“还差一些。。。”
“这里文风之盛,都要超过雒阳了!!还差??”
“就是差了一些,快了。。”
庞统也自认是个聪慧的,可是此刻,他却实在是搞不懂荀攸心里的想法,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算是合格呢?坐在马车上,从王城一路朝着南方走去,各个地方,都是与王城相差不多的情况,官学四起,处处都是身穿儒袍的文士,说着流利的雅言,甚至还在辩论着儒学大义。
走遍了不少的地方,渐渐的,庞统心里似乎也明白了些什么,时常,他会驻足,认真的思索起来,荀攸也不会干扰他,任由他去想,越是巡视,庞统心里的念头便愈发的明朗,他也开始写一些关于地方的奏告,令人送回雒阳,他心里隐隐觉得,荀攸在倭岛的诸多政策,是可以运用在很多地区的。
当今天子并不痴心与开疆扩土,虽说在西南地区开辟了不少的耕地,可对于东北的诸多小国,乃至贵霜之南的一些邦国,天子都没有任何的兴趣,主要是这些地方太过于贫困,不适合耕作,百姓又稀少,按着天子的想法,庙堂于其花费精力在这些地方,不如来治理中原地区。
至于这些地方,只要在名义上归顺大汉,能够奉献出他们的资源便可,大汉将他们的出产耗费在中原地区的治理上,大量的获得原材,加工之后,就变成了大汉百姓可以使用的商品,另外,一些已经被淘汰的残次品,乃至工坊多生产出的商品,就可以在这些地区出售,进一步的获得更多财富,如此形成一个循环。
他们更穷,大汉更富。
先前,庞统一直觉得天子的作为非常的高明,甚至比起孝康以及孝宪都要精明,前两位天子在位的时期,一直致力于获取新得土地,不断的增加大汉的领土,以及子民,可是对国力的提升,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他们为狼,周围的邦国为羊,他们所做的便是吃掉羊,将这里也变成狼的领地。
狼的活动范围虽然庞大了,可是狼并没有因为这些而变的更加强壮,反而是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在这些领土上。
当今天子即位之后,他采取了一种新的思路,不再吃掉这些羊,让羊儿自由的繁衍,定期的给狼一些肉食,狼不断的吞食这些肉食,变得越来越强壮,而羊则是变得越来越瘦弱,这还不算,吃了羊提供的肉食,还要将粪便送回去,再换取更多的肉食,这就很过分了。
庞统一直都是将天子视为自己的知己,很多时候,他的一些想法,他人都没能看出来,天子却总是能看出来,他想要以法限制皇权,就连满宠都以为他是在扶持世家,限制官吏们,而天子早就看破了他的内在想法,故而将他赶去了倭岛,虽然自己被赶走了,可庞统还是很开心,毕竟,天子是懂自己的。
天子登基之后,颇有些上古圣人的味道,诸事都交予群臣操办,自己只待在厚德殿里,也不外出,也不会跟群臣提出什么自己的建议,就是因为如此,天子方才格外的受众人爱戴,可若是认真去想,整个庙堂都是被天子操控在手里,一切都是按着他的想法在施行,塑造这样的局面,孝康皇帝用了五年,孝宪皇帝用了十年,当今天子只用了四年。。。。
正是因为如此,庞统觉得,天子定然能明白自己的想法,庞统在见识了倭岛的这些政策之后,脑海里忽然就有了别样的想法,在其他地方,庙堂是否也能如此呢?大汉乃是仁义之邦啊,帮着友邦修建官学,教导圣人学问,赠送书籍,定期收取他们的孩童,进行启蒙,再送回他们的家乡,这才是大汉真正的使命啊!!
大汉的使命,不就是该宣扬圣人之道,将儒学散与天下,使得愚昧开化,让无知者明白什么是仁义,什么是操守,让他们沐浴在圣人的荣光下,这才是正道啊!!
想起这些,庞统就有些激动,子曰:有教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