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捡到一本三国志 >

第510部分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510部分

小说: 捡到一本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饭菜,吃了热茶,这才谈了起来。
 “邸府的事情如何了?”,诸葛亮问道。
 “唉,我去拜访了虞翻,可他并不愿意啊。。。”,司马懿摇着头说道,诸葛亮皱着眉头,“他还对天子有所不满?”
 “那倒不是,只是,他并不同意均田法,按他的意思,均田法虽然能避免大族对于百姓们的兼并,可是也会阻挠农桑之发展,会抑制百姓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大汉蒸蒸日上的情况,只怕就此结束。。。。”,司马懿认真的说着。
 “哦?原来他与仲达是一般的想法。”
 “我是唯诸葛公之令是从的,与他不同。”
 “嗯。。。我明白他的顾虑,奈何,天子是一心扑在了均田之上,轻易劝不动啊,何况,如今的兼并问题,也逐渐显露了出来,仲达啊,宁州新设,孝宪皇帝便派人进行屯田开垦,得良田无数,宁州更无什么大族豪强,良田全然在参与开垦的百姓之手,可在今年,宁州贫苦百姓所占据的耕地,不到三成啊!”
 “这才过去了多少年,宁州就已经出现了无数的豪强,愣是逼得百姓流离失所,成为了佃户。。。”,诸葛亮认真的说着。
 “诸葛公所言有理。”,司马懿点了点头,并不愿多说。
 “仲达啊,我看你今日有些不对,莫不是因兖州之故?”,诸葛亮问道,就在今日,司马懿兖州牧的职位被免去,他竟是沦落至白身,神色似乎有些低落,司马懿有些悲凉的说道:“我在兖州治政如此之久,只是因我与民养息,便说我怠政,就连官身都被罢免了。。。”
 “仲达啊,你的才能,陛下岂能不知?陛下是个爱才的,你可宽心,只等这律法编订完成,我亲自向天子上奏,这侍中令的位置,我都可以交予你。。。”,诸葛亮诚恳的说着。
 “诸葛公,我并非是贪图官禄,只是觉得有些烦闷罢了,等编订好了律法,我便退仕归家。。。”
 “仲达!你这是什么话!你如何能退仕啊?听我的,编订之后,侍中令的位置便交予你来坐,我便回我的豫州,继续忙我豫州的事情。”
 “唉。。。只怕到时又是一个怠政之罪啊。”
 两人交谈了许久,司马懿这才离去,走出了侍中台,脸上的悲凉渐渐消散,这均田之事,他可以去操办,可是绝对不会去参与均田之定夺,事成了,有我的功劳,而败了,也是诸葛亮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自己只是个跑腿的,可若是参与到定夺之中,若是反对,恶了天子,若是同意,出事背锅,这事还是劳烦诸葛村夫罢。
 这村夫也是狡诈,要将侍中令的位置交给自己?
 天子罢免自己的在兖州的官身,显然就是要将自己留在庙堂内,三令啊,你要将侍中令的位置交给我,哈哈哈,诸葛村夫,好计算啊,侍中令让给我,你来担任尚书令,呵呵。
 司马懿低着头,脸色阴沉不定,忽然,他停下了脚步,似乎有些不妥。
 身体未曾动,他的头却是缓缓的朝后看去,形成了一个诡异的弧度。
 在远处的门口,诸葛亮手持灯笼,微笑着,目送他离去。
 两人如此对视,好似那二十年前,两人在东宫门口的对视一般,时隔多年,诸葛亮笑了起来,他朝着司马懿点了点头,司马懿保持着那诡异的回头,缓缓咧起了嘴角,露出了一个更是诡异的笑容,两人心知肚明。
 你是要跟我争夺尚书令的位置麽?
 村夫啊,有我在此,你有何能可为百官之首呢?
 看着司马懿消失在夜色之中,诸葛亮却是站立不动,看着眼前的这片不见底的黑暗,如今,自己在明处,承担着一切的压力,若是事败了,所有的过错都会在自己的身上,可成功了,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功劳,他已经达到了三令的位置,没有上升的余地了。
 司马懿却是在暗处,他看上了尚书台,这些日子里,他借着编订律法的事情,与几个仆射都吵了一架,完全不同于往日,一向不愿立敌的司马懿,忽然与这些仆射们大吵特吵,险些动手,引起了众人的敌视,而自己为了让律法顺利施行,却只能安抚这些人,关系却是变得密切。
 好打算啊,仲达,高明啊,天子是喜欢一个与群臣关系密切的尚书令,还是需要一个与群臣不和的尚书令呢?
 不过,自己毕生的抱负,都需要尚书令这个位置啊,要辅佐天子,创造千古之盛世,尚书令之位,就必须是自己的,仲达行事狠辣,若是他来担任尚书令,怕是不妥啊,既如此,仲达啊,百官之首,还是由我来坐罢。
 诸葛亮又是忙碌了片刻,便回了自家府邸。
 早有奴仆在门口等候着,诸葛亮这些日子回来的都很晚,奴仆迎着他走进了府内,诸葛亮去了趟后院,饶阳公主却是已经熟睡,诸葛亮没有打扰她,他自己还有些事情不曾办完,便去了书房,奴仆点了烛,自己站在不远处,恭恭敬敬的站着。
 “张管事。。”
 “诸葛公。”,在书房内的,便是诸葛府内的管事,听到诸葛亮的言语,他急忙走上前来,诸葛亮手里的笔未曾停下,继续书写着,自己却是开口询问道:“今日的邸报,你可曾看了?”
 “我已看过了,我去给诸葛公拿一份?”
 “哦,不必了,你与我说说,有什么消息?”
 “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大臣调动。”
 “嗯,这个我知道,对了,是谁去了兖州?”,诸葛亮书写着自己的内容,又继续问道,张管事心里很是敬佩,自家家主一心二用,一边写着文书,一边还能与自己闲聊,这本事,不亏是孝康皇帝之婿啊,管事又连忙说道:“是祭府仆射袁席,他被派到了兖州。”
 “他?”,诸葛亮一愣,手中的笔也停了下来,随后继续书写起来,此人虽没有什么才能,不过,司马懿早就打好了兖州的基础,此人老实听话,不会对兖州策略做出什么太大的改动,顺其自然,兖州的治理也不是问题,他点了点头,问道:“那是谁人接替了袁席?”
 “听闻是凉州的一个太守,叫什么来着。。。哦,对了,是叫仲长统的!”
 “哗~~”,诸葛亮手中笔一颤,竟是将方才所写的内容全毁了,张管事大惊,诸葛亮却是比他还要惊讶,皱着眉头,问道:“你说是谁担任了祭府仆射???”
 “仲长统,没错,就是叫这个名字,仲长统。”
 “仲长统来担任祭府仆射???孙权他是疯了??”,诸葛亮瞪大了双眼,“或是太尉公的逝世对他造成的打击太大了??”
 唉,可怜人啊。
第0854章 尚书何谋
 虽说诸葛亮心里也是同情这位刚刚失去了阿父的能人,可是在心里,还是觉得这次的任免非常的不妥,那仲长统是什么人,庙堂和人不知啊,让这样的家伙来担任祭府仆射,好家伙,他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莫不就是要去拆庙宇,毁祭坛,那还了得???
 诸葛亮想着这些,整夜都无法入眠。
 次日,他早早赶到了侍中台,直接让司马懿暂时负责台内诸事,自己便离开了此处,对于一个白身的司马懿来管理侍中台诸事,群臣并没有表达出什么不满来,倒不是说他们对司马懿有多少的敬佩,自从前几日司马懿疯狂的针对这些官吏之后,他算是败坏了自己在他们心里的形象。
 只是,这些事情他们已经忙了快一年,纵然诸葛亮不在,他们也能正常的处置,在诸葛亮嘱咐他们的时候,钟苟甚至冷冷的说道:“诸葛公放心,我等跟随诸葛公多日,心里对这些事情已经是了如指掌,别说是司马公管理,就是委派一犬统帅,也定然不会出什么事。”
 “是啊,跟随诸葛公如此之久,哪怕是一犬,如今都应当编订完了律法。”,面对此人的挖苦,司马懿平静的回道。
 诸葛亮还是在想着仲长统的事情,不想参与到他们的争吵之中,吩咐了几句,便匆匆离去了,众人不疑有他,反而是司马懿,心里不知诸葛亮的想法,暗自想着他的“阴谋”,做事又是谨慎了几分。
 离开了侍中台,诸葛亮乘车赶到了吏府,奈何,吏府官吏告知他,孙权请辞归家,已有十日未曾前来,诸葛亮长叹了一声,知道正值丁忧,却还是无奈的赶到了太尉府,得知侍中令前来,家主孙策亲自出门迎接,拉着诸葛亮的手,亲切的将他带进了院内。
 “唉,如今看到伯符执家,我心里也是多了几分欣慰,想来老太尉泉下有灵,也会因伯符而自豪啊。。。”,诸葛亮夸赞着,这孙太尉虽走了,可孙府却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很多人猜测的兄弟阋墙的事情也没有发生,孙家兄弟不合,这是众人皆知的。
 老太尉的逝世,在一瞬间就让孙策成长了起来,承担起了家主的位置,善待自己的兄弟姐妹,妥善的处置家中奴仆,如今更是直接住在了府内,原先还有些毛躁的孙策,如今却是格外的成熟,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些孙坚的模样,只见他抚摸着胡须,平静的说道:“比之阿父差矣。”
 “将军可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我比诸葛公还要年长些,却只能治一家一户,诸葛公已在治一国。。。”
 果然,当那可以庇荫的大树倒塌之后,果然还是会适应那烈日,前些时日里还是急性子的南军将领,如今却是有些老谋深算的意思了,言语也看不出是真是假,两人坐在客房内,吃了些茶,寒暄了许久,诸葛亮这才问道:“怎么不见孙吏府?”
 孙策无奈的说道:“舍弟因阿父之事,心中悲痛,病倒与床榻,须些时日未能起身了。。。。”
 诸葛亮大惊失色,问道:“那我可能去看望一二?”,孙策思索了片刻,还是带着诸葛亮来到了后院,进了一处屋子,果然,传出一股难闻的药味来,看到诸葛亮与兄长,孙权有些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诸葛亮急忙扶着,说道:“勿要动身了,勿要动身了。。。”
 “竟劳烦诸葛公亲自看望。。。”
 “勿要如此言语。。。唉,好生养病,这庙堂里可以缺了亮,却不能缺了君啊。”,诸葛亮担忧的说着,孙策站在一旁,没有言语,两人寒暄了许久,诸葛亮这才说道:“我原本是要给孙君举荐一人,来担任祭府仆射的,看来,还是得等孙君痊愈啊。。。”
 “哎,祭府仆射,已经有了任命,是尚书台那边直接下达的,竟是仲长统那厮。。。”,孙权有些无奈的说着,看来,他也是明白了诸葛亮的来意,两人又谈了片刻,诸葛亮这才劝孙权好好照顾自己,告辞离去,孙策将他送出了府邸,又回到了内屋。
 “二郎,他来是为了找你,什么事?”
 “仲长统之事,荀公不知发了什么疯,硬是要让他来担任祭府仆射。”
 “那又如何?他与仲长统不合?”
 “那倒不是,兄长应当是听说过此人罢?”
 “听闻此人善抓鬼,他走到路上,鬼神避让,这样的人,来祭府,不是正好麽?”
 孙权摇着头,说道:“兄长有所不知,这些都是无所谓的,主要是他的主张,这厮一直反对重农抑商之国策,在凉州就是全力的发展商业。。行事极为的叛逆,为众人所不能忍,这样的人,来到了庙堂,只怕是要掀起一阵狂风啊。。。。”
 孙策闻言,也是吓了一跳,“竟有这般的狂士??当真唬人啊。。。好在有你啊,我也不至于什么都不懂。”,孙权摇了摇头,看着孙策,说道:“兄长啊,这些日子,你的变化可是太大了,看你与诸葛亮言语,我却是看到了那些世家大族之长的风范。。。喜怒不动于色,这对兄长来说,还是比较难的罢。”
 “有什么法子呢。。。做人可以直率,可是做家主不能啊。”
 “是啊,诸葛公也是如此啊,他从前可是仁义君子啊,行事从不遮藏,真率之人,奈何,如今也是变了,竟还要各种试探。。。看来,越是高的位子,就越是能改变一个人啊。”
 兄弟俩聊着天,而诸葛亮却已经赶到了尚书台。
 他原先还以为,让仲长统入庙堂是因孙权遭受打击,一时恍惚做出的决定,可是没有想到,下达命令的竟然是荀彧,对于荀彧,诸葛亮心里还是有些看不透的,自从郭嘉逝世之后,这位尚书令就好似从庙堂里消失,原先那个做事雷厉风行,震慑群臣的尚书令,再也找不到了。
 诸葛亮到达尚书台的时候,尚且还有不少的官吏正在忙碌,看到诸葛亮,众人连忙起身拜见,这才有官吏起身,带着诸葛亮走进了书房内,荀彧正坐在案前,眼神空洞,神色恍惚,他身上的官服,都显得有些不合身了,他愈发的清瘦了。
 那位曾经唬弄孝宪皇帝四处胡闹,被孝康皇帝按着打的少年郎,如今六十有二。
 曾被孝康皇帝骂为王坑之才的他,如今也是彻彻底底的成为了王佐之才,革新官制,统帅群臣,大汉在官制上最大的忧患,已经被这个人一手解决,如今群臣互不统属,规规矩矩,皇权与三令之全形成一个相应的平衡,所有的成果,都乃此人之故。
 “荀令公??”
 诸葛亮低声问道。
 荀彧一惊,仿佛被吓到,连忙看向了诸葛亮,看清楚来人之后,荀彧方才友善的笑了笑,挥了挥手,让诸葛亮坐在自己的面前,他思索了片刻,方才说道:“孔明啊,我要让雒阳分治啦,雒阳太大了,有着太多的隐患,上个月的火灾,险些造成了几百人的伤亡,我准备设两县,一为雒县,一为阳县,策划已经完成了。。。”
 荀彧指着面前案上的诸多文书,问道:“你意下如何啊?”
 “荀令公言之有理。”
 “另外啊,就是对州郡的分治,州君也太大了,州牧之制,怕是会引出祸患来啊,我准备啊,将扬州分为两个部分,设以扬州,江州,以荆州为荆南州,荆北州,益州为巴州,以及蜀州。。。”,荀彧颤颤巍巍的说着,诸葛亮皱了皱眉头。
 “令公,我并不是反对你的建议,只是,这冒然的改动,一发而动全身,何况这均田与律法也即将发行,分治之事,是否要往后拖一拖?”
 “哈哈哈,你怕了?”,荀彧瞥了他一眼,说道:“正是在这种时候,群臣都在担忧均田,律法的时候,分治才能成功啊,他们心思都在均田上,就不会理会老夫的这些事情啦。。。”
 诸葛亮笑了笑,点着头,又问道:“那仲长统也是您请来扰乱群臣的?”
 原先还一脸微笑的荀彧,听到仲长统的名字,顿时面色大变,有些恼怒的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