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第5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棺苁且蠖咏硖媚诘闹钍旅咳障蜃约夯惚ā
如此劳累的三令,还真的是不多见,可即使如此,朝议他也不能来参加,天子是不会允许他起身前来的,必须要将病养好,才能起身,至于尚书令,更是前往了贺州,庙堂诸多要事,这位都是通过文书的方式与众人联系的,这件事,是非常恐怖的。
因为贺州与庙堂之间很是遥远,就是文书,这么一来回,最快也是需要两个月的时日,而每一次,诸葛亮都能与这些大臣进行准确的谈论,甚至能在准确的时日下达精准的命令,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诸葛令公大抵是可以提前两个月便能预测到庙堂内的情况,甚至可以部署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给出建议来。
这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就拿刘巴来说,刘巴发现因庙堂大力输运奴隶而使得海外府收益大损,国库出现了危机,正要尚书给庙堂,忽然,诸葛亮的书信便到达了,书信里提到国库可能会出现危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庙堂在凉州,并州,幽州,荆州,徐州等地区所畜养的耕牛低价卖与当地百姓。
而在同一时刻,也是在邓艾这边,邓艾刚刚察觉到地方进行开垦之后,百姓家中耕牛严重不足,正要上书,便接到了诸葛亮的书信,放出一部分官家所养的耕牛,给与百姓,让其耕作,多留下一些牛犊,由各地区分摊,进行畜养,争取在十年之内让各地百姓都能有可以进行开垦及耕作的耕牛。
两者结合,又解决了国库的压力,又为下一年的农耕做好了准备,邓艾与刘巴拿着诸葛亮的书信上奏天子的时候,刘熙都是被吓了一跳,当此事传出去之后,众人有人惊叹,认为诸葛令公乃是当今之奇才,也有人怀疑,认为诸葛亮精通巫术,能预测将来之事。
总之,诸葛亮的名望,在这几年里事愈发高涨,加上他这几年里,人甚至不在庙堂,都能让各方府邸互相协助,使得大汉更加强盛,他的能力,也再也没有人去怀疑。
就是在中书令不在,尚书令也不在的情况下,这次朝议还是开始了,那地位最高者,自然就应该是侍中令司马懿,在群臣各自商谈要事的时候,司马懿终于也驾车赶来了,可惜,当他赶来之后,却没有什么人前来拜见,司马懿与群臣之间的关系并不好。
这些时日,在他的刻意作为下,他终于是成为了庙堂之中的孤臣,也不与众人联络,对于这些人不来拜见自己,如此的无视了自己,司马懿也不觉得生气,淡然的站在那里,司马孚上前想要前来拜见,司马懿也只是冷冷的撇了他一眼,转身离去。
只留下司马孚一个人,尴尬的看着兄长离去,他实在是不明白,兄长为何要如此做,自从兄长担任三令之后,便很少再与家中近亲联系,甚至,就连自己这个亲弟弟,他也不怎么待见了,就算三令地位崇高,也不能如此轻视他人啊,何况自己还是他的同胞兄弟!
就在众人谈论着近期内要事的时候,终于也是到了朝议的时日,司马懿带着群臣,走进了皇宫,群臣再是厌恶他,也只能跟在他的身后,众人依次走进了大殿内,各自坐了下来,等待着天子的到来,只是等了片刻,天子便已经到来了,不过,让群臣有些惊讶的是,当朝太子刘衢,竟也跟在天子身后,一同走了进来。
群臣互相看了几眼,都有些好奇,为何天子会急着让年幼的太子这么快的参与到朝政之中,不过,想一想这些年来历代天子的。。。咳咳,众人不敢再继续想下去了,刘熙坐在了上位,而太子则是坐在了左侧,正好坐在了司马懿的对面,众人起身,太子亦然如此,朝着刘熙大拜。
朝议的组织者不在,只能由天子亲自来主持,“诸卿可有上奏?”
“臣袁席上奏!”,袁席上前,朝着天子大拜,这才说道:“凉州爆发大规模的蝗灾,共有十三个县遭受灾害,受灾百姓数量超过十三万人。。。”,袁席认真的说着,等到他说完,这才提议庙堂立刻赈灾,天子填了点头,即刻批准了他的上奏。
在他之后,便是刘巴起身,主要就是商谈这次赈灾的具体事宜,群臣也没有什么建议,便由刘巴与袁席一同负责赈灾之事,随后便是各种近期内的大事,虎儿坐在一旁,好奇的看着这一切,要不是前来朝议,他甚至都不知道,大汉之内竟发生了如此多的事情。
有人上奏停止再往塞外输运奴隶,也有人上奏应当免除迁徙民众的奴隶身,总之,每个人的想法似乎都是不大一样的,甚至,他还看到了师君,师君起身,说起了太学的事情,原来是上奏是想要扩大太学的规模,太学如今已经有些容纳不下那么多的学子们了。
崔琰还提议,希望太学能够在雒县之外设立专属校区,让学子们能专心与学业,莫要整日在雒县内流连忘返,虎儿认真的听着他们的建议,他终于是发现了一个问题,面对很多的问题,阿父都不会亲自去给出标准答案来,反而是坐在一旁的司马懿,成为了朝议的仲裁者,要么带着众人赞成,要么就是反对批判。
这让虎儿有些困惑,在此处坐了两个多时辰,众人方才完成了这次朝议的诸多商讨,群臣起身,恭送天子与太子离开,听着群臣的议论声,虎儿赶紧追上了天子,两人一同回到了厚德殿内,虎儿有很多的问题想要询问,两人刚刚坐了下来,虎儿便急忙问道:
“阿父,那司马懿,为何朝议里是他在负责,他一开口,众人都不敢反对,这如何能行?”,虎儿皱着眉头,看起来对这很是担忧,刘熙无奈的长叹了一声,摇了摇头,这才说道:“你如何就知道这些事都是他在负责呢?”
“那是谁啊?”
“自然是朕啊。。。你不想想,他是什么官职?”
“侍中令?”
“没错,就是侍中令,是陪伴着朕一同批阅奏表的人,那他开口,代表着的是谁的意思?”
“哦!我明白了,是阿父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会看阿父的神色,再决定是否开口?”,虎儿恍然大悟。
刘熙继续说道:“你看,朝议就是这样,最先要处理的,一定得是各地的灾害情况,这原先是我大汉孝文皇帝时所出现的情况,到了孝康皇帝的时期,孝康皇帝强势将这条变成了惯例,到了如今,朕又设定了律法,官吏敢隐瞒灾害,敢不奏告者,斩。。。”
“故而,等你登上朕的座位的时候啊,你一定也要如此做啊,百姓才是大汉的根,哪怕停止了一切正在进行的政策,也不能让百姓活不下去,若是百姓活不下去,那你也不可能继续安稳的坐在你的位置上,切记,切记。。。另外呢,在听取群臣上奏的时候,莫要急着去应允,要耐心的听取群臣的商谈。。。有些时候,你未必能看的清楚。”
“不要过于自大,这些通过考核,来到你面前的人,在他们专攻的方面,一定是比你厉害的,不要为了彰显自己的才能而去挑他们的错误,皇帝有没有才能,是看他在位时的天下,是否强盛,若是国家强盛,哪怕这皇帝一生都未曾有个一个自己的建议,那他也是明君。。。”
“可若是一个皇帝整日对群臣的上奏指手画脚,琴棋书画无所不知,还总是爱带兵打仗。。。彰显自己的不凡,哪怕他在这些领域做的再出色,国家若是崩坏了,那他也是个亡国的昏君!”
为了教导这位太子,刘熙甚至都是放下了自己手中的奏表,耐心的教导,等到司马懿到来之后,他又让虎儿跟在司马懿的身边,与司马懿一同处置各地的奏表,当然,主要就是让他知道庙堂是如何批阅奏表的,虎儿认真的看着司马懿迅速的处置各地的奏表,或许是知道了,或许是不知道,到底如何,刘熙也并不知道。
当虎儿忙碌了一整天之后,刘熙这才将他叫到了自己的身边,看着他,认真的说道:“这次在塞外征伐,你与诸多校尉将领们的关系处置都很不错,不过,这还不够,这样,荀令公病重,明日起,你就去看望他老人家,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用心的照顾他。。。”
“啊?”,虎儿瞪大了双眼,不解的问道:“天底下哪有为人君者服饰为人臣的道理?”
“你这混账!你是君麽?昔日太尉刘矩病重,孝康皇帝端着药,服侍了他整整两日,你曾祖尚且如此,你算个什么东西?若是你敢在他面前透露出半点不满来,朕便打断你的腿!”,刘熙卷起衣袖来,破口大骂,争要动手,虎儿急忙逃离了厚德殿。
第0905章 孝康之德
荀府之内,大多奴仆都感觉到了不安,虽说天子也常常前来,可是这一次不同,太子是要在这里常住,要来照顾荀令公的,这些人生怕自己做错事,触怒了太子,做事也都变得格外谨慎,虎儿坐在荀令公的床榻前,端着药,还是有模有样的。
荀令公躺在床榻上,整个人已经清瘦到了极点,那杂乱而又银白的头发,如今也稀疏了很多,看着他还不如自己粗壮的腿,虎儿心里其实也不是很好受,这位一生为大汉的老人,似乎也走到了寿命的尽头,不过,他脸上并没有什么畏惧,笑呵呵的看着一旁的虎儿。
“见到太子殿下前来,臣实在开心啊。。。”
虎儿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挠了挠头,回以笑容。
荀彧笑了笑,这才说道:“殿下能够来看望老臣,说明,殿下也是长大了啊,知道该如何获得臣子们的拥戴了,这很好。。。不过,这段时日,就要劳烦殿下了。。。”,荀彧说道,虎儿一愣,可能是有些惊讶,荀彧怎么就敢说破这其中的关键呢?不过,荀彧这般年纪,就是整日在府内大骂天子,估计也没有人敢责罚。。。
接下来的这段时日,刘衢便整日陪伴在了荀彧的身边,荀令公的确很年迈了,可是他的思绪竟没有半点的砸乱,哪怕浑身都已动弹不得,可他每日的早晨还是要听着儿子的汇报,得知大汉的诸多事情,还能够指点一番朝政,在这个时候,虎儿总是被他叫到身边,有些话,就好似是刻意说与他听的。
虎儿也能明白老人家的苦心,可他向来就不是个好学的,通常荀彧讲述庙堂政务的时候,他都并不是很认真,时常会走神,这让荀诜非常的愤怒,还曾严厉的训斥他,认为他不该如此不尊重荀令公,荀诜迎娶了虎儿的姑姑,也算是他的长辈,虎儿还不敢多说什么。
荀彧并没有怪罪太子,他只是改变了自己的讲述方式。
“孝康皇帝与殿下一般大的时候啊,庙堂内还是混乱无章的,有唤作董宠者作乱。。。朝中牵连者甚多,孝康皇帝身边并无良贤可用,于是啊,孝康皇帝急着设立了南军,又多次前往北军,待以之诚,南军有一个士卒,在操练的时候,险些射中了孝康皇帝。。。可孝康皇帝并没有怪罪他,反而是夸赞他臂力惊人,必定有一番大作为。。。”
“就是这个士卒,日后在征伐鲜卑时立下头功,征战无数,也就是前不久逝世的孙太尉。”,如同朽木的老者躺在床榻上,似是回忆般的说起了从前。
“而在北军之中,又有大将张奂,在董宠叛乱之时,支援不及,险些坏了大事,我孝康皇帝亲自释放了他,言:唯其才也!”
“张将军率领西北最后的一支北军,与数十万鲜卑贼寇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也拖住了鲜卑人的前进的步伐,尸骨无存,却是让段将军有机会除掉了大汉的心腹大患!”
“啊?为何没有人与我说过这些事?就连师君都不曾说起?”,虎儿瞪大了双眼,有些激动的问道,荀彧笑了笑,说道:“人总是健忘的,哪怕是亲眼见证了这一切的人,都有可能会忘却,何况是他们呢?”
“荀耶耶,你继续说。。。”,虎儿笑着,又靠近了荀彧一些,眼巴巴的看着荀彧。
“孝康皇帝得到了将士们的爱戴,朝中群臣,自然也就不敢再违背他的意志了,可孝康皇帝觉得这还不够,他还需要得到百姓们的爱戴,于是乎,他施行了屯田之策,大量的开垦耕地,甚至是由地方官来带领百姓们疯狂的开垦,这一举动,使得大汉耕地数量暴涨,那一段时日啊,大汉可以说是放下了一切事,专心耕作。。。”
虎儿瞪大了双眼,点着头。
“孝康皇帝一生,不曾修建宫殿,也不曾享受,一件衣,他往往能穿上四五年,直到破旧,不能再穿,他方也不舍得丢下。。。”
“他又向何子询问,天下可有能为朕治理家国的能臣?当时,何子便向孝康皇帝举荐了几个人,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凉州人王符。”
“王公?我知道他!”,虎儿兴致勃勃的说道。
“王符此人,有大才,奈何,他却不愿出仕,专心在凉州务农,得知天子征辟,他便献上了书籍,若是孝康皇帝能看完他的书却不杀他,自己便可以效命,殿下或许不知,王符此人,怎么说呢,性子极为的古怪,张狂,就连孝康皇帝,他也敢在朝议里破口大骂,完全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
“就是这样的臣子,孝康皇帝却是百般呵护,至于让他担任尚书令,司徒的位置。。。非常的重用。”
“后来,天子得知地方豪强作乱,便采取了王符的提议,诛杀地方豪强,开辟了科功之制。。。采取闻人袭的提议,广开贸易之路,听取何子的建议,建设官学,使得幼童启蒙,振律法,兴水利,征三韩,并扶南。。。甚至啊,孝康皇帝为了提倡牧牛,坚持坐了十多年的牛车。。”
听着先祖的伟业,虎儿明显是有些吃惊的,很多事情,他都不曾听说过的,从荀彧的描述之中,他已经能想到一个睿智而又威武的天子,再想到这位天子便是自己的曾祖父,虎儿咧起嘴,忍不住的笑了起来,荀彧停了下来,虎儿有些着急的说道:“荀耶耶,你再说上一些罢。”
“殿下。。。臣有些疲乏了。。。明日再继续讲述罢。”
从这之后,虎儿再也没有觉得服侍荀令公是个苦差事了,整日都是认真的坐在荀彧的身边,听着荀彧讲述孝康皇帝,孝宪皇帝的诸事,按着荀彧的说法,显然还是比较尊崇孝康皇帝,孝宪皇帝在很多地方都是在模仿孝康皇帝的行事方法,可本人又忍不了那简陋的衣服,也曾多次修建宫殿。
如此听了大抵十几天,虎儿已经完全成为了孝康皇帝的仰慕者,铁杆仰慕者,他觉得,孝康皇帝之所以能够捡到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