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第5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H紊惺榱畹模墒牵尤吹敝谛呷枇怂跷醯弥钊私影丛诘厣希鬃孕辛思曳ā
其实,对于这么个太子,并不需要如此多的精英,不过,他身体健壮,刘熙觉得,他会很长寿,自己所留下的人,必须要很多,而且还要足够年轻,这样才能长久的遏制住他。
就在今日,传来了两份噩耗。
诸葛亮走进厚德殿的时候,看着天子脸上的神色,就已经明白,天子已经知道了,不过,令诸葛亮惊讶的是,天子并没有过于悲伤,同样,刘熙也是觉得有些意外,他本以为,自己会非常的痛苦,可是他并没有,他只是觉得心口有些空荡荡的,周围的一切都有些恍惚。
“陛下。。。臣即日就去操办荀令公进入忠烈堂的事。。。”,诸葛亮开口说道,刘熙点了点头,又说道:“今天早上时日,倭岛传来了文书,荀相在半个月前逝世了。。。这是他的著作,他临终之前,要求将此书托付给一个人。。。。”
“荀相他。。。唉。。”,诸葛亮有些不敢相信,可是又只能是痛苦的闭上了双眼,一日之内,竟失两位大贤。。。诸葛亮平复了心情,这才说道:“陛下。。。此书可是留给哪位荀家子?”
“不。。。。他给左右说,这本书,留给你。。他希望你,能行大汉之风至四海八荒。。。”,刘熙认真的说道,“这是荀相的赠送,你便拿去罢。”
诸葛亮看着案上那厚重的巨著,不知为何,心里也变得沉甸甸的。
君臣二人,沉默许久,又只能长叹一声,似是痛苦,似是回忆,似是不舍。
延康二十一年,大汉失去了两位大贤,其中一人,乃是大汉延康时期的庙堂绝对核心,他一生好似都没有什么杰出的贡献,可是熹平延康之年,无论是什么政策,都总是能看到荀令公的影子,他是个君子,他还是大汉士子们最为仰慕的对象。
他生性温和,谦虚,至善,仿佛聚集了天底下一切的美好品德,这样的人,大汉只存在过一位,德行堂堂邢子昂,而在邢子昂逝世之后,便是这位荀令公了,谁人又能想到,他年少之时,还是个爱哭爱闹的顽皮孩子,从孝宪皇帝登基以来,直到如今延康之盛世,他经历了无数生死离别,经历了无数的苦难。
终于,他听着下任大汉国柱对盛世的描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是笑着离去的,而就在万里之外的倭岛,还有一位老人,此人的年龄,甚至要比荀彧还要大,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朝之元老,他是孝康皇帝所提拔的能臣,曾主持过第一次的科功考核,就是这个资历,就是无人可媲美的,从熹平之年开始,他便一直在倭岛。
他将倭岛当作了一个巨大的实验之地,施行了无数种政策,在此处全力的发扬圣人之道,到如今,倭岛的士子数量,甚至远超幽,并,贺,新等州,成为了河北之地名列第二的人才产地,第一乃是冀州,而冀州放在大汉各地,文化之盛也是不含糊的。
可以说,荀氏这两位大贤,对于大汉的贡献,是其他大族目前所无法媲美的,而他们的逝世,对于荀氏也是造成了一定的打击,荀家子弟纷纷前来,恭送家族内的两位大贤,而荀家接下来的家主之位,却是落在了荀彧诸子之一的荀诜身上。
荀诜迎娶了长陵公主,又长期跟随在荀彧的身边,得其教诲,故而众人也没有什么不满,他那几位兄长,对于他来担任家主位,竟也是没有任何的意见,甚至是纷纷谦让,都认为荀诜是最为合适的,这一举动,也成为了当下的美谈,世人都说荀家子弟颇有荀令公之遗风。
随即,庙堂也迎来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下一任的中书令,该让谁人来担任?
坐在厚德殿内,天子闭着双眼,垂着头,好似是是在休歇,可是站在他面前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却是明白,天子只是在思考罢了,1就在不久之前,天子将他们两人请了过来,询问他们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谁人可以担任中书令?
诸葛亮并没有回答,他只是思索了片刻,方才摇着头说道:“臣愚钝,此事只能听陛下之令。”
而司马懿与他不同,却是给出了一个人选,他说道:“监察府之仆射,张君,为人刚烈,品性端正,或是适合担任中书令。”
听完他们的言语,天子也没有开口,只是闭着双眼,思索了起来。
他心里其实早就有了人选,这次将两人叫来,不过是想看看他们的心思罢了,诸葛亮没有回答,因为他明白,中书令这个位置,必须要由天子的心腹来担任,否则,很容易就造成朝议的混乱,甚至中书令还可能会驳回天子的政令,不予通过。
故而,他没有开口,因为他不知道,庙堂中谁人,才能被天子视为心腹。
至于司马懿,他举荐了张飞,目的也很简单,张飞虽公正刚烈,为人也有胆魄,可他未必就能与诸葛亮,司马懿两人作对,他没有外戚的身份,也不是世家出身,与这两人对垒,怕是要被彻底的愚弄,听完两人的言语,刘熙心里便已经猜测出了大概。
或许,这就是年迈天子的实力,年纪越来越大,身子也愈发的疲乏,可是,他变得越来越老辣,无数的经验沉淀出了为君者的智慧,他缓缓睁开了双眼,说道:“朕以为,议郎刘懿,出身宗室,为人聪慧,道德端正,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你们觉得呢?”
“这。。。他会不会年轻了一些?”,诸葛亮开口问道,司马懿在得知天子的心思之后,却是闭口不谈,刘熙明白诸葛亮在担心什么,摇了摇头,说道:“这厮虽年轻,可没有什么年轻人的急躁。。。再说了,不是还有你们两位么?他若是做的不对,你们也可以帮着纠正啊。。。”
“谨喏!”
送走了两位老臣,刘熙平静的脸上,忽然便多了几分杀意。
或许,当自己离开的时候,也要将他一同带走了,留下他,始终会是一个隐患。
第0911章 一盘大棋
“什么?兄长?我这如何能当三令啊?”,大胖子坐在刘熙的面前,他已经坐坏了刘熙不少的胡椅,如今他做的这个胡椅,是马均特意为他所做的,足以承担一般胡椅所不应该承受的重量,正在帮着刘巴处理国库诸事的刘懿得知天子要召见自己,抬起沉重的身子,便赶到了皇宫。
兄长已经有一段时日未曾接见自己了,大概是从上次,自己在做坏了耶耶,叔父留下的胡椅之后罢,兄长就有些暴躁,看到自己便很生气,一个劲的让自己去减重,不过,刘懿心里也很苦,他试过很多的办法,节食与锻炼,可无论如何,他还是这副模样。
满脸的横肉,就是虎儿见到了他,都会下意识的有些害怕,毕竟他长得又大又凶。
看到坐在自己面前的巨罴,刘熙却是了解他,在这魁梧的身材之下,乃是一个淳朴宽厚的心灵,他的心胸犹如他的体格,他从不与人结仇,在庙堂之内,也没有什么敌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不会像年少时那般仗着孝康皇帝之孙的身份去欺压别人。
“这个位置啊,只有你是最为合适的。。。你就莫要再推辞了,这里没有外人,也就不要废话。。。”,刘熙说着,瞥了他一眼,方才问道:“明日,朕就昭告天下,你以后就是三令了,做事要多注意些,尤其是吃饭的时候,我也不求你跟三令那般吃饭,但是尽量要像个人。。。”
“兄长,不是我虚伪,是我真的做不来啊。。。兄长你还不了解我么?我就是得过且过,在庙堂里也就是混日子,我这样的人,当上三令,那简直就是大汉的灾难啊。。。”,刘懿无奈的说着,刘熙冷笑了一声,不耐烦的说道:“让你当你就当,修要废话。。。”
“你觉得虎儿如何?”
“额。。我觉得挺好啊,我看他总是在效仿耶耶。。。”
“呵,耶耶?他也配?”,刘熙不屑的说着,随后有些认真了起来,说道:“如今的庙堂内,孝康皇帝之脉,只有你我两人。。。虎儿他。。性子急躁,朕实在是担忧。。未来的大汉啊。”
“兄长。。。这。。。”
“闭上嘴,继续听我说!”
“是。”,刘懿有些委屈的低下了头。
“为了防止虎儿乱来,朕准备安排一些人来看着他,诸葛亮,孙权。。刘巴,邓艾这些人,完全是可以看住虎儿,不让他乱来的。。。再往后,还有瞻儿,耀儿他们来接替。。。”,刘熙认真的说着,顿了顿,又继续说道:“不过,这些人,都与诸葛亮过于亲密。。。你明白么?”
“不是他的好友,便是他的弟子,家族子弟。。”
“可是。。。兄长?孔明不是你最信任的。。。”,刘懿瞪大了双眼,刚刚问了一句,刘熙便愤怒的骂道:“朕也没有说他不是,耐心等朕说完,不要开口!”
“不是兄长你问我的么。。。”,刘懿偷偷抱怨了一句,便不说了。
“朕不能在庙堂内留下一个单独的派系,故而,朕需要你来担任这个三令的位置。。。”,刘熙这个时候,方才看向了刘懿,刘懿知道自己可以开口了,这才开口说道:“不是还有司马懿么?他与诸葛亮不和,可以让他来遏制啊?”
“他不行,何况,他已经担任了侍中令,中书令只能由你来担任。”
“我大抵是明白兄长的意思了。。。兄长日后是要我来监督诸葛亮这一批人?”,刘懿皱着眉头,认真的问道,刘熙扬起头来,轻轻摇着头,“不,你要对付的不是孔明,光靠着你一个人,是难以与他们抗衡的。。。你且先担任你的位置,放心罢,以后你就知道,自己该对付谁了。。”
刘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只能是拜谢了兄长的好意,这才离开了厚德殿。
刘懿被拜为中书令的消息传来,在雒县之内掀起了一阵狂风,事先就知道这个情况的两位三令倒是好说,可是那些早就盯上了这个位置,迫不及待想要一展才华的诸仆射,心里便不大好受了,不过,好在他刘懿乃是孝康皇帝之孙,家世显赫,为人温厚,倒也没有什么人公然表达自己的不满。
可是也有特例的。
户府。
仲长统皱着眉头,坐在书房之内,脸色很是恼怒,徐庶平静的坐在他的面前,无奈的劝说道:“早就与你说了,三令的位置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还整日做三令之梦,怎么样,现在知道我没有说错罢?中书令,那必须得是天子之心腹才能担任的,你自认算是天子心腹么?”
“中书令这个位置,是要负责朝议之论,是要为天下做主的,是要拟定庙堂诸策令的,岂能因与天子的关系而来内定??就刘懿那个家伙,难道还能做的比我要好么?如今的三令,如诸葛孔明者,唯天子是令,纵然天子有什么不对,他也不敢去纠正!”
“如司马懿者,更是直接成为了天子在庙堂里的嘴舌,完全没有点为人臣的觉悟!”
“而现在更好,书中令直接由天子之亲人来担任,庙堂群臣,难道不该为大汉天下谋福么?怎么能都开始奉承天子,只贪图自己的地位呢?”
仲长统有些激动的说着,徐庶却是急忙打断了他,“修要胡说八道!”,他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周围,这才继续说道:“你不要命了??何况,当今庙堂,也没有你说的那般不堪啊,诸葛司马等人,都是当世之能臣,你能做的比他们要好么?”
“我或许做的不如他们,不过,我不会像司马懿一样为了自保而一言不发,也不会像诸葛亮那样,为了个忠臣的名声而不劝阻天子,我若是为三令,生死皆为大汉也!”,仲长统认真的说着。
“好了,休要扯这些没用的,三令的人选,天子已经定下来了,既然如此,咱们还是继续忙自己手上的事情罢,不要胡思乱想了。。。”,徐庶看了看面前的几个文书,继续说道:“天子可是早就下令了,要我们在短期内完成对中原诸郡的户籍详细调查。。。”
“你说天子不会是想让重新施行先汉的户籍管理罢?”
“呵,天子就是有这个想法,不过啊,比先汉可能要宽松一些,起码不会限制百姓的走动,这还是我跟天子所上奏的,随着耕地的不足,百姓们渐渐开始前往一些州君,如冀,青,兖,豫等地区,这里有很多商贾,积累了大量的织棱机,需要大量的人手。。。越来越多的余丁开始从事这些事情。。。为人劳作。。”
“与先秦的雇农皆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若是限制百姓们的迁徙,怕是会出现大量没有土地的游侠,扰乱郡县之治安。。。”
谈论起事务的时候,仲长统也是相当的投入,好似完全忘却了方才的不愉快,说着话,他忽然又问道:“对了,你还记得庞州牧么?”
“当然记得,怎么?”
“哈哈哈,我与他是一见如故啊,他也很支持我的那些想法,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也对诸葛亮那些人有些不满,这个人啊,才能是不逊与当今三令的,甚至可能在我之上,若是此人也能相助我们,那可就是太好了啊。。。”
徐庶点了点头,思索了片刻,方才说道:“那还不错,不过,毕竟是地方官吏,你还是莫要深交啊。”
“放心罢,据说啊,他很快也要调进庙堂之内了。。。”
“他还给我介绍了海外府的周公,这位周仆射,也是个趣人,若是我们三个来担任三令,也未免不可啊,三人联手,未免也不能争夺一番这三令的位置。。。”
“你还在想着这些??”,徐庶无奈的摇着头,说道:“你还是莫要胡思乱想了,这个位置啊,还是得天子说了算,就算你拉拢再多的人,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元直啊?”
“嗯?”
“你说这大汉天下,到底是属于百姓呢?还是。。。”
“住口!”
。。。。。。。。。
延康二十二年到来,与此同时,诸葛亮也正式赶往了凉州,离开了庙堂,庙堂内的诸事,落在了司马懿与刘懿的身上,刘懿忙的手忙脚乱,办砸了不少的事情,最后还是将大事都交给了司马懿,司马懿对待他还是比较客气的,也没有因此而有什么不满。
诸葛亮前往凉州,乃是为了扩展西州对外贸易的大门,起码,他自己是如此说的,庙堂群臣也并不知道,天子心里已经有了对贵霜动武的打算,而诸葛亮这番前往凉州,实则就是为了为大军提供一个强力的后勤,他要成为延康时代的萧何,兼任韩信。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刘衢也一并赶到了凉州,据说是诸葛亮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