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第5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他们迅速离开了此处之后,刘懿也是乘坐着马车,从府邸行驶而出,朝着皇宫的方向迅速行驶了过去,坐在马车内,刘懿的脸色还是一片的涨红,看起来便格外的激动,车夫在刘懿的命令,不断的加快了速度,只是过了片刻,马车便已经停在了皇宫的门口,刘懿跳下了马车,朝着皇宫走去。
皇宫的几个宿卫也没有阻拦。
刘懿从皇宫内拉了个黄门,问道:“陛下在何处?在我之前,可曾有人来拜见陛下?”,被他拉住的那个黄门畏惧的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知情,刘懿又问了好几个黄门,这才知道了天子的位置,不过他们还是不知道是否有人来拜见过陛下,刘懿气势汹汹的赶到了泰殿。
刚刚走到了泰殿门口,便有两个黄门挡在了他的面前,“刘令公。。您这是。。”
“莫挡道!”,刘懿愤怒的一推,那个可怜的黄门直接被他推的飞了出去,倒在了地面上,刘懿也不理会,直接闯进了泰殿内,黄门急忙去叫宿卫,在周围的绣衣使者们也是急忙的冲了过来,而在绣衣使者将刘懿团团围住的时候,刘懿已经走进了泰殿,冷冷的看着远处的天子。
刘衢正抱着自家的小儿子,哄着他,看到叔父闯了进来,又看到如此多的绣衣使者,他面色一沉,愤怒的说道:“都给朕退下!!”,听到天子的命令,周围的那些宿卫,绣衣使者们方才低着头走了出去,刘衢也注意到了叔父的脸色,叔父看起来格外的愤怒,看着那眼神,刘衢讪笑着,将小儿子交给了一旁的皇后。
“你且带着他们出去转一转。。。朕与叔父聊一会。。。”,皇后乖巧的点了点头,带着儿子朝着刘懿一拜,这才离开了此处,刘懿冷冷的看着刘衢,一言不发,刘衢咧嘴笑着,问道:“叔父啊,为何如此恼怒啊,若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您只管骂便好了,休要动怒啊。。。您是不能动怒的。”
“你为何要让诸葛亮将朝议取缔?”
“啊?原来是这个事,叔父啊,朝中之事,都是在侍中台内商谈完成,何必多此一举的在朝议内摆出来呢?有这个时间,让群臣们去忙自己的职务,不是更好么?”,刘衢询问道,刘懿冷笑着,说道:“我看是你自己,不想去朝议,故而如此罢,你怕累,嫌麻烦,故而就要取缔朝议?”
“这。。。”,刘衢心里的想法被刘懿说破,有些难堪的低着头,也没有继续辩解。
“虎儿啊。。。你到底想怎么办,是想让我回家务农么?”
“当然不是,叔父继续担任中书令,朕可以将庞统的一些权力交予叔父。。。”
“你这个蠢物!!他人认为我贪权!你也是如此认为的么?!!”,刘懿顿时大怒,指着面前的天子,愤怒的骂道:“动动你的脑子,我为何要出任中书令,为何由我来管着朝议?!你不愿意做这些事,大臣们当然乐意来做,如此再过上十年,你自己都无法再压制侍中台!你的诏令不如侍中台的号令,你是这么急着要去当一个傀儡天子么?!”
听到刘懿的质问,刘衢不屑的说道:“叔父多虑了,天下之兵马,都在我的手里,他们凭什么架空我,何况我一身之武艺,单枪匹马都能灭了侍中台,叔父不必担忧。”
“好,你勇武,你能干,可你的儿子呢?你的后人呢?你这是将刘姓天子之根基交予他人啊,如此过上数代,天下人是认可刘姓天子,还是认可侍中台?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刘懿气的浑身颤抖,身形也摇晃了起来,剧烈的头痛,让他有些无法呼吸,看到叔父这个模样,刘衢也是怕了,急忙走上来,扶着刘懿,急忙说道:“叔父莫要恼怒,我知错了,知错了,我不会再如此了,叔父莫要动怒。。。”,刘懿深深的呼吸着,整个人看起来也有些不对劲,他缓缓说道:“不要废除朝议,别让他们架空了你。。。”
“还有,仲长统,你千万不要接见他,若是可以,现在就派人去杀了他。。。”
刘懿艰难的说着,嘴角不断的溢出血来,刘衢吓坏了,急忙吼道:“来人啊!!”,听着他的嘶吼声,顿时有黄门们涌了进来,听从太医张留的意见,天子将叔父送到了他的府上,顿时,整个中书令府都是鸡飞狗跳,众人慌忙的让刘懿躺下来,张留又亲自为他医治,刘懿的病情方才没有继续恶化。
刘衢坐在一旁,听着叔父那若有若无的轻微呼吸声,心里颇为的沉重,一言不发,而一旁的张留显得也是有些为难,额头上满是汗水,这些时日里,他来回的奔波,抓了十几种药,却还是没有让刘懿能够清醒过来,张氏抱着两个孩子,正在哭泣着,刘衢看着他们,对着两个孪生兄弟招了招手。
孪生兄弟走到了天子的面前,刘衢笑着问道:“在官学如何啊?成绩可还好么?”
兄弟俩一人一句的回答着,也就渐渐没有方才那么的慌张畏惧,刘熙还在说着话,小一点的刘成武问道:“兄长,阿父他会醒过来么?”
“当然会。。。你们放心罢。”,刘衢点了点头。
他在这里待了一整天,等到夜里,他这才有些疲倦的离开了刘府,回到了皇宫里,皇后也还没有睡下,她也很是担忧,见到了天子,便急忙问道:“陛下,叔父的情况如何?”,刘衢无奈的长叹了一声,坐了下来,双手捂着脸,并不说话,皇后站在他的身后,轻轻的为他捏着肩膀。
“元姬啊,我可能真的不适合当皇帝。。。诸葛令公说我完全可以取缔朝议,让大臣们将时间用在自己的职务上,叔父又说我不能如此,要自己掌握所有的权力,庞令公让我重用仲长统,他说仲长统这个人,目光长远,走的比谁都要考前,而叔父又让我杀了他。。。我真的不知该要如何去做了。。”
“老虎就不该被困在牢笼里啊。”
“夫君。。。”,皇后开口,刘衢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做皇帝一点都不开心。。。真的一点都不开心。”
。。。。。。。。。。。
侍中台再一次开始商谈,而这次商谈的事情,却是有些敏感,坐在众人之间,作为侍中台大臣的王朗,放声说道:“皇子去疾,年纪也大了,按着礼法,他也不能继续留在雒阳里,应当给与他封地,让他离开雒阳,刘君,你作为宗正府仆射,这些事应该是你来负责的,可是你迟迟不谈,这是为何啊?”
宗正府仆射刘琦一愣,刘琦乃是故宗正刘表之嫡长,在通过考核之后,顺势成为了宗正府的仆射,宗正府与别的地方不同,必须要是宗室来担任,而宗室里杰出的人才,实在是找不出几个来,通过考核的刘琦算是其中还不错的,故而由他来担任,听到王朗的质问,他思索了片刻,方才说道:“这些乃是皇室之事,群臣不该在私下里商谈。”
“那这批阅奏表的事情,也是天子的事情,我们也就不该聚集在这里商谈!”,王朗丝毫不让步,这倔强的老头不悦的说着,这老头大抵是所有大臣里最为反对侍中台之制的大臣,可就是如此,庞统还是将他选入侍中台之内,主要就是因他管辖的官学,在容纳了兵,匠,医之后,如今已成为了庙堂里格外重要的一个部门。
群臣进行商谈,是不能抛下他的,而每次叫来他,他总是会对着群臣大骂一通,这个倔强的老头,他很反对这些革新,大臣们插手厚德殿的事务,这成何体统啊,不过,他虽厌恶,可在官学的提议上,也不曾含糊过,这次,也不知什么,他忽然提出了皇子去疾的事情。
刘去疾乃是天子之胞弟,为人温和儒雅,如今在太学内进修,在当今天子登基之后,他应当要被给与封地,离开雒阳的,可是天子迟迟都没有谈论这件事,刘去疾也就一直留在了雒阳,随着天子有了两个孩子,他的地位也就更加的尴尬了起来,对于这些天子私事,大臣们都不敢过多的谈论,王朗身为外戚,由他来提这个问题,倒也是够格的。
“这个事,最好还是问问陛下的意思。。。我们不好擅自商谈。。。”
第0961章 东海黄龙
于是乎,便由诸葛亮带着王朗去找刘衢,禀告此事,由诸葛亮带领是因为天子不会轻易的接见一个人,平日里,也就只有诸葛亮不受这个限制,刘衢是不敢拒绝诸葛亮的拜见的,他对于诸葛亮,相当的尊敬,诸葛亮带着王朗,两人朝着泰殿走了过去,走在路上,王朗别过头去,看都不看诸葛亮一眼。
他很厌恶这些国中的奸贼,不只是诸葛亮,就是庞统,刘懿,他都不喜欢,王朗平日里还算的上亲近的大臣,也只有马均一个人,他虽也看不起那些匠人,可是对于马均,大抵是印刷之术,他却格外的尊重,马均对于这个老头也怀着敬意,两人相处的还不错,当两人禀告了黄门之后,很快,天子便前来拜见两人。
这两人都是天子的长辈,在私下里,天子还是非常随和的一个人,尤其是对待自己的长辈,完全没有平日里的霸气,俩人也是拜见了天子,这才坐了下来,诸葛亮还没有开口,王朗便急忙说道:“陛下,我们这次来找陛下,乃是有一个要事要禀告,陛下之胞弟,如今岁数也渐长,不适合继续留在雒阳,理当分邦建国。。。”
王朗说完,刘衢皱着眉头,“去疾他都不曾立冠,他还年幼啊,如此急着将他赶出雒阳,是不是有些不妥?”
“陛下啊,这不只是礼法的问题,还涉及到了别的问题,他留在雒阳,这。。。他自己都不会过的太乐意,让他去封国,这是对他有利的事情,陛下不可害了自己的胞弟啊。。”,王朗也是敢说,没有丝毫的忌惮,又劝了起来,刘衢有些不乐意,沉默了许久,方才说道:“此事,朕自会决定的。”
天子如此言语,王朗也不好多说什么,“陛下,此事还是要尽快的决定,另外,关于学府的问题,如今的大学府还是太少,臣认为,每个州,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大学府。。。”,王朗刚刚开口,刘衢便点着头说道:“这些事,朕允了。”,王朗的脸上总算事浮现出了一抹笑容。
“那就好,那就好,那老臣现在就去执行了,建设学府的事情,可是不能耽误的。。。”,王朗说着,便站起身来,刘衢问道:“老大人不如等一等,朕已经派人去叫元姬了,老大人与她也是很久没有见面了罢。。。还有您两个曾孙。。。”,王朗大手一挥,不悦的说道:“他们什么时候都可以见,可学府的事情却不能再耽误,改日再见罢!”
看着王朗急匆匆的走出了此处,刘衢与诸葛亮相视一笑,诸葛亮无奈的说道:“王仆射,实在不像是个老者,做事太过急躁。。。”,刘衢的模样却是认真了下来,面色凝重的问道:“令公,有件事,朕不知该如何去办。”
“是去疾的事情?”
“不是,是叔父。”
诸葛亮没有再言语,刘衢继续说道:“叔父的想法,是想让朕多想办法来限制侍中台,可是朕也不知该如何来限制。。。”,诸葛亮看着面前的天子,“其实,这些话,陛下不该与老臣说。。。”
“可是令公是朕最为信任的人。”
说实话,刘衢的这句话,却是是让诸葛亮感到了一些动容,他沉思了许久,方才说道:“臣会想个办法的,陛下莫要急,刘令公虽表现出一个贪权的模样,可他心里在想什么,臣还是明白的,只是,臣与庞令公都不是那样的人,只是,臣也不能确定吾等之后的人会是什么样的,陛下可放心,臣会想出办法的。”
“嗯,有令公在,朕自然是不会担忧的,另外,就是仲长统。。。。叔父劝朕将仲长统处死。”
诸葛亮一愣,皱着眉头,“刘令公为何如此言语?仲长君并没有什么过错,为政也是勤勉。。。”,刘衢长叹了一声,说道:“看来,朕还是得亲自见一见这个仲长统,朕原先就多次听过他的恶名,故而尚书台也没有让他进入,不过,能让叔父说出这样的话语,朕还是得见见他,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与此同时,王朗坐在马车内,膝盖上放满了诸多文书,一边翻阅着这些文书,他又在思索着自己接下来的谋划,在各地设立大学府的事情,他曾在孝德皇帝时期提出,不过,因为当时正要对贵霜动手,财政不足以承担,故而作废,可是在如今,庙堂终于有能力可以进行建设了。
他也是趁着与天子见面的时候,直接得到了天子的允许,这样一来,也就不必再去侍中台去与那些奸贼们废话。
首先就是要在邺城,南皮国,以及长平,渔阳,晋阳这几个地区设立大学府,之所以要先在这里开设,则是因为这里的发展比较中原要低,这里还有很多的边塞民,大学府的出现,能够加快这里的发展,也为这些地方培养出更多的精英来,在王朗的脑海里,他要设立的大学府,必须要有很大的规模,要能为学子们提供一切的便利。
要犹如一个小型县城般,应有尽有,最好能够带动周围的发展。。。王朗如此思索着,脸上也不禁多了几丝笑容,有生之年,一定要将这些事情都做完!大汉的人才越来越多,大汉的发展才会愈发的迅速,当大汉遍地都是学府,处处都是学子,官学的教育完全普遍的时候,就是大汉完成质变,彻底达到盛世的时候!
王朗正在思索着,马车已经驶出了郊区,正在一处小溪边朝着大道飞驰而去。
“救命啊!!救命啊!”,忽传来求救声,马车猛地一停顿,王朗险些摔了个跟头,他愤怒的从车帘伸出头,正要谩骂,却看到了面前的一幕,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孩童,背着包,正在哭着挡在了马车的面前,车夫也是被他吓了一跳,王朗急忙开口询问道:“兀那小子!莫要哭了,发生了什么事?”
那小家伙看起来格外的畏惧,流着泪,指着不远处的小溪,说道:“二郎他掉进去了!”
王朗大吃一惊,急忙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他一把将车夫从马车上拽了下来,两人便朝着小溪边冲了过去,果然,一个幼童正在河内挣扎着,时不时的冒出头来,处境非常的危险,王朗急忙大叫道:“你还不下去救人?!”,那车夫有些畏惧的看着王朗,“王公,我不会水啊!”
“那还不快去叫人来!!”,王朗焦急的叫道。
车夫急忙朝着周围大吼着,便跑了出去,王朗在周围找着,找到了一个木棍,想要让那孩子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