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捡到一本三国志 >

第598部分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598部分

小说: 捡到一本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位置上显然也能待更久,这样一来,自己倒也不用再整日想着让谁人来担任此位了。
 事情便如此定下了,众人都很是喜悦,唯独一人。
 诸葛恪瞪大了双眼,紧咬着牙齿,他是最先离开庙堂的,因为他担心,自己再等一会,便会忍不住与袁耀动怒,而他目前还不是袁耀的对手,在上了马车之后,诸葛恪心里的怒火却忽然消失了,他冷静了下来,呼出了一口气,曹丕?也好,此人才能倒也不错,听闻这些年里也做了不少事,起码不会跟袁席那样。
 诸葛恪心里想着,他并非是贪图什么庙堂权势,也并非是想要自己来担任三令,他只是希望,庙堂群臣,能够继续诸葛令公时期的革新,不要怠慢,他想要让邓艾,孙权,乃至是袁耀来取代袁席的位置,不过,他这一年的努力,也不过是整合了诸葛势力内的众人,并非达到与一位尚书令较劲的地步。
 如此想着,诸葛恪也就不再恼怒了,他原本是想要让邓艾来成为侍中令,再通过议事殿的力量向没有势力的尚书台发力,让袁席离开自己的位置,以贤才取代,虽说没有达到目标,可那曹丕也不是蠢材,或许,他也会看不惯庙堂里的这怠慢之风罢,他心里如此想着,打消了再去找诸葛瞻的念头。
 而此刻,诸葛瞻却是跟着袁耀前往叙贤楼的路上,自从诸葛瞻回来之后,这三位昔日的好友,便常常聚在一起,日子过的也是有滋有味,刘禅早就需要人来作为自己的依靠,对于这两位,他自然是大力支持,地方开设书肆,印刷厂的,便是他,这都是为了支持好友袁耀的诸多策略。
 相对应的,他在这雒县内的地位,也是在不断的提升。
 没有几个人,再敢将他看作是一个简单的商贾了。
 ps:自从回校准备毕业之后,就没有什么事是走运的,学校不让外出,我宿舍里的插口板又坏掉了,更新还得去隔壁宿舍给电脑充电,马上就回家去了,各位不要担心更新。
第0990章 祭拜忠烈
 “袁公?设立对祭酒的考核与培训,这有什么不好啊??如今各地的官学越来越多,难道就不该重视祭酒的质量麽??”,诸葛恪面色赤红,愤怒的质问道,袁席就坐在他的面前,对于他如此无礼的行为,视若无睹,他温和的笑了笑,方才说道:“元逊啊,不是不好,是很好。”
 “那为何不允通过呢?”
 “因为你想的有些太急了,如今很多官学里甚至连祭酒都没有找全,如何能对祭酒进行限制啊。。。全国官学。。。”,袁席说着,从一旁的文书里寻找了起来,找出了一束文书,缓缓打开,诸葛恪不悦的说道:“不必看了,全国官学有一万三千座。”,袁席还是看了手中的文书,方才说道:
 “不对,是一万两千七百三十一座。。。你看,如今规模的官学,甘愿担任祭酒的人却很少,非常的少,平均下来,一个祭酒要教导四百个学子,这如何可行啊。。。我的想法是,目前就先不设立对祭酒们的限制,等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再进行你说的这些,如何啊?对了,你说的培养祭酒的方式倒是不错,或许可以在短期内施行。。。”
 袁席认真的说道。
 诸葛恪咬着牙,几乎有些忍不住心中的怒火,这老匹夫!他又问道:“那我先前上奏的关于官家医馆,以医学学子来担任医师,对贫苦百姓免收费用的政策呢?这也不行??”
 袁席苦笑着,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元逊,你这个想法很好,不过,治疗需要很多的药草,这些草药的价格不低啊,若是庙堂花钱收购,那会让国库崩溃。。。”
 “我们可以自己种植。。。”
 “那靠着种植草药为生的百姓们怎么办。。。此事也不能急,若是能有办法降敌草药的价格又不伤害到种植者,那就可以施行了,我听闻。。。”,袁席正在说着呢,诸葛恪便愤怒的转身离开了,袁席有些茫然的目送他离去,却没有多说什么,按理来说,无论是从年纪上来说,还是从地位上来说,诸葛恪都不该与他如此无礼的。
 不过,袁席也习惯了。
 自从担任了尚书令之后,他几乎就没有能安心的度过时日,他心里很害怕,他会搞砸了诸葛令公所留下的这些事情,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敢肆意革新的原因了,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清楚的明白自己与诸葛令公之间的差距,若是自己贸然去做什么事,很有可能会出现什么失误。
 所以,他做的很小心,很小心,一篇政策,他起码要思索上数个月,方才能给出结论,安心施政,耐心的治理,他希望庙堂即使不能向从前那样朝前飞驰,只要能稳住步伐,不要后退,便可以了。这些年里,袁席几乎都不曾休歇过,整日都是在尚书台内,不间断的忙碌着。
 他每一日在尚书台的时日,甚至超过了昔日的诸葛令公。
 他也没有娶妻生子,即使这样的行为让很多人都感到疑惑。
 袁席长叹了一声,看了看周围,尚书台内空无一人,这些大臣们还是很怀念昔日诸葛令公在的时日,在那个时候,他们无论上奏什么文书,诸葛令公都能施行,而且会做的非常完美,其实,袁席何况不是怀念那些时日呢?那个时候,他还只需要看着各地的灾情,不必时刻担忧而焦急的活着。
 如今已是天纪八年,袁席担任尚书令已经超过了两年的时日,这两年,绝对是他最为难熬的两年。
 而在另一边,诸葛恪独自坐在书房内,饮着烈酒,脸上满是痛苦,以及。。。愤怒,诸葛令公逝世已有两年,可是这两年,自己做成了什么事?庙堂又做成了什么事?袁席那厮,因本身能力不足,什么政策都要挑出一堆的错误来,就是不肯施行,难道自己就要如此蹉跎岁月麽?
 难道,叔父所创下的盛世,就要如此止步不前麽?
 在这些日子里,他想尽了一切的办法,也没能将袁席拉下马,无论是新上任的侍中令曹丕,还是诸葛瞻,袁耀等人,都没能帮得上忙,甚至,曹丕那厮对于袁席非常的尊敬,说什么袁席稳重,乃庙堂之幸,呵呵,不就是因被袁家举荐而做了侍中令,一丘之貉,一丘之貉啊。
 诸葛恪一盏一盏的饮着酒,双眼血红。
 袁席就没有这样的时日来饮酒了,正在书房内处理着各地的奏表,忽然间,一个巨大的阴影遮挡住了阳光,袁席下意识的眯着双眼,抬起头来,刘懿不知何时,站在了他的面前,眉头紧皱,看起来有些肃穆,袁席笑了笑,这些时日里,只有一个刘懿,算得上对他多有照顾了。
 其余人,就是天子,心里也是看不起自己。
 “刘令公?”,袁席站起身来,朝着他一拜。
 “好了,周围又没什么人,就勿要摆架子了,我是来跟你问进程的。。。祭烈大典如何了?”,刘懿说着,惬意的坐在了他的身边,袁席连忙从案牍下拿出了数篇文书,一一翻开,方才说道:“已经差不多是准备好了,若不是陛下催促,这次能办的更好的,可惜。。。”
 “你又不是不知道陛下的性子,陛下想起了要做什么事,谁能拦得住他啊?他又那么着急。”
 “不过,此事的确是有些不妥,若是要祭拜。。。”,袁席有些为难的说着,刘懿冷哼了一声,说道:“办妥就是了,其余就不必多说了。。”,他说着,看了看袁席所制定的大典仪式,方才点了点头,他也没有在这里待上太久,看完了这些,便就离去了。看着他离去,袁席再次长叹。
 不愧是孝康皇帝的子嗣啊,与天子一个性子。
 天子总是沉迷于各种大典,这次,他又想到了要带百官祭拜先烈,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奈何,天子说了,他只祭拜从天纪年到建宁年的大臣们以及先帝,这就有些不符合礼仪了,若是要祭拜先烈,应该从太祖开始,到留侯,酂侯这些人,再不济,从孝光武开始也好,怎么就只到孝康皇帝呢?
 不过,天子如此吩咐了,袁席又能怎么办呢?只能应允了。
 袁席将这些事情都交予了袁耀,因为大典也是属于袁耀的负责范围之内,并不需要袁席亲自为之,不过,他心里还是有些担心,忙完了手中的事情,他便决定要去大典之处看一看,其实,大典就是忠烈堂内举办,也就不必多做什么,只需要制定规矩,礼仪之类的。
 当袁席赶到的时候,袁耀正在带着人安排他们的站位,看到袁席前来,袁耀放下了手中的事情,急忙走了上前,笑着附身大拜,“拜见堂兄!!”,袁席心里一暖,随后又急忙吩咐道;“勿要如此言语,只有在府邸内,我才是你的堂兄,知道麽?在外勿要如此言语!”
 袁耀心里自然知道袁席为何如此言语,因为袁席一直都觉得袁耀乃是日后的尚书令,故而,不愿于他过于亲近,难免有人胡言乱语,说什么兄终弟继之类的话语,生怕会影响到袁耀的未来,对此,袁耀依旧不在乎,他咧嘴一笑,说道:“兄长,你又何必如此呢?昔日,我祖父,我伯父,不都是司空麽?”
 “哎!不可胡说!”,袁席瞪了他一眼,袁席这才没有继续言语。
 “大典的事情如何?”
 “都准备好了,按着兄长你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多演习几次,免得到时出了事。。。”
 袁席认真的看着殿内忙碌的众人,不由得点了点头。
 “小心总是对的。”
 “受教!”,袁耀朝着他一拜,袁席看向他的眼神也就愈发的温和起来,袁耀与他乃是兄弟,只是,两人的年龄差距有些大,因袁耀是袁术老来得子,袁席足足比他要大了二十八岁,这个年纪,如父,袁席如今也即将到六十岁,袁耀若在庙堂之外,也不算是年轻,只是,袁席还是将他当作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
 “袁仆射。。。”,袁席开口说道:“此事定要仔细,若有差池,我是不会念及私情的。”
 “谨喏!”,袁耀一拜,又说道:“兄长,还有一事。。”,他压低了声音,迟疑了片刻,还是说道:“诸葛恪的事情。。。”,听到诸葛恪的名字,袁席一愣,随即摇了摇头,说道:“我知他恨我,不过,他太过于年轻,必你还要年轻,他能想到的东西并不多,你也不必太在意。。。等他长大了,他便明白了。”
 “在将来,你来担任尚书令,他来担任侍中令,我听闻庞令公收了个好弟子,他来担任中书令。。。大汉愈发昌盛。。。”,袁席也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上满是微笑,有些出神。
 “说起来,满朝大臣,还有一个人,需要叔父去请,我先前去请,他不肯来,还险些将我打了一顿,他比我年长,我不好动手,还是叔父去将他请来罢。。。”
 “哦?还有人敢不来?是何人?”
 “。。。。”
 到天纪八年的六月,天子要行祭烈大典的事情也就不再是秘密了,不过,有资格来的,都是庙堂重臣,百姓也可以自发的前来,只是不能进忠烈堂罢了,即使是如此,还是有很多的百姓赶来,他们愿意在大殿外,祭拜这些先烈,整个雒县,格外的热闹。
第0991章 大汉天书(大结局)
 天纪八年七月二日
 刚至卯时,雒县便已经苏醒,今日天子要祭拜先烈,众人自然是要做准备的,在这个时候,便已经要为稍后的祭祀做好准备了,沐浴更衣,穿戴整齐,便要出门,天蒙蒙亮,从各地传出了犬吠之声,富裕农家,大多都是前院养犬,院后养豚,从这一阵阵的犬吠声中,也能听出大汉的富裕强盛。
 整个雒县缓缓苏醒,随后苏醒的乃是阳县,雒阳因规模太大,一分为二,即使如此,两个县城的规模依旧是没有哪个地方的城池所能媲美的,雒县原先的城墙都要成为内城,连续数个县城都要被雒县所吞并,改名为乡,故而,当这座都城苏醒的时候,在那些火烛与火炬的照映下,犹如白昼。
 刘衢早已做好了准备,为了这次的大典,他已有七日都是在沐浴静心,过了卯时,他便醒了过来,再次更衣沐浴之后,坐上了天子车乘,驭者赶路,前后仪仗,天子之车,玉辂木质,色天青,为金黄圆顶,镶玉圆版四块,圆盘垂有镂金垂云,幨帷以三层青缎,绣有金云龙羽纹相间。
 又有四根金青缎系带绑在车轸,四柱上绘有金色云龙,车门垂珠帘,四面各三,云龙宝座四周为朱栏,以金彩相间涂饰,栏内四周布有花毯,两轮各有十八根车辐,以金色镂花装饰,前有两根轴辕,两端分别饰金龙,可谓是奢华无比。
 前有骑士开道,骑士披甲胄,多为宫中诸郎,后有执斧钺之伍,又有鼓乐为奏,旌旗夹道。随着鼓乐,这近三千人的仪仗走出皇宫的时候,给雒县百姓所带来的震撼,绝对是巨大的,四代天子,这还是初次以这等规模的仪仗前往祭祀,百姓们跪拜与两侧,随着车架上卫士撒去钱币,高呼万岁。
 刘衢威武的坐在车架之上,气势雄壮,俯视大汉子民,以及大汉之天下。
 当天子车架赶到了忠烈堂的时候,百官早已在这里等候着,以三令为首,站在上头,刘衢这么缓缓看去,百官均已到齐,就是连那仲长统也在此处,先前听闻,仲长统不愿前来,多有官员前往拜之,都是被他打了出去,最近是袁席要去请他,也不知那厮说了什么,竟是将仲长统给请来了,看来,朕的尚书令也不是一无是处啊。
 刘衢心里想着,步伐却不曾停下来,一步一步走上了高台。
 礼府官吏与文化府官吏们分居两侧,为了这次的大典,袁耀与郑益都是翻了脸,两人本就不合,加上这次大典的举办权,争执不下,最后还是袁席出面,劝说袁耀,袁耀方才让步,以郑益为主,袁耀为辅,可两个府邸的官吏的矛盾还是没能解决,此刻,他们便是站在两旁,争先恐后的高唱仪词。
 仲长统有些不屑的看着他们,脸色很是不好,他眯着双眼,又看了看最上方的袁席,若不是这厮死缠烂打的跟了自己四天四夜,自己是绝对不愿意前来的,人都死了,还祭拜个什么,有这些财力,拿去继续这些先人之策,这不是更能让这些先贤们开心麽?若是他们还可以开心的话。
 除却百官之外,很多原先告老还乡的大臣们也都来了,武将们再次披甲,这让他们格外的动容,关羽,赵云,马超,张辽等老将站在大殿之南侧,威武雄壮,浑然看不出半点的力弱,而在他们的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