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捡到一本三国志 >

第86部分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86部分

小说: 捡到一本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将民屯之中屡有功劳的年轻士子派遣到了贺州,从归顺的鲜卑,以及北地,武威郡的百姓,进行迁徙,罪户也是纷纷迁向了贺州,更是有段熲亲自率领重兵把守在此地,令周围异族不敢犯,而在中部地区,又设立了新州,令人没有想到的。
 天子却是派出了阳球作为新州初任的州刺史,至于原因,也不必多说,贺州靠近凉州并州,有重兵把守,又多是迁徙的民众百姓罪户,故而让行政温和,能够稳妥的处理政事的卢植前往,是要他稳住贺州的局势,让贺州能够迅速成为大汉的核心州郡之一。
 而新州则是不同,新州是在并州之上,也是鲜卑弹汗山所在之地,这里全然是鲜卑归附部落,匈奴民众,乃至周边归附异族,少量的戍边士卒,这里远离中原,又没有什么军旅,故而派出阳球,在他的管辖之下,此处应当也是可以迅速稳定下来的。
 在派出最高行政官吏之后,自然便是委派各地的大小官吏,罪户们也是源源不断的被送到了这两地,大量的戍边士卒已经进入了这片尚未开垦过的土地上,开始了军屯,争取在春种之际开垦出大量的耕田,卢植在贺州,颁发了很多的鼓励民生政策,鼓励开垦,畜牧等。
 对各族也是一视同仁,有功便赏,在他的温和治理下,贺州处处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垦耕田,鲜卑,乌桓,匈奴等也是集中建立大型草场,卢植建立小规模的县城,亲自率领匠人为这些部落传授造房建城等等,使得贺州开始了迅速的发展。
 而在他的隔壁,阳球上任之后,便是制定了一系列的苛法,从幽州,并州借走了大量的郡县士卒,开始了强制性的开垦,若是没有达到开垦标准,便要重罚,他制定了一部非常完善的屯田畜牧条例,里面非常详细的规定了各种事项,甚至连畜牧的范围,县城规模,人员流动等都做了非常详细得到规划。
 又亲生处死了数个触犯条例的首领,官吏。
 使得新州的发展甚至比贺州还要迅速,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人马,段熲对他也是称赞不已,卢植却是不以为然,他借鉴了阳球所指定的屯田畜牧条例,制定出了一部贺州律,也是经过了天子的许可,这部贺州律,显然要比阳球更加人情化,相对的温和一些。
 卢植也是常常将新州百姓的遭遇讲述给贺州百姓听,这让贺州各族百姓都是对卢植爱戴不已,心里也是庆幸,还好来的是卢植,而不是阳球。
 至于东北部地区,则是直接划分到了幽州名下,当名将皇甫规得知此事之后,兴奋不已,亲自走遍了鲜卑草原,这位一生都想要征服草原的名将,在晚年,虽然不是自己亲手为之,却也是看到了自己志向的实现,段熲替他完成了这个志向,他平日里虽不齿与段熲的为人。
 可是在此刻,也是写信给与段熲,希望他能够收自己的侄儿皇甫嵩为弟子,教授他行军打仗之道理,对于这位年迈的名将,段熲是尊敬的,自然是立刻答应,还回信一封,希望皇甫将军能够安心养老,不再为战事而操劳,等贺州,新州安稳之后,他是要亲自去拜见将军的。
 可惜,他并没有说到做到。
 四月,凉州扶风,井中有黄龙现。
 皇甫将军坐在榻上,忽然拍手,叫道:“大敌逝,去耶,去耶!”,待子弟上前,皇甫将军已无鼻息,嘴角带笑,极为安然,众人悲恸,上奏与天子,天子听闻,亦然大悲,道:“失我冠军侯!”
 又进追封之事。
 此时,凉州三明,只剩下段熲一人,镇压大汉边境数十年的老将一一逝世,而年轻将领又未能达到可以接替这些老将的水平,整个大汉,唯有段熲一人,令小胖子有些心忧,毕竟孙坚,典韦这些人,资质浅薄,尚且年轻,还没有日后的水平,充其量也能为校尉,却不能担主将。
 而曹操这些,更是年幼,就不用多提。
 如今,能够勉强接替三明的,也只有在战争中证明过自己的卢植,董卓,皇甫嵩,朱俊等人,董卓还在返回雒阳的途中,卢植在贺州,皇甫嵩在段熲身边,朱俊则是被派到了幽州担任护乌桓校尉,小胖子决定,等董卓返回,便令董卓前往凉州,担任护羌校尉。
 毕竟董卓久在西凉,与羌人各部落首领的关系也是极为良好的,有他坐镇在凉州,段熲坐镇贺州,朱俊在幽州,大汉周边还是比较安稳的,鲜卑刚除,虽有丁零蠢蠢欲动,可是段熲一日在贺州,他们就一日不敢南下而牧马,至于幽州那边,乌桓等族都是被段熲吓坏了。
 不少异族都是将段熲立了雕像,进行祭祀。
 可以说,都不用段熲出现在幽州,只要他一日不死,乌桓等是不敢进攻的。
 小胖子在稳下了四方局势之后,便决定要开始整治吏治了,曹操在雒阳的手段,让他颇感震撼,虽然他在天书上看过一次,可还是非常震撼,曹操上任之后,雒阳的迅速安稳,让他更是领略到了吏治的重要性,而大汉目前的官吏们,大多是道德出众,而不通政事的孝廉官!
 即使是从太学出身的官吏,也是各方察举而出,方才进入太学的,比起道德操守,小胖子还是希望大汉的官吏都能够像曹操这般,能够干出实质性的工作,能够真正的为民造福,不然,光是道德修养高又有何用呢?而这一点,他需要等到一个人前来雒阳,才能够商议制订。
 此人,便是万人上书要求烹死的,王符,王节信!
 王符待在扬州如此长的时间,是彻底将扬州大治,天子几次让他返回雒阳,想要亲自奖赏他,他都不愿意前来,每次都拒绝,也就是当今天子心胸宽广,若是换个天子,他身为地方大员却不肯回到雒阳,只怕早就被诛族了,而这次,是因为关系到了科功制,关系到了王符心里的政治抱负。
 他方才朝着雒阳赶来,潜夫论之中的种种观点,都是王符一生的追求,若是能够实现这些观点,他死而无憾!!
第0181章 崔寔著作
 金鳞降瑞道兴,黎庶叩首北拜。
 。。。。。。。。。。。。。
 诸盼圣君东来,降世宇内清安。
 。。。。。。。。
 这都都是当朝文豪诗坛领袖,崔寔所作,虽文笔稍有直白,语言稍有简略,却也是能够让天子看到他拳拳爱国之心,表达出了他极为强烈的爱国爱民之情,故而被民众所爱戴,这位仁兄,虽然没有什么政绩,却是一路升迁,从议郎,做到了侍中领博士祭酒,再升到了光禄勋,离庙堂核心也就一步之遥。
 对于这种行为,众人也不好说什么,天子喜欢,你还能怎么办?
 可是,当此人将两部自己的著作进献给天子的时候,这两部书的内容却是让众人震撼了,他们一直都没有想到,一心舔。。。不是,一心作诗写赋的大臣,竟然有这般的见识与才能,他所作的《政论》,递交给了天子之后,简直让天子目瞪口呆,立刻传给了群臣去看。
 按崔寔自己所言,元嘉元年,朝廷召命公卿郡国举荐至孝有操行之士,他受到郡里的推举,被征到公车,因病不能对策,除为郎,他在为官吏期间,谈论当世便利之事数十条,名为《政论》,却没有完整成书,而他的政论也并没有被皇帝所接受。
 小胖子认真的反复观看。
 崔寔的论点切中要害,言论动听且确切,甚让天子动心,论点的第一条,便是禁止,禁止奢僭,反对贪污压榨,因为国家大治,使得百姓富裕,豪强大族虽说受到了打压,可在如此丰收盛世之中,自然也是富裕起来,造成的影响便是奢华成风。
 崔寔很是反对这样的风气,不少群臣认为,奢华是盛世的体现,也能表现出所谓的名士风流,崔寔以为这样的风气是会士子们变得糜烂,无心国事,不愿操劳,小胖子登基之后,因为国库空虚,也是致力于勤俭,到了如今,国库虽然富裕,可是有闻人袭在,他也只能继续勤俭。
 这方面,他是同意崔寔的看法的。
 另外,便是贪污受贿的问题,因为科功制在民屯,官学官职上的任用,大部分官吏的道德修养出现了问题,以致于出现了贪污受贿等诸多事,让何休等官员更是有了充足的理由去反对科功制,崔氏以为,可以通过提高官吏的待遇,提高俸禄养廉,来解决问题。
 另外,他提出,如今的耕地与人口不成比例,如冀州,兖州,豫州等地,耕地少而人口众多,而幽州,并州等地,地广人稀,他提出朝廷还需要大规模的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
 最后,便是关于法制的问题了,他在法制上,也是提出了‘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他提倡德与刑的用途,应该因时而异,在“承百王之敝,值厄运之会”的乱世,应当用重刑治,而在盛世,应该两者合一,他特别的赞扬了宣帝采取严刑峻法,使社会安定。
 又提到元帝奉行儒术,“多行宽政”,成为王朝的“基祸之主”。
 小胖子点点头,确实啊,自己实行严刑峻法,都是时代所逼迫,可以看出自己也是如宣帝那般的英明之主,想来,阳球,张郃等人也是会很喜欢这篇政论的,他又继续看去,崔寔又非常反对赦免之事,认为“赦以趣奸,奸以趣赦”,频繁赦免罪犯,不仅不能制止犯罪,反而使人“轻为奸非”。
 “犯恶尤多”,如此相互促使,“两不得息”,主张不轻易颁布赦令,最好相隔十年以上,才大赦一次。
 这篇完整的政论一出,顿时,百官震惊,纷纷传颂,太学院与门子学的祭酒们最先将此文带走,亲手抄写,令诸多士子们学习,这让崔寔顿时扬名海内,名声天下皆知,随后,崔寔又拿出了另外的大杀器,《四民月令》。
 这是真正的大杀器,天子看了都是险些跳起来,对崔寔惊为天人。
 此书共有九节,叙说了田庄里正月到十二月的全部农业活动,时节顺序,以及诸多手工等,第一节,主要是讲述了该如何祭祀,如何实行家礼,如何对家中子弟进行教育,以及如何维持改进家庭关系,对待社会上的新旧关系等等,也是从多个方面,写出了详细的条例。
 第二便是如何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如何去种植油料,蔬菜,应当如何进行加工等。
 第三是教导百姓如何进行纺绩、织染、漂练、裁制、浣洗、改制等女红手工,其中那详细而又准确的记载,让小胖子有些怀疑,这厮是不是终日在家里做女工??
 第四是教导百姓如何进行食品加工及酿造,看到这里,小胖子已经是有些怀疑,一位终日读书写诗的大儒是怎么精通这些农事的?
 第五是如何修治住宅及农田水利工程,在这节里,大儒又化身成为建筑大师,教导百姓修治住宅,甚至是对于兴修水利,也是有很不错的见解,应该拿去给王符看看。
 第六便是如何收采野生植物,主要是药材,并配制法药,这厮,真的连如何配置药材都懂!小胖子甚至还找来了宫中的太医令,要求他来看看这篇内容,是否属实,谁知,太医令只是看了几眼,便拿出笔墨便要抄写下来,这已经让小胖子相信了此书的真实性。
 第七是如何保存收藏家中大小各项用具,这点小胖子倒是没有过于在意。
 第八节是讲述了粜籴及杂事。
 第九节则是如何洗浴,保持清洁,以及清洁之重要性诸类,小胖子对此也没有在意,保持清洁能有多么重要?
 当完整的读完了九节之后,小胖子已经是对这位大儒惊为天人了,他将此书递交给了何休,让何休去看,何休只是看了几眼,便有些不可置信,问道:“可是宫中古籍?”,小胖子告诉他,这是大儒崔寔所作,何休却是怎么也不相信,他能够写出政论,他还相信。
 可是这本书,从农事,写到了修筑,写到了女红手工,写到了医术,甚至还提到了畜牧配种之类,这怎么可能是他能够写出来的呢?何休拿着书,又看了片刻,摇着头,说道:“臣是绝对不信的,他写个诗歌文赋还行,这书,他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小胖子幽幽望着何休,问道:“何师,要不我们立个赌约?”
 何休看着小胖子,这话怎么如此耳熟呢?
第0182章 烹闻人袭
 打赌一辈子只赢过一次的何休,最终还是没有选择与小胖子打赌,毕竟,这个自己教导出来的小胖子贼得很,竟然他敢与自己打赌,那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小胖子直接派人将崔寔叫过来,何休又翻开书不断的看着,不知在念叨什么。
 过了片刻,崔寔方才赶来,看到何休也在,不禁有些诧异,拜见了天子,又拜见何休,还没有等到天子开口,何休便迫不及待的问道:“这书,真的是你亲自书写的?”,得亏崔寔脾气不错,并没有生气,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正是我所书写。”
 “你。。。精通农桑?女红?连医术也知晓?”
 何休有些不可思议。
 崔寔恍然大悟,说道:“原来何公是惊诧与此,我虽著写此书,其中诸多内容却并非自己所撰,其中农桑之部分,乃是我四处游侠,拜访各地老农,以及民屯官吏,总结而成,其余也皆然如此,我只是总结众人之学问,著作成书罢了。”
 何休不由得感慨道:“纵然如此,却也是崔君大才,此书,令百姓受益匪浅,凭此,君可封侯!”,说完,他又转头看了看一旁的小胖子,小胖子心里一乐,说道:“宋典!”,宋典立刻跑了过来,朝着何休与崔寔行礼,小胖子说道:“令人将此书抄写,不可有错,抄写之后,交于官学之中,让各地的孩童也都学一学。”
 “另外,给各地郡县官吏都发一本,让他看看,该如何治理农桑!”
 “是!”
 小胖子说完,又看了看崔寔,笑着说道:“崔公著书,大功也,进乡侯,食邑可自行选取!”,崔寔连忙大败,口称不敢,小胖子笑道:“你数千篇夸赞朕的诗歌文赋,不及使黎民多一黍!”
 当此文传出之后,崔寔的声望顿时冲天,成为与何休,郑玄并肩媲美的大儒,因为天子向来重视农桑,各地官吏们都是纷纷争抢这部《四民月令》,闻人袭一看,立刻定下了规程,若是士子要抄写观摩,不必缴纳费用,可若是大户重臣,抄写一部要缴纳一千钱!
 小胖子有些不悦,抄写一部书便要缴纳一千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