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捡到一本三国志 >

第94部分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94部分

小说: 捡到一本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不可能的。
 太学与门子学,也顿时停课,因为教导他们的经学博士们都去参战了,他们也不堪落后,立刻跟随自己的老师,加入战局,性情火爆的太学生的加入,只让局势变得更加混乱,就连各地的官学,也是如此,边塞地区的匈奴人,惊恐的看着平日里笑呵呵的教导自己的祭酒,卷起衣袖便相互斗殴。
 目瞪口呆,完全不懂发生了什么事。
 刘宏终究还是受不了这样的混乱,他下令,禁止再谈论经本的问题,并且召各地的经本大儒入雒阳,当然也有本地的蔡邕,何休,以及袁家,荀家那些大儒,前来商谈,并且要他们制定出一个规范经本,作为典范,结束这场混乱,因为这涉及到了儒学学术,这些大儒都是纷纷动身。
 当众人赶到雒阳的时候,这些原本好友知己,彼此都是没有交谈,各自怀着自己的理论,都将他人的视为谬论,天子不想见到这些大儒,生怕他们在自己耳边吵吵,他对经本没有什么认识,不想被拉下水,直接命令众人以蔡邕为首,编写经本。
 其中,需要规范,制定的经本,共有《鲁诗》,《尚书》,《仪礼》,《周易》,《春秋》等五经和《公羊》,《论语》这两传,因为工程量有些大,而且各方的观点也有所不同,这注定了会是一场艰难的举措,青州孔家,对于这几本,似乎最有发言权,他们拿出了嫡传的经本。
 蔡邕等大儒,在嫡传经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制定,当然,各个大儒的侧重点也是不同,蔡邕也是听取了多位大儒的意见,若是有不同之处,便关上门来,让他们二人进行辩论,必须要分出胜负,且不能动武,因为没有人旁人观看,胜负也是不难分。
 在三月之后,蔡邕方才拿出了规范之后的五经两传,刘宏亲自观看之后,令他抄写与四十六块石碑之上,经工匠雕刻,树立于太学门外,此举成为了大汉有史以来的官定儒家经本,亦被人称为建宁石经,而且,蔡邕还刻意的用隶书体书写完成,因此也被称为一字石经。
 这本石经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立下之后,吸引了无数人前往观看和摹写,竟然使得整个太学院周围都被挤满,各家对于经本的争吵也就平息了,儒家的思想书籍算是初步达到了统一,而由于通篇抄写所使用了隶书,也使得隶书的地位大增,隐隐有成为官方文字的趋势。
 虽然过程之中,大儒们有不少的争执,但是当石经立下来之后,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项震铄古今的成就,这会让后世都能学习到正统的儒学思想,而那些与石经不同的经本,都会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向来争吵不休的各家儒家思想,也很有可能会因此而统一起来。
 对于儒家而言,这项成便是学术界上的里程碑。
第0198章 涿县游侠
 建宁八年,七月
 因为建宁石经的建立,故而形成了一股席卷天下的文风,蔡邕,何休,郑玄等大儒的声望如日中天,学子们纷纷到达雒阳,想要拜蔡邕为师,学习受到朝廷认可的正统儒学,蔡邕因为本身就在太学院任职,没有答应这些士子们的请求,而太学院的人数又因为爆满,士子们无法进入。
 他们又前往何休府邸,想要拜何休为失,何休则是借着年龄过大,不适合再收徒为理由,也是没有答应,其余那些大儒,因为是世家大族出身,生怕大规模收徒会引起天子的忌惮,自然也是不敢收,唯独郑玄一人,来者不拒,正好凉州缺基层官吏,这些士子来的太及时了啊。
 无数士子涌向了凉州,纷纷摆在了郑玄的门下,成为了大儒马融的徒孙,与这一般的还有卢植,卢植也是因为贺州缺少官吏,因而打起了收徒的念想,他本人也是大儒马融的弟子,在幽并地区,名望比郑玄还要响亮,故而吸引了不少幽州,并州的士子们前往求学。
 幽州,涿郡,涿县,易亭,楼桑里
 年轻人惬意的背靠着一棵巨大的桑树,周围围着十几个少年,他们全然跪坐在周围,有些崇拜的看着靠着桑木的年轻人,他开口道:“必须得要想个法子,打进涿县,那里商贾商贩多得很,油水颇足。。。。”
 “大兄,我们虽人多,可是涿县游侠都是成人男丁,我们都还没有立冠,也打不过他们,为之奈何?”有少年疑惑的问道。
 “嘿,若是我们都能弄到佩剑,数十把长剑,他们也不敢与我们争斗的,只是可惜。。。。”年轻人皱着眉头说道,在这伙少年之中,他年纪并不是最大的,反而是有些偏小,可是他相貌有些奇特,双手过膝,双耳稍大,面目倒是英俊刚毅。
 “不如,便从楼桑里的商贩之中,先搞些钱,再想法子弄到佩剑,杀进涿县?”
 一个虎头少年在最前方,有些疑惑的问道,年轻人一听,一掌打在了他的额头,骂道:“楼桑里都是自家的父老乡亲,混账,你还想动自家人?”,那少年顿时低下头来。
 诸多少年正在商量,忽有一少年在远处大叫道:“大兄,族母唤你呢!!”
 年轻人抬起头,淡然的看了远处一眼,吐掉了嘴里叼着的草杆,对众人说道:“我先回去了,我会想个办法的。”,众人起身,大拜,告别年轻人,年轻人便悠闲的朝着家走去,他姓刘名备,尚且无字,他可是汉室宗亲,他的祖父刘雄曾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可惜父亲刘弘早亡,使得他家业没落。
 他与生母相依为命,可是这厮从小便异与常人,他的故乡,多有桑树,他家屋舍东南角篱上有一桑树高有五丈于,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当时听到这句话的同宗长辈无不吃惊,而他的叔父刘子敬则是告诫他说:“你不要乱说话,不然会让我们一家遭灭门之罪啊!”
 慢慢长大之后,他就表现出了更多的异常,与一般农家少年不同,他喜欢听音乐,喜欢猛犬烈马,从小便在外面厮混,又因为他性格刚烈,素有胆魄,而且对待好友又非常的亲近,使得他从小便有一群同伴紧紧跟随在他的身边,在十几岁的时候,便已经折服了当地的大多游侠,并且成为首领。
 当他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正在制作些物什,准备贩卖,刘备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悦的说道:“阿母,昨日不是给了你不少钱麽?为何还要做这些?”,那妇人望着他,眼里有些失望,说道:“那些钱,是你从涿县商贩手里抢夺的?”
 “什么叫抢夺,我们负责保护他的安危,不受盗贼所害,那些钱是他们所献出来的!”
 “阿郎。。。”妇人看起来有些悲伤,她说道:“我没有教好你,你身为汉室宗亲,怎么可以做出些欺压良善的举动来?当今圣天子,与你同辈,乃是你之族兄,圣天子行仁政,大治天下,我以前卖这些,还要收重税,如今都减少了许多,我日后本分劳作,你我母子,也是能度日的。。。。”
 刘备皱着眉头,没有言语。
 “阿郎啊,你若如此,我日后如何面对你阿父啊!”妇人伤心的说着,刘备这才无奈,劝道:“阿母,休要哭泣了,我日后不做游侠了,不做了,好麽?”,妇人心里知道刘备不过是在哄她,无奈的说道:“你叔父言,大儒卢植有意授徒,他想派德然前往拜学,你要不要跟他一同前往?”
 “贺州?太远了,我不能让你独自留下,自己去远方游学,这是不符合礼的。”刘备说道,妇人再劝道:“你已经是立志求学的年龄了,这里有同宗人照顾我,你不必担心,叔父要资助你读书,你也不必忧愁钱财,阿母日后会将钱财还给你叔父的。。。”
 看着母亲那有些花白的头发,年轻的刘备叹息,逼着眼睛,思考了许久,方才缓缓低着头。
 看到刘备答应,妇人是说不出的开心,其实,这件事,她已经提出了好多次,她不希望孩子整日在外头厮混,与他人打打杀杀,自己的孩子从小异于常人,将来定然大有作为,无论如何,都要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让他能够成才,贺州虽然遥远,可是只要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成才,她也认了。
 至于钱财,自己只要多劳累一些,应当是能够偿还小叔的钱财的。
 刘备又与母亲闲谈了片刻,便找了个借口,出了家门,他朝着叔父的院落走去,这里大多都是刘姓同宗,他叔父的家,离他并不遥远,自从父亲早逝,同宗的叔父便一直将他视为亲生孩子,从小照顾他,乡人对自己的叔父也是陈赞有加,他缓缓走到了叔父家门口。
 却忽然顿住,因为他听到了里头的争吵声。
 “贺州如此遥远,你要让德然前往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带上那竖子?”
 “你可知路途要花费多少钱?”
 “拜师又需要多少?”
 “他的叔父是刘子敬,又不是你,你不过是他的同宗,为何要如此?”
 “妇道人家,你懂什么?他的父亲自幼与我亲善,我视他为兄长,他的孩子,便是我的孩子!”
 “他从小异与常人,我们宗族有这个孩子,是我们宗族的福气,这些事,你需要管!”
 “钱财又算得什么,他与我生子一般,刘子敬家境贫苦,我不资助他,莫非就让他一直做个游侠浪荡儿麽?”
 刘备站立在门口,静静的听着屋内的争吵,却没有开口,就这样站立了许久,他方才朝着叔父的家重重一拜,低声说道:“叔父今日之恩,备定然以死相报!”
第0199章 掖庭宫女
 文风昌盛,天下各地的年轻士子,游侠都开始了求学之路,对于这些事,最为开心的自然还是蔡邕这些大儒,他们似乎都能看到儒学的再一次兴盛,在他们的眼里,天子最为突出的贡献,可能就是设立孔庙与建宁石经,当然,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
 在建宁石经摆放后的第五十日,天子亲自来到了太学院外,摆下宴会,宴请各地前来修编五经的大儒们,这些大儒们将这视为天子对自己的认可,开开心心的便去参加了宴会,诸多太学生更是欢呼不已,自发守在太学院周围,说是要守御架。
 天子要想要见这些人,也并不是心血来潮,一方面,他是要表现出自己这个皇帝对于儒学的重视,毕竟他也是学儒学的儒雅之君,第二个方面,自然是要看看这些大儒对自己的态度,荀家,袁家那些个隐居不出的大儒,平日里对于自己的征辟都是不屑一顾,可是他们又有很大的号召力。
 对于这些人,天子自然还是亲自去看一看。
 若是不亲眼看看这些大儒,他还有些不放心,当宴会开始的时候,蔡邕便为天子一一介绍这些大儒,天子也是认真的观察着,蔡邕心里也是有些奇怪,这些平日里争吵起来精力十足,毫无老态的大儒们,今日都是弯着腰,眯着眼,佝偻着身子,看起来有些奄奄一息的感觉。
 这些大儒们颤颤巍巍的起身,朝着天子大拜,不知为何,天子心里忽然出现了昔日河间国,解渎亭里自家那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刘伯的模样,天子对他们也是足够的尊敬,笑着说道:“各位年事已高,不必多礼,坐罢,坐罢。”,各位大儒这才缓缓入座。
 何休对他们似乎有些不屑,正坐在左侧,自顾自饮,宴会开始之后,气氛也是有些沉默,唯独蔡邕,何休,以及太学院里一些治经博士,才会跟天子有所交谈,而其余的大儒都是跪坐着,看起来似乎年迈的已经开不了口,天子笑着说道:“各位大儒齐聚与雒阳,使得雒阳文风大盛,朕亦沐浴其中啊!”
 大儒们纷纷口称不敢,天子又问道:“诸君,可愿留在太学院,共兴文事?”
 本来还在恭维的大儒们,听到天子的询问之后,顿时哑口无言,有几个人连忙起身,都是些什么年事已高,久病缠身之类的推辞之言,天子的脸色也就渐渐变得肃穆起来,统一了思想,对于他治理天下,是善事,这些大儒也算是为他立了功。
 可是他们一直都不愿意出仕,莫非是瞧不起朕麽?
 天子心里有些恼怒,他冷冷看了几眼,这些大儒都是低着头,没有言语,天子忽然又笑了起来,说道:“各位,劳苦功高,来,饮酒!”
 众人这才撇开了方才的不愉快,开始饮酒,期中又有歌姬献乐,众人也渐渐放开了,开始聊了起来,天子饮酒,饮了数杯,脸色微微赤红,看起来有些醉酒了,他笑着看着场上的歌姬,手舞足蹈,看起来格外的开心,看到天子醉酒,几个黄门也是站在了他的身后。
 若是天子有什么失态的举动,他们是立刻阻止宴会的。
 天子醉醺醺的望着场上的大儒,咧嘴笑着,大儒们这才松懈下来,几个人的背也就渐渐挺直了,天子依旧是在作乐,唯独何休,有些鄙夷的望着这些大儒,摇了摇头,宴会一直到了深夜,几个小黄门将天子扶上了牛车,便先行返回,而其余大儒,则是起身恭送。
 牛车行至宫内,到了殿里,宋典扶持着醉醺醺的天子上了床榻,盖上了被。
 “派人去看看荀爽,荀靖二人,看看他们稍后与何人见面?”
 宋典大吃一惊,天子看着他说完,便再次躺下,宋典点点头,便立刻走了出去,天子躺在床榻上,对于这个大儒,心里却是有些忌惮,尤其是他们今日的表现,像极了少时的刘伯,看似人畜无害,却是故意隐忍,他们又不愿意出仕,天子心里对于这些大儒,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他本想将他们都留在雒阳,可是人家不愿意,他又不能强留,他们要回去便让他们回去,可是,他们可不能像郑玄,卢植那样大肆收徒,他好不容易打压下的世家,若是再次招收门生弟子,岂不是让他功亏一篑?今日看来,这些家伙不足为虑。
 在他佯装醉酒之后,他们竟然便原形毕露,这样反而让天子打消了心里的忌惮,只有荀家那几个大儒,即使在他醉酒之后,依旧保持谦恭的模样,反而让他心里更加忌惮,总的来说,天子还是从来没有放下对于这些世家大族的戒心,若是寒门大儒,他相反还不放在心里。
 可若是世家大族,难免他们教导出来的士子,将来又会成为新一代的世家门生,这些士子,天子能够安心任免为地方官吏麽?汉人重恩,他们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