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第4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永珠眨眨眼睛:“我还有压岁钱?”有点不好意思。
杜秀岩就笑:“这是替你师父,我们爹给的,你就放心收着吧?”
王永珠也就不客气的将荷包收起来了,谢过了两位师兄。
闲话寒暄了片刻,就进入了正题,那边杜家两兄弟本就从杜太医的信中知道了宋重锦的身世,加上这几日卫国公府的动静,这个圈子的谁不知道?
都睁着眼睛,竖起耳朵来盯着国公府呢。
那边杜秀岩就问王永珠在国公府可过得习惯?还是担心她受欺负,到底是自己亲爹收到关门小师妹,若是知道小师妹受了委屈,自己和大哥都不管不问,只怕以后自家那日子就不好过了。
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有让言氏和古氏年后去国公府拜访去,也算给王永珠撑撑面子,好歹也是杜太医的关门弟子不是,虽然不是权贵,可杜家到底位置特殊,一把人也不会得罪他们。
杜家别的帮不上,这点子小忙还是无碍的。
王永珠感念杜太医和两位师兄的一片心意,也不瞒着:“我跟我娘都是乡下来的,乡下人么,礼数差一点,谁也挑不出理来,国公夫人这样的诰命夫人自然是不会跟我们一般见识的。我脸皮厚,那边府里到底还要看在相公的面子上,不敢太过分。”
“倒是不敢麻烦两位嫂子去看我,一是那府里如今情况不明,二来,让那边府里知道咱们的关系,咱们是占了杜家的光了,就怕有那不长眼睛的,拿我们没法子,倒折腾起两位嫂子来,两位嫂子都是斯文人,斯文人就容易吃亏,到时候岂不是我的罪过了?”
“师兄放心,我岂是那种吃亏不还手的人?就是我乐意,相公和娘也不乐意啊!”
王永珠知道杜家两兄弟的一片好心,想来也是看在杜太医和齐夫人的面子上,才这般。
可越是这样,她越不能辜负了杜太医和齐夫人的好心,如今事态不明,何必将杜家拉下水去?
因此断然拒绝了。
杜家兄弟互相看了一眼,说实话,对于宋家这摊子浑水,他们两兄弟都不想掺和,只是拗不过亲爹和亲娘罢了。
本以为提出来,宋重锦和王永珠会喜出望外,毕竟他们在京城是孤立无援,全靠着宋弘那点子慈父情怀。
若是宋重锦春闱高中么,那还好说,算是能站住脚跟了,可如今他们只不过是水上的浮萍,无根无靠的。
杜家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来,那就是站在了宋重锦的身后,对宋重锦来说,那几乎是雪中送炭。
只要不傻,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可没想到居然被拒绝了,那话里的体贴之意也很明显,他们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想将杜家拉下水。
两兄弟终于有些明白,为何亲爹和亲娘这般护着这对小夫妻了。
杜仲景一贯方正的脸都柔和了几分,又说了几句家常话,才不经意的道:“说来卫国公府这事,也闹得沸沸扬扬的,连宫中也都知道了,据说年前卫国公在御书房里,跟皇上说了小半个时辰,出来的时候卫国公眼圈都是红的,腿都跪瘸了,听说跟皇上请罪呢。”
“不过卫国公请罪后,还这样大张旗鼓地介绍你,想来你的身世是无碍了。”
宋重锦和王永珠对视一眼,这倒是个好消息。
若是皇帝还揪着当年齐家的事情不放,只怕宋重锦春闱一事就玄了。
可既然宋弘都有把握举办宴会,想来皇帝是轻轻放过了。
这悬在头上的一把刀,总算是拿远了些。
宋重锦郑重谢过了杜仲景,杜仲景敢透露这样的口风,已经是着实难得了。
这份情,他记在心上了。
又说了几句闲话,看时候不早了,后院言氏已经派人来请了好几次了,几人才又往后院而去。
一番见礼,互相拜年后,王永珠如今荷包鼓鼓的,在国公府别的没有,横财是发了不少,手头也更阔绰了。
给杜家几个哥儿,一人塞了一个荷包,里面塞满了各色小金锞子,言氏和古氏看王永珠对孩子这么大方,那脸色也就更温和了。
和和气气的用了午饭,王永珠和宋重锦也就告辞了。
回宋家小院接了张婆子,回到卫国公府邸,宋弘就派人来将宋重锦给叫了过去。
王永珠这几日也习惯了,宋弘也不知道是想表达他对宋重锦充沛的无处可倾泻的父爱呢,还是想让隔开宋重锦和自己,反正每天恨不得将宋重锦栓在裤腰带上,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看在别人眼里,这就是明确的信号,国公爷如今最器重的就是新回来的大少爷。
一时这府里人心都有些浮动,不少人都暗搓搓的跟宋重锦示好。
宋重锦却不为所动,看在大家眼里,宋弘心里怎么想不知道,可宋弘身边的几个亲兵,却纷纷点头。
王永珠也不得闲,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天怼了于氏的缘故,高氏从那天起,对王永珠的态度很是和蔼了几分,少了几分客气。
因着初四那日,不仅是前院宋弘要将宋重锦介绍给大家,后院这边,大家也都盯着王永珠呢。
虽然都知道王永珠是乡下来的,礼数肯定粗疏,可若太失礼,只怕丢了国公府的面子,宋弘也是不会答应的。
因此,初三一早就让人将王永珠叫到正院,让姜嬷嬷给王永珠普及这亲朋好友故交和国公府的关系。
虽然时日太短,可也只需要王永珠记住几个最紧要的亲戚和故交也就是了。
王永珠背了一天京城权贵圈子的关系谱,那错综复杂的关系,如同蜘蛛网一般,以王永珠那超人的记忆力,也还有几分头晕。
那边姜嬷嬷却越说越是心惊,她本想着随便说说要紧的几个亲戚也就是了,这临时抱佛脚,能记得住几个?说多了,只怕大少奶奶还记混了。
没想到,这她说一家,大少奶奶就重复一家,一个说错的都没有。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高家的谋划
姜嬷嬷心里如何想,暂且不提。
只说高氏那边,却放在理事完之后,半靠在榻上沉思,贴身丫鬟明月正小心翼翼地给高氏按着头。
高氏闭着眼睛,屋里静悄悄的,没人说话,她脑子里确是乱糟糟的。
昨儿个回娘家,宋弘要大宴宾客,将自己认回来的儿子介绍给大家的事情,交好的亲朋故友都知道了,高家人先就知道,宋弘要认个儿子回来,可也不能说啥,自己闺女嫁过去没有生育,还伤了身子,没被宋家休弃,就已经不错了,还能说啥?
你闺女不能生,还不让别人生?这是要宋家断子绝孙不成?
再者,如今宋家可不是当初的宋家了,宋弘简在帝心,高家却因为先帝驾崩后,在当今登基上没出什么力,慢慢的也就沉寂了,若不是还有荣宜县君跟太后的情分,还有卫国公这个女婿,只怕如今更是艰难。
如今高家在朝堂上势力大不如前,就宋家一个得力的姻亲,有宋家撑着,还不怎么显颓势。
因此高家人比宋家人还关心这宋家的世子人选,高氏膝下无子,没有一个融合高家和宋家的血脉,如今宋弘看在高氏的面上,对高家态度还跟以前一样,可若是宋弘不在了,世子继承国公府,这和高家可就没啥关系了。
以前高家人就多次劝导高氏,要么就直接抱养一个刚出生的庶子养在膝下,养大了也就养熟了,和自己亲生的也差不了什么了。
要么,就选一个娘家势力最差的,没有根基,得靠着高家,拿捏得住的,这样的人,即使当了世子,也逃脱不了高家的掌控。
偏高氏早些年是伤心过度,提都不能提这事,一提就哭。
荣宜县君一辈子就这么一个闺女,那是掌中明珠一般养大,千依百顺,高氏一哭,别人还罢了,荣宜县君就先恼了,自家闺女都这样了,还逼她,岂不是要她去死?
有荣宜县君这尊大佛镇着,加上宋家态度一如既往,高家人也就只得罢了。
可这样看着宋家的几个孩子都渐渐长成了,宋弘和高氏年纪也大了,这事已经迫在眉睫了,高家人就坐不住了。
更不用说这突然接回一个这么大的孩子,算年纪还是跟高氏成亲前就有的,而且大张旗鼓,高家人心里就猜测着,莫非宋弘要立宋重锦为世子?
高家人得了这个消息后,年都没过好。
都觉得这宋重锦回来就是长子,又还是举人,年后春闱,只要考得不是太差,以宋弘在当今皇上面前的脸面,那以后的前程还能差?
再者宋家重字辈这几个,除了最小的宋重钦还看不出好歹,其他几个儿子也不过是普通,是断断比不上宋重锦的。
不说宋弘,就按照他们心里想着,宋重锦当世子不说别的,宋家起码几十年无忧了。
而且他的亲娘也早就去了,没有外家,若是真要立他为世子,倒是比立其他人还强些,只要高氏能将宋重锦记在名下,那高家就是宋重锦名正言顺的外家。
这样一个外来的小子,在京城没有根基,高家主动伸出手来,那小子傻了才会拒绝。
要知道,记在高氏名下,他可就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了,宋弘就算想立别的孩子当世子,只怕也不能够了,起码高家就第一个要跳出来反对。
高家如今虽然看着势颓,可有荣宜县君在,只要她在太后耳边吹吹风,当今皇上最重孝道,这事就成不了。
说来,这对宋重锦和高家都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就连荣宜县君都动了心,昨日里拉着高氏劝了半日,她如今年已年近花甲,不得不想想身后事了。
宫中太后比她还要年长,就算宫中保养得宜,可到底上了年纪,万一有个什么,这座最大的靠山一倒,自己还有县君的爵位在,只要不作死,就不会有事。
可自己的闺女,这一辈子,没个孩子,有自己护着才好,太后和自己一走,她下半辈子可怎么办?
当初她心疼闺女伤了身子,怕她伤心,拦着不许高家人逼她。
如今也为了她后半辈子有靠,不得不主动劝高氏,“闺女啊,不是做娘的逼你,趁着如今太后和我还能护着你,替你做主,你也该想想下半辈子了吧?若是国公爷走在你后头还好,你也算是个有福气的,可若是国公爷走在你前头,你可怎么办?”
“俗话说的好,这女人一辈子,没出嫁靠爹娘,出嫁了靠夫君,夫君去了,就得靠儿子了。你这一辈子,在娘家的时候事事如意,出嫁了除了没个孩子,也算顺心,可如今你要是再不打算打算,真等老了,还要向你府里那些姨娘低头不成?”
“还是你以为那些从别的女人肚子里爬出来的下贱种子,还能真对你孝顺不成?听娘的话,我看女婿新找回来的那个没娘的庶子,就不错,没了亲娘,听说娶的媳妇又是乡下的,上不得台面,那岂不是正好?”
“这样的乡野女子,就算将来成了国公夫人,是能外出交际,还是能应酬?只怕中馈都打理不好,到时候国公府还不是都在你掌握中?”
高氏一言难尽的看着自己的亲娘,很想说,娘你真是太天真了,也许别的乡野女子她能把控,可王永珠,她还是别做梦了。
荣宜县君误会了高氏的表情,还以为高氏心中不痛快,恨铁不成钢的道:“你啊你啊,都怪娘宠你太过了,如今都这把年纪了,还想不开,尽想着那些情情爱爱的。这种飞醋你也吃?就算宋重锦是你跟女婿成亲前生下的,那又如何?”
“先不说他娘生下他就死了,这都几十年了,人都化成灰了,有什么好吃醋的?再说了,这哪家的大家公子不都是这样过来的?谁成亲前没个房里人?能在婚前不弄出个庶出的孩子,就是知礼的人家了。女婿这般的,也不为过不是?”
“这么些年来,女婿对你也算是京城里的独一份了,你还想怎么样?”荣宜县君恨不得劈开自己闺女的脑壳,看看里面到底想些啥?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宾客
都是陈年的旧事了,怪谁?若是闺女是个有福气的,当初那孩子生下来,就是嫡长子,早就立了世子,稳稳当当的,何必到了今天,还要苦心谋划?
到底不忍苛责自己疼到大的闺女,荣宜县君叹口气:“你将娘的话记在心里,好好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高氏心中却是一肚子的委屈,只是不好跟亲娘说,她知道亲娘心疼自己,越发就不能让亲娘担心。
只得低头应了。
此刻回想起荣宜县君的话,高氏知道亲娘是一心为自己打算,可她过不去自己心中那个坎,只要想起那个在自己肚子里呆了六个月的小生命,就忍不住心如刀绞。
那是她的骨肉,她唯一的孩子!流下来的时候,已经长出小手指甲和小脚趾甲了,会在肚子里翻滚,用脚踢自己了,可自己却没保护好他……
高氏摸着平平的肚子,眼泪无声的流淌了下来。
当然,高家的这些谋划,宋重锦和王永珠还不知道,要是知道了,只怕还要笑高家自作多情,就是你们乐意了,咱们还不乐意呢?
不管大家都是什么心思,可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大年初四这一早,国公府大门打开,宾客云至,门口一条街道上,都停满了来道贺的马车。
以宋弘如今的地位,自然不用在门口迎宾,除非来了几家关系亲密的,才到二门口迎接。
反正他儿子多,年纪小的就算了,老二宋重钧,还有老三宋重钊、还有老四宋重钥,都被他吩咐,带着管事的在前头迎客。
他却将宋重锦带在身边,重要的客人,就带着上前寒暄两句。
这态度,谁还看不出来?今日能登门道贺的,都是千年的狐狸,一个眼神都能脑补出太多事情,更别提这几乎是明晃晃的信号了。
一个个,看着宋重锦,那真是和蔼可亲,比对自家兔崽子态度都好。
开口是恭喜,闭口就是国公爷后继有人,更有跟宋弘关系亲密的,看着两父子那几乎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心中都有了数。
那见面礼跟不要钱一般的塞给宋重锦,口里还都说些,既然认回来了,那就好。闲了到家里去跟自家那几个不成材的小兔崽子们多亲近亲近之类的话。
宋重锦跟在宋弘后头,心里默默地记着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