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第5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姑父当上县太爷了!
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从过了二月开始,家里人就惦记着,也不知道姑父考得如何了。
倒是想去县城打听一二,可如今家里因着姑父中举人的原因,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整个春天愣是没抽出空来。
加上还要照看老姑留下来的茶山,等鹰子沟的新茶采完后,他们又弄了一批新茶树枝回来栽上,这才忙完。
前两日还听爹他们说,要去县城去打听情况呢。
没想到这好消息就有人送上门来。
金罐拔脚就往家里跑,那送信的人话没说完,就看到金罐跑远了,忙跌脚道:“小少爷,你别跑,等等我——”
一面喊着,一面翻身上马追了上去。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报喜
跟在金罐后头的其他孩子,也都是半大不小的小子,懂些事情了,别的听不明白,金罐他姑父宋重锦成县太爷这句话,那可是听得真真的。
大些略懂事的,也都赶快跑回家告诉自家大人去。
那些小的虽然不太明白,可也跟着凑热闹,喊得满村子都知道了。
宋重锦当县太爷了!
村轰动!这可是七里墩从来没有过的好事啊!
简直是山窝窝里飞出了一只金凤凰!
得到消息的村里人,都忙忙的往王家赶,想问个究竟。
金罐跑到家,王家今儿个事情不多,又准备去县城,几兄弟正在一处商量呢。
就看到金罐跑得鞋都掉了,进屋气都没喘匀,声音都变了:“爹,爹——姑父当官了!”
一句话,没头没尾的,一时王家三兄弟都没反应过来。
还是王老三脑子活络,先跳了起来:“金罐,你说啥?是不是你姑父考中进士了?”
金罐点头如捣蒜:“刚才有人骑马来报信,说咱们姑父中了进士,还当了县太爷了!”
县太爷?!
王家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县太爷可是一县父母官啊!他们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不过是镇长和宋重锦这个举人老爷。
这县太爷都是传说中的人物!
王永富激动得话都说不俐落了:“真……真的?那……那咱们…”
王老三看自家大哥这般没出息的模样,忍不住上前将他扒拉到一边,然后问道:“那报信的人呢?”
总得问个清楚吧?
金罐这才一拍脑袋:“我急着回家报信,把他丢村口了!”
王老三气得一脚踢过去:“还不快把人请到家里来,好生问问——”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门口有人大声道:“是宋大人的岳家吗?”
王家兄弟忙三步并作两步迎了出去,就看到那报信的人,牵着马,站在门口探着头朝里面望。
忙将人给迎了进来,三兄弟陪坐着,又让快倒茶,端点心上来。
江氏和柳小桥手脚麻利的烧水,放了茶叶让金花给端了上去,一面又通灶膛,生上火,热油煎了四五个鸡蛋,再放水煮开,最后放了一大勺的红糖,给端了上去。
这在乡下,已经是极为尊贵的待遇了。
乡下没什么点心,来了客人,好的人家,给泡一杯红糖水,就已经不错了。
能来一碗红糖鸡蛋,那更是不得了。
报信的那人,得了镇长的吩咐,早上连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赶往七里墩,此刻肚子里空空的,又渴又饿。
喝了一碗茶后,更觉得饿得慌,看到这一大碗红糖鸡蛋,也顾不得客套,接过来一气下了肚,才觉得舒坦了。
先他进院子就打量了一下这王家,几进的院子,虽然不是青砖大瓦房,可看那半截墙都是石头,屋顶的瓦片整齐,更不用这屋里,家具也都算齐备,一看就知道殷实。
知道自己今儿个的报喜钱恐怕少不了了,因此态度更加谦卑了些。
不等王家三兄弟问,就要将消息细细道来。
还没开口,就听到外头一阵喧闹,然后门就被推开了,只见里正和王家、宋家、李家几位族长,急匆匆的赶来。
一进门,还没看清里面的人,王家族长就大声的问:“永富,我咋听说你们家重锦当县太爷了?”
不怪他抢在里正面前说话,没办法,他激动啊!
这宋重锦以前是宋家人,可后来不是跟宋家断绝关系了吗?然后娶了他们王家的闺女,都说女婿如半子,这算来就是他们王家的人了。
宋重锦当县太爷了,谁脸上有关?自然是他们王家人啊!
王家族长倍有底气,看宋家族长的眼神都充满了神之蔑视。
活该!眼瞎!当初那么对宋重锦,逼得好好的孩子跟宋家断了情分,如今只怕肠子都悔青了。
宋家族长岂止是肠子都悔青了!他这辈子就属今天最后悔了,恨不得到祠堂里哭祖宗去!
若是当初他对宋重锦好一些,不放他跟宋家断亲,如今这宋家岂不是比王家更名正言顺些?
哪里轮得到王家来耀武扬威?
只是事已至此,说什么也晚了,再多的苦水只能自己吞了,脸上还得陪着笑脸。
里正哪里看不出来这王家和宋家族长那点子心思,只不过他也知道,这宋重锦是王家的女婿,将来这王家在七里墩只怕是要一家独大了。
就算是里正,也得给王家几分面子,因此即使王家族长抢在他前头说话,他也不见恼,还笑眯眯的道:“我们听到孩子们回家说了,就急忙赶来,想问个究竟!可是真的?”
那报信的人,听了这话,忙挺起胸脯,咳嗽了一声:“自然是真的!宋大人被皇帝钦点为赤城县县令,不日就要上任去了!这次回来,也是奉旨衣锦还乡!这可是从来没有的荣耀!”
王家人听了这话,更是喜气洋洋满腮。
还是里正绷得住,虽然心中也喜悦,还是问了一句:“请问,这位是?”
那报信的人忙道:“我是镇长派来给你们报喜的!宋大人和夫人一行昨晚才到镇上,镇长特意叫我来送信——”
里正立刻就明白了,这等的大喜事,不仅对他们七里墩是大好事,就镇上来说,那也是极为难得的好事,恐怕现在镇长正在招待宋重锦他们呢。
当下忙道:“宋大人衣锦还乡,这可是咱们村百年未出的大喜事,也是咱们村的荣耀。咱们得去迎接宋大人回家才是正理——”
王家兄弟还罢了,其他几个族长一听,就知道,这可是露脸的好事。
能抢在村里其他人前头,先去镇上迎接宋重锦他们,不是能先刷一波好感和脸熟么?
以前只是举人,就能给他们带来这么多好处,如今都当县太爷了,虽然不知道那赤城县在哪里,可既然是皇帝钦点的,肯定错不了!
这样的时候不巴结,什么时候巴结?
一时,几个族长都争先恐后地开口:“我去!我代表王家去——”
“我代表宋家去——”
……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江氏的心思
王永富还没见过这样的架势,若是以前,他肯定急得只搓手。
可这一两年的生意坐下来,他也比以前知道的多了些,加上自从宋重锦中了举人后,他们家的地位,在七里墩可是水涨船高。
如今在村里,谁人不给他们家几分面子,就算里正看到他,也都要客客气气的叫一声永富大兄弟。
也就是王家族长,又是长辈,还
王家兄弟自然不着急,反正这县太爷是他们家的,去迎接的人肯定少不了他们的份。
也不管那几个族长在一旁扯皮,只是拉着那报信的人问:“那赤城县是哪里?”
王老三还抱怨:“这皇帝为啥不将咱们妹夫就封成荆县的县令——”
报信的人忙解释一通,官员要异地任职的道理。
前头热热闹闹的。
后院里头,江氏和柳小桥,煮好了红糖鸡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有些惊魂未定。
好半日,柳小桥才小声的道:“三嫂,你说,那妹夫真当官了?咱们以后,以后就是县太爷的亲戚了?”
江氏此刻也还犹如在云中,不过到底她比柳小桥知道的多些,她亲娘还没去世之前,她爹为了哄她娘死心塌地的挣钱供他,成日家的就许诺。
什么中了举人后日子就好过了,等中了进士,就算是同进士,也就有资格做官了,到时候运气好,说不得能被点为县令,成为一县之主,那一家子的好日子就到了。
什么到时候就是官眷,高人一等,如何如何。
还哄她娘,说要给她挣一个诰命,让她当县太爷夫人,穿金戴银人人羡慕。
哄得她娘迷了心窍,心甘情愿的拿血肉供养一家子。
因此听说了宋重锦被点为县令,江氏比柳小桥更多感触。
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宋重锦这个妹夫真当了县太爷大老爷,他们一家子的好日子也来了。
这么想着,江氏脸上流露出深切的喜悦来。
她想得长远,如今当家的王老三是一心想再培养出两个读书人来。
金勺还小,也就罢了,金盘可是听私塾的先生夸了好几次了,有了宋重锦这个姑父在前头,以后金盘这条路只怕就好走了。
再低头看看一旁的金花,已经是可以说亲的年纪了,宋重锦中了举人后这大半年的,已经有不少人上门来求娶了。
都是家境殷实,门风清白的人家,家里的孩子要么能干,要么也是读书的。
她本来还想着,差不多就给金花定下来,谁曾想,这自家以后就是县太爷的亲戚了,以前相看的那些人家,就已经不太合适了。
只怕以后金花有造化,说不得还能嫁得更好呢。
江氏和柳小桥如何想,前头的男人们自然不知道。
几个族长争得脸红脖子粗,恨不得打起来,终于里正还是为了息事宁人,三个族长都去,加上他一个,还有王家兄弟三人,一行七个,想了想,好事要成双,私心底是想将自家儿子算上,也好在宋重锦面前刷个印象分。
可想了想,到底没开口,点了金罐。
一共八个人,收拾了一下,就要跟着报信人一起去镇上,去接宋重锦一行人还乡。
那报信人被王家兄弟围着,说得口干舌燥了,为了赏钱一直忍着。
好不容易说要启程,也松了一口气。
王家人做生意久了,自然圆滑了,王家兄弟进屋一会出来,王永富塞给了那报信人一个荷包,只说是沾沾喜气。
报信人一捏,里面硬硬的一小块,就知道这不是铜钱,而是银子。
按照这个大小,少说也有二两。
这在石桥镇来说,都是大手笔了。
报信人喜得见牙不见眼,心里直呼这宋大人岳家上道,手头大方。
收拾好了,将王家的马车赶出来,王家外头已经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村民。
见人出来,就七嘴八舌的问起来。
“永富大兄弟,宋举人老爷真当县太爷了?”
“永贵兄弟,你们家这下子发达了!”
“永平兄弟,咱们可是兄弟,以后有好事,可得想着兄弟我——”
“里正,你们这是要去接县太爷回来?这可是村的大喜事,我们也要去——”
……
吵成一锅粥。
里正到底还算有威严,一番又哄又吓又劝的,终于将人说散开了,才急匆匆的往镇上而去。
里正他们走了,可村民们不肯散去啊。
这宋重锦当了县太爷,这种喜事,怎么也要沾沾喜气啊。
有那跟王家关系不错的婆子们,就往王家里钻,想问问江氏和柳小桥,到底是咋回事,也长长见识。
江氏和柳小桥哪里知道咋回事?是怎么考中的?
被问道,也只得含糊过去。
这来问的人,一波一波的,江氏和柳小桥哪里招架得住,还是柳小桥看看天色,清醒了过来。
这接人回来,得在家里住下啊,这后头院子,还有隔壁的院子,得收拾出来才行啊。
不然,一家子高高兴兴回来,家里住的地方都没收拾出来,岂不是得罪人?
柳小桥比江氏果断,该落人面子的时候也能下得脸去,只说要收拾屋子,家里忙乱的很,就不招待街坊邻居了,等县令大人回来后,到时候再请大家来做客。
有见机快的,主动说要帮忙收拾。
柳小桥一想,也就请了两个平日跟王家关系不错,手脚勤快干净的婆娘,将其他人都半赶半请的送出了门。
四五个人,忙忙的先将被褥都抱出来晒上,又扫地抹桌子窗户。
都是手脚麻利的人,倒是很快就将屋子给收拾了出来。
这两个院子,平日里江氏和柳小桥隔着十天半个月都要收拾一下,也不脏,只扫掉浮尘,打开窗户,前后透气就好了。
一面干活,那两个婆娘一面凑趣说些吉利话。
金花这一年来,家里吃食足够,营养跟得上,已经抽条了。
身上有了肉,头发也黑了些,脸色也好了,已经有了几分少女的窈窕模样了。
江氏又因为要给她说亲,这一年来都拘着她在家做些家务,或者帮忙整理收的山货,倒是不用下地干活了。
又吃得饱穿得暖,皮肤也白了些,穿着干净的每一个补丁的衣裳,不说别的,在七里墩,已经是个很出色的姑娘了。
平日里偶尔出门,碰到村里的那些差不多大的小伙子,一个个看着金花,脸就红,话都不敢多说两句。
此刻金花,知道宋重锦他们回来,心里也高兴。
她知道王永珠喜欢屋里摆放些花花草草。
因此去老屋那边掐了一大把带叶子的茉莉花回来,绿绿的叶子里,素白的花,散发着清香。
进了院子,就找了两个瓶子,将花用水养好,放在了王永珠往日住着的屋子里,屋子里顿时增色不少。
那两个婆娘看着金花,眼前一亮,“我说永贵媳妇,你们家金花如今出落得越发可人了,倒是有大姑娘的样子了。”
“可不是,我记得金花今年虚岁已经十一,翻年就十二了吧?该说人家了。”
“永贵媳妇,从去年起就有不少人来给金花说亲吧?可选定了没?”
“我说永贵媳妇啊,如今金花可不必以前了,说起来也是县太爷夫人的侄女了,好歹也是个侄小姐,这亲事可不能马虎。”
这一句话,说到了江氏的心坎上,忍不住就道:“可不是,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