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699部分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699部分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皇后如今也是和颜悦色,一口一个好儿媳,将其他孙子孙女和嫔妃都给抛在了脑后。
  这也就罢了,本来扯不到王永珠上。
  偏偏皇帝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在文武百官贺喜的时候,宋弘恭贺词的时候,还特意的当着大家的面,好生夸奖了几句王永珠。
  大意就是,王永珠是皇后和九皇子的贵人。
  这话能听吗?皇后和九皇子是除了皇帝外下最尊贵的人了,谁敢当他们的贵人?
  宋弘当场就给跪下了,只不敢。
  又皇后和九皇子那是自己福泽深厚,更是陛下庇佑,才能遇难呈祥,和旁人无关。
  皇帝听了宋弘的话,也就一笑算了。
  这话传到后宫里头,王永珠恨不得晚上就去将皇帝给麻袋揍一顿,这特么是夸她?这是再给她拉仇恨好吗?好歹自己也救了他老婆孩子一命,有这么恩将仇报的吗?
  可当时那况,不仅是她,连高氏,还有顾家大夫人,一起都跪下来请罪。
  王永珠差点没绷住。
  倒是皇后,脸上不动声色,笑盈盈的凑在太后耳边了几句什么,太后才露出一丝笑意来,只既然如此,那是该谢谢卫国公世子夫人,不然哀家的九也不能这般康健。
  看赏吧!
  当着众饶面,赏赐了一大堆东西,才算将这事暂时揭过了。
  可满月酒后,王永珠就在百官和女眷心里立下号了。
  一时请帖如雪般,纷至沓来。
  王永珠被迫又到顾家庄子上躲清闲来。
  每无事,都要在心里将皇帝那个罪魁祸首和他的祖宗都问候上一百遍,才能消气。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宋重锦的信
  皇帝这么突然的一手,让王永珠从过了十五,就只在九皇子的满月酒上露过一面后,基本就在顾家庄子里扎根了。
  不然她早就该在接到张婆子快到京城的消息后,早些出京城迎接的。
  如今看到张婆子,先是顾家老夫人抱着张婆子,母女俩大哭了一场。
  这眼泪还没干呢,看到王永珠,张婆子眼圈又红了,上下仔细打量了半日,才勉强放下心来。
  有心想跟自己闺女多说说话,可旁边亲娘还眼巴巴的看着呢。
  只得安抚得拍拍王永珠的手,几人也不讲那些客气,分什么宾主坐下。
  顾家老夫人拉着张婆子舍不得撒手,絮叨的问张婆子一路辛苦不辛苦?吃得如何?有没有受罪?
  张婆子都耐心一一回答了。
  顾家大夫人见了,一笑,拉着王永珠道:“永珠陪舅母去看看一会子的菜色去?”
  这是要留空间,让她们母女说说话。
  王永珠虽然也舍不得张婆子,可她也知道,外祖母有太多的话要跟张婆子这个闺女说,至于她们母女,晚上有的是机会说话。
  因此也就十分善解人意的跟着顾家大夫人出去了。
  张婆子和顾家老夫人说的也不过是这几年的情况,虽然时常有信件来往,又有顾长却两地来回,大致发生了什么,彼此都清楚。
  可对顾家老夫人来说,闺女亲口说出来,更让人放心。
  张婆子上次跟顾家老夫人一别,再见亲娘,虽然顾家条件好,养尊处优保养得宜,到底上了年纪了。
  三四年不见,顾家老夫人比上次就看着显老相了许多。
  头发白了一半,皱纹也深了,就连耳朵似乎也有几分不好使,说话的声音要放大些,才能听得真切。
  顿时忍不住心里一酸。
  心里打定了主意,要在京城好生陪陪老夫人才好。
  不然这一次分别,下一次母女再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顾家老夫人毕竟年纪大了,见到女儿后情绪激动,又强撑着说了半天的话,到了晚上,就有些精神不济。
  早早的就睡下了。
  张婆子这才和王永珠回了房间,母女俩说些知心的话。
  对于张婆子,王永珠一贯是不瞒着她,将到了京城的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包括高氏的异常也都没瞒着。
  唯有将宫里那一天一夜皇贵妃生产的凶险轻描淡写的带过去了。
  张婆子也就还以为皇贵妃生产还算顺利,也没多问。
  只是对于高氏的事情,母女俩琢磨了半日,也没个头绪,只能丢到一旁不管。
  王永珠又问起宋重锦和赤城县的事情俩。
  张婆子一一也都说了,尤其是将她来京城之前,宋重锦说的那些话,一个字不漏的都说与了王永珠听。
  一面又脱下身上的衣服,拿剪刀挑开线头,露出夹层里的一封信来,递给了王永珠:“这是重锦让我带给你的,说是让我妥帖收藏着。我想着放哪里都怕丢了,干脆就缝在了衣服里,一路就没离过身,你快看看——”
  王永珠接过信,还带着张婆子身上的温度。
  打开一看,里面先是用一张纸叙了满满的相思之情。
  第二张信纸才写正事,赤城那边一切都具备了,边防驻军那边,关系也都打通了。
  不说别的,如今虽然国力昌盛,可驻守边防军的饷银却总是会被克扣或者延迟。
  这已经算是惯例了。
  宋重锦只需要许以重利,跟边防军这边算了一笔账,开通商道后,会请边防军负责一些防卫还有护送和震慑的事情。
  只从商道收益上拿出十分之一来,就足够补上饷银的缺口了。
  不说那些将领,因为这些年边关稳定,没有发横财的机会。
  下头那些兵士们,谁不要养家糊口?需要他们做的,也就是顺手的事情,就是不给银钱,也是他们的责任。
  如今只需要做自己日常该做的,还能白得饷银,谁不乐意?
  因此如今算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皇贵妃,不,皇后生产一事中间的种种,宋重锦那边已经知道了。
  一面心疼王永珠,一面又庆幸。
  如今他们已经做到了自己承诺的,现在就该如今的皇后,还有皇帝该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不然岂不是白白浪费了王永珠受的那些煎熬?
  信中宋重锦透露,已经安排了人,会在适当的时候跟皇帝提起这个事情,若是皇帝或者皇后召见她,就据实承奏上去就是了。
  还提了一件事情,只说当初让影卫启动草原那边的间者,这几个月来,有了成效。
  那边第一次传回来了消息,居然跟当初的齐家有关。
  如今他已经让影卫传消息过去,全力追查,就等着那边的回复了。
  当然信的最后,又说了,等三舅舅成亲后,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节,陌上花开,娘子可缓缓归矣王永珠本来还诧异,齐家的消息,怎么会传到草原那边去。
  看到这最后一句,也忍不住心一软,出来近三个月了,不仅宋重锦思念她,她也思念他。
  京城虽好,没有宋重锦和张婆子在身边,总是缺少了什么。
  规矩太多,倒底不如在赤城县自由自在。
  看着信纸,王永珠嘴角微翘,有些不舍的将第一张信纸,还有最后一句话裁剪了下来,剩下的,全部就着烛火给点燃,看着那信纸烧成了青烟,才丢入茶杯中,浇上茶水,搅拌一下,倒入了室内的花盆里。
  张婆子知道这里面的事情,她不懂,可也知道事关重大,不然不会贴身藏着带过来,除了他们三个,谁都不知道。
  见王永珠将信纸烧没了,她总算松了一口气。
  这才有心情问起全氏来。
  先前她就听顾家老夫人含糊的口气,知道这全氏恐怕有什么不妥。
  以前天南海北的,凑不到一起也就罢了。
  这她回来了,还要住些日子,天天跟全氏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总得心里清楚才好。
  王永珠想起全氏来,忍不住抽抽嘴角。
  这位二舅母也是个妙人,不管王永珠在京城女眷里的声望如何,她都稳如泰山,一如既往的窝在二房的院子里,轻易不出来。
  就连顾子枚被那宫里的嬷嬷一番教导,如今也很知道些外头的事情了,对于王永珠,她哪里还敢说半句不是?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不惯这些臭毛病
  那宫里嬷嬷只教导了顾子枚两三日,就将顾子枚的那点子心思给摸清楚了。
  嬷嬷心里清楚的很,这样大的姑娘家了,又不是那穷苦人家没人要的,可以下狠手,这性子想要别过来难。
  与其费那些力气,不如将其中的厉害关系给顾子枚掰开了揉碎了,一一讲给她听。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顾子枚的婚事,如今顾家除了她和顾子楷两人,其余的都成家了。
  顾子楷出生清贵,本身又有本事,是上一科的探花,还是顾长卿的幺子。
  也是京城数一数二的贵公子,为啥到今天还没成亲,一是因为以前顾家三房算计,让他对女色敬而远之,一心想着立业,做出点成绩来才再说。
  二来,他刚出生的时候,因为是幺子,顾家大夫人生他年纪大了,顾子楷的身体就不太好。得报国寺的主持高僧算过命,命里就不该早娶。
  不过过了今年就无碍了,想来开了年后,顾家大夫人就该为顾子楷寻摸亲事了。
  剩下顾子枚的婚事,虽然也是顾家的姑娘,可到底是二房的。
  以顾家的家风,还有前头三个姐姐的亲事来看,顾子枚想要嫁的人家,也大差不差。
  俗话说的好,女人前十几年看父,后几十年看夫和子。
  顾子枚的亲爹固然是比王永珠强,可架不住王永珠会嫁啊!
  她嫁得卫国公府,如今权势和地位都高,在京城里也是少有的了。
  想要超过王永珠,以顾子枚的实力,还是洗洗睡吧,比较现实。
  顾子枚开头还有几分不服气,问那嬷嬷,怎么就知她将来不如王永珠?
  说不得她也有那平步青云的机会,嫁进皇家,岂不是就能高过王永珠了?
  那宫里嬷嬷当场就翻了个白眼,直接没给顾子枚留脸面。
  先说顾子枚的姿色,虽然是个美人,可皇家最不缺的就是美人,就算顾子枚走了狗屎运,被皇家看上了。
  以她的心计手段,就算有顾家撑腰,估计在皇家都活不过三个月。
  劝顾子枚还是别做白日梦了,还不如老老实实服个软,跟王永珠打好关系,将来成亲了,有这么一门表亲,在婆家也被人高看一眼呢。
  差点没把顾子枚给气厥过去。
  这些道理,顾家大夫人到底隔着一层,好些话还真不能说得这么明白。
  全氏是个糊涂的,想不到上面去。
  顾子柔她们说的话,顾子枚不会听。
  也只有这个宫里的嬷嬷,不讲情面,又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能将话说到这个份上。
  顾子并不傻,只是有些小心思和小心眼,这些道理,她慢慢的品出来几分味道来,虽然心中还是有些不忿,倒是清醒了过来。
  再看全氏这个做母亲的,就有几分不满了。
  这些话,不该是亲娘说给自己听么?让宫里一个嬷嬷把话说那么透,虽然她是明白过来了,可这脸也丢光了不是?
  回过神来的顾子枚心里就有些不自在了。
  全氏么,这是第一次离开夫君这么久,而且要呆到顾长却成亲后才能走。
  也是十分不习惯。
  加上顾子枚的教育工作如今交给了宫里嬷嬷,她无事做,先是折腾了几日楼氏。
  要给楼氏立规矩。
  楼氏嫁到顾家多年,生儿育女多年,大儿子都要十来岁了,天天还得在全氏面前立规矩,端茶倒水,一刻不得闲。
  没几日就告病了。
  气得顾家老夫人说她都没给儿媳妇立规矩,摆婆婆的款,这全氏摆哪门子的款?
  既然要立规矩,也是要立全氏的规矩。
  一声令下,全氏每日里早起就要过来伺候顾家老夫人更衣洗漱,梳头打扮。
  顾家老夫人坐着她站着,顾家老夫人吃着她看着,要不是天气还冷,只怕还要顾家老夫人歇午觉,要在一旁打扇子了。
  一时二房颜面尽失,人人都觉得不自在。
  几个子女,知道自家母亲是什么样的糊涂人,怨恨倒是不至于,只是心里难免有些难受。
  也只有全氏还无知无觉,只私下抱怨不该回京城,若是在夫君身边就好了。
  顾家老夫人教训了全氏一顿,也是告诉她,若是要拿婆婆的款,也得想想,她自己上头还有个婆婆呢。
  顾家书香世家,最是注重名声,一贯都是长辈慈和晚辈孝顺。
  再加上过些时候就要给顾子楷寻亲事了,传出顾家苛待儿媳的消息来,误了顾子楷的亲事,看她饶得了哪一个?
  再者她也是为老二打算,如今家里是靠着老大支撑着的,将来老二一房,还有多多倚仗老大一房的。
  若是因为这个,耽误了顾子楷的亲事,顾家大夫人必定会着恼。
  这大儿媳妇平日里,一般的事情能过去就过去了,那是没犯着她的底线。
  可顾子楷就是大儿媳妇的底线,真要闹出事情来,大儿媳妇真要恼了,只怕二房的几个孩子都要受影响。
  可怜她都一把年纪了,还要为了底下这些儿孙操心。
  这些消息,有顾家大夫人透露出来的,有顾家老夫人身边老嬷嬷透露出来的,还有顾长却来庄子里居住透漏出来的。
  几下里的消息一印证,王永珠也忍不住叹气。
  这子女都是债!
  为人父母的,只怕一辈子,不到闭眼前,都不能放心啊!
  这些话,她当然不会瞒着张婆子,见张婆子问,一一都说了。
  张婆子听了,也忍不住嘴角抽抽:“你二舅母竟然是这样的人?”
  见王永珠点头,也只得叹气:“明日我劝劝你外祖母去,儿孙自有儿孙福,哪里操心得来?都这把年纪了,管这些做什么?当个老封君不好么?”
  到底是将这事情放在了心里。
  又说了一会子闲话,母女二人才熄灯睡下。
  第二日,张婆子主动去找了顾家老夫人,别的也没多说,只劝顾家老夫人想开些。
  顾家老夫人忍不住抱怨了几句全氏和二儿子不省心的话。
  张婆子没忍住,一是在赤城县,习惯了有啥说话。
  二来,顾家老夫人是她亲娘,有些话,也只有她这个做闺女的能说。
  因此毫不客气的道:“娘休说这些话,弄成今天这样,难道不是娘惯出来的?依着我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