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第7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顾家大夫人大怒,硬是将给三房行方便的那些下人们,连他们的家人都一起揪了出来,打了个半死,然后发卖了出去。
可到底不能真对三房也能下这样的狠手!
那次事情后,顾子楷不仅对三房恨之入骨,更是对顾长卿这个亲爹,还有祖母都疏远了。
他知道他们各有苦衷,惦记着所谓的兄弟子女情分,可受伤害的是自己!自己也是他们的子孙,难道就要一直忍受吗?是因为自己不够重要吗?不如三房的分量重吗?
往日的那些偏疼,此刻看起来都太过虚假!
顾子楷心灰意冷,自觉在家中都不安全,才去了荆县。
也是经过那次事情,顾长卿对顾家三房是真的失望透了,也颇觉得对不住自己小儿子。
收拾了三房一顿,让三房收敛了许多。
可顾子楷到底因为这些事情,跟这个家离了心。
后来因为寻回顾家当年丢失的小妹的缘故,又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找到了真正的顾家三爷的缘故。
顾家以前的三房被剔除顾家,真正的顾家三爷,跟顾子楷的关系还颇为不错。
看起来顾家似乎恢复了以前的和气,只有顾家大夫人心里清楚。
自己这个小儿子,当年受的那些伤害,并没有过去。
这个孩子,看似温和,最是腹黑记仇。
只不过一贯擅于掩饰,外人看着风清云淡,温和斯文罢了。
顾家大夫人知道自己儿子什么性子,也知道,顾家的确对他不住,当初的事情,她心里未尝没有怨言。
因此对于顾子楷的心思,她没有揭穿,也没有强行要求自己这个儿子要大度,要放下。
如今听顾长卿这么说,她心里就清楚了,小儿子只怕是迫不及待地要离开这个家了。
看着顾长卿丝毫未曾察觉的面孔,顾家大夫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难道要告诉孩子的爹,你儿子这么急着要去塞北当个小县令,并不是因为要去建功立业,而是要离开顾家,离开你这个父亲?
看着顾长卿看似不在乎,实在满意的样子,顾家大夫人决定咽下这些话。
就让他且高兴几天吧!
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约束
有顾长卿出手,自然没有失手的。
没几天,翰林院上下都知道了,顾子楷要外放到塞北云中县去做县令了。
大家都惊呆了。
当初宋重锦还能说是,因为文武两派,朝堂暗涌,算是代父受过。
而且当初他才刚入翰林院,还没几天,就外放出去了,从一个翰林院的翰林检讨,外放成为一县之主,也有不少人羡慕的。
可顾子楷,这四五年来,他在翰林院如鱼得水,又颇得皇帝看中,加上他的家世,如今已经是正儿八经的翰林院侍讲,正六品。
经常还被皇帝宣去给皇子们讲经,起草诰敕文书。
宫宴或者大型活动的时候,还会宣顾子楷去随侍在旁,吟诗作对,端得是风流清贵。
这几年,顾子楷亦有不少诗作流传开来,在京城才子贵女圈,也是颇有名气。
不少京城贵女,将顾子楷的诗作都誊抄下来,日日夜夜在心头吟诵,一颗芳心那是寄在了他身上。
不出意外,以顾子楷如今的势头,只要一直保持着,再呆上几年,说不得就是最年轻的翰林院学士了。
身份清贵,前途无量,又一直在皇帝身边,多少人羡慕不来。
怎么就想不开要外放呢?
要知道,他本是正六品,跑去当个小县城的县令,那可是七品的官,这不是主动降职么?
更不用说,这云中县远在千里之外,那么远,就算有什么成绩,层层上报而来,还剩下什么?
怎抵得在皇帝身边,功劳都被皇帝看在眼里强?
若是顾子楷家世普通或者说艰难,没有人脉,在京城混得艰难,想外放出去,不说别的,好歹日子好过些,那还说的过去。
可顾家是什么门第?哪里却这些身外之物?
所以,不仅是顾子楷的同僚不理解,就算是顾子楷的好友也都十分不明白。
几个好友攒了一桌席面,将顾子楷约了出去,问他这是怎么了?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大家心里猜度着,是不是顾家出了什么事?或者是顾子楷出了什么事情?心中都还打算安慰他几句的。
结果见到顾子楷,哪里像出了事的?那真是春风满面,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他心情不错。
果然,酒过三巡,顾子楷才半真半假的吐露,只说自己在京城早就呆腻歪了,当初就想到外头闯闯去,只是家中父母不允许。
如今好不容易有些松动,再加上最近家中又在逼迫他娶妻,他现在还没有娶妻的心思,实在不耐烦父母唠叨,还不如干脆躲出去几年自在。
再说了,如今他还年轻,父母家人都身体康健,正是能出去见识一番的时候。
等几年,父母年纪大了,他也在外头历练够了,回京城来孝顺父母也不耽误。
这番话,倒是将大部分人都糊弄过去了。
毕竟顾子楷不是第一次的表达过,想到外头历练的想法。
还有,他说的也是,如今顾大人是朝中的中流砥柱,有他这样的父亲,顾子楷就算外放几年,又如何?
不耽误他以后的前途,说不得还比别人多一份资历。
不比那些普通官吏,真外放出去,想回到京城,那是难于上青天。
众人不管心中怎么想,是羡慕,是嫉妒,还是别的。
面上都笑盈盈的恭喜他心想事成,又祝他一路顺风不提。
至于朝堂上其他那些老狐狸,虽然觉得顾长卿这将自己的小儿子,突然送到千里之外做个县令这一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纷纷在家猜测顾长卿这个老狐狸想要干啥?
可是陛下那边有什么动静,顾长卿知道了消息,要将小儿子送出去避祸去?给顾家留条退路?
不怪他们这么想,毕竟这云中县附近可是赤城县。
赤城县的县令是谁?那是宋重锦,卫国公世子,顾长卿的外甥女婿。
若真是顾家有什么动荡,将顾家幺子送到那里去,也有人照顾不是?
果真是顾家老狐狸!
对于顾子楷跟几个好友说的那番话,很快就传到了这些老狐狸的耳朵里,他们却没当真。
这顾家幺子的婚事,不是早就放出风声,说是他命里不该早娶么?再说了,放着好端端的翰林院侍讲不当,皇帝面前的小红人不做,跑到千里之外去吃土,是个正常人也做不出来啊。
也有些隐约听了一些风声的,忍不住就动了心思。
顾长卿都将自己儿子送去了,自家是不是也该将家中的孩子,送过去,镀镀金,历练历练?
一时这些老狐狸心里,那真是上演了起码无数本朝廷攻心计。
早朝上,顾长卿一上朝,有关系不错的,关切丢过来一个眼神。
有那关系不好的,幸灾乐祸的冲着顾长卿笑。
当然也有别有用心的人,拐弯抹角的套顾长卿的话,想知道顾长卿的真正目的。
可顾长卿是什么人,能被他们套出话来?不过是几句话,就把话题给转了。
等到朝会开始,那些关系不好的,更是阴阳怪气的找事,不过都被顾长卿轻描淡写的给化解了。
这动静,连皇帝都看出来了,朝会后,宣顾长卿到御书房去,劈头就笑:“想让自家小子历练历练,结果可好,如今大家都在猜你是不是失了朕的信任——”
顾长卿不动声色的理理自己的胡子:“随他们猜测去吧,等过上两个月,就该他们跳脚痛骂臣老奸巨猾,为子谋取私利了!”
皇帝一想,也是,这些老家伙,等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只怕要恨得将顾长卿给生吞了。
不过是君臣说笑了两句后,自然要说正事。
“开通商道一事,如今虽然都是宋重锦在负责,可他毕竟年轻,到底还需要一位稳重老成的卿家去坐镇才是。”皇帝先开了口。
顾长卿立刻就明白了,当下就行了礼,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他们毕竟都还年轻,年轻是好事,有勇气,有冲劲,可到底事关重大,也得有个老成持重的人,约束他们,免得他们不知轻重,好心办了坏事!”
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试探
皇帝一听,眼神一闪,开口道:“朕思来想去,这老成持重,能镇得住他们的人,非爱卿莫属——”
顾长卿大骇!
立刻跪伏在地推拒:“臣惶恐!臣恐不能担此重任!”
皇帝还欲待说些什么,顾长卿一咬牙,“臣委实不能担当此任!不瞒陛下,臣这次将犬子送到云中县,说是为了让犬子下去历练一二,让他也多几分资历,其实,其实……”说着,露出难言之隐的神色来。
皇帝倒是被勾起了好奇心,忍不住问:“其实是什么?”
顾长卿长叹一口气:“这乃是臣家中丑事!想必陛下也知道,臣以前的三弟并不是臣真正的兄弟,而是家中旧事,被人冒充。当初那位假的三弟,也曾经有一子,资质愚钝,偏眼空心大,因为两人同在一出读书,总是被人比较,就生了嫉恨之心。”
“对臣的幼子几次下手,机缘巧合臣的幼子都躲了过去。可偏偏但是,臣和臣母都因为误会假三弟是嫡亲的血脉,只得委屈了臣那幼子,多方容让,最后被逼得远走荆县读书,才落得一点清净。”
说到这里,顾长卿眼中有了水色,显见得是内疚极了。
皇帝叹了口气,他身为帝王之家,自然知道这其中的为难和苦楚之处。
兄弟们再是私下不合,可面上还要兄友弟恭才好。
又是嫡亲的血脉,多有顾忌,吃了亏也只能忍着。
“幼子因为这个,对臣这个父亲,虽然尊重孝顺,可到底在他受了伤害到时候,臣这个最该保护他的父亲,因为惦念着血脉亲情,而委屈了他,他心中难受,跟臣也没以前那么亲近了。臣这个做父亲的,自知对不住他,总想这弥补他!他虽然不喜欢留在京城,可为了孝顺我们这做父母的,却从来没抱怨过。”
“越是如此,臣越难受!如今有这个机会,能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臣心里总算能够好受一些。若是让臣去坐镇,只怕臣那幼子会对臣又添误会!这是臣的一片私心,还请陛下体谅!”
“再者,这朝中,能胜任此任的大人众多,为了避嫌也好,为了臣的一点私心也罢,还请陛下另遣他人——”
顾长卿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皇帝自然也不好在强迫,只得罢了,笑道:“这可是桩美差,多少人强着要,你拒绝了,以后可别后悔!”
顾长卿跪伏行礼,连称不敢。
皇帝又拉着顾长卿商量了半日,终于确定了人选,就是吏部尚书秦伯涵,也是一位简在帝心的人物。
确定了人选,顾长卿才告退出来。
走出老远,他才长出了一口气,一阵风吹来,后背凉飕飕的,内衣早就湿透了两三层。
竟然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不过面上还是看不出任何变化来,慢条斯理的出了宫门,跟往日一样回部里办公,又跟往日一样,坐着轿子回家。
回到家,进了书房,才整个人瘫在椅子上,看着屋顶发呆了半日。
顾长卿从皇帝确定开通商道,就预料到了这一天。
这是皇帝的一个试探,宋重锦已经是商道的负责人之一,那么他这一系,就要避嫌了。
可若是太过避嫌,又怕皇帝怀疑,是不是要撇清什么,所以,顾子楷下放,做一个县令,镀金也好,攒资历也罢,都是让皇帝放心的操作。
今日皇帝对他也是试探,若他真的答应下来,只怕事成之日,就是顾家的覆灭之日。
所以他必须得拒绝,还得拒绝得让皇帝满意,得说自己有各种苦衷不能去,他只能将家中那点丑事都拿出来说,才让皇帝相信了。
这些事情皇帝自然是都知道的,这话也是七八分真,两三分假,真真假假的,想来皇帝目前是放心了。
没看他拒绝后,皇帝立刻就提出了好几个人选吗?
当然,皇帝最中意的,或者说,一直以来,皇帝唯一信任的,就是吏部尚书秦伯涵去做这件事。
秦伯涵是新贵,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和老牌家族没有任何的联系,也不结党营私。
他来坐镇,确实也比自己合适。
今日这一关算是过了,顾长卿心中暗叹,看来这朝中,几位皇子的动作只怕是越来越大了,所以皇帝才有这般的试探。
这么一想,当初宋重锦和王永珠所谋划的,皇帝身强力壮,下面几位皇子长成,皇帝恐怕已经感觉到了几位皇子的威胁。
而这种威胁,在以后会越来越严重,他们这些臣子的日子只怕会越来越难过。
叹了一口气,顾长卿收拾好了心情,让人将顾子楷叫进来。
将今日在皇帝面前奏对一事都跟顾子楷细细说了,最后才道:“你心里有个数,去了云中县后,不要自以为是,有什么问题多请教师爷和重锦。到底是在外头,你也该独当一面,切记,谨慎行事!万事都要在心中琢磨再琢磨!要知道,你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一县人民的生死!”
顾子楷心中五味杂陈,他本以为自己的对父亲的那点失望,寒心,父亲没有看出来。
可没想到,一切都瞒不过父亲的眼睛。
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听了顾长卿的教导,条件反射的躬身领了训:“是,儿子一定铭记在心!”
顾长卿交代完,想了想又道:“后日休沐,你跟着我去见见你的师爷。此人有大才,只是时运不济,你对待他一定的要敬重,知道吗?”
顾子楷点头,表示知道了。
顾长卿就挥手,示意他可以出去了。
顾子楷犹豫了半天,想问顾长卿点什么,可话到了嘴边,却终究没问出来。
只是恭敬的给顾长卿行了一个礼,转身出去了。
看着顾子楷离去的背影,顾长卿终究还是怅然的叹息了一声,还是伤了心了。
尤还记得,当初喜得幼子的喜悦,作为一个父亲,心疼这个幼子体弱,曾经发誓,要疼惜他,不让他受半点委屈的。
却在他身体好些之后,为了顾家,为了几个外人,冷了这个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