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796部分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796部分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心一软,毕竟也是自己的亲孙子,当年也是她照顾过林氏的月子,抱过哄过的。
  想了想,才道:“这事你别管,交给娘就是了!”
  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别人家的孩子
  王永珠知道张婆子是不想让自己出头,心疼自己,所以她出头。
  可张婆子心疼自己,自己难道就不心疼她?
  当下就阻拦道:“娘,这事你也别插手,虽然您跟大哥是亲母子,可也不好插手他如何对待自己的儿子。还是等过了年,我寻个机会,跟金壶谈谈,这事还得着落在他自己身上。”
  “他若想得开,看得明白,这些不过是些小事,若是想不开,就算咱们插手再多,也没用。”
  张婆子说实话,本心对那几个儿子和孙子之间的事情,还真是不想管太多。
  早些年的母子情分被消磨得差不多了,这些年来,她又一直跟着闺女和女婿,母子之间越发的陌生淡薄。
  就算她仗着是亲娘长辈,真去痛骂一顿,也许当时管用,对金壶好些。
  可终究不是真心的,时日一长,也就不管用了。
  说不得还要对金壶生出怨怼来,觉得他将家丑外扬,让他们遭了数落。
  牛不喝水强按头能有什么好下场?
  老大的性格天生养成了,也都快奔五十的人了,莫非还能改了性子不成?不过是白费口舌,倒招得老大一房心里对她厌弃罢了。
  因此,被王永珠一劝,她也就罢了。
  到了晚间,宋重锦回屋里,两人说起来,王永珠轻轻提了那么一句,宋重锦却笑了:“娘跟你是当局者迷,你们还当金壶是小孩子呢。也不想想,他才不到弱冠之年,虽然有你在后头支援了一些本钱。可他在外头跑了这么些年,见识过的,经历过的那些事情,动辄就是生死攸关、倾家荡产。”
  “他若没点本事和心眼,能有今日的成就?我听他说了,如今他那支商队虽然不过十来个人,可赚钱的很,人称’小财神’,你还不知道吧?”
  王永珠一愣,这个她还真不知道。
  “王家那点事,金壶伤心肯定是有的,可身为男人,若是家里这点事都拎不清,怎么在外头行走?老家的事情,金壶早就解决了,这事都过去两年了,这次见到娘跟你,不过是寻求你们的支持罢了!”
  “你是不知道,如今金壶在七里墩的名声可是好的很——”宋重锦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从匣子里找出一封信来递给王永珠。
  “这是当初留在老家的人送来的信,你看看就知道了!”
  当初宋重锦留在荆县和石桥镇有不少人手,还有七里墩的茶山里,也是有他的人在,这些人,一方面是留下看顾他们夫妻在荆县的那些生意和王家人,若是王家人真有个什么难处,也不至于联系不上他们。
  另一方面,这些人也有留下监管王家人的意思,若是王家人有违法或者鱼肉乡里的事情,自然也会通知宋重锦和王永珠,好让他们早点知情,处置。
  所以固定每一个季度,都会由那些人写信汇报情况。
  前些年,王永珠还颇为关注,每次信件都会查看一番。
  后来因为影七他们的缘故,这些涉及到消息渠道的事情,王永珠有意识到避开了。
  所以一并消息,都是送到影七他们那里,整理分析后,送到宋重锦那边。
  宋重锦会回来跟王永珠说起一些重要的事情,一些不太重要的,也就被忽略了。
  七里墩那边王家人日子一直过得不错,就算有些什么小波折,也不是大问题。
  所以影七他们分析过后,也不觉得这些值得宋重锦和王永珠分神,加上宋重锦有他的考虑,不想让张婆子和王永珠为王家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烦心,也就干脆让瞒着她们母女俩。
  所以这些年,王家人那边传到张婆子面前的,都是好消息。
  此刻见瞒不住了,干脆将信直接给王永珠自己来看。
  王永珠打开信,上面很详细的写了,事情的后续,没有金壶那么轻描淡写的说每年就只给王永富十两银子,林氏十两银子为结束。
  而是,从那以后,每年金壶捐一笔银子给王家族和七里墩,前者用来修缮宗祠,后者用来修桥铺路。
  而且对着大家都说是宋重锦和王永珠的主意,说他们念着家乡父老,虽然多年不曾回来,可也记挂着。别的也就罢了,七里墩地处偏僻,出门不便,他们想为家乡尽点心意,每年寄回些银子来,想请家乡父老出力,将那山路略微修整些,也免得下雨路滑什么的容易出事。
  而金壶自己就表白自己,说他托赖宋重锦和王永珠,在外头做生意,赚了一点钱,修桥铺路这样的大事,他能力有限,可是他也是一片孝心,想着家里如今衣食无忧,倒是不用他操心。
  可是族里的宗祠倒是多年未曾修葺,倒是怠慢了祖宗,所以也愿意出一笔银子,好生修一下宗祠,为族里争光云云。
  这下子,七里墩和王家都炸了锅。
  七里墩的人,人人都念佛不已,感念宋重锦和王永珠的恩德,要知道,这请人修路,自然是七里墩的老少爷们的事,农闲的时候,多个这样的差事,那也是多一份收入啊。
  再者路修好了,大家出入不就方便了?
  要知道,每年都有因为雨雪路滑而失脚跌落山谷丢了性命的人。
  不说七里墩,就是这沿路的村庄,得知这个消息的,谁不念着宋重锦和王永珠的好?
  王家族里知道金壶要捐钱修宗祠,也是高兴的不行,尤其是金壶还许诺,修建好宗祠后,每年的维修费用,他也都包了。
  顿时王家族人,对金壶那是交口称赞,一时金壶的声望,在王家族人心里,仅次于宋重锦和王永珠了。
  王家族长接到信后,第一时间就召开了宗族大会,王永富和王永平自然也参加了。
  当众宣布了这事后,人人都夸王永富养出个好儿子,简直是王家之光。
  王永富却傻眼了,他没想到,金壶每年只给他和林氏一人十两银子,却拿出大笔银子来要修宗祠?
  这是啥意思?
  想说这不是他的意思,可看着族长还有族人热切的眼神,王永富再傻也知道,不能乱说话,不然只怕这族里都要对他有意见了。
  只憋得脸色通红,支支吾吾的支应着。
  倒是王永平十分高兴,觉得金壶在孩子出息了也不忘本,一高兴,也说自己捐二十两银子出来。
  王家族人托赖宋重锦和王永珠的福,如今大部分人家里都还算宽裕,加上有人带头,都是王家族人,这重修宗祠也是大事,说不得还会记在族里的族谱上。
  因此人人都非常踊跃,也说要捐点心意。
  王永富被架在了火上,倒是想不捐,可这话实在说不出口。
  也就只得憋屈的说,自家也出二十两。
  王家族长倒是劝他,说金壶已经捐了大头,他家就不用再捐了。
  王永富既然话都出口了,那里能收回?
  好不容易熬到了散了会,回到家,气了个半死。
  林氏那边也知道了消息,虽然也背地里嘀咕了几句,说什么这儿子白养了,对亲娘这么小气,给外人花起钱来倒是大方。
  可她也不敢当着人说,再一想反正自己每年十两银子不少,也就丢开手了。
  唯有王家大房,知道这个消息后,金罐也赶了回来,一家子对坐着,再傻也知道,这是金壶跟他们生分了,故意做给他们看的。
  那全氏才小心翼翼地提出来,是不是当初金壶真的遭到了难处?
  一语惊醒梦中人,王家大房父子三人这才明白过来,可是已经迟了。
  没过几日,村里也有些风言风语,大意就是说,金壶宁愿给宗族里这么多钱修宗祠,倒是给家里爹娘那么点银子,是不是这王家大房兄弟闹了矛盾?
  当着王家人不好说,背地里却不少人传得有鼻子有眼睛的。
  有人将这话传到了王永贵耳朵里,他当天就赶回村里,三兄弟聚齐,将王永富数落了一顿。
  王永平这才知道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也忍不住责怪王永富,当时接到信,怎么就不多想想,金壶这孩子,若不是极为难,怎么会跟家里说这话?
  就算家里没钱,怎么不跟他和王永贵说一声,多的不说,几百两银子还是能凑出来的,给金壶救个急也行啊?
  怎么就悄没声息的去信倒是责怪孩子了?这事做得也忒不地道了!
  兄弟俩将王永富这个做大哥的好生一顿说,让王永富差点没臊得钻地缝去。
  尤其是最后,王永贵还说了一句:当年大哥你怨恨娘偏心小妹,曾经跟咱们说,对你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如今看来,你这心也偏到胳肢窝了。
  说完,王永贵拉着王永平就走了,他回来还得去族里,自然也要捐点银子,还得替王家描补描补。
  他家金盘如今读书,将来要考科举的,这自己的名声和家里的名声可不能出纰漏。
  因此,王永贵跑到族长家里,跟族长唠了半日才出来。
  王家族长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厉害,又亲自去和那里正说了,过了几日,这些闲言碎语才被压了下去。
  加上金壶那边许诺的银钱也到位了,王家宗祠和修路一并开工,十分的新鲜热闹,谁还记得王家大房那点子事情?
  事后,人人也都只记得宋重锦和王永珠的好,记着金壶的人情。
  一时间,金壶在七里墩和石桥镇,那真是名声大振,人人都夸,谁不想自家的后生这般出息?
  教训起自家孩子来,都是跟金壶比,然后越想越气,再抽自家兔崽子一回。
  倒是闹得十里八乡的同龄后生,对金壶那真是恨得咬牙切齿的!这别人家的孩子真讨厌!
  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你后悔吗?
  更不用说七里墩了,如今谁不是说起金壶,都要竖起大拇指,只说他有他姑父和老姑的品格,不像是王永富的儿子,倒像是王永珠的儿子了。
  都羡慕王家,每一代都出一个顶梁柱一般的人物,王永富这一代是王永珠这个姑娘家,本以为王家这福气到王永珠也就到顶了。
  没曾想,到了下一代,又养出金壶这样的出色后生来,不说别的,就金壶这一手,不出意外,几十年里,这七里墩的后生都比不上。
  人人都说,金壶有这般出息,也得亏是跟着王永珠他们出去了,肯定是王永珠培养的好,和王永富是没啥关系的。
  不然,以王永富和林氏这样的爹娘,哪里能养得出这样出色的儿子来?
  这话传到王永富耳朵里,差点没气背过气去,先不说金壶做的这事,瞒着他和家里,就说这事办成了,有了好名声,不该说是父母教导有方吗?
  怎么都成了小妹的功劳了?感情和他没关系?
  王永富有些不服气,出门遇到人夸金壶,忍不住就要抱怨几句,这话一出口,就被人给顶回来,只说有这样的好儿子,偷笑都来不及,何必得了便宜还卖乖?
  又说王永富,有这样的儿子,好生享福就是了,若是还不满,只怕老天爷都要怪罪了。
  金罐去年成亲,他未来的岳家,还特意让他写信给金壶,让他们哥俩联络感情,别生分了,哥俩之间,还有隔夜仇不成?
  金罐倒是真写信了,金壶那边也接到了信。
  成亲那日,金壶人没来,也不过就送了一百两银票做为贺礼,也就罢了,多的一分没有。
  事后,金罐倒是有几分抱怨,觉得金壶这贺礼送得有些敷衍。
  被族人听到,倒是都为金壶说话,说他才不过多大的人,能挣多少钱?
  就算能挣钱,这些年往家里也交了不少,还养着林氏这个娘,又给族里修了宗祠,再多的钱财也耗得差不多了。
  这一百两都不知道是怎么省俭出来的,怎么还嫌少不成?
  满镇上去看,这亲弟弟成亲,没成家的哥哥给一百两的有几个?咋就这么不知足呢?
  臊得金罐再也不敢提,大半年都没敢回七里墩去。
  王永珠看到这里,忍不住嘴角一翘,倒是小瞧了金壶,这一手可玩得相当厉害。
  从此以后,这王家大房对金壶是半个不字都不能说,只能供着了。
  难怪这次金壶,直接从西域那边回来,就奔赤城县而来,那些首饰珠宝,跟不要钱一般的要送给娘和自己呢。
  当下忍不住摇摇头,将那封信给装了回去。
  第二日,王永珠单独将金壶叫到厢房里,定定的看了他半日,然后才道:“你没什么要跟我说的吗?”
  金壶不傻,他也没觉得自己能瞒过去,此刻见王永珠这样,就知道老姑什么都知道了。
  脸色变幻半日,一咬牙,噗通一声跪在了王永珠面前:“老姑,我,我不是故意瞒着您跟奶,我就是怕我说了,你们觉得我不孝顺,觉得我是个冷心冷血的,我怕你们也都不要我了——”
  王永珠摆摆手,阻止了金壶说话:“你如今已经成年了,是大人了。一般人家,像你这般大的,也都成亲生子,是一家之主了。更不用说你还有自己的商队,担负着十几号人家的生计,你做事自然有你的道理,你的想法。”
  “老姑只问你一句,你后悔吗?”
  金壶沉默了片刻,才斩钉截铁的道:“我不后悔!虽然爹和大哥还有三弟怨我,娘也恨我!我难受,可我不后悔!”
  “这事,要想让爹他们满意,我自己心里过不去那个坎,要想我自己心里痛快舒服,爹他们就会心里难受!我是个私心重,心里自己更重要的人,我没那么孝顺,所以,我宁愿自己心里痛快!”
  “爹娘那边,该给的,该养的,我一分都不会少,若是想要我承欢膝下,百依百顺,那是不可能了。我们三兄弟中,大哥是长子,爹一贯器重,金罐是幺弟,爹娘都一贯疼爱,想来我只要按时寄钱回去,不在他们身边,也没什么所谓的吧——”
  话虽然如此,金壶的情绪却还是低落了些。
  王永珠叹口气,老气横秋的拍拍他的肩膀:“行了,你不后悔就行了!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年,没必要自己委屈自己!有句老话说的好,得不到很多很多的爱,那就挣很多很多的钱吧——”
  金壶眨巴眨巴眼睛,疑惑的问:“老姑,这老话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