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822部分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822部分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城县的女眷们也都忙活起来,这么多人,就是浆洗衣裳或者给人做粗使短工的婆子,也能挣不少。
  还有那些小商贩们,别的也罢了,那小吃摊子倒是满地开花,全国各地有点名字的小吃,这里都能寻到。
  也许口味没有当地那么正宗,可对于这些远离家乡的商人来说,就已经很满足了。
  再加上新上任的县令,接任第一件事情就是建巡察府,也要雇人干活。
  赤城县的百姓一听说这是给宋大人建的巡察府,谁不念着他的好,若不是他和夫人的功劳,他们赤城县的百姓哪里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一时间,不仅家里的壮劳力来帮忙,就是那些女人们,也来帮忙做饭,做些零碎的活。
  而且干这个不仅能包中晚饭,还给工钱,抵部分徭役,谁不乐意?
  宋重锦如今暂时还在县衙办公,新来的崔县令倒是每日奋斗在第一线监督巡察府的建造呢。
  历长楠这段时日,正在准备所谓的招标一事,第一次去草原,所带的商队肯定要精挑细选,要严格的审核通过了才行。
  这赤城县如今商队没有一百也有七八十个,要从里面筛选出合适的商队来,也不容易。
  历长楠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要知道这第一批商队审核名额后,还要检查他们的货物,分门别类登记数量,这些东西,等他们在草原一路卖出去后,回到大楚后,都要缴纳税赋的。
  如何缴纳,宋重锦已经问过户部那边,核定出了一个标准来,一切都要按照这个标准执行。
  这些事物都是又繁琐又要细心的,不仅历长楠忙得团团转,他的手下,还有姚大和石头,还有王永珠在赤城县几个店铺的掌柜们,都被抓去帮忙了。
  这可是十分重要的收入,京城那边,还有皇帝都盯着这一块呢,可不能出岔子。
  还有金壶过了年后,就带着手下的人,说是去寻新货源去了,听到了消息也赶了回来。
  他这次倒是浩浩荡荡的后头跟了不少人,其中居然还有一个老熟人,张银保。
  张银保当初在历家和历九少之间,选择了历家,自然跟历九少和王永珠这边的联系就淡了下来。
  说实话,他不是不后悔的,先前被历家的名气还有势力迷了眼,虽然没跟历九少结仇,可他最开始打交道就是历九少,能跟历家搭上关系,也是因为历九少。
  后来,历家和历九少不合,他倒是倒向了历家那边,自己心里也颇有些愧疚之意。
  再者后来,历九少即使被逐出家门,可因着王永珠这边的关系,倒是又搭上了皇后,开了红袖添香,他就知道,这笔赌注压错地方了。
  可当时他已经上了历家的船,再多后悔也只能忍着了,眼看着红袖添香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历九少得了皇后亲眼,还得了闲职,他羡慕得眼珠子都红了。
  忍不住无数次问自己,若是当初他坚定的站在历九少和王永珠这边,会不会他也有机会,能得个一官半职?就是闲职也好啊,多少商人奋斗一辈子也捞不到一个闲职啊!
  所以在知道历九少和王永珠买下七里墩和鹰子沟附近的山来种茶叶,他就十分识趣的不惹人嫌,不动声色的给王家兄弟介绍了新的收购渠道后,悄然没生息的退出了石桥镇的山货生意。
  这次草原开通商道,得知这个消息后,张银保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到底不肯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还是试探着收购了一些货物,想着到赤城县来,看能不能寻个机会,跟王永珠和宋重锦把关系续上,不说别的,能给个去草原的名额也好啊。
  这么想着,一路北上,倒是运气好,竟然遇上了金壶。
  金壶能走到今天,张银保当初虽然是看在王永珠的面子上,可也对金壶栽培颇多。
  金壶心中自然是感激的,两人一时倒是相谈甚欢。
  当然,张银保如今可不敢小瞧金壶了,不说金壶如今也有自己的商队,说话行事已经是个极为老道的商人模样了。
  就是金壶背后的王永珠和宋重锦,他也不敢怠慢。
  说话行事不仅没拿乔,反而对金壶多有奉承之意。
  金壶又不傻,很快就察觉出来这张银保的态度有些太过了,找人去打听。
  张银保那边就等着金壶来打听呢,当初带着金壶去西域得那个管事就被委以重任,将张银保这边的难处和悔意都说了,然后也就透露出一个意思,想拿到一个去草原的名额。
  金壶哪里肯沾染这事,不过到底张银保对他有恩,想了想,他只答应说帮张银保将后悔的话带到,至于王永珠那边如何反应,他可没办法。
  再者,若是张银保愿意,就委屈他,将商队可以挂在他的名下,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他商队的实力,若是不出意外,等他拿到第一批去草原的资格,张银保也能跟着过去,赚上第一桶金。
  张银保知道,这已经是金壶最大的诚意了,自然没有不答应了。
  怎么他都不亏不是?就算此刻不能得到王永珠和历长楠那边的谅解,可只要跟金壶打好关系,到时候多让些利给金壶,这合作关系不断,天长日久的,也能将那断了的关系再续上。
  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新宅子
  金壶进县城凑巧遇到了巡城的衙役,当初金壶住在县衙后院,日常也跟他们见过,自然认得。
  见了金壶,都上来打了招呼,还好意提醒了一下,如今宋大人已经不住县衙后院了,又殷切的问金壶知不知道位置?要不要他们让人给带过去?
  金壶先是一愣,这换县令时日尚短,再加上一切行事都还是依着宋重锦以前制定的规则,所以震动不大。
  金壶也还没接到消息,此刻听闻了,心里却开始琢磨起来,看这几个衙役的态度,自家姑父应该没事吧?
  不过面上还是笑嘻嘻的,一点也没客气的同意让其中一个带路,还说等他安顿下来,改日还要请他们好好喝上一顿。
  那几个衙役也就笑着答应了,人人都是有上进心的,别的不说,金壶是定国夫人的亲侄子,能和他搭上关系,总归是少不了好处的。
  跟在金壶身后的张银保看到这一幕,越发震惊了。
  他这年虽然说站错了队伍,可历家到底是巨贾之家,这些年虽然实力不如当年,可在大楚还是难逢敌手的。
  只是他当初是历九少引荐到历家家主面前的,依托历家成功的在京城站稳了脚跟。
  可后来,历九少越来越成功,他倒是越来越尴尬了,尤其是历家家主身体渐渐不好了,历家几个嫡出和庶出的少爷明争暗斗,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势力划分。
  历家的产业,还有投奔依靠而来的人,也都纷纷投靠了山头。
  唯有张银保,当初身上有着历九少的印记,虽然是后来没跟着历九少走,可在那些历家少爷的眼里,就不是可用之人。
  渐渐的也就被边缘化了,能从历家借用的力量和帮助越来越少,偏偏每年孝敬给历家的银钱还再逐年增加。
  张银保哪里还不明白,历家这是拿他当冤大头,因为他没有投靠任何一个山头,几个少爷明里暗里给他下了不少绊子。
  如今他也是心灰意冷,也是听说商道开通这事,又知道历九少参与了其中,知道这事恐怕容不得历家插手。
  这才索性结束了京城的生意,带着一干最后留下的心腹老人,往赤城县这边来碰碰运气。
  不过因为没了历家在后头,不好再用历家的名头,当初借助历家结识的人脉,如今也不太用得上,能用的也是当年他自己结识的一些人。
  他们这种商人,最怕的就是跟官家打交道,俗话说的好,民不与官斗!他们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若是得罪了官家的人,那生意就别想做了。
  每到一地,上下都要打点好,饶是这般,也免不了被人刁难敲诈的时候。
  阎王好过,小鬼难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时候,上面打点好了,这些下头的衙役跑腿的,师爷或者小书吏没打点,他们也能给你寻不少的麻烦。
  因为张银保对官家的人,那都是一贯的敬而远之的,就算结识了几个小官,那也是金钱开道,还要一直保持孝敬,才能逢年过节的时候,得个登门拜访的机会,就已经很难得了。
  也唯有历家不同,本就有官职在身,又富贵无边,在京城那些权贵里也颇有体面。
  可在外头,不管你多富贵,多有钱,在官员面前,那自然先矮上三分。
  此刻见那衙役们,对金壶殷勤讨好的样子,他自然是惊讶的,这种情形,他也只在历家几位少爷出门的时候见到过。
  因此,忍不住心头就火热起来,看着金壶的眼神越发热切了。
  那衙役中的一人,将金壶一行人带到了宋重锦如今的宅子面前,看看他后头这么多人和货物,倒是多嘴了一句:“金罐少爷,您看您这下头的人这么多,还有货物,要不要另外寻个地方安置一下?”
  “如今这城里来的外地商人越来越多,咱们县城哪里有那么多空闲的屋子?还是宋大人想的法子,将那市场的仓库又多修建了一些,如今租给各地商贩存放货物,还有人专门保管,最是安全不过。”
  本来还想多说一句,他还知道几家空院子,可以安顿人住下,可这到底涉及到了宋大人的私事,他到底还是将话吞了下去。
  金壶听了这话,倒是想起,他先是高兴,忘记了跟在自己后头的,可不只是自己的人,还有那张大老板。
  他能径直去姑父家,可这张大老板他却不敢这么随便带进门去,也不知道老姑是个什么章程,倒是先去探听一下老姑的口气再做区处才好。
  因此一笑,拉住那衙役,“那可太好不过了,我这带的人又多又杂,还有这么多货物,正愁没地方存放呢!这可解了我燃眉之急!顺便问问,这附近可有空闲的院子出租,好安顿这好些人——”
  那衙役一听,十分上道的就拍着胸脯表示,一切就交给他了,保管给安顿妥当。
  金壶露出感激的模样,使个眼色,立刻就有人上来,将那衙役请到一边去说去了。
  金壶也就回身跟张银保解释了两句,只说让他耐心等一等,等他的消息。
  张银保此刻已经意识到了金壶的能力,将来只怕还要仰靠金壶呢,忙答应不迭。
  这边衙役带着张银保他们去存放货物,然后安顿住处。
  金壶带着两个贴身的随从,就上前敲门。
  这宋重锦和王永珠置办的宅子,在县衙并不太远处,虽然是三进院子,却十分小巧安静。
  这本是王永珠当初置办下来,开玩笑还说什么时候跟宋重锦吵架了,搬出来散心用的。
  王永珠还记得当初表姐说过的一番理论,女人,什么时候都要有个独处的地方,不是娘家,不是婆家,而是属于自己的单独的地方。
  在结婚后,成了妻子,成了母亲,可偶尔也要做一下自己。
  因此,王永珠就买了这个小院子,里面的设计都是她喜欢的风格,不是西北这边的风格,倒是有些江南水乡的精致。
  宋重锦当初听了王永珠的玩笑,还曾经很慎重的发过誓,他不会跟王永珠吵架,就算真发生了争执,顶多就罚他在前院书房独处,也绝对不会王永珠离开的,若是王永珠要离开,也一定要带上他才行。
  因此,这个院子置办下来,除了有人打扫收拾外,一直没人来住过,王永珠自己没来住,自然也没带宋重锦来过。
  宋重锦嘴上虽然没说,心里对这个院子还是颇为介意的。
  所以这次新的县令一来,他本可以不用这么着急搬走的,可一想到还有这个院子,宋重锦立刻就迫不及待地趁着王永珠还没回来,先搬了进来。
  这大门上悬挂着一个黑木牌匾,上面简简单单的就是宋府两个字。
  大门此刻是紧闭着的,旁边的门房,换上了两个年轻的小幺儿,这两个小幺儿看着年纪不大,却十分机灵的样子。
  看到有人上前来敲门,从门房里出来问了两句,又打量了一下金壶,一边就有人早就送信到里头去了。
  没多久,送信得人就气喘吁吁的跑回来,示意将门打开,请金壶进去。
  一边还解释道:“大人还在衙门,夫人出门了不在府里,只有老太太在家,大管事也被请到衙门帮忙去了,怠慢之处,还请侄少爷见谅——”
  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不揍成孙子,算老娘输
  金壶虽然疑惑老姑居然不在县城,不过自然不会问这小幺儿,等会去见了张婆子自然就知道了。
  只是看这两个小幺儿有些面生,尤其是进了这新府里,一路看到了好几个眼生的下人。
  到了二门口,早就有两个婆子在等着,见到金壶忙上前请安,将人往里面樱…
  张婆子见了金壶,见他精神看上去还不错,也就放心了,又问他吃饭没有?
  金壶只说还没来得及,伺候的婆子就忙下去吩咐去了。
  留下祖孙两人说些闲话。
  金壶只问老姑怎么不在家?说自己这次倒是寻了几样好玩有意思的东西给老姑呢。
  张婆子只说王永珠有事出去好些天了,算着日子也该回来了。
  说来她也惦记挂心着外头的闺女,这次她又是一个人,跑到那大山深处,着实有些放不下。
  可张婆子是个明白人,知道闺女和女婿的为人,若不是极为重要的事情,拜托给顾子楷不就好了?能让自家闺女亲自出马的事情,肯定是大事,她自然口风一点都没漏。
  倒是金壶吃了饭,试探着说起了张银保来。
  张婆子也还记得张银保,当初王家能兴盛起来,说来还是和张银保有关。
  因此听金壶这么一说,知道他如今倒是有些落魄了,忍不住多问了几句。
  当初历九少的事情,张婆子在京城也是听了几耳朵的,倒是不知道这里头还有这些故事。
  听完后,又替张银保可惜,又觉得他这人到底太奸猾势力了些,不过这世上谁人没点私心?当初历九少明显势弱,加上历家着力打压,一般人还真就爬不起来了。
  历九少也是先前有准备,又有王永珠帮忙,才能漂亮的翻身。
  所以张银保为了自保,也说得过去。
  只是这种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