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幻年代-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在不行,上映前一个星期,通过媒体炒作一下恋情……
不用官宣。
老柳的很多粉丝,都是肉体粉,一旦知道真相,他们会恨死沈梦溪的,这对电影的票房很不利!
就暧昧宣传。
“你有把握就好!”
柳亦非把脑袋放在他的胸口位置,听着他的心跳声……
当然,很不安分的伸手抚摸不可描述的部位。
这才过去五分钟,还没补血完毕……
沈·正常男人·梦溪转移话题:“……《建国大业》拍的咋样?”
“……我演的是个女播音员,就几句台词……”
“知足吧你,要不是你主动申请,根本轮不到你!”
“……我在剧组看到了许清老师还有陈昆、张国粒老师……”
“所以,我不去执导《建国大业》,这破电影完全就是蒋中正洗白……但说一项,上下五千年没听过扒黄河堤坝抗敌的,独一份!还有那句著名的‘奢谈抗日者,杀无赦’!”
(前段时间看了一堆果粉的言论,他们居然让人站在蒋中正的角度考虑,说什么战争时期,人命不值钱?不是,老子凭什么站在他的角度?还攘外必先安内?真尼玛一点大局观都没有,看看太祖是怎么做的,一面抗美援朝,一边对内剿匪!)
柳亦非奇怪地问他:“……你跟我说这些干嘛?”
“……没什么,心气不顺!”
老柳掐住他的把柄:“那现在呢?”
“我看你是欠教育!”
已经恢复精力的沈梦溪翻身上马——他的存货奇多,暂时称得上龙精虎猛!
沈梦溪脾气向来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
自带龙纹鏊属性!
跟他的脾气相似的则是他的长物——从小生活的暗无天日,很少见到光明,因而养成偏激暴躁性格,受不得一点手脚刺激和口舌之争,越是激烈,越是不肯屈服……
即便口吐白沫了,依然坚持着!
他知道,自己会再次站起来!
……
早上八点,沈梦溪起床。
神清气爽,果然,生命在于探索,精气在于运动!
冲了个澡,下楼。
今天要去拍摄场地,京郊的一所高中……
是那个学校主动联系的剧组,愿意把学校腾出来作为拍摄场地,沈梦溪还有杨青、韩延——后者是新加入的副导演,亲自去看了一下,还行,蛮有九十年代的感觉。
这个戏,分镜头剧本是沈梦溪做的,故事板也是他绘制的……
导演就是工具人。
客厅,看到正在翻剧本的柳亦非。
“……不用再琢磨了,沈佳宜就是好学生、清纯可爱,学习委员!”
随口指点了一句,沈梦溪坐下,谢过陈阿姨,然后开始吃早餐。
陈阿姨是赵劲松介绍给她的家政阿姨,帮沈梦溪做做饭什么的,也不是每天都来……
柳亦非放下剧本,很好奇地问了一句:“你真喜欢绑马尾的女孩?”
“当然,穿着洁白的校服,绑着短马尾甜甜的笑着走过操场边,这样的女孩是所有学生暗恋的对象!”
“那你现在呢?”
“现在……无所谓,长得好看就行……”
沈梦溪回答得很真实。
发型什么的,不重要——男生喜欢扎马尾的好看的女生!
把扎马尾三个字删除也成立……
柳亦非翻了翻白眼,然后又问:“为什么要说沈佳宜和阿和在一起过?”
“……有这句吗?”
沈梦溪拿过剧本,看了一眼,然后道:“这句删了,待会发给你新的剧本!”
为什么沈佳宜和阿和在一起过?
因为拍摄的时候,阿和的女朋友去世了,九把刀就用沈佳宜来弥补这个遗憾……
现实中沈佳宜跟廖英宏在一起过!
沈梦溪不用这样,所以,把这段删了……
老柳很自觉地自己拿笔,划掉这段,又问:“那你说咱们这部电影能拿多少票房?”
“不好说……”
“能过亿吗?”
“……能过亿吗?”沈梦溪像是被侮辱了:“……你也太小看我了,如果只是过亿,我会亲自出演?”
《那些年》对战的可是《三枪》、《十月围城》……
如果沈梦溪的要求只是过亿就好,干嘛还要自己出演?
……
“让他们都过来!”
“……必须来,告诉他们,谁不来,等着被写死!”
沈梦溪警告了一下《移动迷宫》宣传组……
居然有几个演员装逼,不愿意来中国宣传。
《画皮》、《疯狂的赛车》票房为什么那么好?
除了本身的质量,最主要,演员们拼了命的跑宣传、路演。
态度没得挑!
为什么沈梦溪不用港台演员?
这帮人不止金贵,而且很少跑愿意跑路演,最明显的例子,《赤壁·下》宣传,金城武居然全程缺席了!
不是,你凭什么缺席?
谁给你的勇气?
《移动迷宫》来中国宣传,当然要全员到齐,最起码主演们得凑齐了!
这才是对中国市场的尊重。
他挂断手机,然后杨青走了过来,他问:“监制,咱们要不要先围读一下剧本?”
第二百五十一章 生气
剧组,一帮演员们都过来了。
剧本围读嘛,字面意思,就是一群演员坐一块围读剧本。
沈梦溪的习惯——演员一定要先背熟剧本。
除了演员,参加剧本围读的还有服化道一类的剧组工作人员,编剧、导演、制片等幕后主创。
大家都在围读会上对剧本再次认真阅读,为接下来的拍摄阶段做好准备。
国外管这叫Table Read,一般美剧开拍前,会有专门的围读版剧本,这一版剧本会用不同颜色打印,标有水印,为了和最终拍摄版的剧本做出区分。
也就是说,围读之后,剧本大概率还会有一些改动。
具体到电影,就不仅仅是这样了!
电影开拍前,导演组、美术组、摄影组三大组会碰在一块,由导演主导,对整个故事做最基本的阐述和设计。
这期间,美术指导、摄影指导提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导演或者给导演提供视觉表达上的意见、建议,完成最基本的剧本故事变电影故事的基础。
然后美术组和摄影组就被撒出去,做角色设计的做角色设计,搞服化道的搞服化道,摄影组跑最远——堪景!
这个工作早就完成了,主导这个工作的是沈梦溪——编剧兼制片人!
演员们围读剧本,除了熟悉剧本,还要跟编剧讨论,这个算是剧本最后一次修整时间。
对了,还要安排摄影机拍摄——可以用于宣传。
注意了,剧本围读也算在演员签的档期内,所以,后期很多剧组就把这个环节取消了,很多演员下了飞机,戏装一套,做边上等上戏,抱着手机打游戏,到了他镜头,面无表情说两句台词,这场戏结束……
面瘫派演技就是这么来的……
……
“其实,会你这种题目,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敢跟你赌,十年后,我连log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是可以活得好好。”
“嗯。”
“你不相信这句话?”
“我相信啊。”
“相信还那么用功读书!”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啊,但是我们还是依然要经历……”
“哎,你们最近有没有听《爱在西元前》?”
“周杰伦的歌吗?”
“嗯,我觉得真牛逼,虽然我听不懂……”
“我还是比较喜欢王力宏……”
“陶喆的《黑色柳丁》最牛逼……”
“……黑色柳丁?”
“陶喆出新专辑了,那等下去买来听听……”
其实,《那些年》这部电影非常……稚嫩,很多剧情需要旁白的帮助……
虽然名字叫《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但故事的主人公是沈梦溪和沈佳宜,四个基友只是配角……
沈梦溪为什么第一时间想到了这部电影?
以为第一次被青春电影感动就是《那些年》——写的是8090后的青春。
故事的开头总不那样美好,你有你的品学兼优,备受青睐,我有我的狐朋狗友,潇洒玩浪。
故事也总是充满意外,看起来却又那样顺理成章,很多年后,那件被圆珠笔扎了无数个蓝你点的校服已经不见了……
很多很小也称得上狗血的事情,在他们身上却变得很热血,可这就是青春吧!
你一路向前,在你的世界里,你看到的就是你自己的,主角的光环总是环绕在自己的身上。
有人说,最好的爱情,是我为了你,成为了更好的我自己,也就像柯景腾写下的回忆:好多的努力读书,是为了更靠近她的日子。
“喜欢对的人,身上会发光”大概是这样吧。
那些年的校园里总是各种单纯的快乐,各种不谙世事的忧愁,各种年少轻狂的感动,一点一滴,全都拼凑成最好的旧时光。
比较起《同桌·当了多年炮友还是没在一起·的你》,《那些年》简直是一股清流!
几个演员也挺喜欢这剧本的,至少围读会没出现任何问题……
……
《那些年》立项拍摄的消息,在圈子里不算秘密。
柳亦非诶,正红的发紫。
EP才发售三个月,火到不行……
说个让人很惊讶的事情,老柳的EP居然卖了四十几万张……
别以为四十几万张很垃圾——蔡依林的《花蝴蝶》总共销售13万张,已经是台湾地区唱片销量排名第一的专辑了!
——根据《2008年全球唱片业信息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唱片市场上CD唱片的销量在不断下滑;内地唱片市场规模剧烈缩水,数字音乐加速“秒杀”传统唱片行业。
物理介质的传统CD唱片在中国的销售额从2003年的1。601亿美元跌至2008年的0。177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44%;而数字音乐的销售额则从2006年的0。281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1。018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56%。
而唱片业总规模也从2003年的1。601亿美元下跌至2008年的0。594亿美元,缩水62%,将近1亿美元。
内地歌手收入中,唱片利润几乎为零!
贴个数据吧:05年,内地唱片总销量是5400万张,到了10年,只剩下480万张!
08年的总销量不到800万张——为什么要买专辑?免费听歌不香吗?
所以,柳亦非的粉丝真的牛逼,一张EP居然卖了接近四十万张!
当然,还是比不上超女三强——张晾颖一张EP大卖六十几万张。
好,扯回来,总之,柳亦非正当红。
去演一部国产电影,本身就是一件关注度很高的事情。
然后,主演居然是沈梦溪!
别人怎么想,不好说,但是杨小蜜已经气炸了!
倒不是说嫉妒老柳啥的,嫉妒她的女演员海了去了……
她生气的是,这部戏的女主角居然不是她,或者说从来没考虑过她!
这是一姐待遇?
说好的,来了梦溪,会给她更好的待遇……
结果呢?
歌曲没有她的份,新电影,甚至没有通知她……
已经是第二次了,《风声》就算了,她年龄、演技搭不上,《那些年》,凭什么不行?
网上‘流出’了剧本围读会的剧照,演员阵容初步公布:柳亦非、沈梦溪、尹证、林更欣、马天雨、乔衫还有舒昌……
越看看越生气!
她也没有什么可倾诉的对象,干脆打电话给了柳施施,抱怨了一通。
大概就是老娘空有缚龙之技,然而却没有施展的机会……
顺便隐晦的骂了一通沈梦溪……
等她骂完了,柳施施才开口:“我听公司的人说过,这次《那些年》是公司在青春片方面的尝试,所以,找了柳亦非试水……如果效果不错的话,按照这个模式,可以做更多青春片……”
第二百五十二章 《移动迷宫》中国上映
其实,不止杨小蜜生气,公司其它几个女演员也觉得不忿……
凭什么要用柳亦非?
资源就这么多,给她了,那我们呢?
虽然不知道《那些年》的成色如何,但是编剧是沈梦溪!
出品方、制片方都是自己公司……
为毛不用自己人?
老蔡就问过李依萍……
老蔡跟柳亦非的关系……
这么说吧,柳施施的《聊斋志异之辛十四娘》,在娱乐报纸上宣传时,就是打着“小柳亦非”的旗号,甚至自家出的射雕官方画册,介绍柳施施都打上‘北舞毕业,被媒体喻为柳亦非接班人。’
大概就是得不到,一直心念……
所以,听说了《那些年》副本的消息,第一时间打电话问了李依萍,后者跟她说‘沈总准备做一系列类型片,你也知道开荒阶段,需要名气大一点的明星帮忙,所以,《画皮》找了赵巴菲加上周讯,《那些年》则找了柳亦非,《画皮》之后,梦溪准备围绕着画皮电影的世界观,再做几部类似的电影,用到的都是我们自己旗下的演员;《那些年》也一样……’
这个事,当然是真的!
沈梦溪确实要多做几部青春片,当然,故事看着比较通顺的,用梦溪的名号出品,有点糟心的,用明溪的名义发行……
他被胖子刺激到了——反正总会有烂片,我不做也有其他人做。
《致青春》,7。19亿;
《匆匆那年》,5。88亿;
《左耳》,4。85亿;
《同桌的你》,4。55亿……
太香了!
柳施施把这些转告给了杨小蜜,后者这才稍微有点消气。
但还是有点不忿……
“为什么是她?《画皮》的票房赶上两个《功夫之王》了!”
“……这我就不知道了,诶,你的《蜗居》拍的怎么样了?”
“还行……就是这个戏的尺度好大!”
“尺度大……快说说!”
你说这个我就不困了!
“就是‘人情债,我肉偿啊’、‘鞭长莫及’还有跟男朋友打电话的时候,宋思明故意挑逗她……”
“鞭长莫及为什么是大尺度……哦,我明白了!”
然后两人交流起了成语,什么‘以手抚阴坐长叹’、‘来日方长’、‘见缝插针’之类的……
唉,女人污起来,没有男人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