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的梦幻年代 >

第381部分

我的梦幻年代-第381部分

小说: 我的梦幻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那句话,公良秩序或者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我们心底道德规范的,一个违背了道德标准的男人,居然舔着脸说‘我是新时代的中国梦’……
  找骂!
  评论界骂他,则是因为《小时代》的意识形态偏右……
  分不清楚意识形态?
  横向对比一下新闻的视角,曲孝女的母亲和下岗工人,你是同情她的母亲,还是下岗工人?
  《小时代》描绘的就是上层阶级的故事……
  回到论坛现场,大家为什么不愿意搭理他?
  因为《小时代》还没上映呢!
  没关系,等《小时代》开播了,大家就知道粉丝电影的厉害了。
  ……
  梦溪电影之夜,沈梦溪作为主持人公布了未来三年的片单。
  三个板块,大制作、中等制作还有动画电影。
  公开了《火星救援》、《巨齿鲨》还有《摩天营救》三部合拍片……
  “中国资本进入美国电影产业,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我不太希望中国企业成为美国电影行业的银行提款机。”
  “我当然有钱收购一家美国公司,事实上、S工作室、布仑屋都算是我绝对控股的公司,但也没什么用,还是要依赖好莱坞的人才、讲故事的能力,不太可能讲中国的故事,远远谈不上文化输出。”
  “《长城》真的很走运……我们跟《独行侠》、《冥界警局》、《惊天危机》同一个档期上映,三部电影同时开了哑炮……”
  “为什么做大片?”
  “大制作是中国电影的脊梁,因为技术进步最能推动我们追赶好莱坞的步伐,中小成本电影的成功确实能给这个行业带来生命力,但是大片才能真正决定整个行业的标准。”
  “而且,如果我们去拍小制作,那谁拍大片呢?”
  沈梦溪……整个人多了一层自信。
  他以前也很自信,但是说话的时候还会收敛点,现在……
  完全一副‘如果有不同意者,以此为准!’
  跟几个相熟的记者聊完,沈梦溪找到叶拧,当面感谢他……
  确实要感谢啊……
  《长城》到现在还在旺达排片超过35%……
  忒给面子了!
  谁知道,叶拧苦笑来了一句:“应该旺达感谢您才对,我们前年就做电影了,《长城》是唯一盈利的项目!”
  “……没事,没就当积累经验了,电影投资本身运气就很重要!”
  沈梦溪笑着宽慰一句……
  总不能说‘没事,亏着亏着,就习惯了’……
  呃,旺达这两年确实各种亏损,《听风者》、《小鱼吃大鱼》,马上还有一部《太极侠》……
  叶拧转移话题:“梦溪传媒下个月要发行《九尾》吗?”
  “嗯,准备7月12号发行。”
  “能不能把发行权卖给旺达?”
  看到沈梦溪一脸惊讶,叶拧赶紧补充:“我们按十亿票房买断!”


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和我的祖国》
  《长城》还在上映。
  具体分账还要等半年后才能结清,但大概盈利数字还是出来了,票房分账至少2。3亿美元以上!
  再加上全球电视播放版权、家庭娱乐至少能拿1。5亿美元以上……
  插一句,家庭娱乐包含DVD授权、蓝光影碟之类的;
  此外,网络版权估计还能进账三千万美元;
  扣除制作、宣发成本,《长城》这个项目盈利在1~1。5亿美元之间。
  还不包括IP授权之类的周边。
  IP授权属于梦溪传媒独享的收益,其他几项都是跟投资方按比例分账的……
  旺达投资比例是1500万美元,那就能收获2500万美元的分账。
  尽赚1000万美元!
  旺达头一次投资电影赚钱!
  所以,尽可能的抱住梦溪传媒这支大腿……
  《九尾》,作为画皮系列衍生电影,市场评估,8~12亿,那就十亿保底拿下来!
  赚了当然好,赔了,也能赢得梦溪的友谊——毕竟《长城2》这块蛋糕,沈梦溪会不会带别人分享,还不清楚。
  ……
  10亿保底……
  按照现如今的分账比例,光是票房分账,梦溪传媒入账超过3。9亿!
  《九尾》的制作成本是1。3亿……
  尽赚超过2。5亿!
  有那一刻,沈梦溪动心了!
  这种买卖,他当然动心。
  但是呢,保底是违反市场规律的做法。
  而且,后世也用事实证明了大概80%的保底,最后都是以不愉快合作告终的。
  通常情况下,如果保底方输了,绝大多数最后都没有履行这个保底的合约,钱都没有付……
  后世为什么会流行?
  越来越多业外资本,尤其是各种基金或者金融产品的进入,他们没有项目,那就只能下注……
  到后来,有些电影还没上映,大家就都在忙着分钱了。
  以前投资了钱,投资人就更有责任有压力了,保底发行变成了溢价。
  从投资开始,本来这个片子是一个亿拍,拍着拍着就变成三个亿了,卖的时候就是六个亿了。
  越来越多人参与,就变成一种股份制的项目合作。
  这样的股份制项目合作导致一部电影反而没有责任人了,电影还没上映就忙着坐地分钱。
  这种方式对影片是不利的!
  资本助推下,一些电影的证券化去圈外圈钱,一些演员的片酬不合理的上涨。这都破坏了行业的规矩。
  沈梦溪知道这个事,而且他很抵触!
  这种事一旦开了口子,就很难关——没上映呢,就能分钱了,谁会拒绝?
  所以,他摇头:“《画皮》系列,是梦溪传媒打江山的电影,我们不太可能找外人合作……”
  “……我也就随口提议一下……”叶拧赶紧转移话题:“半个月后,《太极侠》首映,到时候,您一定要来啊!”
  “到时候再说吧……”
  ……
  旁边,徐争正在跟黄忠磊聊天……
  沈梦溪走过去:“聊什么呢?”
  “在聊《富春山居图》,那电影居然快到两亿了!”
  “……正常!毕竟有刘得华和杨小蜜……而且我看了排片,每天都排八千多场!”
  “你不觉得它很烂吗?”
  沈梦溪笑了笑:“我觉得,现阶段的电影市场就是有能力搞定档期的电影公司,再适当营销一下就可以躺着捞钱了!”
  “……不过它们很倒霉的碰到了《长城》,不然的话,票房过三亿不成问题的!”
  黄忠磊赶紧取经:“所以,你认为档期比电影本身更重要?”
  “现阶段是这样的,但是,好的档期肯定竞争激烈,竞争激烈之下,好的电影铁定占优势……所以,多练内功吧……”看了眼黄忠磊,沈梦溪一脸疑惑问:“为什么王常田能想到找苏友鹏拍电影,然后《左耳》还大卖了,我记得苏友鹏应该是华宜兄弟旗下的艺人吧?”
  少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啊!
  给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方便……
  黄忠磊当然挺生气,但还是笑着说:“谁能想到苏友鹏居然还挺有本事的呢?”
  “哈哈……”
  “怎么了?笑的这么开心?”
  说曹操曹操到,王常田正好走过来……
  “在聊《左耳》还有苏友鹏!”
  “你怎么想到找苏友鹏?”
  王常田解释:“我们先跟赵巴菲合作了,然后我就想到了苏友鹏,我觉得明星转型做导演是一条不错的路子!除了明星本身的光环以及强大的观众基础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往往拥有强大的人脉资源,这是演员当导演的最大本钱。做演员时,他们已经在圈内积累了不少人脉。当导演后,有号召力有人脉,自然就有各路朋友保驾护航。”
  “我们只是小赚,跟梦溪不一样,《长城》至少赚了十个亿吧?”
  沈梦溪赶紧摇头:“哪有这么多,全球发行就得全球宣传,又是第一部,我们的宣传成本就接近一亿美元了!”
  “对,我可以证明,《长城》光是北美投放广告、海报、预告片就花了接近4000万美元!”
  叶拧也过来了……
  “大气魄啊!”
  “我有个屁的大气魄,我还有王常田的投资方法和旺达显然是很不一样的,旺达是指点江山、激扬资本、气吞万里如虎,遇到好吃的一口吃下,然后再慢慢消化;但像梦溪传媒、光线传媒,我们只能先咬一口试试,好吃了再吃第二口、第三口,不好吃了就吐出去,所以我们投资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小公司……小打小闹……”
  王常田无语:“你还小打小闹?”
  “你自己看,我们上市后最大的一笔投资是什么?”
  “收购土豆?”
  “那是我私人收购的,而且我买土豆拢共花了不到30亿,哪像旺达,直接激素和IAMC,听说现在在跟北欧院线集团谈判,有意拿下?”
  叶拧有点小尴尬……
  旺达这两年,确实各种买买买,最近又收购了英国游艇生产商,欧洲剧院运营商,还要吞并传奇影业……
  真的是气吞万里如虎!
  赶紧岔开话题:“我听他们说今年国庆档,梦溪要做主旋律商业片?”
  “对!《我和我的祖国》,五位导演各自执导一段小故事……徐争在这呢,你们问他就行!”
  黄忠磊终于插话:“主旋律吗?”
  “嗯,通过几段小故事,展示中国骄傲。”
  “主旋律……可不好卖呀!”
  “……哈哈,”沈梦溪笑了笑:“我倒是觉得《我和我的祖国》至少十亿票房起步!”


第一百七十五章 震动!
  “《我的我的祖国》,张艺某、宁昊、徐争、郭凡、杨青五个导演,每人执导一段故事,演员,我让他们随便挑,乌而善还有我亲自制片、监制,中X部、华夏影业联合出品,这电影几乎是梦溪传媒最顶级制作,拿不到十亿,就是失败!”
  沈梦溪解释了一下项目大概情况,然后道:“叶总,有兴趣一起发行吗?”
  “当然,只要是你沈梦溪说话,我肯定照办!”
  黄忠磊没说话……
  人家国庆档有《狄仁杰之神都龙王》……
  王常田:“别看我,我早就加入了,否则,也不会把赵巴菲的《匆匆那年》延迟到贺岁档!”
  “老王看了成片,哭的不行……”
  王常田点头:“确实拍出了家国情怀,艺某的那段《小平,你好》,真的把我的思绪拉到了八十年代……”
  ……
  第二天,沈梦溪又参加了两场论坛‘如何做出市场成功的电影。’、‘大数据,驱动中国电影’
  又是他的主场……
  梦溪传媒进入市场之后,就一直坚持类型化……
  “要判断哪部影片、哪种类型是市场上永远的赢家,很难。但我想说最大的赢家还是类型片。”
  “犯罪、动作、科幻、灾难,这四种类型,会是梦溪传媒下一步要做的东西……问题是,现在太多的创作集中在青春片和喜剧片这两个领域,这就叫跟风!”
  “做电影不要跟风,自己发现蓝海,走进去,站在风口上,雷军不是说了嘛,创业能否成功要靠命。所谓命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创业者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思考,如何找到能够让猪飞起来的台风口,只要在台风口,稍微长一个小的翅膀,就能飞得更高。电影也一样!”
  “另外说一句,我以前跟台湾、香港演员打过交道,当然有好说话的,但很多不好说话,现在我们用的演员主要在内地,港台的演员越来越少……这里面不仅有内地演员成长的速度以及接地气的问题,还有售后服务的问题。比如说演员演了你的片子,结果服务跟不上,宣传时跟你提各种各样的条件,什么头等舱、公务舱,住什么总统套房,出场费多少……
  我真服了,一个个牌不大,脾气不小,我们只好选择那些态度更好、要价更低的。我认为,我们必须推动潮流的改变,如果还用原来那套从香港、台湾那边延续过来的体系去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电影,就不会有前途的!”
  大数据……
  龚羽举例《纸牌屋》:《纸牌屋》制作方,一家类似于中国优酷土豆的视频网站Netflix,挖掘自己网站的数据,用于倒推前台的影片生产。工程师们发现,喜欢BBC剧、导演大卫·芬奇和老戏骨凯文·史派西的用户存在交集,一部影片如果同时满足这几个要素,就可能大卖。《纸牌屋》就满足了这三个元素。
  沈梦溪翻了翻白眼:“……《纸牌屋》是翻拍剧,1990年版本的英剧,S工作室的一名实习员工推荐给我,我看了一下,找了CAA,联合制作……”
  “S工作室准备做电视剧,《纸牌屋》剧本质量不错,CAA提供了核心孵化团队,导演大卫·芬奇、编剧埃里克·罗斯、凯文·史派西等等,按照好莱坞的习惯做法,将团队和剧本打包,经纪公司将可以获得总预算10%的佣金。”
  “制作前肯定要找电视台,当时分别联系了HBO、Showtime、AMC,因为我是奈飞的股东,所以吗,也去找了Netflix,起初是准备让Netflix买断《纸牌屋》的线上首播,但是Netflix提出了自己来投资制作的想法,并且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比如不用试播便一次性定制两季,总预算超过1亿美金,制作团队可以保有最终剪辑权等等……综合了一下,决定把《纸牌屋》交给奈飞!”
  “为什么交给奈飞?因为他们的条件比较优渥!”
  “最后提醒一下,Netflix第一部原创电视剧不是《纸牌屋》,而是《利勒哈默尔》,这部因为和大数据没办法扯上关系的电视剧,后来被Netflix在对外的信息中有意无意的回避了。”
  “必须要说一下,《纸牌屋》的成功跟大数据没有任何关系,Netflix也没办法依靠数据选择内容,因为好莱坞没有给它那么大的施展空间。
  目前所推出的原创剧集,都是来自于独立制片公司,因为五大传媒集团下面的制片公司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与集团所拥有的电视网和有限电视频道之间利益高度一致,对Netflix有一定的抵触,Netflix只能在剩下的20%里挑挑拣拣,能够挑出几个好东西就算不错了。”
  “为什么宣传大数据?因为IT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替代传统行业,通信,购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