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幻年代-第4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真的是魔幻的一年!
首先,《美人鱼》的质量差强人意,虽然暂时拿到了华语电影影史最高票房,但根据市场补偿、平衡理论,已经为他下一部电影的票房平庸划下了伏笔;
然后,寄以厚望的《魔兽》,票房惨败!
真的寄以厚望,《魔兽》全球十亿多诶,很多人在电影上映前就立下了帖子‘《魔兽》影史票房第一,敢不敢赌?’
真要按互联网逻辑,《魔兽》影史第一票房,概率很大——魔兽天下第一!阿凡达的票房算个屁,星战算个屁,魔兽电影分分钟秒杀!
再然后,好莱坞爆米花电影集体失灵——《X战警:天启》、《独立日2》、《惊天魔盗团2》、《谍影重重5》、《忍者神龟2》、《泰山归来:险战丛林》……
全都是票房、口碑未达预期的作品!
现在连李胺也遭遇了滑铁卢!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北美确定没法扩大上映场馆,估计最多也就68家影院放映;
内地票房还可以,首周末8600万,破亿没什么悬念,但想更高,也没什么可能了——进入工作日,尽管排片安排20%,《无名之辈》已经挤占了市场,后者以28%的排片拿下了52%的大盘份额,《奇异博士》拿走30%……
任素兮只用了一部电影就在电影圈站稳了脚跟!
插一句,她跟彭宇昌、张子贤都是土豆综艺《演员的诞生》出来的……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演员的诞生》……
反正第三季还没开始筹备,已经有一堆品牌方抢着冠名、赞助。
好,回到话题……
魔幻的一年,当然少不了冯晓刚导演……
《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导演自《私人订制》后,正儿八经担任导演的作品!
当然,这几年他频频露面,各大综艺节目当导师,也做过监制,带了下新人导演张皓——《命中注定》……
还做了演员,拿下了金马影帝。
《我不是潘金莲》拿了圣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影片,他自己觉得自己也算一代大师了!
宣传的时候,各种说什么‘我早就名利双收了,是时候干点正事对的起我这导演的称号了。’
‘我不在乎票房,票房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
但是习惯性炒作——改档期的时候同时暗示媒体“具体原因目前未知,据传是因影片未过审。”
在研讨会上,有大学生问‘这个电影在过审时有没有什么困难?’,他说‘如果是美国大学生坐在这儿根本不会问这些问题。你们才二十岁出头,脑子里都塞满了这些,我建议把这些东西扔掉,真的,扔掉。人说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我们的大学生上学的时候就有这么多自审意识,这样我们今后就真没前途了。’
话里话外‘我受点委屈没关系,你们才是未来!’
可惜,这波节奏没带起来……
大家好像不怎么关注他,还是教主、填报、李妃儿的事情有趣!
不是……
主要都在谈论120帧……
冯晓刚玩了把大的,直接给王健岭写了封信……
……
“唉……”
再度围观冯导演大战旺达,沈梦溪发自内心觉得悲哀……
不是觉得丢份啥的,是真的有点悲凉!
冯导演失去了话语权!
或者说,他不了解这个时代了!
这个时代,最适合扮猪吃老虎的人,明明很牛,但表面装成怂包,永远以无所谓的姿态活着,嘻嘻哈哈,反弹所有质疑。
但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就是跪着把钱赚了,然后再直起腰杆享受把钱花了的快感?
你要知道,人这种东西很奇怪的,一旦跪习惯了,腰杆就直不起来。
以前,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只有少部分精英有发言权,大家只闭着嘴仰望;
有了互联网,所有人都能口出恶言,不用负责。
本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可互联网一来,所有江湖打通,汇到一处,成了一大滩浑水。
谁都能说两句……
但你仔细观察,好像又冷冷清清,谁也不发表意见——知道的人在利益中,不知道的人朦朦胧胧看不到真假,只是觉得周围的雾里好像有毒气,又好像是自己没锻炼身体变差了走两步就喘……
随便说一句话就可能被搞死!
其实,安安静静待着也不赖,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小姐姐突然走过来:“又叹什么气?”
沈梦溪:“没事,就是想到了万一有一天,人家翻旧账,翻到我身上,就尴尬了!”
“……你不会!”
“你怎么知道?”
小姐姐皱眉,安慰道:“……你这几年已经很少公开说什么了,观点也不像以前那么犀利……”
“……还真是,我最近几年确实低调了很多,一年发的微博都不到二十条,大部分都是宣传电影……”
猛然惊醒,沈梦溪发现自己真的变了很多!
别的不说,就冯导演PK旺达,搁以前,他肯定冷嘲热讽几句——《我不是潘金莲》嘉禾的排片也只有31%,低于市场平均值的……
原因很简单,院线并不看好!
你凭什么认为院线会买你的账?
《无名之辈》、《奇异博士》都在上映呢!
但现在,他却站得很远……
很理性的看这个事!
这个事,如果站在冯导演的角度,那就是旺达欺负人——才给12%的排片!
要是沈梦溪的新片,旺达只给12%排片,他肯定也愤怒。
不过,他如果愤怒,结果就是你不给排片,老子不给你发放密匙了!
所以,结论是什么?
冯导对自己信心不足,同时,他还高估了自己在网友心目中的形象……
至于旺达,甭管怎么说,确实有店大欺客的嫌疑——12%,这个排片真心有点看不起冯晓刚!
微博上已经很自然地分成了两派,大多数都站旺达……
还有很多人@他,让他谈谈意见……
第四十三章 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他能有什么看法?
前文就提过,《潘金莲》原本是旺达的项目,后来杜阳出走,项目交给华宜……
不止如此,背后还有耀莱跟旺达的院线竞争……
至于什么没有人和钱过不去,如果电影票房好,院线一定会按照程序化的流程增加排片。
前提是,院线的排片量能够达到被观众看到的比例。
如果本身排的场次少,又在非黄金时段,那么观众自然看不到,也谈不上票房逆袭、增加排片了。
背后有商业博弈……
不过,这电影,包括只后的《如果芸知道》,都不符合现代的语境……
而且李雪莲也不值得同情——整个故事起因,她为了房子和生第二个孩子,和老公假离婚,结果给老公钻了空子,变成真离婚。房子没捞到孩子也流了,所以气不过闹到法院,要求法院判她和前老公假离婚,然后他们再结婚,然后再离婚。
法院判她败诉没有错,假离婚本来就存在着欺骗的行为,不应受到法律地保护!
法治社会,李雪莲就是个无理取闹的存在!
哪来的批判意义?
这就是《我不是潘金莲》比不上《秋菊打官司》的地方,立足点就不对!
你立足点不对,还想让观众同情这个女人?
当你的核心人物有问题的时候,你想批判官场,还想让大众叫好?
为了批判而批判有什么意义?
官场现形记?
……
市场对《潘金莲》不是特别买账,首日虽然斩获票房冠军,次日就被《无名之辈》反超,再加上次周上映《神奇动物在哪里》、《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潘金莲》想拿到五亿票房,基本没有可能了,正常来讲,能有3亿票房就该偷笑了!
沈梦溪没怎么把精力聚焦在别人身上,他挺惊讶《无名之辈》的后劲——上映之后,除了首日,票房没低于两千万,但也没有太高,11月26号,票房创下最高记录:6900万,然后第三周,首个工作日,票房还有2600万……
上映17天,累计票房6。9亿!
猫眼预测最终票房在9亿以上。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饶晓智+田里,田里是《河神》的导演,85后,很有想法的年轻导演,他跟着饶晓智,主要负责镜头调度,毕竟饶晓智是话剧导演,对电影画面的理解较为粗野……
经过《无名之辈》后,田里下一部作品《受益人》提上日程!
梦溪导演团队85后开始登上舞台……
《无名之辈》大成功,沈梦溪挺高兴的,甚至比《湄公河行动》、《摸金校尉》热卖都高兴!
这表示电影市场越发走向成熟的表现
观众的观影水准在一点点提高。
以往他们会被空有华丽视效、流量明星或话题炒作但内容空洞的电影吸引。但今两年以上这些赚钱方法越来越不管用了,他们越来越看重电影质量本身。
前今年,被资本裹挟后,中国电影却没有繁花似锦,反而成了流水线式的制作商品,成功的标准是流量明星选角和同类型题材复制。
比如青春片火了之后的五年里,无数换汤不换药的青春片如过江之鲫,毫无诚意。
类型经验可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但只看到眼前利益忽视艺术创新,时间久了影视作品就会同质化,人设单一的角色,套路的情节,甚至连大银幕上呈现的都是一个审美风格的流量明星和特效手段。
电影从一个大众艺术沦为大众消费,没有了审美功能,只剩娱乐主义。
你看,娱乐主义!
沈梦溪之前做电影的时候强调的就是娱乐,他甚至公开说电影是大众艺术,大众觉得爽了就行!
更说过‘票房高的电影不一定是好电影,但票房低的电影肯定有不足之处!’
可这一切在粉丝经济下,不适用了!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知道》、《小时代》、《栀子花开》、《致青春2》、《爵迹》……
你说这些电影的粉丝看到这些电影,心灵上的满足不是娱乐嘛?
但这些是好电影吗?
显然不是!
但票房都不错,即便《爵迹》也卖了2。8亿呢!
很多人说了:让饭圈的归饭圈,主流的归主流!
实施起来太难了!
饭圈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偶像推向主流……
但终归在向着好的地方发展。
好的电影,被更多人欣赏;
烂片、平庸的电影,甭管事前宣传阵仗多大,影响力始终有限!
……
公司整了个小型庆功宴,就是把剧组演员们、导演叫来,然后介绍高层给他们认识,算是正式入圈的见证……
“导演,您觉得《无名之辈》差在哪?”
“……哟,你还是第一个这么问我的创作者,”沈梦溪笑了笑,跟饶晓智碰了碰杯子,然后道:“缺了一个聚焦点,让人觉得有点散,当然,我能明白,你把精力用在塑造‘无名’上面……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饶晓智叹了口气:“应该听宁昊的,他建议我把枪做成聚焦点,让马先勇和胡广生是互相认识的关系,这样一来,故事就顺畅多了……”
“那就不是《无名之辈》了,故事表现出来可能达不到现在的效果!”
饶晓智琢磨了一下,还真是这样……
现在的胡广生,大家多是同情,他如果跟马先勇认识,枪是从他那边骗来的,那整个故事就沦为喜剧……
失去了原本想表达的‘我们都是无名之辈’的含义……
沈梦溪想到什么:“我前两天跟上面开会,他们想做一个创业+扶题材的作品,我有个想法……”
“您说说……”
“青年回到家乡创业的故事,可以结合快递业务……”
饶晓智思考了很久,然后问:“怎么破题呢?”
“很简单”沈梦溪:“过去《中国合伙人》里的成功是‘美国梦’,是往外走,往上走,到城市去,去华尔街上市。现在的成功是‘中国梦’:回到家乡,扎根农村,把人带回来,把东西送出去,还有,造福四方!”
饶晓智若有所思……
沈梦溪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老家就在贵州,没人比你了解贵州……这个项目交给你了!”
“……我试试!”
他俩正聊着呢,突然现场一阵躁动,沈梦溪赶紧扭头看了一下,原来是宁昊领着黄博、沈藤过来了,同行的还有闫飞、彭大魔……
第四十四章 命题作文
沈梦溪赶紧迎了过去:“你们怎么才来?”
宁昊简单说了一句:“忙着做后期呢!”
做什么后期?
当然那是《外星人保罗》的后期……
《外星人保罗》,一部公路喜剧,两个中国科幻/动漫迷到美国参加动漫大会,租了辆房车沿公路一路追随各种传说中的神秘地区,诸如51区,罗斯威尔之类的地方,然后真的遇到了一只名叫保罗的外星人……
保罗才是整个故事的主角!
围绕着保罗展开……
属于典型的科幻+公路喜剧类型。
简单科普一下,51区,公认的外星研究基地,无论影视作品还是传闻记载,都跟外星人有关;
罗斯威尔,罗斯威尔事件,根据解密的FBI档案中记载1947年的罗斯维尔事件里坠落了三个飞碟,每个里面有4个0。8米高的死去的不明人形生物……
故事很简单,难的是外星人特效,后来找了一个叫张强的特型演员——由于一次医疗失误,导致张强的身高停留在了5岁,身高只有1。1米。
特型演员+动作捕捉……
成本还行,不到3000万美元。
“后期那边说了,最快也得要八个月!”
“不急,你想什么时候上都行,”沈梦溪想了想,提了个建议:“能不能把片名改下?”
“《外星人保罗》不好吗?”
“……疯狂的外星人,怎么样?”
宁昊愣了一下,他当然知道沈梦溪的意思,无非是用‘疯狂的’三个字,吸引观众观影……
毕竟,宁昊的成名作就是《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
“咋了?觉得《保罗》配不上‘疯狂的’三个字?”
莫非只有《乡村教师》才配得上‘疯狂的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