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夏当大王-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八十五章圣上,此乃熙国赤水平原
第五百八十五章圣上,此乃熙国赤水平原
文鳐鱼乃是大荒奇鱼,身形似鲤鱼,鱼身生双翅,能飞,身体上泛着苍青色的花纹,白首赤喙,声音如鸾鸟一般清丽,是大荒中赫赫有名的祥瑞之物。
文鳐鱼常常从西海游往东海,夜晚可以御空飞行,遨游大荒。
与神兽当康降临一样,每一次文鳐鱼现身,都意味着庄稼丰收,天下大穰;
每一次文鳐鱼飞跃大海,遨游诸夏,能够引得天下人侧目。
这也是为何,天子与当朝诸公们从占卜巫祝口中得知文鳐鱼现身诸夏大地,一个个脸色发蒙的原因。
诸夏天朝各地一片狼藉,数百诸侯国无一不是粮食减产,百姓们食不果腹,哪有丰收的征兆。
在这节骨眼上,祥瑞文鳐鱼现身,绝对是不合时宜。
会不会是弄错了?
又或许是文鳐鱼因为其他原因,被迫夜飞诸夏。。。。。。
一时间,天子与金殿中的大臣们一个个面露狐疑之色,目光锁定在前来通报的巫祝身上。
巫祝连忙解释:“圣上,诸位大人,并非小巫胡诌,文鳐鱼的确在诸夏大地出没,断不会出错,有巫庙众巫为证,还请天子圣裁。”
听到巫祝打包票,殿中群臣也就不再质疑,若一位大巫占卜,也许可能有误,可是群巫为证,那就错不了了。
姜公:“大王,文鳐鱼乃是上古奇珍祥瑞,天赋异禀,它们群起而动,恐怕不会有误,也许真的有某个未曾发现的地方大穰,天佑我诸夏,此乃大吉之兆。”
其余一众大臣亦纷纷点头赞同。
“姜公此言有理,吾等应尾随文鳐鱼,寻觅大穰之地,说不定诸夏缺粮困局的能因此迎刃而解。”
“臣附议!”
天子帝暮微微颔首,面沉似水的脸庞缓和不少,脸上露出轻松之色,他亦是如此想的,这时候突现祥瑞文鳐鱼,那就是一场及时雨,来的太是时候了,如有天助一般。
“诸位爱卿所言甚是,此乃天助,来人,密切关注文鳐鱼行踪,即便文鳐鱼去了大荒深处也无妨。。。。。。”
说到这,天子帝暮眸中闪过一抹寒芒,若是文鳐鱼的目的地不是诸夏天朝,而是大荒深处,那他不介意掀起一场兵戈,大军挺近大荒,劫掠异族蛮夷。
“若是异族蛮夷丰收了,嘿嘿嘿,臣愿率领镇国精锐之师追随天子讨伐蛮夷。”
“臣附议!”
“臣附议!”
以往都是饿极了的四方蛮夷兴兵劫掠勤劳能干,擅长耕种的诸夏天朝,而眼下,角色互换,饿红眼的诸夏天朝虎视眈眈,枕戈以待。
金殿上,君臣一个个很是亢奋,颇有种抓住救命稻草,死命不放手的架势。
唯独帝子启一人,神游天外,精神恍惚,一看到文鳐鱼现世,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家妹子口中熙国那即将丰收的七十万亩沃土良田。
整整七十万亩亩产四五石地沃土良田,仅仅这一地的收成就有三百万石粮食之巨,这无疑是大丰收,前所未有的大丰收,能够引来文鳐鱼现身,并不出乎意料。
若不是神兽当康前几年刚刚现身,帝子启觉得,也许今年神兽当康仍然会青睐熙国,独爱赤水之地。
见父王与大臣们热议文鳐鱼若现身大荒后,该如何用兵,如何抢粮,他内心就无比郁闷。
想要点破真相,可是想到如今大局已定,他说不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说了反而会被父王训斥,为何不早说。
想到这,帝子启内心一阵索然无味,一种无力感席卷心头。
每一次对上姚云,他总是输得不明不白,这让他有了深深的挫败感。
时间缓缓流淌,天子与众大臣们一脸期待地等候的佳音。
金殿之上,一片元气氤氲的光幕凌空而立,光幕中是一片漆黑的夜色,文鳐鱼成群结队,扑腾着翅膀,翱翔天际,颇为壮观。
帝暮与朝中大臣目不转睛盯着光幕,时刻关注着文鳐鱼的动向。
“似乎文鳐鱼去了南方?”
“的确是去了南方,嘶,难道是南荒深处,可是臣听说南荒深处大山连绵起伏,鲜有耕种之田,这南蛮是如种出高产粮食的。。。。。”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不能小觑了异族蛮夷,说不定蛮夷获得了某种高产的粮食种子,这也不是不可能。”
“此言有理,若是如此,我们趁机将其夺来,到时候不仅困局可破,也许天朝还能因此受益。”
。。。。。。
看着文鳐鱼飞驰的方向,大臣们脑洞大开,展开了一系列联想,连如何分赃都开始讨论了。
这一幕,落在帝子启眼中,那叫一个别扭。
众人议论不断,而文鳐鱼们丝毫没有停步的意思,急速向目的地飞跃而去,一道道华光划过天际,如同流星一般绚丽。
“圣上,文鳐鱼入地了,他们似乎到达目的了。”
随着巫祝的一声惊呼,整个金殿顿时沸腾起来,无论是天子帝暮还是阶下大臣,一个个面露狂喜之色。
金殿中人,无一个不是修为高深之辈,一双灵目夜间视物,如同白昼。
在文鳐鱼从高空一头扎下云端,扑向地面之后,众人目光就死死跟随,不敢眨眼,生怕错过什么。
也就是飞鱼扑云海的这么瞬间,所有人目露震撼之色。
只见一片苍茫辽阔的平原上,金色稻穗如同波浪一般,随着夜风起起伏伏,跌宕汹涌,目光所及,一片金光璀璨,耀眼夺目。
文鳐鱼们扑腾着翅膀,飞入金涛稻浪之中,如鱼入大海,发出一声声鸾鸟之声,欢呼雀跃。
那夺目的金光耀眼的透过光幕,照耀在金殿之上,也映在天子与满朝大臣的脸上。
一片即将丰收的稻穗海洋!
一片硕果累累的丰收之地!
望着这震撼人心的一幕,无论是天子还是殿中大臣,一个个不由咽了咽口水,眸中满是狂喜之色。
祥瑞神物文鳐鱼果然为他们指引了一块丰收之地。
有了这片广阔的丰收之地,诸夏天朝的粮食危机就能安然度过,化险为夷。
天子面色潮红,深呼了一口气,问道:“此乃何处?”
拿着诸夏堪舆图不断比对的巫祝目露不可思议之色,道:“回禀圣上,此乃熙国赤水平原!”
第五百八十六章赤水熟,天下足!
第五百八十六章赤水熟,天下足!
熙国赤水平原!
这六个字从巫祝口中吐出,有着比拟绝顶神通的威力,一下子将激动、热闹的众人轰的脑袋嗡嗡,说不出话来。
姜公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脱口反问:“熙国。。。这如何会是熙国,八长老,你不会是看错了吧,难道这里不是南荒深处某处神秘神仙福地,不是某位谷神的修行之所?”
那位唤做八长老的巫祝又看了看诸夏堪舆图,很是笃定道:“姜公,断不会出错,这正是熙国赤水平原。”
听得巫祝肯定的回答,群臣这才接受事实,平复内心的震撼。
“说起来,微臣想起来了,听说就是因为得到了一块富饶之地,名曰赤水平原,极其适合耕种粮食,熙国崛起之势凸显,楚国这才联合三位伯国,四国联军大军压境,打压熙国。”
“应该没错,正是这块宝地,听说这方广阔的赤水平原乃是熙伯前年打下来的,为此灭杀了一位鸠占鹊巢的邪恶鬼神,缴获了河伯令。”
。。。。。。
很快,意识过来的大臣们恍然大悟,事情的脉络一下子就清晰起来。
“真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一片莽荒之地竟然变成了一个大粮仓,实在是出乎人预料。”
“老臣之前也曾有过这个念头,可是想着熙伯才将赤水河两岸打下来,即便熙国百姓在如何擅长农耕之术,也不可能一夜之间硕果累累。。。唉,老了老了,眼拙,眼拙!”
“话不能这么说,若非亲眼所见,谁敢相信,转眼之间,荒草如林的莽荒之地已是一片硕果累累。。。。。。”
大臣们感慨万千,脸上笑容中带着几分复杂之色,在此之前,谁也没有想到,天朝之难破局竟不在神秘的大荒深处,而在偏远伯国——熙国!
提起熙国,那就变得敏感异常,大臣们心知肚明,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小,方才的热闹欣喜荡然无存,即便心里真的高兴,一个个也憋着,不敢流露出来。
说着说着,一众奇异的氛围萦绕金殿。
帝座之上,天子帝暮笑容僵住了,眸中闪过复杂莫名之色。
“大王,文鳐鱼惊动了熙国,熙国来人了!”
随着巫祝的话音落下,金殿光幕中,一大队人马举着火把从远处城池中疾驰而来。
为首一人,相貌堂堂,英姿勃发,一袭玄衣,简朴而不失精致,身上无华贵配饰点缀,仅是腰间一玉一剑,然而一身贵气却由内而外,展露无疑。
眉目间更是带着威严气度,鹤立鸡群。
即便未通报来人身份,金殿中的众人却已经知道来人身份——熙伯姚云。
“臣有熙氏姚云见过天子!见过诸位大人!”
姚云徜徉于飞鱼之中,面含微笑,不卑不亢,向空中光幕行礼。
天子帝暮尴尬地笑了笑:“文鳐鱼飞赤水,此乃祥瑞之兆,熙伯,你干的不错,治国有方,立下大功,朕心甚慰!”
天子的话有多少言不由衷,姚云不知道,可是此刻,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一切都被二长老猜中,而且事情的进展比想象中还要精彩。
至少姚云从没有想过会出现【文鳐鱼飞】的祥瑞异象,更没有想过一下子吸引整个天朝的目光。
事情远远比预期顺利。
“天子谬赞了,臣只是恰逢其会,顺手而为。”
一头文鳐鱼慌不择路,一下子扑进姚云怀中,装了一个满怀,姚云顺势揽过文鳐鱼,抱紧怀中。
出人意料的是,文鳐鱼竟然丝毫不畏惧,躺在姚云怀中,安安静静,如回归温柔乡一般,半点也不曾挣扎。
这惊奇地一幕,好似为姚云的话做佐证——仿佛天命加持,上天都站在姚云这边似的。
帝暮与群臣闻言,心中很是腻味。
若真如你姚云说的那么简单,随随便便就能引得祥瑞神物文鳐鱼蜂拥而来,那让那么多未曾见神物一面的诸侯情以何堪。
“天子,各位大人,赤水河两岸丰收在即,臣听闻天子甸服,中土各国受虫灾影响,粮食短缺,情况糜~烂,前些日子曾在四荒各国要求购粮,不知如今粮食可够,需不需要我熙国出售粮食应急!”
姚云揣着明白装糊涂,脸上噙着淡淡笑容。
帝暮面色微微一僵,心中颇为不喜这种被人夹在火上烤的局面,自打坐上天子之位,多少年没有这感觉了。
天子帝暮第一时间没有开口,可是金殿中的大臣们却是忍不住了,开口便道。
“熙伯,自然需要贵国的粮食应急,中土各地粮食问题已是燃眉之急,若有熙伯出手相助,那就是拯救了数十万,上百万中土百姓,此乃大功大德之举。”
“是极!熙伯,您能出手相助,那就再好不过了,敢问这赤水河两岸有良田几何,老夫看这稻穗饱满,怕是极为高产,不知亩产又是多少?”
。。。
朝中大臣们远隔万里之遥,向姚云咨赤水河两岸丰收的情况。
虽说明知祥瑞文鳐鱼现身赤水河,此地必然高产丰收,可是大臣们心中还是不免好奇,欲一窥究竟。
姚云举手,画了一周,随口道:“天子,诸位大人,这赤水河两岸有良田七十余万亩,皆是沃土良田收成极好,据收了庄稼的百姓说,两岸良田亩产四石至五石。”
一听到亩产四石、亩产五石,金殿中顿时轰然一片。
姜公惊呼:“七十万亩良田,亩产四五石,熙伯,岂不是说仅赤水河一地,便可收获三百余万石粮食!!!”
“是!”姚云回答的极为简明扼要,惜字如金,然而落在大臣们耳中,却是如惊雷炸响。
当即,一位大臣感慨道:“这哪是莽荒之地,此地比起中土还要富饶,实为一个大粮仓,赤水熟,天下足!”
赤水熟,天下足!
此话一出,群臣皆赞同。
姜公还是有些难以置信,问道:“熙伯,这赤水两岸开垦不久,为何如此富饶多产?”
姚云脸上露出莫名地笑意:
“这多亏了赤水河,赤水河长年累月冲刷两岸,让两岸土地肥沃无比,这才有了如今丰收的场面,说来赤水河占首功,功德无量!”
赤水河功德无量!
天子帝暮差点一口老血直接喷出来,他赐下【赤水河伯敕封文书】,就是笃定熙国那条蛟龙没法炼化河伯令,成不了一方地祇,可是随着【文鳐鱼飞赤水河】,一切算盘皆落空。
第五百八十七章所谓“年年有鱼”
第五百八十七章所谓“年年有鱼”
天子,受命于天,代天行法,然而此时,帝暮有种错觉,仿佛自己不是天子,眼前这位少年诸侯才是受天眷顾的天子。
缺大功德,转眼之间,赤水河便立下了大功,培育出可活几十万人的粮食,灾难之际,这些粮食更是救命稻草,可活百万民,功德无量。
赤水河有了这功德,熙国那条蛟龙炼化河伯令便毫无阻力了。
帝暮内心自然不愿意看到熙国诞生一尊鬼神级强者,可是事已至此,天子别无选择,只能尴尬一笑,对姚云对熙国大加赞扬。
什么开疆拓土,治国有方芸芸,什么神农在世,拯救苍生芸芸。。。。。。场面话说的很足,末了,君臣尽欢。
末了,重头戏来了。
熙国愿不愿意卖粮食?
能卖多少粮食?
粮食作价几何?
这三个问题无疑是天子与朝中大臣最为关心的问题。
熙国愿不愿意卖并没有什么悬念,在灾难面前,见死不救,那是要被打的。
姚云没有那么冷血,也没有那么傻,不会白白给天子发难的机会,在这种灾难面前,自然是保证自己供应的情况下,有多少粮食就卖出多少粮食。
唯一的问题就是粮价了。
“熙伯,不知道熙国能够出售多少粮食?”
金殿之中,大臣们纷纷咨询姚云,对此异常关心。
民以食为天,粮食关乎万民生计,放在丰收年,价值有限,若是放在灾年,坐地起价,卖出个天价就是很正常的事。
姚云神色如常,这个问题他早就想过了,胸有丘壑,当即没有多想,道:“中土之地灾情糜~烂,百姓饥肠辘辘,粮食短缺,这时候熙国自然不敢私藏,除去熙国用度,粮食都可卖给中土各国,预计在两百五十万石以上,至于粮价,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