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夏当大王-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帝暮关心的不是井田制动摇与否,而是关心天下诸侯没有向他上供足够的粮食财帛。
姜公与一众大臣闻言,纷纷脸色大变,在姜公“天衣无缝”的说辞中,唯一漏掉的就是熙国纳贡数目,以及其他诸侯国纳贡的数目。
每年诸侯贡品榜上的东西,只是各地诸侯献些稀奇古怪给天子玩乐,当不得真,正在的纳贡乃是粮草财帛,外人根本无从得知,一般大臣若不管辖此事,也不会太了解。
听到天子发问,众人目光齐刷刷落在司徒身上。
老司徒侍奉数朝天子,当年也曾在天子帝熙担任司徒一职,故而老大人对于熙国颇有好感,方才见群臣违心围攻熙国,他早就有些不满。
于是乎,司徒拱了拱手道:“启禀圣上,近些年熙国上供的粮食年年翻倍,数目惊人,远超寻常诸侯国,尤其是今年熙国疆域暴增,熙国上供的粮食又翻了一番,当时着实吓了老臣一跳。
以老臣所见,熙国虽率先擅改井田制,不过熙云侯一心忠于天朝,纳贡一事,井田制九取其一,未曾懈怠。”
司徒老大人刚正不阿,为熙国说了一句公道话。
姜公与不少大臣听到司徒老大人的话,当即脸色大变,心中颇为吃惊,他们隐瞒私田,于是乎也就想当然认为熙国和他们一样,也隐瞒不报,这才信誓旦旦,准备将屎盆子扣在熙国身上,让熙国承担天子的怒火。
天子帝暮眯着眼,转头对姜公道:“姜公,你说熙国带了不好的头,这又如何说?”
姜公咽了咽唾沫,道:“圣上。。。这。。。司徒老大人,您不会是看走眼了吧。”
司徒吹胡子瞪眼,道:“此事还能有假!圣上,臣请召来国库管事,将天下诸侯纳贡数目呈上来,一目了然。”
天子帝暮:“准!”
很快,有甲士传唤国库管事。
大殿之中,群臣脸色各异,其中不少人身子有些发抖,惶恐不安,熙国纳贡多少他们不知道,可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有些大臣身后的诸侯国纳贡别说增长了,减少一两成的都不在少数。
很快,数名国库管事带着一本本账簿来到金殿上,上呈天子。
天子拿起账簿,心神一扫。
前年熙国纳贡粮草财帛位列天下诸侯第二十七名。
去年熙国纳贡粮草财帛位列天下诸侯第十二名。
今年熙国纳贡粮草财帛位列天下诸侯第一名,上供粮草高达百万石!
而翻阅其他各诸侯国,几年来鲜有诸侯国纳贡大幅度增长,相反大量诸侯国纳贡陡减。。。。。
账目清晰,一目了然!
第六百五十四章坐看云起云涌自岿然
第六百五十四章坐看云起云涌自岿然
天子帝暮常年修行,将天下交由帝都群臣与各方诸侯打理,只有天朝出了大灾大难的时候他才会出手力缆狂澜,对天朝日常事务并不过多插手,讲究无为而治。
乍一见各方诸侯纳贡的粮草财帛的账簿,天子微微有些吃惊。
熙国纳贡年年陡增与各方诸侯纳贡停滞增长乃至年年递减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熙国吞下墨国、山远国后的第一年,熙国纳贡数目更是直接翻了一番,达到百万石之巨,一跃成为天下诸侯中纳贡最多的诸侯!
一方面,这说明了熙云侯治国之才名副其实,国力与日俱增,实乃当世天骄;另一方面也证明各路诸侯开垦私田,荒废了井田。
帝暮冷哼一声:“诸位爱卿,好好看看,你们称熙国起了坏头,然熙国今年纳贡名列天下诸侯榜首。”
群臣面色发寒,一个个连忙施展心神之力翻阅账簿,当即面面相觑。
熙国纳贡连年暴增,今年纳贡的粮食更是高达百万石,将天下诸侯远远甩开!
之前群臣找出熙国来背黑锅,可是眼下,熙国高额纳贡摆在眼前,他们哑口无言,就连一开始信誓旦旦指责熙国的姜公埋头,装作若无其事,不敢多言。
井田制的本质在于天下耕田九取其一为王田,为天子缴纳粮草财帛,帝暮所求的也无非就是“九取其一”的纳贡。
熙国形式上虽不符合井田制的制度,然而实质上却是始终秉承着井田制的制度,上百万石粮食便是明证。
若是以此指责熙国,那各路诸侯又如何说?!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与熙国相比,各路诸侯就差的太远了,第二名纳贡粮食不过六十万石,许多诸侯国纳贡粮食更是连年减少,敷衍了事。
“这些效仿熙国的诸侯只学会了开垦私田,为何不学学熙国纳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各方诸侯眼中,可还有天子,可还有天朝!”
“臣等不敢!圣上息怒!”
天子帝暮在金殿上大发雷霆,群臣瑟瑟发抖,帝怒之下,谁也不敢触其霉头。
这时候倒是老司徒站了出来,道:“圣上,井田制糜烂已成定局,训斥无用,以老臣所见,理当厘定天下田产,齐齐纳入井田制之中,九取其一,督促各方诸侯纳贡纳税!”
听到老司徒的话,帝暮脸色稍稍缓和起来,他虽然有心惩戒天下诸侯,以儆效尤,彰显天子权威,不过此事事关重大,天下诸侯没有几个屁股是干净的,的确不宜深究,当务之急在于收到足够的赋税,用来维持天子诸部云师的开支。
“老司徒此言有理。”帝暮先是认可了老司徒的做法,事实上,他对于井田制的糜烂并不抵触,相反乐得天朝更加富裕繁荣。
唯一的问题就是属于天朝与天子的那一份财富被各方诸侯私吞了。
在天子碗里抢肉,哪位天子受得了!
当即,天子便颁布了新圣旨。
【今日之后,派遣青鸟使巡视天下,厘定耕田亩数,九取其一缴纳【初亩税】,往后每年,皆是如此,念及今年此法初行,只要主动上报私田便不予追究,若有诸侯私藏田产隐瞒不报者,严惩不贷!】
【初亩税】颁布之后,青鸟使全族出动,巡视天下,厘定天下耕田亩数,司土西兴侯奉命,登记造册,向天下诸侯按亩征税,九取其一,深化改进井田制。
一时间,整个天朝为之震动,各方诸侯吓得面如菜色。
有些诸侯如惊弓之鸟,魂都吓没了,第一时间就屁颠屁颠跑过去上报私田亩数,缴纳不足的贡品。
当然,也有胆子肥的,仗着“法不责众”,对于青鸟使的厘定田产亩数横加阻拦,或是隐瞒或是设法阻碍。
一时间,诸夏天朝风起云涌,暗流涌动。
。。。。。。
熙国凤皇殿。
姚云、二长老巫通、孙沐月等人对诸夏天朝的局势变化早就有所预料,故而丝毫不意外。
姚云在献出炼铁之术后就预料到了井田制糜烂,明知枪打出头鸟的他自然不会坐实熙国跳进坑中,故而无论开垦多少耕田,姚云都会按照井田制九取其一,朝贡天子,以免落入口舌。
结果很真实,姜公为首的天朝群臣果然攻击熙国率先坏了井田制!
“世子,本龙以前还不理解为何您白白上供给帝暮那么多钱粮,如今算是明白了,当着满朝诸公的面打脸姜公,当真是痛快,世子,对亏你有先见之明,高瞻远瞩,不然熙国这一次麻烦可就大了。”秃头龙扬眉吐气之余,也有些心有余悸。
二长老巫通点点头,颇为感慨:“没错,熙国想要崛起,的确得要步步为营,来不得半点闪失,今日看来,大王深谋远虑,老朽惭愧,惭愧。”
帝都朝堂的情景传开后,熙国第一时间也得知了,二长老巫通、龙大爷等人都是为熙国捏了一把冷汗。
他们没有想到,天朝暗流之下竟然如此凶险,若熙国隐瞒私田不报,不足额朝贡天子,在群臣围攻之下,熙国危如累卵。
熙国前身作为争夺帝位失败的诸侯,凭什么立足天下?
不就凭着天子帝暮忌惮天下悠悠众口,不宜对熙国赶尽杀绝,为自己的后裔留条后路嘛。
姚云、二长老巫通、秃头龙相信,若是这一次背了黑锅,成了天下诸侯的牺牲品,天子帝暮绝对会顺应“天下诸侯”的意思,顺手灭了熙国。
毕竟是天下人要灭熙国,不是他帝暮公报私仇,打击报复熙国。
熙国如今算是有一点家底了,地祇神灵、即将成型的五品镇国精锐之师【凤凰师】以及底牌五品精锐之师【阴兵阴将】,放在任何地方都算是一方霸主。
然而在天子与各方诸侯面前,这点力量还是有些不够看,天子得到天下诸侯的支持,想要灭了熙国,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姚云也是颇为唏嘘,心中也是庆幸当年的谨慎,并没有贪图些许利益,这时候姚云也颇为轻松,颇有股看坐看云起云涌,我只岿然的超然。
第六百五十五章天下苦帝暮久矣!
第六百五十五章天下苦帝暮久矣
放眼诸夏天朝,熙国朝贡的最多,且严格按照井田制九取其一纳贡,任谁也没法指摘,这一次波及整个诸夏天朝的大动乱,唯独熙国能够置身事外。
熙国有惊无险,渡过此次危机,然而天子、天朝与四方诸侯之间的明争暗斗并没有结束。
没过几天,新消息又传回熙国。
天子派出巡视天下、厘定田产的青鸟使遇到了地方诸侯的阻力,许多田产诸侯们拒不承认。
一开始是否定其为耕田,拒绝缴纳田税。
在青鸟使寻出证据,证明其为耕田曾经耕种过粮食后,诸侯们便称:“私自开垦耕田是百姓,与我无关!
天子使者:“那便向百姓收税!”
诸侯:“今年租税收过了,若是平白无故增添赋税,恐怕会激起民怨,有违天子仁德之贤明!”
天子使者:“。。。。。。”
类似的争锋一次有一次发生,天子帝暮厘定天下田产,按亩征税的【初亩税】进行的颇为艰难。
各方诸侯对于青鸟使如此严苛地厘定田产颇为抵触。
私田自古以来便有,数百年的传统,只是如今铁器横行天下,将这个问题堂而皇之暴露出来。
若是真让天子厘定天下田产,不仅这些年新开垦的田产需要缴纳【初亩税】,以往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年间开垦的土地也得暴露,这谁受得了。
许多一开始积极配合天朝的诸侯也不干了,他们原本打算交出一些利益应付天子,可是奈何天子胃口太大,他们舍不得。
于是乎,明面上各方诸侯对【初亩税】没有意见,可是暗地里各显神通,以各种方式抵触青鸟使厘定耕田。
问起来,那就是苛政伤民,天子宅心仁厚,怎么忍心抽重税让黎民百姓饿肚子?
在接下来半个月里,日行千里,手段了得的青鸟使以及一众天子使者连中土诸国的田产都没能厘定清楚,进度出奇的缓慢。
天子帝暮大怒,于是乎杀鸡儆猴,对抵触厘定田产最激烈的关国、马国施行了制裁,一道圣旨,两位国君人头落地,举族流放八千里。
接下来,帝暮扶持两国实力雄厚的士族接管两国。
新上任的诸侯对于天子帝暮自然言听计从,很快,【初亩税】在两国一路畅通,再无任何人敢指手画脚。
帝暮本想着敲山震虎,借“惩处两国”余威震慑天下诸侯,以便青鸟使巡视天下,厘定田产,然而事与愿违。
天下诸侯见天子帝暮玩真的,毫不留情,各方诸侯也不干了,非议的浪潮一潮高过一浪。
“天子当行仁政,无为而治,横征暴敛,百姓受难,此非仁君所为!”
“帝暮行事太过霸道,无视百姓疾苦。”
“帝暮比起圣君帝熙差远了,就连当年的帝宣都比不得!”
。。。。。。
非议天子帝暮的声音响彻天朝八百诸侯国,一时间,风起云涌,颇为热闹。
熙国虽然行的端做得正,没有少天子一分朝贡,可是这时候熙国也没有置身事外,作为一方诸侯,屁股得要坐镇。
面对天下诸侯声讨、抗议天子帝暮,熙国附议,举起双手为天下诸侯摇旗呐喊,规劝天子“无为而治”,莫让本就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天下黎民百姓受苦。
天子帝暮对于上各方诸侯自然占据主动,没有哪位诸侯敢得罪权柄通天的天下共主,然而帝暮也不能为所欲为。
天子分封四方诸侯,四方诸侯以天子之名,教化四方,传播天子威名,两者上下分工,分治天下。
故而形成天子管辖四方诸侯,天下诸侯管辖黎民百姓,掌控民意的格局。
天下诸侯反制天子的手段便是民心。
天子至高无上的权柄来源于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天下百姓对天子怨声载道,天子就会失去天命。
没有天子天命,帝暮就没有了天下第一神器【轩辕神剑】,没有了天子云师【九大精锐之师】,没有了敕封管辖天下鬼神的权柄。
届时,他就是只是一位神力强大一点的神灵,没有了镇压四海八荒的伟力。
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姚云父王姚宣,当年的帝子,后来的天子帝宣。
天下诸侯弃宣而朝暮。
姚宣当年争帝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个人修为,治理天下的能力,而是天下诸侯不愿见到帝熙、帝宣父子二人接连执掌诸夏,唯恐“公天下”变成有熙氏的“私天下”!
天下诸侯反对帝宣,于是乎,各路诸侯在本国不是替天子宣扬仁德之名,而是恶意诋毁编排帝宣,这使得帝宣失去了天命,帝位不保!
这就是当年帝宣被赶下天子之位的主因!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当年帝暮借天下大势得了天命,如今,又遭了天命反噬,天下诸侯抗议、声讨,一因一果,着实令人唏嘘。
尤其是熙国的三位老人、二长老巫通、秃头龙、龙二爷,见到天朝各地声讨天子帝暮声浪此起彼伏,三个老家伙那叫一个乐,一个个就像是老小孩似的。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见帝暮遭到天下诸侯抵制,三老那叫一个扬眉吐气,乐不可支,整天催促姚云站出来发声,加大力度,斥责天子帝暮无道。
对于三位熙国元老的建议,姚云欣然应允。
虽说天子帝暮征收【初亩税】是为了天朝大局考虑,同时熙国又无需心虚,担心天子厘定田产,这时候理应置身事外,不过姚云是一方诸侯,自然要做诸侯该做的事,要与天下诸侯站在一边。
于是乎,熙国也跟着天下诸侯连发了几道奏书,抗议天子行事太过粗暴,无视民间疾苦,行无道之事!
天下诸侯原本对熙国颇有意见,大家纳贡都那么少,唯独你熙国朝贡那么多,两相对比,你这不是拆台嘛。
这种埋怨不在少数,不在当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