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传奇人生-第4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海峡对岸来的战列舰越来越少,医疗船也无法靠近沙滩,防浪堤就成了离开的唯一出路。
敌人同样知道这一点,所以每当有轰炸机出现时,他们首先就会向防浪堤发起攻击。
上面拥挤沾满的士兵是最好的人肉靶子,炮弹和机枪扫射而过,留下无数尸体和鲜血染红的泥泞踏板。
接着,后面的士兵继续踏上防浪堤,用满是绝望的眸子望向海峡对岸的家乡。
“敌机,敌机来了。”天色刚亮起来,前方就传来观测员尖锐的呐喊声。
士兵们捂着钢盔就地趴下,也有人仓促的想要逃跑,躲藏起来,但在他们看来这完全是徒劳。
哒哒哒……
机枪扫射声响起,所有人的身体跟着颤抖起来,虽然明知道无路可逃,但是在死亡面前,扔无法做到坦然处之。
只是让人疑惑的是,这次他们并未感觉到木板的颤抖和身旁传来的痛苦哀嚎声。
反倒是上方响起某种‘嘎嗒嗒’的引擎坏掉的磕绊,以及从沙滩上响起的震天欢呼。
“是皇家空军,是我们的飞机,哈哈,他干掉那该死的狗娘养的……”观察员兴奋的挥舞着拳头喊道。
接着从天际线上,更多的飞机出现在视线里。
流线的机身,帅气的外形,飞行的速度很快,好似一道迅猛的‘闪电’从上方掠过。
先前还表现的肆无忌惮的敌机仓皇而逃,几架D…25轰炸机慌忙丢下炸弹就想逃跑,这会护航的截击机已经顾不上它们。
但很快它们就一一被击落,在海面上盘旋坠落,下方响起更宏亮的欢呼声。
当六艘邮轮在更多的战机护卫下出现在视线中时,不少士兵激动的热泪盈眶,他们终于能够回家了。
在诸多民用船只的协助下,士兵们依次被送上停靠在不远处的邮轮上。
干燥的毛毯,热腾腾的食物,还有服务员们热情的笑容,在他们看来这里就像是天堂般温暖。
800余艘民用船只自发的出现,让士兵们感受到来自家乡的关怀和温暖。
但更多人的内心却饱含愧疚和屈辱,他们是一群失败者。
当船只回到英国本土,坐上被安排的列车,士兵们的兴奋和开心全然不见。
当列车驶入站台,他们自发的把头埋在臂弯里,不敢向外去看。
铿铿,铿铿……
有什么东西在敲击着玻璃,猛然抬头,士兵用恼怒的语气说道:“你想要干什么?”
但从窗户上方递进来的两瓶啤酒,和窗外关怀的笑容让他楞在当场,“这是给你的,欢迎回家,小伙子。”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抓紧面前的两瓶啤酒,先前宁静的车厢里重新活了过来。
车厢两旁是无数陌生人递来的啤酒、食物和欢呼,他们高声呼喊着,就像是这一切都来自胜利。
而车厢内宁静的气氛也好似活了过来,某些无法看到的东西正在士兵们的内心生根发芽,逐渐觉醒。
第832章 搞笑的意大利
“德国人必将对我们实施轰炸,他们无法度过由皇家海军封锁的海峡,空战是取得胜利最便捷、快速的方式,
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打击我们的信心,但是,英国人民永不妥协,决不投降,决不……”
在英国参谋长联合会议上,英方就即将发生的战争做出预测和防范性的讨论。
就此次会议结束后,战时内阁批准切实加强各项防御措施的战争方案。
首先,战争内阁组建了飞机制造部,由比弗担任部长,大力加强对飞机的制造速度和型号比例。
在飞机制造部对产能的整合下,英方的飞机月产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1000架,并且这还不是最终的数字。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整部署防空力量,重点加强伦敦地区的防空能力,成立作战训练部队。
在内阁的授权下,在全国建立多个训练学校,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培训空勤、地勤人员。
按照军方的预估,这样他们能够每月增加200名飞行员补充到部队中。
至于这些飞行员在战时能发挥多少力量,就要交给事实去验证了,现在他们没时间来计较这些问题。
与此同时英方也在海外签下海量的订单,其中包括飞机、舰艇,各式的武器、导弹、弹药和军需物资。
英属殖民地的力量也在调动中,距离最近的加拿大开始为战争做好准备,各项工业从无到有飞速发展。
交付给美利坚的订单占据英方海外订单数额的百分之30,这可是一笔大生意。
美利坚各方企业为了这些订单,快要打的头破血流。
距离战争越近,来往于美利坚与伦敦之间的邮轮和飞机就变得越是繁忙。
只是这里面的危险同样不小,几乎每周都能在报纸上看到有邮轮、飞机坠毁的消息传来。
新出售给英方的CGT也被国家海军部收编,成为制造舰艇的重要生产工厂。
但是,这些都已经和李子涛无关。
在把CGT和军火交给英方后,他就开始接收属于自己的‘报酬,’最受瞩目的自然是温莎古堡。
就算是在战争降临的紧迫时期,这则消息也在英国和欧洲等地引发大规模的争论。
幸好,对外宣布是交给卢森堡大公的,要不然李子涛有可能会被愤怒的英国公民撕成粉碎,别想再安全返航。
当湾流壹号从英国起飞,在四驾‘闪电’的护送下返回美利坚本土时,所有清楚他此行的人都松了口气。
“亲爱的。”刚从飞机上下来,李子涛就被玛丽抱住。
此行最担心的就是她,如果不是这件事太过重要,她绝不会允许李子涛亲自涉险。
现在天上每天都会发生战斗,德国、法国、英国的飞机在天上肆无忌惮的来来往往。
一旦遇到非本国的飞机,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开火攻击。
为了避免危险,李子涛的机组专程绕过战争发展最频繁的区域,安然无恙的返回美利坚。
“别担心,无论是谁都别想把我从你身边带走,上帝在照着我……”李子涛玩笑的指了指天上,让玛丽转转忧为笑。
“法国人正在内讧,他们撑不了太久,好消息是母亲终于决定离开,前往伦敦主持国家事务。”
听到丈母娘要提前离开,李子涛为玛丽感到高兴,当然也包括他自己。
毕竟每天看到妻子提心吊胆,他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有关法国人的内讧,李子涛也大致了解一些,在离开前与丘吉尔的第二次短暂会面时,他们曾经谈论过这件事。
作为国防和战争部副国务秘书,负责协调法国与英军行动的代表,戴高乐在近日频繁与丘吉尔会晤。
他想要说服丘吉尔政府继续向法国增派部队,包括地面部队与空军。
特别是在得知英国人得到大量新式飞机的事实后,戴高乐请求取得英国支援的心情更加迫切。
但是,这些都遭到了丘吉尔的拒绝。
“我们现在迫切的需要一场胜利,来打破人们对FXS的恐惧,法国战场已经沦为泥潭,
凭借英国现有的力量,只会被搅入泥潭拖垮,我们不能再这样冒险。”
丘吉尔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德国军队已经打通了前往巴黎的道路,并且控制了周边的交通。
法国人的败亡已成定局,现在丘吉尔唯一希望他们做的,就是撑得时间更久一些,给英国创造更多的准备时间。
况且,在法国政府内部,要求和谈的呼声越来越高,法国人已经没心情再打下去了。
在李子涛返回美利坚本土的第三天,也就是6月14日,德军正式进入巴黎。
不过就在此时,对法宣战不过4天的意大利,传来一则让人啼笑皆非的消息。
看到德国人轻而易举击溃法国的墨索里尼,也想要在这场战争中分一杯羹。
于是在10日,法国政府逃离巴黎后,宣布对法开战。
这一时期德国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开始暗地支持以贝当为首的和谈派组建新政府。
有着德国人的支持,意大利自然而然的分到一份好处,法国愿意无条件把边境部分地区让给意大利。
但是墨索里尼对此并不满足,在贝当政府忙的晕头转向,还未来得及履行承诺时,悍然对法国发动攻击。
驻扎在边境待命的32。5万意军向法国推进,发动攻击。
而在他们对面驻扎的是5个师约9万人兵力,在墨索里尼看来他的军队能够轻易的战胜对方。
但实际上,由法国最精锐的部队,阿尔卑斯师驻守的‘小马奇诺防线,’给了意大利一个天大的惊喜。
32。5万缺少重火力的军队,根本无法冲破防线,反倒是遭到法军的猛烈反击,造成数千伤亡狼狈逃窜。
这件事在国际引起很大的反响和舆论,让墨索里尼和意大利军队成为笑柄。
甚至传出‘意大利如果中立,德国将多出10个师,意大利加入联盟国,德国将多出20个师,意大利上战场,德国要派出50个师去保护他们’的笑谈。
第833章 孤独的英伦三岛
逗逼的意大利成为各国军队调侃的对象,罗斯福这一时期却在不停考虑着美利坚未来的走向。
欧洲战争距世界战争只有一步之遥,日本在远东地区咄咄逼人,苏联正在巩固国家防线,为战争做好准备。
德国更是节节胜利,气势高昂,让敌人闻风丧胆。
幸好还有个逗逼意大利在拖后腿,否则,现在的德国已经渡过海峡,向曾经的世界霸主发起挑衅了吧?
没有人怀疑德国是否会对英国用兵,战争打到现在,已经不是想停下就能停下的。
其中蕴含的庞大利益,在驱使着以国家为单位的利益集团向前推进,就好像现在的德国一样。
英国人被困在英伦三岛上,想要抢功的戈林放跑了33万敌军。
虽然对敦刻尔克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德国人停下脚步还抱有疑问,但最可靠的说法就是空军元帅戈林想要抢功。
实际上,这一时期的德国确实很强,但也没有强大到能够在短短一个月内战胜法国。
真正让法国人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里选择投降的,是他们根本就不想打仗的消极态度。
英国被丘吉尔煽动的全民沸腾,法国人消极的认为‘打什么打,回家喝酒、种玫瑰、泡妹子多好。’
丘吉尔想要取得罗斯福的帮助,他也同样想帮助英国人。
无论是站在个人或国家的角度来看,被统一的欧洲都不符合美利坚的利益。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庞大的帝国,都绝不是仁慈的。
以贝当为首的求和走FXS路线的政府于17日要求停战,力主反抗的戴高乐被排挤在政府之外。
于是,当日戴高乐连夜返回伦敦,与丘吉尔会面商谈继续反抗的事宜。
此时的贝当政府已经宣布停战,而在伦敦的戴高乐,于第二日在丘吉尔的支持下,在BBC公开发出抵抗号召。
这种公然和政府唱反调的行为,让还未正式组建完毕的贝当政府恼怒万分。
当即宣布对戴高乐做出降级和停职的处理,但是有了英国和丘吉尔内阁的支持,贝当政府对他来说已经可有可无。
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戴高乐多次公开在BBC宣布,以贝当为首的政府当局正在出卖法国的利益。
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对法兰西的背叛,戴高乐将会在英国人的支持下,组建新的自由法国政权,与FXS抗争到底。
实际上就算是有丘吉尔的支持,在盟国内也很少有人认可他的合法性。
因为戴高乐没有获得民众的合法选举,这在民权国家看来非常重要,也是政府合法性的标志。
好在戴高乐手上还有不少力量,而他的存在也能激发法国内部的反抗力量。
对丘吉尔来说,合不合法并不重要,他在意的是有多少力量能够加入到反FXS斗争中。
6月22日,法国当局正式宣布投降。
有人为此松了口气,厌战的法国人甚至在自己农场举办酒会,邀请路过的德军一起狂欢。
这种奇葩的事情让人啼笑皆非,但在更多的地方却激起了民众的爱国心理。
在法国有能力进行战争的时候,每个人都厌恶战争的到来。
但在法国当局宣布投降后,许多民众自发的组织起来展开小规模的反抗行动。
在法国人看来,在沦陷时拯救国家与危难之中,这很浪漫……
法国佬的脑回路与众不同,正常人恐怕很难理解,但是有反抗就是好事,至少能在海峡对岸牵制些德国人的注意力。
法国当局的正式投降对英国人来说宛如当头棒喝,‘强大’的法国陆军战败了,英国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英伦三岛上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为了保护地标建筑,成堆的沙袋和防御工事正在打造。
博物馆里的艺术收藏品也被送往防空洞,乔治六世和他的皇后、孩子们也被疏散离开白金汉宫。
居住在温莎古堡的乔治六世浑身难受,看着身旁的内侍卫长说道;“难道就不可以去农场吗?”
“国王陛下,这里是最好的选择,希望您能理解我这么做的理由。”内侍卫长满脸认真的看着他。
“好吧!”虽然认同了对方的安排,但一想到原本属于自己的城堡,现在竟以‘亲戚’的身份借住……
德国和英国隔着海峡对持,虽然大战还未发生,但在这一时期敌军的飞机已经时常出现在上空。
“我们已经有两个空军基地遭到攻击,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反击?”M16地下防空洞内,空军司令攥紧拳头看着丘吉尔。
“现在不是主动出击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把德国人挡在海峡对岸,挫败他们的锐气,让其他国家看到希望……”
“苏联有回复吗?”丘吉尔转头看向他的新外长。
在得到乔治六世的支持后,一直找麻烦的子爵终于被他踢出内阁,让丘吉尔的动作不再束手束脚。
一场大战无可避免,全英国的人民都做好了开战的准备,他们主动从家中走出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防毒面具的生产怎么样了?”为了确保英国人民能够撑过战争最艰难的初期,丘吉尔做了很多准备。
眼看就要发展成世界级战争,这样的战场上可没有什么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