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44部分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第44部分

小说: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大周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便是火器营。
  那时候的大周尚未一统天下,火器的数量不足,但是威力已经颇为巨大了,是以宣武帝登基后,对直属天子的京营、上直卫等部队的大力武装就,就包括火器这一项。
  前年京中的京营军制又进行了一次改革,分成了三大营,从职能划分来看,是步兵为主(当然还是有骑兵的)的五军营、以骑兵为主的三千营,以及以火器兵为主的神机营。
  神机营的火器都是安南被俘的胡氏兄弟开发研制的,有一说一,这家人作为外戚能被重用多朝,终于篡位成功,真的是有原因的。
  京营直属于天子,在大周的火器研制已经领先于世界的情况下,他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想要改进火器的部分技能——毕竟他也只会纸上谈兵,想要一次就启发研制者开发新型火器产品那是在做梦——而去冒险和已经被天子安排进工部的胡元澄接触。
  等到未来他做了皇帝,执掌京营名正言顺,就算提出什么想法也没有人能追根究底的时候,再去和胡元澄提出改进意见,难道不是更好吗?
  从大周所具备的条件来看,祁元询的警兆来得很突兀,也并不是很可信。
  但是以他这么多年和光幕接触后,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自己的前世记忆中拥有太多的小说桥段了,总之他断定,像这种级别的大事,光幕会轻易放过的可能性真的很小。
  就是不知道这回光幕送来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了。
  *
  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天空是碧蓝而空旷的。
  东胡的王庭抛弃了他们在汉化后习以为常的宫殿,而是居住在帐篷里。
  帐殿的外头,被视作长生天启示的光幕就这样立在那里。
  虽然光幕出现在天上,被东胡人视作是长生天的启示,但是很显然,如果真的有天的话,这光幕的信息一定是来源于被中原人尊奉为上帝的昊天,而不是草原上东胡人的信仰长生天。
  光幕的信息跟随着中原王朝的动向进行播报,即便是从之后的情报进行分析,东胡人也能判断出,中原人借此规避了哪些损失,获得了哪些臂助。
  这实在让人眼红不是么?
  草原上逐渐兴起要重新南下中原的诉求——但是对于失去了中原土地,在周人的追亡逐北中逃遁到草原更北方的东胡诸部来说,这样的冀望,目标又实在是过于远大了些——终于在大汗与周人断交后,从光幕难得一见的给他们的眷顾中看到了希望。
  虽然,这则记录依旧是从周人的角度来写的。
  但是换个方向想一想,除了周人之外,还有哪个国家对自己的历史有这样详细的记录?
  东胡人的心得到了安慰。
  东胡可汗别失八里坐在自己的王帐里,直属他的亲卫正在和他汇报:“大汗,长生天启示,周人此番大军出征,两个老将不是病逝就是病重,主将贪功冒进,最终全军覆没。长生天庇佑,我军此战必胜!”
  别失八里哈哈大笑:“真是天助我也!父汗和长生天一定都在护佑着我!”
  别失八里是先代大汗的亲子——属于原廷王室一脉——直到前代大汗乌格齐杀了他的父汗,他仓皇出奔,逃到了东胡的其他汗国,并成功凭借原廷王室宗种的身份得到了帮助。
  纵然大家都是黄金血脉,但是各汗国的王部与原廷的王室宗种,地位显然更加高贵。
  虽然是狼狈逃窜的丧家犬,但是别失八里手下到底还有父汗遗留给他的一部分人手,再加上汗国的帮助,起码也算站稳了脚跟。
  然而乌格齐并不是别失八里打败的,这就导致被太师拥立起来做傀儡的别失八里,需要胜利,需要一场接一场能够彰显他的能力、彰显他能够像自己的祖先一样带领各个部族走向辉煌的胜利,来塑造他的威望。
  很显然,原本这一回与周朝断交,他就需要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峻考验了。
  想不到,喜从天降,未来他们竟然能打败周人?
  东胡部族的战斗力本来就不弱,有了光幕这个长生天的启示,就算周人之后再改变布置,也打消不了他们现在暴涨的信心。
  “各部也得拿出点真本事来了!周人知晓未来的失败后,一定不会甘心,为了长生天的荣耀,我需要各部的出力!”
  “是,大汗!”
  对于别失八里的直属部下们来说,之后的大战关系到大汗的地位,也关系到他们的未来。
  和东胡帐殿内堪称轻松的氛围相比,南京应天府皇城里的氛围冰冷到了极点。
  一向对勋贵们优容有加,尤其是自己的燕山旧部,更是十分看重的天子,难得一见在宫中大发雷霆。
  天子已经很少有被这样打脸的时候了。
  尤其是在他已经决定发兵,做好了战争准备之后。
  通常来讲,战争是一个国家挽回自己颜面的最好手段。
  可是这一回,乾圣帝偏偏因此而丢尽了颜面。
  武英殿中持续数日都萦绕着阴郁的阴云。
  光幕中被重点提及的主将卫辉侯被骂了个狗血淋头,被预言导致了一场大败的他,连东宫辅佐的差事都被卸掉了。
  来向太子请辞的那天,原本因为征安南而得封侯爵、还知晓自己在另一个走向的光幕历史中能够得封公爵,而显得意气风发的卫辉侯丘福,不过短短数日,便已经显出了老态。
  祁元询暗叹一声权势更迭的残酷,但是也说不出什么劝慰的话来。
  错误毕竟没有铸成,卫辉侯的爵位还保留着,日后若是还能被起用的话,未必不能延续他的仕途。
  只是现在,天子在气头上,宫中没有谁敢去捋虎须,光幕记载因卫辉侯而起,他也只能自己咽下这苦果。
  对于每天都要和天子见面的皇太子来说,亲爹虽然气场可怕,但好歹没有变成只会重复“我单知道他莽撞,却不知道竟是如此的贪功冒进、有勇无谋”句式的祥林嫂,还算万幸。
  卫辉侯的性格摆在那儿,天子其实也是知晓他有可能犯错的,所以还特意安排了怀远侯、新城侯二人做副将——由于怀远侯、新城侯二人的资历,若不是年纪比卫辉侯大,有可能出意外,主将指不定就从他们两人中选了。
  谁知道这次真的就是昊天不佑,竟然会遇上老将病逝、病重的意外,这也彻底导致卫辉侯没了人能劝阻,以至于犯下大错。
  天子对着卫辉侯发了数日的火,又遣太医提前去为怀远侯、新城侯诊治,终于决定要御驾亲征。
  他了解自己的燕山护卫的旧部们。
  对于天子来说,这些旧部们家中的新生代,或许还有足以成为大将的好苗子——怀远、新城二侯的世子就都很不错——但是他们的资历还不够,而其余的新封勋贵们,比之和上皇宣武帝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老牌勋贵们,军事素养还是有差距的。
  当他们不是统帅的时候,天子有足够的信心带领他们取得足够辉煌的胜利。
  但是,这些人里,拥有着成为一个合格主帅素养的条件的人,却委实不多。
  如果给天子足够的时间,就像宣武年间上皇频繁地发动北征,最终历练出了一位凉国公一样,新封勋贵中,有足够才华的人,终究会展露他的能力。
  然而现在,乾圣帝就需要一场大胜,来为他挽回颜面。
  没有什么比他御驾亲征更要让他来得放心了。
  天子正值盛年,宣武帝在登基后便没有亲征的旧例,并不足以套用在乾圣帝的身上。
  更何况,宣武帝在乾圣帝现在的这个年纪,也正是纵马疆场的时候。
  天子要御驾亲征,这阵仗可就大了。
  原定的北征人数自然需要增加——否则的话,怎么保障天子万金之躯的安稳?——从征的勋贵与文官们也要安排,与此同时,交趾省的汉化越军,也要拿到战场上一试真章。
  安南化为交趾省,然而想要让他们认同大周,还需要时间。
  原本这样的时间还需要许多年的潜移默化,但是很显然,让这些汉化越军参与征战,攫取功勋,也是一条路。
  这些汉化越军只要立下功勋,便能得到赏赐,交趾省各府,也会对他们有所偏狭,而且依照祁元询的规划设计,这些人有足够的功劳之后,还能申请入籍——正式成为汉人——同时在交趾的待遇、地位都会有所上升。
  这项制度的灵感来源,是祁元询记忆中前世某朝的发明。
  对于交趾省的诸多越人来说,他们的汉族身份认同感不强——就算原本两国真的是同文同种——既然如此,大周汉人在这块地方,以少治多,就需要一点手段了。


第61章 军粮
  乾圣帝要御驾亲征; 这是大周自宣武开国、诸王领军后的头一回天子亲征,一应准备自然不能懈怠。
  祁元询作为皇太子,也正式得到了天子命其监国理政的权力。
  皇太子需每日视事; 掌天下诸司表文、四夷朝贡、缺员除补等诸事; 由礼部、户部尚书等共同进呈的监国事宜里; 已经草拟得很全面了; 天子过目之后便正式发了旨。
  如果说祁元询有私心的话; 借此机会安插自己看重的人手; 往朝廷里掺沙子; 在监国的时候做是最容易的——当然,也很容易被人发现。
  作为一个地位稳固的皇太子,他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
  也就是说; 他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处理每日的朝政也就是了。
  留守南京监国,其实并不是什么问题。
  在将南京的朝政都托付给皇太子后; 天子便准备移驾北京,在正式出兵之前; 他要在北京开始做战前准备。
  乾圣七年正月,天子移驾北京,皇太子于南京监国。
  虽然天子同样有命令人将天下奏章也送往陪都北京处给他过目; 但是在他到达之前,负责这些事的还是南京的朝廷。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加上后勤一下调动了将近三四十万的军队,祁元询隔断时间便要过目的相关奏章上; 物资的花费就有些吓人了。
  可是这些物资还不能不筹措; 否则的话; 后勤得不到保障的军队; 是没有战斗力的。
  大周军队的军服是统一制式的,由于上皇宣武帝一直在大力提倡棉花的种植,所以大周军服“鸳鸯战袄”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非常保暖,从性能上来说,已经非常优越了。
  铠甲、锁子甲、铁网裙裤、铁网靴等,因大周如今国力强盛,自然也都是供应充足不提。
  作为一个强国,如今不过第二代天子的大周对军队还非常看重,各方面物资保障充裕的情况下,军队的战斗力自然没话说。
  而且此番大周所调集的兵马,都是在征南、征北、一些边境地区的剿逆、平乱中历练出来的,大部分都是见过血、上过战场的。
  监国处理政务之余,还有部分空闲时间的皇太子,突然起了更详细地了解大周军队的兴趣。
  他又不是真的被文官忽悠瘸了,作为一个地位稳固的皇太子,继承父祖衣钵,将军权也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是他得去学习的必修课。
  虽然现在是他爹当家,但是,乾圣帝是个打仗的时候手下勋贵丢脸就要自己亲征去讨回面子的实践型帝王,总不能到了祁元询这里,他连大周军队的基本情况都摸不清楚吧?
  详细了解后,看着送到宫中的军中行军特制口粮,祁元询觉得自己还是太孤陋寡闻了。
  往日里怎么一直没想到看看这些东西呢?
  他相信即便是在王府的时候就协助父皇管理府中事务的母后,见到这些军粮的时候,也会惊讶的。
  事实上,军中特制行军口粮,和高阶武将们就已经有些距离了——就算是在行军过程中,主将、高阶武将们能吃到的食物,也是比普通配比要好一些的。
  他们都是如此了,更何况是皇子王爷。
  当年天子还是藩王的时候,都不一定会让王妃在王府中见到这些口粮,更何况是现在水涨船高,他们一家从王府搬进了皇宫呢?
  原本看看军中的粮草安排只是祁元询的一时兴起,但是当想到了自己八岁的长子后,他又觉得,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乎,就像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那样,皇太子将自己的长子唤了过来。
  然后他又将除了年龄最小的东宫五皇孙外的其他皇孙都唤了过来,一起来现场观摩体验,大周的粮草到底是什么样的。
  总不能指望这些长于富贵又没有现代魂的小子们,日后自己也像祁元询一样突发奇想,要亲眼看看军中粮草吧?
  不管是长子还是其他儿子,若是他原定的想法不变更的话,那涉及到军事方面是迟早的事。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从认识军粮做起。
  至于皇后是怎么知道的,只能说祁元询挑的时间太凑巧,正巧赶上皇长孙在皇后宫中问安。
  母仪天下的皇后从做王妃以来就是宫中贵妇勤俭持家的典范,对儿子的这个突发奇想自然是很好奇的。
  而观摩军粮其实也和粮食有关,是以祁元询也就请母后也来掌掌眼。
  让人将不同的军粮名称标好,已经相应的军粮作用讲解一番后,他便将军粮带去了坤宁宫。
  军中的军粮,按照作用,其实有分日常配比、额外给付、行军口粮及其他配比,以及最后可能断粮时需要用到的应急口粮等等种类,当然,最后的应急口粮比较寒碜,还可能需要根据战况自行取材。
  被称作“飧饭”的水泡饭(米是经过数次的淘洗晒干的再制干米饭)、硬盐块、粗布醋干、干豉等调味品,这是日常军粮;开战前为增强士兵们的战斗力会分配额外口粮,每日会多加一升米或麦,会有一定量的肉;麋饼、皱饭、杂饼等都是可以直接干食的,这是行军口粮。
  从种类上来说,在祁元询的记忆里,已经算是非常的现代化了。
  只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除了最后的麋饼是用鹿肉做的,能够让士兵补充足够的能量外,其他的行军军粮,只能说饱腹感很强,但是和后世的现代化军粮比,对营养的补充,说实话,祁元询并不是十分的看好。
  当然,大周的军粮配置已经是非常先进了,再加上如今国力强盛,天子亲征,没人敢在粮草供应方面动什么不该动的手脚,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