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53部分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第53部分

小说: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高皇帝在时,见不得自己的子孙里出这样的混人,压制了这样的情况出现。
  原先就蠢蠢欲动有苗头的吴府老三和老五,这才收敛了几分,他们家爱给世子长兄找不痛快,京师这边都快见怪不怪了,祁元询感同身受,也是非常同情吴王世子这个堂弟。
  吴府的老五考封后受封的是新昌郡侯,和他的二兄汝南郡侯是吴府现今有爵位的王子里爵位最低的两位。
  汝南郡侯毕竟有以子告父这样的行径在,爵位再怎么低也不会让人意外,新昌郡侯嘛,只能说他在诸兄弟里本身就不是什么起眼的人。
  朝廷的宗藩诸府,王子受封爵位后,爵号仍以其父王爵所辖之地的地名作为分封,但是实际上他们任事的地方,已经被调换,另做安排了。
  新昌郡侯不理事,对自己的爵位高低也似乎不是很在意,他在意的只有雷勉在奏疏上写明的一个爱好——食&人。
  祁元询看了以后,感觉不寒而栗,回想起这个堂弟的模样,只觉得毛骨悚然。
  他原先是不知道新昌郡侯的这个爱好的,而高皇帝若在,知晓子孙里有人有这个爱好,指不定会当场革除宗籍,打死了事。
  他原先不知晓新昌郡侯这个爱好,只觉得这个堂弟行事实在狂悖没有礼法了些,雷勉在奏疏上言及此事后,纵然没有其他证据,他也打算要着人好好查一查了。
  这哪里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如果说吴王的三子——其受封爵位为顺阳郡公——和新昌郡侯联合起来对付兄长的原因,是因为他有机会夺得世子之位——毕竟吴王的次子受到厌恶,又有光幕所言子告父的污点在,吴王已经上告朝廷,连开除宗籍都说出来了,更何况是请求剥夺次子对吴王爵位的继承权呢?那顺位继承的时候,吴王的三子自然比他的这位二兄更有机会——还可以用正常人的逻辑思维去理解的话,那他们家老五,可能就是纯粹看不得大哥好,想法清奇了。
  吴王青葱年少的时候,也是走马章台、行事无忌的人物,甚至于身为藩王,还公然违反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的禁令,跑到中都凤阳去旅游了一圈。
  结果后来他就被亲爹教做人了,吴王被废黜了王位,发往云南,按照祁元询的理解,就是高皇帝要让吴王亲身体验一回苦日子,好醒醒脑子。
  当然,吴王毕竟是亲儿子,发往云南游了一圈,人就被叫回了京师——吴王爵位虽被暂时废黜,但封地仍由吴王世子看管着,该是他们家的,依然是他们家的——几年后,就被恢复了王位,照样做他的亲王。
  只不过,当宣武帝问吴王去云南游了几个月,感想如何、有无悔过的时候,这位就好像自己真的是去旅游了一圈似的,没怎么当回事。
  闲暇之余,还出了一本医书。
  仿佛高皇帝让他去云南之地吃苦,就是专门让他发展自己辨识草药、写医书这门副业爱好一样。
  只不过吃了苦,好歹这位嘴上还记得说好话。
  不管怎么说,吴王本人就有点不靠谱,但是他除了世子之外的几个儿子,不靠谱成这样,仿佛基因变异了,或者没有在幼年时期得到亲爹良好的教育纠正,而是跟着亲爹学了些不靠谱的东西,让人实在是忧心。
  吴王受封于开封,因为他爱好读书,本人又很有些雅好,所以吴藩号称藏书为天下诸藩之冠。
  可是藏书为诸藩冠的藩府,王子的教育居然会这样的不成器,也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个精研史书的皇位继承人,皇太子当然知道汉朝时汉武帝对他那位“为汉宗英”的哥哥河间献王刘德说的“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这句话。
  但是,吴王应该不至于为了向兄长证明自己不是那种想要效仿古圣贤、广集书籍的“贤王”,藏书、出书都只是他的兴趣爱好,就硬生生的把自己的儿子养废吧?
  就算没有人在,祁元询也要作为朝廷正统的代言人,说一句:吴王五叔,何至于此啊!
  诸侯王们如此作死,小辫子一抓一大把,根本就抓不完,想要告倒他们,真不用费心搜集什么证据——新昌郡侯的那个料不算,除了他们当地,这个信息收到封锁,京城这边想要知道可能真的还需要些难度——所以雷勉这位御史送来的奏疏上,才会满满的都是宗藩的黑料干货。
  也不知这人是真的愣头青,还是什么投机分子,或者背后有其他什么样的思量。
  但是不管雷勉的身份如何,他在奏疏上仿佛字字泣血一般的“百姓苦之久矣”、“请陛下早作圣裁”这样的殷切盼望,都还是不能马上实现的。
  行事过分的宗藩确实需要警告,行径最是恶劣的新昌郡侯更要处置,可是其他宗藩,就得斟酌了。
  这也是天子看到这份奏疏后,不作朱批,便将之送往文华殿让祁元询酌情处理的原因。
  祁氏宗藩们这样的表现,确实到了不收拾他们便说不过去的地步。
  高皇帝对子孙们虽然偏颇,但绝对不会坐视他们之中出现这样的败类。
  可放在京师地震这么个时间点,以雷勉的奏疏为引子,抛出收拾宗藩之中的害群之马这样的理由,来解释京师突如其来的地震——毕竟自从有心人提出来后,京师地震是下葬后不久的高皇帝震怒这样的说法,还是颇有市场的——祁元询都替他爹觉得尴尬。
  南京朝廷若用这样的理由去处置藩王,不仅不能向人家展示朝廷的决心,反而会让人觉得朝廷处事实在太过急切。
  因京师地震而去处置藩王,百姓不会满意朝廷的解决方法,同时,处理藩王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有行不法之事,朝廷要为百姓出头,而是藩王们的行事触怒了地下的高皇帝——这是以鬼神治阳间之事,着实不可取——反而显得朝廷很没有担当似的。
  同时,对藩王来说,朝廷这么做,也和他们借此推诿责任,将百姓的怒气全引导到宗藩身上差不多。
  天下士人可能都会认为,天子借地震之机对藩王动手,并非真切地要制裁自己的兄弟子侄,而是要趁机与宗藩做一个了断。
  藩王们也会对朝廷心存犹疑。
  高皇帝去后,当家的彻底成了哥哥,没有父亲在顶上为他们遮风挡雨,藩王们的行事本就有怀疑畏惧之意,若是他们真的借机对宗藩们动手,无疑是坐实了他们的怀疑。
  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这样一来,朝廷将犯罪的藩王们治罪,既不能得到民心,也不能慑服藩王,让他们真切地感到畏惧,那就是一桩赔本的买卖,这个节骨眼上,是绝对不能去做的。
  即便要治罪,也不能是天子做出盖棺定论,而是不找其他任何借口,丁是丁、卯是卯,按照正常流程解决这件事。
  将地震与宗藩扯上关系,那就实在太愚蠢了。
  宗藩们或许在给天子的助力方面,已经随着天下承平而渐渐地消失了其作用,可是真要捣起乱,也是会让朝廷吃不消的。
  当年宣武年还没废太孙的时候,建文帝登基后削藩瞎招迭出,朝廷与宗藩彻底对立后,情形如何,最后导致的是什么样的结果,可都还有明眼人记得呢!
  对天子、对皇太子来说,现如今,宗藩的存在都是有必要的。
  和本来就是东宫出身的郑王不同,藩王一系出身的当今天子和祁元询,更能理解高皇帝广封宗室的意图。
  这绝对不是仅仅想让子孙封于各地享受荣华富贵,藩王们的分封之所,是有其战略意义存在的。
  即便是对于当今圣上这么一位率师伐国、执其君长于前的知兵、会用兵的天子来说,宗藩也是要有的。
  对于当今天子以及他这一系的继承人来说,以北京为京师,借此将北地的所有军权都收归于天子手中,确实是最让他安心的一件事。
  可是以北地的军事防御体系来看,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品之前,宣武帝设计的北地宗藩诸王联合防御体系,其存在绝对是必要的,现在就说要借机发落宗藩,攫取军权,那就实在是短视了。
  宗室继承法施行新法之后,守卫防御体系和军权的变更完全可以缓慢、自然地进行交接迭代,何必要这么着急地撕破脸皮,在史书上落得个和建文帝一样的恶名呢?
  天子发给太子的这份来自御史雷勉的奏疏,只被采纳了一小部分。
  宗室中行事确实过劣的新昌郡侯等人,着锦衣卫详细搜集资料,证据确凿后,剥夺封爵,废为庶人,并发往凤阳高墙。
  至于其他宗王,则是得到了来自他们亲爱的天子兄长的告诫,胆敢再犯,就不是训斥那么简单了。
  至于意思,大家都懂,没必要说得那么明白。
  京师地震的后续,就在天子的安抚,以及对交趾的宽待中,暂且过去了。
  御史雷勉想要掀起的风浪没能起来,而且为了防止他再做出什么语出惊人的事情,天子将他派往地方做地方御史了。
  不是喜欢搜集宗藩事迹吗?
  隔壁就是吴府,按照吴府王子奇葩辈出这样的比例,说不定这位还能得个什么大料,也算是变相的废物利用了。
  事情处理完,等到日本使者离开,其他的朝贡也结束后,天子终于接上了原来就准备好的轻松愉快的北巡之旅,带上皇后去北京选他们百年之后的吉地了。
  结果在北京,他们遇上了来朝贡、结果消息滞后,正上赶着要为他们分说地震原理的外国使臣。
  见到了天子派人送来京师的帖木儿帝国的使者的祁元询:???
  欧洲人出科学家,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这个时期到中国来的,除了使者就是传教士,这一点他也是知道的,但是来自帖木儿帝国这个一听就是东胡系国家的欧洲传教士,这个搭配是不是太清奇了一点?
  而且,帖木儿帝国……前些年扣押大周使臣的,就是这个国家吧?
  不是说好了要和大周一决高下的嘛?
  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怎么就主动示好了呢?


第73章 青梅
  帖木儿帝国属于东胡贵族建立的国家; 其原身是东胡初代大汗所封的“兀鲁思”之一。
  这些东胡“兀鲁思”国家,是当年东胡鼎盛时期,其初代大汗对兄弟与子嗣进行的分封; 相当于是东胡人不同的封国。
  前朝原廷便是东胡诸部的宗家,然而由于原廷这一支的继承顺序并不能得到所有东胡汗国的认可; 是以东胡诸封国之间; 关系亦有亲疏,彼此之间甚至也有所攻伐。
  东胡这位建立帝国的初代大汗以及他那些得封兀鲁斯的兄弟子侄的后裔; 被称之为“黄金家族”,按照草原上的规矩,已是非黄金家族的血脉不可得到认可了。
  帖木儿虽是东胡贵族; 然而并非黄金家族的血统; 是以他所建的帖木儿帝国,虽是在几个东胡汗国的基础上建立的; 但他对被篡夺了权位的原主——主要是他起家的西察合台兀鲁思的汗王一系; 之后被吞并的其他汗国; 并未受到特别的尊崇——竟还是以礼相待,倍加遵遇。
  甚至为了让自己一系在草原上的地位更有权威的保障,他与察合台后裔这一系的汗王,彼此约为婚姻,借此提高自家血脉的地位。
  就和同时期中原周边朝鲜、安南、日本等国的情形一样,在帖木儿帝国建立之前; 还是原本东胡的西察合台兀鲁思的时候; 掌权之人已经由汗王变成了权臣。
  作为权臣的帖木儿为人颇有野心; 率领兵马攻城略地; 只是当年大周在高皇帝的带领下横扫天下; 而后多年一直追亡逐北; 不仅对东胡的原廷王庭一脉势要斩草除根,还在追逐敌人于塞外的过程中,对东胡其他的汗国属地加以了威慑。
  在大周的兵锋之下,这些东胡汗国也只能俯首称臣,答应像他们当年尊奉中央兀鲁思——也就是建立在中原的原廷——那样,称臣纳贡。
  在祁元询的记忆里,宣武十七年之后,来大周朝贡的使团里,便有帖木儿国的人了。
  只是,权臣建国后,自信心爆棚,对大周并不长久怀有敬畏之心的国家也是很多的。
  前头那个被杀鸡儆猴的安南国,就是其中一例。
  朝鲜、日本等国,邻近大周,是以不得不曲意逢迎。
  帖木儿国的原身西察合台汗国,在原本的东胡兀鲁思诸国里,本身就离中央兀鲁思(也就是中原边上的东胡起源之处,而后原廷建立,整个中央兀鲁思便指代了中原之地)较远,之后吞并的东胡诸国与色目人的国家,离大周其实也不算近,是以帖木儿所遣使者,态度的变化是能够很轻松地感觉出来的。
  今上乾圣帝之前,曾经派遣使者出使过其他国家,非常不幸的,派去帖木儿国的使臣,从此便没有回来。
  之后帖木儿国也再未遣使来贡过。
  也就是今上在继位后脾气好了许多,原本的规划里,离得较远的国家,也没想着第一拨就去惩治,才让帖木儿国逍遥到了现在。
  离得近的像安南和东胡别失八里王部,哪个不是说打就打,半点都不带掺水的?
  可是这并不代表天子对帖木儿国等有不逊之行的国家有所放松,因为他们离得远就要放他们一马了。
  世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
  以马康平为代表的中官,屡受天子的任命,出使别国。
  马康平下西洋,主要面对的是西南诸国,而还有中官,要面对的便是西域诸国,其中便包括这些东胡汗国与一些色目人的国家。
  或许对帖木儿国来说,原廷没了,竟然还要向大周称臣,实在是莫大耻辱,然而对于威压天下,兵锋所指,连当年横扫天下的东胡都不能与之匹敌的大周来说,原本的臣属国竟然怀有悖逆之心,同样让人如鲠在喉。
  帖木儿国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祁元询也没想着第一时间就知道,按照招待使臣的惯例,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呗。
  虽然不排除帖木儿是因为去岁周师大捷,别失八里王部被端,中央兀鲁思之地的东胡诸部再次受到了重创,因此受到了震慑,主动遣使来贡,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想得太美满,祁元询已经做好了他们会闹幺蛾子的准备。
  只是没想到,除了上回宣传地震乃是天理,并不受君主的德行所影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