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综]轮回之修魂2 >

第102部分

[综]轮回之修魂2-第102部分

小说: [综]轮回之修魂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林如海有足够多的同行衬托,不仅是江南的这一批贪官污吏,还有皇帝门下的一些心腹。
  原本皇帝最信任的就是他还是皇子时就投入他门下的门人,他是个既能共患难,也能共富贵的主君。因此对自己的心腹颇为宽容,他觉得这些人在他毫无权势的时候就跟在他身边,那么既然他当了皇帝,身边这些人自然也能跟着鸡犬升天了。
  然而,人是会变得。一个人在患难时拥有得品质,并不一定能保持到他得了富贵的时候。
  总之就是,皇帝的心腹当中,也出了不少他最讨厌的贪官污吏。
  而且还不是皇帝自己发现的,以皇帝对自己人的信任,他对自己人的监察出现了盲点。这些人贪污受贿的事情,皇帝并没有发现端倪。
  结果还是太上皇和皇帝争权的过程中,为了打击皇帝,曝出了这些烂事。
  然后皇帝内心里颇受了一些打击,才对太上皇的旧臣和自己的心腹有了一份平等的看待,认真的分辨其中奉公值守的那些人,哪怕是太上皇的人马。
  也是因此,林如海才在这次皇帝的清算中,逃过了一劫。
  甄家被抄,紧跟着是多名贪官污吏被问罪,朝廷的吏治和风气立马变好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一个十分厌恨贪官污吏的皇帝在上头坐着,下面的官员也不得不自动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操守了。
  然后林如海终于从巡盐御史的职位上退了下来,被平调到了国子监去任职,就是一个养老且不掌权的闲职。
  看来皇帝是没打算处置林如海这个先皇的心腹,可他也没打算再重用林如海,而是闲置一旁,等着林如海年老后自动退场了。
  和林璟定了亲事的梁家的伯父也是平调到了礼部的闲职上。
  这些没让皇帝找出毛病的先皇心腹们,皇帝差不多都是这样冷处理的。
  林如海卸下了巡盐御史这个堪称十分重要的职务,可以算是松了一口气的。紧跟着,他就要去京城的国子监任职。
  在国子监教课或者管理学生,对林如海来说是很轻松的活计。他知道自己进了京城必然会坐冷板凳,因为人人都能看出皇帝对他们这些先皇心腹冷处理的态度。
  既然这次回京并非什么荣耀之事,林如海就让贾敏带着儿女暂且留在江南生活。
  这一方面,黛玉没过多久就要出嫁,贾敏留在江南比较方便操持女儿的婚事。总不好一家人都进京来没两个月,然后又匆匆把黛玉远嫁回江南。何必那么折腾呢?
  而另一方面,林璟正在白鹿书院中读书,也必要留在江南的。
  至少几年之内,林家的一双儿女都会在江南生活,因此林如海希望贾敏留在江南,方便照看一双儿女。
  林如海也与贾敏商量过,等黛玉出嫁后,她和周敬也会生活在周家在书院附近的别院里。平时也能和林璟互相有个照应。那么他们夫妻也能暂且放心。
  等黛玉的婚事过后,贾敏就能进京和林如海团聚了。
  其实林如海这个官做得十分没意思,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皇帝冷处理的官员,又有谁会不识趣的凑上来呢?
  可惜皇帝给了闲职,林如海他们就要老老实实的接着,还要认认真真的工作。否则让皇帝觉得他们心中对他有怨恨,对朝廷有怨望,那就是找死了。
  所以即便没什么意思,林如海也得好好熬过这几年,直到皇帝不再注意他们这些先皇心腹了,直到林璟前途有望了,他才能真正退下来。


第134章 红楼林璟
  学院休假的日子; 林璟骑着毛驴,和同窗一起穿梭于城里的大街小巷,逛逛书铺和文玩铺子; 或者去吃一些有口皆碑的民间小吃,同窗好友们一起喝一些米酒,也是难得的乐趣。
  至于为什么不骑马; 而是骑毛驴; 林璟这也是入乡随俗。
  书院中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家境优渥,家中都有用来出行的马车; 不至于养不起马。不过对于单个在书院中生活的学生们来说,专门配备一个用来出行的马车就太麻烦了,因为还要同样配备一个驾驶马车的马夫; 再加上家仆不能跟随主人进入书院生活; 因此还要给跟来伺候的奴仆马夫准备一个生活的地方。
  种种缘由导致在书院中配备马车是很麻烦的事。
  而如果是单独配备一匹马,也是可行的。不过马比骡子驴子之类的坐骑精贵的多,不仅要精心的喂养; 平时还要经常的带出来跑跑马,否则马会生活的不愉快; 就会掉膘; 或者抑郁之类的。对于学业繁忙的学生来说,也是件麻烦事。
  不像驴子骡子之流,非常的好养活,有草料定时喂养就行了。
  而且坐骑之类的只在学生们放假时有用,一天的假期学生们顶多去城中逛逛; 也不可能去多远的地方。因为古代城市规划的并不齐整,大街小巷的宽窄不一,在其中穿梭; 马匹还真没有驴子轻巧好用。
  因此林璟进入书院后没多久,就也跟着同窗去牛马市场采购了一匹温顺的驴子,用来偶尔的代步使用了。为此黛玉还特意为林璟做了一幅俏皮可爱的“林璟骑驴读书图”。
  林家人就此分了两拨,林如海在京城国子监混着日子,贾敏带着一双儿女在江南生活。待到黛玉及笄之后,贾敏就在江南的家中发嫁了女儿。
  黛玉出嫁后,与丈夫秉性相投,相处的甚好,夫妻间恩爱美满,让贾敏放了心。另外林璟在书院中也甚是安稳,还有黛玉夫妻的照应,贾敏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贾敏对一双儿女放了心,就有心去京城与丈夫林如海团聚。总让林如海一个人待在京城,没人关心他的生活起居,她也不甚放心。
  就在这个时候,京城中传来了消息,宫中的贤德妃贾元春薨逝,紧接着京中的贾家宁荣二府便被皇帝下旨抄了家。
  为此林如海特意来了信,让贾敏暂时不要进京城。
  贾敏一方面担心娘家,另一方面又担忧贾家的事会不会牵连姻亲林家,可以说是非常焦心了。
  林如海被夹在太上皇与今上之间十多年时间,贾敏一直陪伴在林如海左右,因此她也非常了解这位皇帝陛下的处事作风。
  如今皇帝已经对贾家下旨抄家入狱,说明贾家在皇帝那里是再无转圜之余地了。贾家那些犯了法的人必定会被查办,家中的财物一旦被抄没,就别想再拿回来。
  剩下能做的只是观望看看,皇帝想要牵连多少人?又会不会对贾家那些无辜的妇孺与小辈们网开一面?
  这个时候,林如海让贾敏暂时不要进京,就是不想林家再引起皇帝的注意,一起牵连进去。
  至于能帮上贾家多少忙?林如海在皇帝面前,确实没有那份面子。
  林如海作为一个有才学的探花郎,作为一个在盐政上有功绩的官员,却一直被皇帝冷淡和闲置,在国子监做一个不涉朝政的教书匠,他又能在皇帝面前为有罪的亲戚们说上什么话呢?
  林如海也就是等着看本案的结果,如果贾家有被皇帝赦免的妇孺和小辈,那他作为姻亲帮忙安置一下这些人还是可以的。
  就算贾敏这个贾老太太的亲女在此,能做的其实也只有这么多。
  林如海此时不让贾敏进京,只是不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让贾敏这个贾家女来刺皇帝陛下的眼。以为林家是要准备做什么来帮贾家翻案。
  贾家的案件审理的很快,刑部和大理寺像是早有准备,成竹在胸,对于犯案的证据都准备的很充分,根本没有给贾家留下翻案的空间。
  于是贾家当家的男人们,贾赦,贾政,贾琏,贾珍,贾蓉都被判有罪,分别流放各个边陲之地。而贾家的没有当家的小辈们,如贾宝玉,贾环,贾琮,贾兰都与贾家的罪名无关,平日里也没有欺男霸女之类的纨绔行径,因此都被无罪释放了。
  而贾家的女人们,除了二太太王氏私自收下了甄家抄家前托付的财物,二奶奶王熙凤放印子钱被判有罪,其他女眷都无罪释放了。
  可惜贾老太太在狱中就病逝,剩下的女眷就大太太邢氏辈分最大。可邢氏是担不起事的,而且大房的男丁只剩下了个贾琮在,也担不起事来,一个庶子也不能代表贾家。
  二房的两个媳妇李纨和薛宝钗倒都是精明能干的,可李纨一贯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她因为是节妇,还被官府返还了嫁妆,便带着儿子贾兰和嫁妆返回了娘家,并不管贾家的这些事了。
  所以最终还是薛宝钗当起了家,带着贾家的妇孺们住进了林家接济的田庄里,慢慢的过起了日子。
  待贾家的案子尘埃落定之后,贾敏也告别了一双儿女,进京与林如海团聚了。
  贾敏进京之后,就立刻去了母亲贾老太太灵前致歉,不是她不为娘家奔忙,实在是林家对此事无能为力。
  贾家其他人在京郊的田庄里过日子,布衣荆钗的,过得非常的朴素。
  贾家有林家赠予的田庄,往日的亲朋好友也多多少少有所接济,因此贾家可以说是衣食无忧的。
  不过薛宝钗为人非常的识时务,她认为贾家既然已经落罪,成为了平民百姓,就该过平民百姓的日子。
  因此贾家的银钱多是又置了新田地,租给别人耕种,并没有把钱花在改善衣食住行上面。
  贾家的众人虽然不像农人们一般需要下地耕种,而是在亲戚故旧的接济下,成为了有不少土地的小地主阶层。但平时一些小活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再没有贴身伺候的丫头帮忙做一些梳妆穿衣之类的活计了。
  也就是一些洗衣做饭之类的粗活才有两个能干的仆妇帮忙做了。
  要是换了贾家其他人当家,也许一时还接受不了身份的落差,可能会继续过旧日那种勋贵公府的生活,直到把故旧们接济的银钱和人情都花光,才会想办法过普通老板姓的生活。
  但有精明和识时务的薛宝钗当家,贾家并没有浪费银钱和人情,直接把日子过起来了。
  这让接济和帮助贾家的亲朋故旧们,也不由得对贾家这些小辈们更有好感。
  就比如林家,因为是贾家的实在姻亲,在贾家问罪的时候没有帮上忙,于是在贾家无罪的人被放出大狱的时候,就赠银赠地,好好的安置了这些贾家人。
  可如果贾家人不会过日子,花光了银钱继续向林家求助,林家能帮三五次,却不会永远帮下去。毕竟贾林是两家人,这情分和帮忙的道义,也是有限的。
  可现在贾家过起了日子,并没有额外对林家提要求,自然就让林如海和贾敏对贾家这些小辈们的印象很好,觉得他们不像贾赦贾政贾珍他们那样处事糊涂,还是晓事的。因此今后还愿意继续帮扶他们。
  而这也就是薛宝钗的目的,她不想把这些亲朋故旧们的人情都花光了,日后真有事反而不能去相求了。
  平民百姓过日子并不容易,要是不想被地痞流氓,乡间小吏们勒索威逼,贾家和这些仍然是官宦人家的亲朋故旧们就得好好相处,留下人情,关键的时候去求助。
  还有贾家得小辈们虽然因为长辈们落罪而不能科举,可是若能碰上朝廷大赦天下,赦免了贾家长辈们的那些罪过,贾家人就可以重新科举了。
  而想要在科举上乃至做官上有前途,日后也离不开这些亲朋故旧的扶持。
  贾家落魄至此,唯有科举是贾家将来能重新爬起来的唯一一条路了。
  因此不管是在娘家的李纨对贾兰,还是贾家的薛宝钗对贾宝玉,都是日常督促他们读书,并不让他们烦于生活琐事。
  另外的贾琮和贾环,因为邢夫人不管事,赵姨娘被发卖,而无人关照他们的学业,就完全放弃了读书和科举之事。平时就是听从薛宝钗的差遣,办些跑腿收租之类的事,或是需要男人出面的事。
  贾家的事尘埃落定之后,林家在京城也就越发的不引人注意了。皇帝要查办其他的不法勋贵,也跟林家扯不上什么关系,这些四王八公之流,除了贾家是林家的姻亲之外,其他人家和林家都不甚亲近。
  林黛玉在江南的婚后生活也很顺利,因为林璟就在身边,因此功德灵宝能随时吸收负面因子,林黛玉的身体一直挺好的,并没有病弱的状况,婚后也顺利的生儿育女,没有出什么岔子。
  倒是林璟,考到举人之后,就没有继续再考。因为当今陛下还在位,以他对林家的冷待,即使林璟考取了进士,也难说会不会被发配到什么穷乡僻壤去当官,或者被发配到什么冷门衙门,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
  鉴于这个原因,林如海决定让林璟暂停科举,继续读书,直到下一任皇帝继位,再看看风向。如果合适的话,林璟就等到那时候再考进士,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天子门生。
  于是,林璟也在江南办完了亲事,继续留在书院中读书。
  林家人长久了分成了两拨,林黛玉和林璟姐弟都在江南成亲,并且久居江南。而林如海夫妇则在京城低调的过着日子。
  林家数代单传,在京城本就没有什么亲戚,姻亲贾家又完全败落了下去,林如海夫妇在京城都没有什么需要走动的亲戚了。
  唯有二三个同样被皇帝冷待的官场好友,为了不给皇帝留下抱团的印象,平时也走动的不勤。林家在京城真是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


第135章 红楼林璟
  几年之后; 国朝的下一任皇帝登基之后,林璟就进京参加了会试和殿试考试,如愿成为了新皇的天子门生; 二榜进士。
  林如海在林璟考进了翰林院之后,也松了口气,林家总算是接上弦了; 没有出现承继的问题。
  现在这位新皇刚登基; 暂时没有清洗老臣的意思,他也就没有急着辞官告老; 反正他所占的也不是什么要紧的部门和官职,这样还能扶持儿子一段时间。
  而且林如海留在朝廷中,也是想好好观察一下新皇的脾气秉性; 以此来决定林家人以后为官的方针和策略。
  上一任皇帝虽然清算了很多老臣; 也闲置了像林如海这种没什么罪责在身的太上皇的心腹,但整体来说还算是个明君,哪怕秉性过于刚直偏执; 不像个合格的政客,但林如海对他也并无什么怨言。
  林如海作为太上皇的心腹; 本就有被皇帝清算的心理准备。哪怕后来皇帝变得冷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