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综]轮回之修魂2 >

第3部分

[综]轮回之修魂2-第3部分

小说: [综]轮回之修魂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世安脸上面无表情,点点头说,“你说的有道理。”
  “还有王猎户自己,他就这一个闺女,村里人想给他做媒,他说害怕后娘苛待了闺女,等闺女出嫁后再考虑成亲。谁家不在乎子嗣传承呢?他要是真的想早早的成亲生儿子,也不是挑不出性格温软的姑娘。他现在年纪还不算老,家里也看得出有几分家底,有的是人家想把闺女嫁过去享福。等过几年王静出嫁了,他都多少岁了?还能打几年的猎?到时候未必像现在这么好说人家。我反而觉得他像是看不中大字不识的村姑,那他想娶什么样的继室呢?”
  柳石觉得,王猎户一边亲近着村里的人,给他证明清白的身份。一边似乎又有意保持着某种距离,不真的和村民牵扯上亲属关系。
  反正很让人看不透。
  “这些话你就别和其他人说了,咱们自己和王家保持距离就行了”,柳世安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
  柳石知道柳世安知道的一定比他猜测的更多,柳世安对王猎户家是什么态度,他也有样学样就行了,倒不必费心。
  柳石平日里要么就在柳秀才家读书,要么就在自己家抄书,也不像别家的小子那样经常串门儿,因此和王静除了打过几个照面之外,并没有更多的交集。
  因为柳石和柳世安一心读书,和村里的其他同龄人来往不多,因此他不知道,王静早就像村里的姑娘打听过下河村这两个有童生功名的读书人了。村里的姑娘小伙也私下猜测,她的婚事想必还是要落在读书人身上,只是不知道柳世安和柳石两个人,到底她选中了哪一个?
  柳石十五岁的时候,和柳世安双双考中了秀才。
  下河村的村民们大喜,村里有功名的人是越多越好啊。以前只有柳世安一家,现在柳石家也有了。
  有了柳石的例子,其他人还想着,柳秀才还是有点教书的水平的,要不要咬咬牙,让自家的小子也认真多读几年书呢? ,


第4章 
  拿到了秀才功名没多久,柳世安就说定了亲事,是清河县的一个李举人家的闺女。
  李举人家祖上做过官,自然颇有家资。举人的功名自然比秀才功名强出一大截去。可李举人数次进京科举,也没有考到进士的功名,如今都绝了再考进士的心了。他自己的两个儿子也不是读书的料子,秀才的功名都未必考得出来。
  而柳世安是少年才子,十五岁的秀才,前程可期。虽然柳家并不是大富大贵,可也不是仍要下地的农家人,女儿嫁过去不会受苦。等柳世安将来考出了前程,也能照应他两个儿子,以及将来的孙子。
  柳秀才愿意和李举人家结亲,看重的是李举人今后能在科举上指点柳世安。他自己多年来都考不中举人,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儿子。整个清河县也没有什么书院和名师,只能求几个举人指导。如今和李举人家结了亲,还怕李举人不认真教导柳世安吗?
  柳世安不仅自己定了亲,还私下暗示柳石尽快定亲。
  柳石不知缘故,但也猜测和王静的亲事有关。
  王猎户打猎的收入不少,他们家似乎还另外有些家底,王静过得日子在下河村那真的是独一份的好。
  就因为如此,村民们都有自知之明,知道王猎户不会把闺女许配给一般人家去干活受苦。因此也没人和王猎户提亲,都知道是被拒绝的结果,谁愿意去丢脸呢。
  那些爱慕过王静的小伙子,大多都成了亲,没成亲的也定了亲。
  被揣测过唯一可配王静的柳世安,现在也定了另外的亲事。
  柳世安恐怕是担心这亲事落在柳石头上,才特意提醒他。
  柳石还没对爹娘和爷奶说起自己的婚事,村里的刘财主就来了柳家,说想把他闺女嫁给柳石。
  柳石和柳世安都考中了廪生,每月都有朝廷发下的粮食可领,光靠这个也能养活一家人了。
  但是柳石的爷奶身体还很好,爹娘就更别说了。他们是没有打算从此不下地干活的。朝廷发的米粮虽然能养活一大家子,可是柳石今后读书科举,干什么不花钱呢?他们当然要在此时,多积攒一些家底了。
  刘财主承诺给闺女丰厚的陪嫁,柳家人不是不心动的。
  可是娶进来的媳妇要是不能跟着长辈干活,那一家人怎么相处?
  “我闺女肯定能干活的,以前只是家里不需要她干活,真嫁出去给人做了媳妇,哪有不干活的?”,刘财主信誓旦旦的说。
  实际上,他在家里对闺女说,“柳石是十五岁的秀才,方圆百里除了柳世安,就他最有出息。柳世安咱家是够不着了,咱家虽有钱,不比举人家对他的帮助大。可是柳石家家贫,爹给你丰厚的陪嫁,你用这些陪嫁支持他好好读书。你嫁过去辛苦几年,然后就是举人太太,甚至官太太了。柳石是个知根知底的实心眼的人,还能不一辈子对你好?你下半辈子就享福了。有了这么个爹,你以后生的儿子也一定是读书人。还能有比这更好的婚事吗?”
  刘氏羞涩的点了点头。
  刘财主看出她同意了,继续道,“就像林村的林财主家,家资田产也和咱家差不多,可他家有多少儿子?将来一分家,每个儿子分下来就只能算是普通的富户,而称不上是财主了。你若是嫁过去,伺候公婆不说,还要和一大家子的妯娌叔伯打交道,分家之后也只是个普通人家的太太。哪怕不用下地,可以在家收租子生活,肯定也能不像咱家这样,每年给你做几身衣服,打几件首饰,还每顿饭有鱼有肉的。林家的儿子都没什么出息,能守住祖业就不错了,你再多生几个儿子,将来又拿什么分给自己的儿子呢?”
  刘氏凝神一想,觉得她爹说得很有道理。林家有七个儿子,将来还会有无数的孙子,那点财产实在是不够分的。
  刘财主又说,“我就一儿一女,林家向咱家提亲,就是看重你的嫁妆,想用你的嫁妆补贴自家的儿子。可你嫁去林家,对你,对咱家又有什么好处呢?也就是一辈子衣食无忧,更多的也不可能有了。可是你衣食无忧,不代表你的儿孙还能衣食无忧。嫁给柳石,你就辛苦这几年,等他考出举人和进士,柳家的门第就彻底不同了。没听说还有举人和官老爷缺钱的,到那时你自然不必再受苦,你的儿孙更是未来可期!”
  说服了女儿,刘财主又对柳石家保证,说他的闺女性子好,只要亲家多教一教,什么活都能学会。
  柳石的爷爷有些拿不定主意,去和族长商量过,回家来就同意了这门婚事。
  刘家和柳家也很快就定下了婚期。
  柳石对自己的婚事没什么想法,只要对方性子好就成了。
  可他的爷奶和爹娘,不是不希望柳石能找一个像李举人那样的亲家,将来也能在科举上提携柳石的。
  可柳石的爷奶和爹娘又认识什么人呢?
  林秀才多次科举,和县里的秀才和举人们都是熟识。他的儿子有了出息,自然有好人家去提亲。
  可柳石呢,虽然也是少年秀才,可他家就几亩地,家里人还要每天下地,操劳赚钱。
  越是读书的人家,越是知道考举人有多么的难。
  少年秀才也未必就一定能考上举人。
  谁知道柳石能不能考中举人,又什么时候能考中举人呢?
  现在闺女嫁到柳石家要下地种田,若是柳石七老八十才考上举人,那自家闺女岂不是要种一辈子的地?
  因此县里有功名的人家才没有急着和柳石家提亲事。
  若是柳石的亲事能等几年,等他考中了举人,那不仅是县里的读书人家,连县里的官老爷说不定都会动心,想把闺女嫁给柳石。
  柳石的爷奶和爹娘是不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很快结了和刘财主家的这门亲事。
  而柳石自己则是觉得无所谓。村里的财主家,或者县里的读书人家,对他来说都没有什么影响。终归他对读书考功名这件事就和柳世安一样,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有没有外界的帮助,对他来说影响不大。
  要是一直不结亲,等到考中进士后,在京城找一个官家小姐,倒是会对他将来的仕途有帮助。可像他和柳世安这种家里的独苗,长辈们都急切的等着抱孙子,怎么可能拖到那时候才成亲?
  柳石对考举人很有把握,可是考进士,哪怕学问足够了,也仍需要运气。有些很有才华的考生也多次落榜,柳石也不敢说自己一次就能考得上。不知道要蹉跎几年,家里肯定等不及他那个时候再成亲。
  柳世安和柳石先后定亲,王静就被撂在半空中了。
  当然,这只是大部分村民自己的揣度。
  实际上,不管是王猎户家,还是两个柳家,都从没有提起过结亲的意向。
  也只是村里的姑娘们能看出王静平日里很关注村里的两个读书人的消息,才猜测她想要嫁到读书人家去。
  可是看柳世安定的亲事,就能看出柳秀才是一心想找个有功名的亲家的。
  柳石家王静倒是够的上,王猎户十分疼爱王静,她家也有家底。只要出份丰厚的陪嫁,想必柳石家也会同意亲事。
  哪知道让刘财主家赶了先呢?
  刘财主家先提了,柳石家也同意了,那就没有王静什么事了。
  和王静关系好的姑娘不是不为她惋惜的,没有赶早定了亲事,倒让刘家抢了去。
  倒是王猎户打猎归来,听说了村里的一些闲话,就放出话来说他家闺女是在老家定了亲事的,过段时间就送她回去完婚。
  这下下河村的村民也就没闲话可传了。
  过了一段时间,王猎户和王静果然离开了下河村,半年后王猎户归来,说王静已经和定亲的人家完了婚。
  村里人都在议论纷纷,说王静嫁的那么远,身边没有娘家人,恐怕日子不好过。又说王猎户就这一个闺女,干什么不搬迁过去,住得离自家姑娘家近一些呢?
  柳石对这些八卦消息没什么兴趣,坐在他对面与他对弈得柳世安却眼神幽幽的,冷笑了一声,不知在想什么。
  王猎户一家人是怎么回事,将来总会知道的,柳石并不着急。
  倒是柳世安,以前总是离王静远远的,这倒是他第一次,对王猎户家表现出了很深的敌意。
  神器碎片究竟让柳世安看到了什么呢?
  柳石就算是十分的好奇,他也不会对柳世安这个对他无私的友人使出什么手段来获知详情,那他也只能继续猜了。
  柳石相信,不管是柳世安梦中看到的,还是他前世经历的,那经历一定十分波折精彩,不然不会创造出现在这个如此出色的柳世安。
  说到底柳世安只是一个普通秀才的儿子,就算是资质出众,也不会像是那些世家大族精心培养出的继承人那样气度恢宏,性情沉稳,又德才兼备。
  可现在的柳世安,这些都有了。
  他只需要一步步的考上去,考到了殿试,就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柳世安凭什么如此厚待他柳石?
  柳石暗自猜测,在柳世安的经历里,按照柳石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哪怕不像现在一样的顺利,他还是会走上读书考功名这条路的。
  他们是读书的同路人,又是同宗同族的兄弟,应该关系很亲近。
  也许在柳世安波折的人生里,柳石给他提供了什么帮助。使得这一次,在柳石年幼的时候,柳世安就有意的早早教导他读书,让他考功名的道路更顺利。这算是一种回报。
  柳世安是个道德标准很高的正经儒生。
  看他对王静的态度,在柳世安的经历里,哪怕他们有过感情甚至结过亲,现在的柳世安对王静也绝对没有什么多余的感情。
  那他隐隐敌视的王猎户一家,恐怕不是善类。
  柳石这么想着,决定离王猎户家更远一些。


第5章 
  柳世安成亲之后,每月都去岳丈李举人家一次,请教学问。
  哪怕柳石和柳世安自己本人都知道,去不去都没什么影响,但这个姿态不能不做。
  李举人也很快察觉倒,柳世安这个女婿的学问不在他之下,考举人毫无问题。对这门亲事和这个女婿自然就更加的满意了。
  平日里柳世安还是和柳石一起学习和讨论。
  柳石仍旧接着县里书店的抄书活计,无他,这样可以读更多的免费书籍,还能顺便赚钱练字,没什么不好的。柳石也不以家贫为耻。
  柳世安成婚后,柳石也很快举行了婚礼。
  刘氏嫁妆丰厚,钱财倒是不多,也就是她的一些衣服首饰,还有二十两银子。大头是她陪嫁了十亩良田。
  刘财主是下河村最有钱的人家,可他家一共也就是一百多亩良田,还有两百多亩山地。这下给闺女陪嫁了十亩良田,谁不说刘财主对闺女大方呢?
  原先柳石家只有两亩地,还是柳石考中秀才后,收了一些礼金,加上他这几年抄书攒的钱,还有柳家的爷奶爹娘辛苦劳作攒的钱,凑在一起才又添置了三亩地。这三亩地,在柳石的坚持下,都没让自家人劳作,而是租给了别人种收租子。
  以前两亩地都能够养活他们一家五口人,后来又添置了三亩地,他们家的日子才真正的宽松起来,也能时不时的吃顿猪肉了。
  现在刘氏一下子陪嫁了十亩地,柳石家算是资产大增了。
  当然,柳家爷奶和爹娘自己只种了两亩地,刘氏陪嫁过来的十亩地也仍像过去一样租给佃农收租子。
  刘氏被他爹养得性情娇憨老实,但正如刘财主所说,她性子很好,教她什么她也愿意学。慢慢的,也都做得很好。
  柳家的爷奶和爹娘都对这个媳妇很满意。
  就算是成婚后没有立刻怀孕生子,但这在一脉单传的柳石家也是常事,长辈们都不会挑剔这个。慢慢等,孩子总会有的。
  柳石也是有意不让刘氏怀孕,她嫁过来时才十五岁,这个年龄生孩子对母子来说都不甚安全,他还是打算等几年再说。
  刘氏大概是听了她爹的嘱咐,嫁过来之后就把那十亩地交给了柳石的爷奶照管,收租子也是爷奶去收。陪嫁的二十两银子,她则都交给了柳石。自己只留着那些银首饰。
  柳石当然不会贪图媳妇的二十两银子,还是交给她放着,“这银子你还是自己收着,我需要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