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轮回之修魂2-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石当然不会贪图媳妇的二十两银子,还是交给她放着,“这银子你还是自己收着,我需要用银子的时候,会问你要的。”
刘氏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不该收起来,还是在柳石的坚持下,才说“那你要用钱的时候,要和我说啊。”
柳石当然不会开口向她要钱,需要钱的时候,就想办法去赚钱。读书人赚钱还是很容易的,卖点字画,或是到县城和府城的有钱人家当先生,都很容易赚到钱。
他现在仍旧维持着抄书的工作,只不过是因为这样明面上收集书籍比较方便,还能顺便赚钱罢了。
其实就是爷奶和爹娘,柳石都不想他们再去做农活了。无他,他自己不下地干活,每日看到长辈辛苦劳作,心里怎么过得去?
只是柳石的爷奶和爹娘闲不下来,坚持要自己打理那两亩地,柳石拗不过他们,想着等到考中了举人,又能名正言顺的收取一笔礼金,到那时再置办一些田地。家里的田地多了,爷奶和爹娘心里有了底气,就不会坚持要下地攒家底了。
到那时他们也能做点轻松的事,比如养养鸡,养养猪什么的。
刘氏就是个听话的性子,以前听她爹的,现在听柳石的。柳石让她做什么,都不用说第二遍,她就会去不打折扣的做到。
这样的性情也算和柳石的心意,至少不用担心以后做了官,家里的女人出去惹祸。
不像柳世安的媳妇,还略有些蠢。也许是从县城嫁到了乡下,也许是因为她爹是举人而柳家父子都只是秀才,她还表现的有些傲气和高高在上。
柳石原本还有些担心,这样眼皮子浅的媳妇,将来柳世安做了官,她会不会反而拖累了柳世安。
可是李氏略蠢,柳世安的娘可是个精明的。几个月就把儿媳妇表面上的态度扭转过来了。面对族里的长辈和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不会让人觉得她看不起人了。
不论家世,单论性情,还是刘氏比李氏好得多。起码刘氏让人放心,她不会背着丈夫和婆家做什么小动作,让丈夫在外面失了脸面或者不好做人。
这李氏凭她嫁过来这几个月表现出来的性情,需要人看着一辈子。免得柳世安以后做了高官,她在外面对着同僚或者下官的女眷表现出轻视的态度,那后果可比在村子里严重多了。
都说本性难移。李氏这个势利眼的性子,很难让人喜欢她。
盲婚哑嫁就是会有这种烦恼,哪怕家世相当,门当户对,可谁说举人的闺女就比财主的闺女更有见识呢?谁说读书人家的闺女就比村里的村姑性情更好呢?
这都是说不定的事。
李举人和柳秀才是多年的老相识,李举人的人品性情没什么可怀疑的。当初两家人相看的时候,李举人的闺女羞涩的低着头,只能看出很文静,也看不出什么品性问题。
可嫁过来之后,面对普通村民时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傲慢态度,真是是个人都看得出来。村里和柳家族里几乎没人喜欢这个从县城嫁过来的新媳妇。
柳世安对她的态度也从尊重变成了冷淡。
也许是柳世安的态度变化,也许是回娘家的时候李举人对她说了柳世安前途无量,再加上婆婆的严厉管教,李氏终于学会了用合适的态度面对婆家人和村里人。
要柳石说,娶了这种媳妇,也真够呛的。
娶媳妇嘛,最好娶个真正有见识的。以后夫妻举案齐眉,做事有商有量。妻子就是丈夫最好的臂膀,丈夫在外面奔前程的时候,妻子也有能力把家事和亲友邻里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好,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要是没有见识,那至少心性要好,不要看到穷亲戚就横眉冷目,看到地位高的人又谄媚。
就像是李氏,就只能看到眼前这一亩三分地。
这家里的事,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新媳妇娘家强势,那婆家自然会让着她一些。新媳妇弱势,那婆家也就按照惯例把媳妇教导的顺溜了,慢慢磨去新媳妇身上做姑娘时的娇气。
举人的功名是比秀才高,因此李氏自认为是低嫁了,所以嫁人后才有如此表现。
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李举人父子两代人都没什么发展前途了,反而是柳世安前途无量。
李氏性情不佳不说,连这点简单的道理都看不出来,只能看到现在,而想不到未来。
如此目光短浅,却又性情不佳,怎能让柳世安满意这个妻子?
原本刘氏是财主家的小姐,从不出门做活不说,穿得是绸缎,带的是银首饰,和村里劳作的粗手大脚的姑娘媳妇们自然有隔阂。
可她出嫁之后表现的很好,又有李氏这个对比组,在村民眼里和柳家族里她们都是秀才的新媳妇,自然会比较她们,这就更衬得刘氏好了。
柳石和柳世安都算是盲婚哑嫁,不过柳石的夫妻运要明显好一点。
柳世安和他的父母都在世的时候,李氏就算不好也不会有大问题。如果有一天,李氏成了柳世安他们这一脉的当家老祖宗,没人再能压制她,就凭她的心性,简直不知道会将儿孙祸害成什么样。
柳石还为柳世安的家事感觉闹心,柳世安自己却丢开了。
他处理这桩不怎么满意的婚事的方法,就是冷处理。或者说冷暴力。
才新婚没多久,他就不进媳妇的房间了,白日里就是读书或者玩些琴棋书画,晚上也就睡在书房,每天也过得怡然自乐。
老柳秀才夫妻也为家事感到闹心,虽然不怎么满意儿媳妇,但他们家一脉单传,还是很想抱孙子的。可如今儿子夫妻关系冷淡,什么时候才能抱上孙子呢?
他们教导过儿媳妇,不管她心里怎么想,至少表面上是柔顺听话的,还能怎么教导她?
他们又去劝柳世安,可柳世安一旦打定了主意,那是谁说都没用的。何况柳世安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他们对这个儿子自然不会像寻常父母那样,要他一定要听从父母的意见。
他们一家的关系就僵住了。
柳世安想得开,后来老柳秀才夫妻也想开了,无论如何,还是他们儿子的心意最重要,总不能勉强他去和他不喜欢的女人同房。反正柳家族人多,要是将来没有子嗣,就从族里过继一个过来吧。
只有一个李氏过得不如意。
原本她就不愿意嫁到乡下的,她的闺中姐妹都嫁到了县城甚至府城。
她家祖上有人做官,她娘家家资丰厚,她爹还是举人,她娘家里现在还留着一些做官时候的规矩,比如她在娘家别说是做家务,她在家里是有丫头下人伺候的,她也是真把自己当成千金小姐的。
结果嫁到这个乡下地方,到处都是泥地,哪有城里的石板路走起来清爽。满村的鸡鸭和野狗,到处都是鸡屎牛粪,她踩一脚都觉得恶心,简直没法出门走路。
她说是嫁到了秀才家,可这乡下的秀才和县里的秀才又有不同。县里的秀才哪怕家境平平,那住的地方也是干干净净,女眷最多做点针线和厨房里的活计,还能时不时的逛逛布庄或者首饰铺子。
可柳世安家呢?他们家里人不下地,但按照乡下的习惯也在院子里养了鸡和鸭,她嫁过来还要喂鸡喂鸭,打扫鸡鸭屎。干这种活真是把她恶心的不想吃饭。
想出门逛逛呢?这里只有愚昧村妇,她们还忙着干活伺候一大家子,就是说话手里的活也是忙个不停的。她们又说不到一块儿去,让她平时连个能说话聊天的人都没有。
就算这样,村里人还说她嫁的好,没见哪家新媳妇像她这么享福的。
把李氏呕的,直在心里骂这些乡下人没见识。她们是没见过城里的夫人太太怎么过日子的,穿金戴银不说,别说做家务,活鸡活鸭这些腌臜东西根本不会出现在她们眼前,自然会有下人处理好了。无聊的时候,出门逛逛街,买买东西。县里年节的时候还有庙会,到那时候就有热闹可以看,偶尔还能听听戏。
在李氏眼里,那样的日子就是神仙日子,而她就想过那样的日子。
她表面上温顺,实际上心里不是不为自己祖上做过官自傲的,她满心期盼着她爹给她说一户好人家,让她出嫁后能直接做个穿金戴银的少奶奶,一辈子享福。
结果她爹看上了个泥腿子出身的穷秀才。
李举人家教严格,不容许子女有丝毫忤逆,她也不敢对她爹说反对这门婚事,就这么嫁到了柳世安家。
她自觉的委屈,没想到柳世安家反而还不满意她。
她一肚子气回娘家抱怨,结果又被她爹训了一顿。没有娘家撑腰,她只好回来在柳家委屈求全,其实心里不满极了。
第6章
家长里短的事情,柳世安只烦恼了几日,就不再放在心上。
他现在除了督促柳石念书,自己更多的是花时间在琴棋书画这些陶冶情操的事情上。就柳石看来,还都有了一定的造诣。
他画的乡间图,哪怕柳石见多识广,也非常喜爱。凭着画作,柳世安就可以被称一声大家了。
这样一个濯濯如春月柳的才子,却配了一个蠢妇,怎么不让人为他惋惜。
又过了两年,柳世安和柳石双双考中了举人。
柳世安接着就要进京赶考,柳石却有心等几年。
他们还未满二十岁,对举人来说都太年轻了,何况是进士呢?
何况进京一次花销不少,柳石家家底还是太薄了,他有心缓几年再进京。
柳世安好似有什么必要进京去做的事,哪怕柳石这次不会一同去考试,哪怕他爹柳秀才也觉得他太急了,不如沉淀三年再去考试。结果柳世安自己坚持,他还是与县里的举人一起去了京城赶考。
考中了举人,县里和周围村里的财主都送了礼金,柳石都交给了爷奶,让他们又置办了十亩地。
这次柳石再次劝说,他的爹娘和爷奶也就不再坚持下地种田了。倒不是为了别的,而是柳石已经成了举人老爷,他们觉得若自己还是下地干活的话,有损柳石的颜面。
刘财主大概是村里最高兴的人了,他觉得自己把闺女嫁给柳石,简直就是英明神武。他的儿子是个老实本分的人,不爱读书,也没什么出息。有这么个姐夫关照,至少不会把家业败掉了。等他将来有了孙子,说不定孙子爱读书呢?孙子有这么个举人姑父,说不定也能指望一下功名。
县城里的李举人同样也很开心,他自觉给女儿找了个有前程的女婿,但科举的事情很难说,连他也没有想到柳世安能如此顺利就考到了举人功名。
想当年,他连考了五次,才考到了举人功名哪!名次还差得很。哪像柳世安一考就考个第一名呢。
唯一不顺的就是他闺女至今没有给柳世安生下一儿半女的。
李举人是典型的封建家长,他知道乡下人家不兴有姨娘丫头伺候,柳世安就他闺女一个女人,那他闺女至今没有生育,自然只能是她的不是。过几年要是她还生不出孩子,就是柳家要休妻,他都无话可说。
因此他让他媳妇催促闺女,等柳世安归家后好好伺候他,尽早生出孩子来。
李氏一直不敢让她爹知道她得罪了婆家和丈夫,否则以她爹的性情,婆家不处置她,说不定她爹为了自己的面子先大义灭亲把她给处置了。她娘倒是知道一点儿,但是因为了解丈夫的性情,也不敢让李举人知道详情。李举人只知道他闺女刚出嫁时有些娇气,还回过娘家抱怨,被他教训了一顿,以为之后就好了。哪想到他那个蠢闺女已经得罪了夫家全家,甚至夫家全族都对她不满意。
如今听到李举人的嘱咐,李氏的娘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女婿多年不和女儿同房,怎么生的出孩子来?原本柳世安只是秀才的时候,她们娘俩都不敢声张此事,现在他成了举人,更受李举人看重,那她们就更不敢说了。只能唯唯诺诺的应付过去。
柳石见刘氏年长了几岁,身子骨已经长全了,刚好这几年他没打算进京,就想着先生个孩子,等他进京赶考做官,家里的长辈和女眷也有个牵挂和安慰。
柳石有基因优化仪,他想要孩子的时候,刘氏的身体被灵泉保养的很好,自然很快就怀孕了。
这时候,清河县的县令派人送来了进士牌匾,原来柳世安这一次考中了进士,还是名次很好的探花郎。
整个下河村,甚至整个清河县都沸腾了。
探花郎啊,从来只在戏曲里听过,谁曾想到身边就出现了一位呢?
柳世安的父母和妻子自然倍受恭维。
其实李氏心里已经是后悔不迭了,她早先把丈夫看成个泥腿子穷秀才,不十分看得起他。她又不是什么心机深沉的人,她的态度自然轻易的让聪明绝顶的柳世安察觉了。这深深的得罪了她的丈夫,从那以后柳世安再没有进过她的房间。
过去李氏就算知道这一点,可她有个举人爹撑着,她相信柳家不敢翻脸,并不十分害怕得罪婆家。等到柳世安中了举,她就开始害怕了。可柳世安没处置她,直接进京赶考,她还隐隐松了口气。现在听到柳世安成了探花郎,她简直要后悔死了。
柳世安现在就做官了,她就是名正言顺的官太太,这不就是她梦寐以求的生活吗?可她深深的得罪了婆家和丈夫,万一他们把她休回娘家,那不是一切都完了吗?
李氏如坐针毡,接下来的日子,用近乎是谄媚的态度讨好公公婆婆,就是刚嫁进来的时候都没有现在这么勤快。
村里人对李氏在柳家的地位心知肚明,几乎是像看笑话一样看李氏现在的作为。
哪个不暗啐一口,骂她活该,曾经还高高在上的看不起乡下人,现在乡下人做了官,她抓瞎了吧?
柳秀才自有读书人的风骨,看不上李氏这种谄媚的作为。柳秀才媳妇是个精明人,几年来她算是把李氏的人品看得透透的了,自然也不为所动。
若不是担心外人说他们家“富贵易妻”,他们还真想把这个上不了台面的儿媳妇休回娘家呢。
不久后柳世安又托人送了两封信回来,一封是给他爹娘的,说是京城房价昂贵,他刚刚做官,还买不起房子,现在还是租房子住。等他在京中置下了自己的房子,再接爹娘进京孝敬,请爹娘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