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第74部分

明朝的那些事儿-第74部分

小说: 明朝的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他很明智地意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必须牢牢地抓住自己手中的那个稀世珍宝……朱祁镇。
    朱祁镇是自己一手带大的,也算是自己的学生,虽然他还只是太子,虽然他只有九岁,但他终究会长大,他终究会成为皇帝的。
    就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王振耐心地等待着机会,等待着独掌大权,权倾天下的机会。
    机会似乎到来了,朱瞻基驾崩了,这个精明的皇帝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了年幼的朱祁镇,而朱祁镇对自己言听计从,大权在握的日子不远了!
    事实真是这样吗?
    恐怕不是,因为在王振夺取大权的路上,有两个障碍在阻拦着他。
    事实上,对王振而言,要克服这两个障碍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他也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因为阻挡他前进的这两个障碍代表着的是
    一股他绝对无法匹敌的势力。
    英宗即位时,杨士奇已经七十一岁,但这位历经四朝的老臣看上去仍然是不可战胜的,从残忍狡诈的朱棣、阴险无耻的朱高煦到仁厚宽容的朱
    高炽、精明能干的朱瞻基,什么样的人他都见过,什么样的事情他都处理过。历经大风大浪的考验,使得他处变不惊,深沉老到。
    王振要想大权独揽,首先要过他这一关,可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小小的王振的那点花招把戏要想在杨士奇面前献丑,还得回家再练几十年。
    '404'
    障碍
    除此之外,杨荣、杨溥都不是等闲之辈,这三个老江湖守在那里,王振就只能乖乖地做他的奴才和太监。
    这股文官集团的势力正是王振掌权路上的第一个障碍,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事后证明,真正能够对王振起到遏制作用的,是第二道障碍,而组
    成这道障碍的,是一个女人。
    一个女人能拥有比文官集团更为强大的力量吗?
    是的,在我看来,还不仅如此。这位伟大的女性不但能够左右朝政,还能废立天子!
    此人就是朱祁镇的祖母——张太皇太后。
    十一年前,她是张皇后,十年前,她是张太后,现在,她是张太皇太后。
    在这十一年中,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每失去一个亲人,她的级别就提升一次。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让人痛苦的提升。
    死者已矣,活人还得好好干,张太皇太后擦干眼泪,开始辅佐自己的孙子,实际上,如果不是她的决定,朱祁镇是当不了皇帝的。
    在朱瞻基死后,由于太子很小,且有传言太子并非其母孙贵妃所生,而是由宫女代生的,所以太子地位很不稳固,外地藩王来当皇帝的谣言传
    得满天飞。在这关键时刻,张太后坚决地支持了太子朱祁镇,并拥立他为皇帝。
    这样的一个人,不要说论能力,就是排资历也能吓死人,真正做到了“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而这位祖母级的人物也并不是光说不练的,王振就曾经被她恶整过一次,这件事情也成为了王振心中永远的痛。
    正统(英宗年号)元年(1436)二月,张太皇太后召集五大臣入朝开会,等到这五个人到齐后,张太皇太后把皇帝领了过来,让他看清楚这五
    个人,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五个人是先帝留给陛下的,如果陛下有什么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和这五个人商量。”
    随后,她又说出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
    “如果事情没有得到这五个人的赞成,你就不能做!”
    年幼的朱祁镇畏惧地看着他的这位祖母,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一旁的五大臣十分感动,但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位太皇太后叫他们来绝不仅仅是要表示对他们的信任,她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
    过了一会,张太皇太后命令宣王振进宫,王振得命后立刻入宫面见,他也绝对想不到,自己人生中的最大一场噩梦即将开始。
    '405'
    王振入宫后,看见五位大臣和皇帝都在场,估计是在开高级别会议,召自己前来,莫非是要委以重任?
    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此之前,张太皇太后的话已经讲完,她之所以不散会,就是要等王振。
    王振跪拜行礼后,刚才还和颜悦色地太皇太后一下子从慈母变成了恶煞(颜色顿异)!她突然对王振大喝:
    “你侍候皇帝的起居,不过是个宦官而已,却多有不法的行为,今天,我要杀了你!”
    就在太后大喝的同时,殿上的侍卫拔出了亮闪闪的刀,架在了王振的脖子上。
    骂完后立刻就动手,招呼都不打一个,从其动作熟练度和时间连接上看,相信这一连串的举动应该是经过预先彩排的。
    原先一团和气的大殿突然杀气腾腾,王振顿时魂不附体,他万想不到,今天让他进宫的目的不是委以重任,而是准备让他进鬼门关参观旅游。
    一脸杀气的太后站在殿上,亮闪闪的刀剑拔了出来,面对着突然发生的一切,王振吓得浑身发抖,不停地打哆嗦。这一景象的突然出现不但出
    乎王振的意料,也让在场的五位大臣一头雾水。
    他们这才明白,这位平常神色温和的太后竟然还有这么凶狠的一面,而让他们到场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交待事情,还同时给他们安排了观众的角
    色。
    朱祁镇大为吃惊,便跪下来求祖母开恩,而大臣们也一起求情。其实张太皇太后并不是真想杀掉王振,因为当时的王振实在算是个老实人,也
    没有犯什么错误,于是她便顺水推舟,饶恕了王振,但同时恶狠狠地警告他:
    “今天看在有人为你求情的分上,就饶了你,今后不准你干预国事!”
    王振狼狈不堪地退了出去,太皇太后那可怕的眼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造成了他的心理阴影,自此之后,只要见到这位太皇太后,他就如
    同老鼠见了猫一样,马上退避三舍,逃之夭夭。
    事实也是如此,张太皇太后并没有放松对王振的敲打,隔三差五地便会找个时间把王振叫过去骂一顿,这种搞法使得王振痛苦不堪,足足被骂
    七年。
    有这样的两个障碍,王振的夺权道路可谓任重道远,因此他及时转变策略,对三杨礼敬有加,每次到内阁去传旨时候,都摆出一副羞涩的表情
    ,像刚上门的女婿见老丈人一样,畏畏缩缩地站在门外,不敢进门。
    '406'
    等到三杨发现他站在外面,让他进来招呼他坐的时候,他都会表现得受宠若惊,好像能够和三杨说话就是自己前世修来的福分一样,他的这些
    举动使得三杨也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人。
    然而在他谦恭的表象之下,却不断地拉帮结伙,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利用司礼监的权力安插自己的侄子王山为锦衣卫同知,并广结党羽,控制
    朝臣。
    这位王山先生听说自己的叔伯发达了,远来投奔,得此高官,十分得意,但如果他知道在七年后,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恐怕打死他也不会来
    当这个官了。
    三杨可以应付过去,但那个老太婆是应付不过去的,隔那么几天,王振总要被拉过去骂一顿,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王振没有办法,这个天
    不怕地不怕的老前辈是他所对付不了的。
    只能等她老人家自然死亡了。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正统七年(1442)十月,历经四朝的张太祖太后离开了人间,王振夺权路上最大的阻碍就此消散。
    此时,三杨中的杨荣已经去世,而剩下的杨士奇和杨溥也已年老多病,回天无术了。
    王振的机会来了。
    他从此大权独揽,广结同党,不但控制了锦衣卫,还收了很多属下,其中不乏饱学之辈,圣人门徒,而要论最无耻的一个,莫过于工部侍郎王
    祐。
    这位王祐先生曾经有一次到王振家中探望。在明代,大臣们都留有胡须,而王振没有胡须(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但当他见到王祐时,才发
    现这位大臣也没有留胡须,便问他原因。
    王祐先生是这样回答他的:(以下内容可能引发呕吐,请先做好思想准备)
    老爷没有胡须,儿子我怎么敢留呢?
    在我看来,王祐先生真正达到了无耻无界限的境界,无耻到祖坟上都冒青烟。
    正是有了这些无耻之徒的帮助,王振在朝廷内的势力越来越大,他排除异己,利用杨士奇儿子杀人的事件,攻击他教子无方,最终打垮了这位
    四朝老臣,之后他又陆续诬陷户部尚书刘中、祭酒李时勉等不服从他的大臣,并把他们赶出了京城。
    此时的王振,内得皇帝信任,外有打手帮忙,独掌大权,鱼肉百官,可谓风光无限,成为了明朝开国以来最有权势的太监。
    大权在手的王振并不满足,他决定做一件前人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情。
    '407'
    五十年前,朱元璋先生为了防止今天王振现象的出现,特地在宫门口立了一面三尺高的铁碑,铸上八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
    可是正所谓人走碑凉,谁写的,立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人管,有没有人执行,到了王振当权,这块碑文就被当成了贴在墙上没人
    管的奖状,再也无一人理睬。
    大家不理,王振却不一样,他总是觉得这玩意太刺眼,于是便命人移走这座碑。
    如果老朱还在,他一定会把王振这小子抓起来,剐上三千刀再让他死,可时代不同了,也实在不行了。
    大家第二天上朝,看见开国皇帝的手迹突然没有了,却都保持了集体沉默,他们都知道是谁干的,到最后却成了打死我也不说,打死我也不管
    。
    朝政如此,多言何用?!
    但就在王振气焰滔天之时,也有一个人就不买他的帐,而这个人也实在不是等闲之辈,虽然吃了点亏,但王振终究还是不能把他怎么样。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正统六年(1441),当时太祖太后已经病危,无法再训斥王振,三杨也无能为力,王振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朝政大权
    ,所有外地巡抚官员回京都要照例孝敬王振一些金银财宝,多少倒无所谓,但总得意思一下,表示对这位死太监的尊重。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此人从山西巡抚回来,别说金银,连陈醋都没带回来一瓶。王振气得七窍冒烟,大发雷霆,当即把这个人关了起来。
    王振是一个做事偏激的人,对于这种明摆着不给面子的人,他是不会留情的,他本已准备编织罪名,把这个人干掉。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个
    人似乎很有背景。
    不但地方上的官僚老百姓帮他说话,连朝中重臣杨士奇等人也为他求情,甚至某些藩王也出面了,要王振不要把事情做绝,否则就要他好看。
    (藩王可是不好对付的)
    一贯整人到底的王振终于意识到,这个人虽然权位不高,却很不简单,是不能人道毁灭的,于是他一反常态,放了这个人(不放也不行)。
    此人也确实厉害,他被整得很惨,却一句软话也没有说过,一直痛骂王振,一点面子也不给他,坚持和他对抗到底。大有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气
    势。
    这位硬骨头有背景的仁兄就是于谦。
    可惜在当时这样的人太少了。
    '408'
    抱负
    掌握朝政,统领群臣虽然威风,但这并不是王振的最终目的,事实上,王振并不只是一个贪财贪权的人,他也有自己的追求抱负。
    王振也有着自己的偶像,他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像自己的这位偶像一样,横扫千军,锐不可当。他的这位偶像就是朱祁镇的曾祖父朱棣。
    虽然自己以前只是个文人(现在是太监),但却十分向往率军出征的威风凛凛,而先辈郑和的丰功伟业也不断鼓励着他。
    太监就不能横刀立马么?立给你们看看!
    这下问题严重了。
    一个人如果饥饿就会去找东西吃,因为这是他的基本需求。
    如果他已经吃饱了呢?那么他就会四处闲逛,找点事情干,反正闲着也闲着。
    如果一个吃饱的人又找不到什么好事干,他可能就会去干坏事,实现自我价值。
    王振大概就属于后两种情况。
    他已经大权在握,家财万贯,权和钱都有了,这位死太监也有了新的人生追求——建功立业,名留青史。
    应该说,有这样的志向是好的,但问题关键在于这位有志太监本身的素质如何。
    就如同一个贪官污吏,平日只是贪污受贿,这样的恶行固然让人愤慨,但这并不是他们作恶的最高境界。
    所谓作恶的最高境界,就是明明没有这样的才能,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硬要去干一些所谓的好事。
    这才是恶人中的极品。
    王振就是这样的一个极品,他明明是个不成器的教书先生,明明是个投机的死太监,明明是个贪图权位的小人,这些我们都不计较了。但他现
    在居然要把自己往军事天才,战争英雄上面靠,就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偏偏当时的时局给了他这样一个不要脸的机会。
    敌人出现
    我们前面说过,那位被朱棣打得落花流水的马哈木有个好儿子,这话确实不假,永乐十六年(1418),马哈木的儿子脱欢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并
    从此开始了称霸蒙古的军事行动。
    事实证明,这位仁兄确实是有本事的,仅仅过了六年,脱欢就击败了瓦剌的其它部落,统一了瓦剌,成为了瓦剌独一无二的首领。
    之后,他拥立黄金家族成员脱脱不花为汗,并开始攻击阿鲁台。
    由于当年被朱棣打得太惨,阿鲁台元气不足,在与瓦剌的战斗中被击败,宣德九年(1434),阿鲁台被脱欢击败,并最终战死于大漠之中,这位
    曾与永乐第一名将朱棣周旋几十年的风云人物就此结束了一生。
    '409'
    脱欢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的梦想绝不局限于做一个太师,他的真正理想是恢复大元的天下,重新占据中原,但上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正统四年(1439),壮志未酬的脱欢死掉了,可是明朝并没有因此得到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