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崇祯窃听系统 >

第105部分

崇祯窃听系统-第105部分

小说: 崇祯窃听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话,懿安皇后忍不住认真地看了下崇祯皇帝,心中有点闹不明白,皇上这是骄傲了呢还是真有把握?不过当她看到崇祯皇帝那自信的眼神,在自己面前又保持着谦恭时,她便选择了相信皇帝。
  得到这个结论,她不由得很是欣慰,便让边上服侍的宫女把那银票呈给了皇帝。
  崇祯皇帝接过来,稍微一翻,发现果然不出所料,这些银票全部都是范记钱庄的银票。
  他早已打定主意,就是要利用这次的事件,把印制货币,哪怕只是货币凭证这些的权限,都要收归国有。因此,看了手头的银票之后,他便严肃地说道:“皇嫂不知,这些银票所属的钱庄,因为涉嫌勾结宫内,已经被朕抓了,钱庄被查封。这些银票,其实已经是废纸一张。”
  之前那么轰动地谋逆皇子一案,就算懿安皇后再怎么不管外事,这也是听说过的。此时听到涉嫌勾结宫内,她就皱眉头了。原本的她,就对这种事情很反感。甚至可以说,她也是这种事情的受害者之一。
  因此,她很快便对崇祯皇帝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皇上看着办吧,这勾结宫内,事情可大可小,皇上当以谨慎为先。”
  言外之意,不外乎是往严重里估计。
  崇祯皇帝点点头,闲聊几句之后,便告辞去处理政务了。他估计着,自己对这银票的态度传到宫外,肯定接下来会有下一步的反应。
  他果然没有料错,就在下午时候,就接到奏章,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联名上奏,说之前范记钱庄勾结宫内一案,要求皇上下旨三法司会审,如果有谋逆之意,当从重处罚,如果只是平时生意往来,也应有个了断。
  对此反应,崇祯皇帝只是冷冷一笑,就在奏章上批复,着锦衣卫审问便是。
  有谋逆造反嫌疑的,一般就归锦衣卫来处理了。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是三法司会审,厂卫旁听。
  看到皇帝的回复,另外又有奏章上来了。说区区一个钱庄,要兵没兵,就只是区区一个商人,不足以行谋逆之事,要求皇帝发给三法司会审好了。
  对此,崇祯皇帝又是批复,有钱就有兵,之前之谋逆一案,就是因钱财动人心而引起,何以保证商人就不会行谋逆之举?
  这么一来,那些文官见皇帝咬定有谋逆之嫌疑不放,这也就是说,肯定要问罪范记钱庄,那他们争不过皇帝,就直接开门见山了。
  先有皇亲勋贵出面,上书给皇帝求情,说自家难得有一点钱财,存放在范记钱庄,如今范记钱庄被封,连累他们的钱财也被封了。有银票为证,请皇帝归还他们的钱财。基本上,可以说勋贵这个团体,所有人都有份,哪怕是被禁足在自己府上的周奎,也有上书。因为确实,他手中就有范记钱庄的银票。
  而后,京师各衙门,也纷纷上奏,说他们手中也有范记钱庄的银票,是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家当,朝廷俸禄又不能及时发放,要是银票再成废纸地话,他们都要喝西北风了。
  这一次,就连都察院的众多御史,以清廉自居的他们,也都纷纷上奏,一边哭穷,一边拿出几百上千的银票要求兑换银子。
  他们抓住了一个立足点,就是朝廷经常拖欠俸禄,就算发下去了,这俸禄也经常要打个折。如果要额外再损失家财的话,家里都要饿死人了,没法干活了。
  如果只是一个,两个人的话,估计也没人敢对上如今的皇帝。可现在是有很多人,几乎是整个勋贵集团,还有京师的文武官员,这个就是法不责众的代表,你皇帝再怎么样恨范记钱庄,可对他们的诉求,你总要给个说法吧?
  一时之间,京师各衙门,所有工作几乎都停滞了,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个事情。不管当官的,还是当吏员的,谁手中没有一张银票的,都关系到自身利益,有大人勋贵们带头,自然都要闹上一闹。没资格上书的,就各处议论呗!
  如此一来,就连京师的商户,也都加入这个讨论的行列了。他们也担心啊,就算手中的银票不是范记钱庄的,万一这个钱庄也被官府查抄,那他们也将血本无归。
  不止是讨论,为了安全计,一开始是少部分脑子灵活的人,先赶紧去把手中的银票兑换回银子。这个事情一传开,其他人也纷纷加入这个行列。于是,京师又立刻出现了大规模的银票兑现朝。
  这么一来,一场大规模的挤兑钱庄活动,就突如其来又猛烈地爆发了。
  京师中的其他钱庄,谁能想到,好好地银票,竟然会遭遇大规模赎回。谁家不是偷偷多印一些银票拿来用,一直以来也是没事的。
  没有一个钱庄事先有准备,只是第一天,就有规模小点的钱庄被爆仓了,兑换不出银子。
  银子可不是铜钱,这是大数目的钱财。而且持有银票的,一般都是多少有些势力的,一看钱庄兑不出银子,顿时就急了,不管钱庄解释要什么调集银子过来,或者什么稍等两天就有的话,全部愤怒地开始了打砸抢。哪怕不少钱庄的背后有人罩着,那也没用。
  京师的钱庄,在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一下子全乱了!
  人心惶惶之下,甚至比起满清军队在关内肆虐,还要来得惶恐。
  崇祯皇帝原本是嫌他们闹得还不够,还想让厂卫偷偷去收集一些小钱庄卷款跑路的例子,等回头来说这事。不过当他听到宫外的那些事情时,真得很是有点意外。
  由此,他想起了后世的一次金融危机,就是次级贷引发的,在太平洋对岸暴雷之后,立刻在非常短地时间内席卷了全球。联想大明京师的这次金融危机,崇祯皇帝不得不感慨,这涉及钱的事情,真是要谨慎,一旦失去控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不过此时,崇祯皇帝倒是轻松了。在外面闹了一天之后,崇祯皇帝开了个扩大化的朝会,就专门是讨论这次的钱庄危机。
  在见礼之后,看着底下一个个臣子非常关注的眼神,崇祯皇帝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有关钱庄的事情,朕已经听说了。这银票既然如此害人,朕下令禁止了便是,如何?”
  “……”群臣一听,不由得无语。皇上就这么粗暴的处理,好像是太任性了吧?
  首辅薛国观咳嗽一声,出列奏道:“陛下,微臣以为,银票确实有不少方便之处,对于民生百姓皆有好处,如果只是因为今日之事便封了,稍微有点不妥!”
  做大买卖的商人就不用说了,出去谈个生意,要运一大车银子去,不但遭贼,而且也太不方便了。就连这些当官的,平时行贿受贿,收来送去的几十几百两银子的,那还不沉死,而且也不方便携带。
  因此,在听到薛国观的这番话之后,竟然难得的出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现象。包括杨嗣昌等人在内的绝大部分官员,立刻出列,纷纷附议薛国观的意见。
  崇祯皇帝看他们急得,心中乐呵,当即双手一摆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可能避免如今这钱庄的事情,到时候诸卿又有损失了怎么办?对于那些开钱庄的商人,朕可以下旨抄家来赔偿诸卿的损失,但要是这样还不够怎么办?”
  听到这话,底下这些臣子一时间都忘记去辩解说不是自家的事情,而是百姓的事情。一个个都想着崇祯皇帝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啊,这事搞不好肯定还是会有的,那怎么办?
  殿内的这些文官,都是读圣贤书出身的,对于这种经济问题,却是第一次遇到。如果是商人在场的话,可能会比他们好一点。但不管如何,在这个时代,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基本上都还处于萌芽状态。
  看到殿内没有了声音,崇祯皇帝便转头看向薛国观,一个眼神过去。
  薛国观一见,得到了提示,便立刻又开口奏道:“圣明莫过于陛下,此等大事,不知陛下可有旨意,能有两全其美之策?”
  有些话,就只有薛蛮子问出来,别人才不会怀疑。毕竟他那嘴巴,是有名的。
  如今听到他竟然这么问皇帝,其他文官便不由得看过去,他们此时倒是希望,皇帝还真能有办法解决之!但是,这种事情似乎是无解的话,要有银票,那就要有钱庄,那谁又能担保钱庄不会贪心多印些银票,回头这些银票就又有部分成了废纸?
  谁知崇祯皇帝听了,好像微微一想之后,却是点头说道:“朕确实有个想法,可以解决目前京师出现的有关银票的问题!”
  听到这话,满殿文武几乎都用不可思议地眼神看向崇祯皇帝,他们没想到,皇帝还真得有办法?
  于是,先不管办法到底如何,一个个文官都跟着出列,马屁狂潮突然爆发。
  对于此,崇祯皇帝坦然受之,毕竟领先了你们四五百年的见识,有些东西,你们觉得难,但对后世来说,却是个常识而已。今日朕就提前那么多年,给你们普及下这些常识好了。
  这么想着,等了一会后,他便伸手让大殿内安静下来。


第181章 晋商有麻烦了
  崇祯皇帝转头朝蓝天保和陈宝庭微微点头示意了下,而后转回头对底下众多臣子说道:“勋贵俸禄发放,宫内俸禄发放包括宫中禁军的军饷等等,朕一直觉得发放不甚方便。因此,也开了一个钱庄,准备用银票的方式来发放。”
  听到这话,所有臣子都不由得大吃一惊,什么意思,皇帝自己搞钱庄?这……这是真得么?
  有些脑子灵活的,平时关注地比较多的,立刻想起了之前成立的大明皇家银行。该不会,这个就是皇上搞得钱庄吧?
  他们正在惊讶着,就看到几名内侍走向他们,手中拿着叠东西,给每个人发放。
  崇祯皇帝在御座上看着他们,知道他们心中吃惊,就又给他们解释道:“这个就是朕准备的银票,无需手写,无需密押,按票面所印即刻兑换银两。朕有信心,外界应该无法仿造!”
  他说着这话的时候,底下官衔高,排在前面的官员已经拿到了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只一看,他们就明白皇帝说得这么自信,原来是真有依仗。光是这银票的成本,怕都是要不少。
  甚至有几个见多识广的官员,在拿到银票之后,当即惊呼道:“此乃十竹先生的手笔!”
  在出版方面,胡正言就是明末的大师,也很有名气了。当然,他的名声最鼎盛时候,还要再等几年,他的拱花印刷的作品问世。可是如今,有崇祯皇帝的支持,这个拱花印刷提前面世了。
  看着底下臣子拿着银票在窃窃私语,崇祯皇帝也不急,等到殿内所有人都拿到看了一番之后,他才说道:“这个银票,朕已经给御马监辖下三大营发放了,并在全军面前保证过,这些银票只要想换成银子,任何时候都可以。如此,朕也可以对朕之子民保证,任何人,只要持有这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的银票,都可以去大明皇家银行兑换银子。”
  一些自家开过钱庄方面的文官,其实很想说皇上开钱庄,那岂不是与民争利。不过此时一听,皇上开这个钱庄,只是用来给禁军、勋贵、宫内用,那就谈不上与民争利,就只好憋着了。
  而那些吃了这次银票亏的官员,却是闹不明白。稀里糊涂地想了下,觉得明白了一点皇帝的意思,就问崇祯皇帝道:“陛下意思,是以后大明只用这种银票?”
  崇祯皇帝点点头道:“然也!朕这个大明皇家银行,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且朕可以下旨给户部,如若有朝一日大明皇家银行的银子出现问题,有不够兑换的情况发生,可不用请旨,直接挪用盐税来完成银票的兑换。”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情,大殿内的文武官员,不由得又再次窃窃私语起来。
  皇上的意思,他们明白,就是如果有人担心他这个皇帝有信誉问题的话,可以用盐税担保。他主动这么说,反而让这些官员觉得皇帝是有信心。要不,真发生了银子不够兑换的事情,那皇上的脸也就丢大了。
  这么想着,不少官员觉得这个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还是可以的,毕竟哪个衙门都不敢去查封皇帝的钱庄,这是任何一个其他私人钱庄都做不到的事情。另外,银票精美,免了密押,兑换也方便,又有皇帝的保证,还有盐税地担保,怎么样都比其他钱庄要可信了。
  于是,就有官员出列,当即同意这个法子好,至少解决了他们直接使用银子的不方便。
  然而,之前那些官员就急了,比如杨嗣昌,他和晋商联系比较紧密,因此手中财物,多是范记钱庄的银票,如果皇上的提议通过,那范记钱庄就真死了。
  于是,他立刻出列奏道:“陛下已富有四海,而今有皇家开钱庄的,恐被民间非议,是为与民争利。皇家一出,还有哪个钱庄能争得过皇家的钱庄生意?”
  朕富有四海?崇祯皇帝忍不住心中呵呵了,真要富有四海,那还能被逼得去上吊?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冷声喝问道:“朕要真是富有四海,何至于连军饷都付不出来?朕到底有钱没钱,你心里没个数么?”
  这话就不客气了,杨嗣昌被说得脸色一变,不知道想说什么,不过崇祯皇帝却先说话了,转头看向其他人道:“朕也没不让别的钱庄做生意,但是有一条,就是民间所办钱庄,如果要发出一百两的银票,就必须在大明皇家银行存一百两的银子,这样就给其一百两的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如此就能杜绝民间钱庄携款潜逃、私自多印银票的问题。卿等担心的问题,就能一并解决之!”
  杨嗣昌被训斥了一番,其他人想说与民争利的都不敢说了。而之后听到皇帝的这番话,却又哑然。因为皇帝的这一招,确实能杜绝眼下发生的这大规模不够兑换银票的事情。
  一旦按照皇上所说的这么做了,银票可以到大明皇家银行来兑换。而之前他们已经搞清楚了,大明皇家银行是不怕挤兑的。因为不但有皇帝的面子在,还有盐税的担保等等,要是连这都担心,那还是乖乖地拿着银子算了。
  大殿内的这些人都在想着皇帝的话,首辅薛国观却是开口了:“陛下,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允许民间开钱庄,不如直接禁了便是!”
  这个话,可不是事先通气过的,而是薛国观自己确实想不明白,才有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