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崇祯窃听系统 >

第114部分

崇祯窃听系统-第114部分

小说: 崇祯窃听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有可能,他还真想把这锦州城拿下来。只是,明军都学乖了,城防的事情都做得很足,要想正面攻下,不知道会死多少人。而人口又是大清的死穴,皇太极耗不起。
  而且有过当年大凌河之战的教训,明军在城内也都囤积了大量的军需物资,要想靠围困把城池拿下来,基本上不现实。搞不好,城里的物资还没有耗完,大清军队这边就把家底都耗完了。
  这么想着,皇太极不由得又想起了派往关内的军队。
  辽东苦寒,物资匮乏,只是靠辽东这边是不可能养活那么多人。大清要想继续壮大,人口和物资都是不可少的。而这些,在关内都有。去一次,抢一次,人口物资自己用,至于金银珠宝这些不能当饭吃得东西,再和晋商去交易一笔,又能换来大量大清所需的物资,这一来二去,大清就根本不怕什么饥荒不饥荒了。
  前两次,大清军队入关,都是赚得盘满钵满。这一次,自己更是决定再多捞一笔,一方面可以继续积累大清的实力,另外一方面,也能帮帮那些烂泥扶不上墙的流贼。
  想想也真是,竟然这么不经打,就明军这么烂的战力,还都要被明国朝廷给镇压完了。这一次就折腾多一些,应该对那些流贼的帮助也会大一些吧!
  皇太极这么想着,心中更是觉得,这次派了十万大军入关,领军的更是自己看重的,一向稳重,做事放心的多尔衮。不管如何,这次入关的两个目的,应该都能很好地完成吧?
  对此,他其实还是有把握的。毕竟,明国最强地关宁军被自己拖在这里。根据探马的回报,山海关和宁远那边都是严阵以待,并不曾往关内派一兵一卒。
  他正这么想着,忽然看到营门外似乎有动静,而后就有人往这边过来。
  “陛下,奉天大将军的信使到了。”有穿黄马褂的御前侍卫过来禀告道。
  皇太极一听,不由得精神一振。这些天围着锦州城,物资消耗了不少,这来得还真及时啊!
  这么想着,他便下旨说道:“传。”
  而后,他又对另外一个御前侍卫道:“长夜漫漫,不如一起来听听好消息,各王公贝勒都传来吧,就说奉天大将军有消息传回来了。”
  “喳!”亲卫甩袖子打千跪下领旨,而后兴奋地跑去传达皇太极的口谕了。
  确实如皇太极所说,长夜漫漫,又是在这军营之中,待了这么多天,实在是无聊透了。听到旨意的建虏头子,一个个飞快地赶往中军帐,都想听听关内的消息。
  这不,多尔衮的信使刚到中军帐这边时,就有不少建虏头子赶到了。
  中军帐内,皇太极还在后帐,这些建虏头子已经先自己聊开了。
  “我说阿济格,上次你入关,是抢回来多少东西?这一次,会不会被你弟给比下去啊?”
  阿济格和多尔衮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可是阿济格却对此很不愿意,他更愿意抱着皇太极的大腿。
  听到这话,他便冷笑道:“上一次要是我带十万大军进关的话,少数要翻个倍。你们是不知道,我大清军队所到之处,明狗那是望风而逃,真是可惜了,去的人不够多,带不回更多的好东西了。”
  “呵呵,吹吧!”
  阿济格听到这话,怒了,闻声看去,见是他另外一个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和多尔衮好得可以穿同一条裤子的多铎,便冷哼一声道:“我吹什么吹?就明狗那战力,还用我说?十万大清军队入关,还不是横扫明国。要是多尔衮只带回我上次地数目,他就是坨屎!”
  多铎一听,也怒了,正要说话时,却见皇太极从后帐转了出来。
  这时候,当初地四大贝勒,代善已经退居幕后,半隐居的那种了。
  莽古尔泰的急躁性子被皇太极利用,不断挤兑让他暴怒行为失控,最终降罪之后暴毙。不过皇太极并没有就此罢手,在莽古尔泰死后还让人揭发他有谋上之罪,被追夺了封爵。
  阿敏被皇太极算计,独自留守关内被明军围攻后逃回辽东,因此被皇太极降罪斗倒,除这个失陷关内四城的罪名外,还有心怀异志、当年在朝鲜谋求自立等等。廷议阿敏死罪,皇太极改为幽禁,仅留庄六所、园二所、奴仆二十,其余财产归济尔哈朗。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将会在明年死于囚禁中。
  四大贝勒,就这么只剩下了一个,至于四小贝勒,那压根就没法和皇太极掰手腕。更何况,有三大贝勒的例子在眼前。
  也就是说,此时皇太极独霸局面已经形成,连皇帝都当了好几年了,威严已成,谁也不敢再斗嘴,立刻见礼。
  说句实话,皇太极是乐意见到他们兄弟间不和的,因此,也不在意他们之前的说话,只是吩咐道:“传信使吧!”
  于是,所有人都转头看向帐外,看着多尔衮的信使快步入内。他们心中都期待着,这次大清十万大军入关,该是有多大的收获呢?


第191章 哑巴亏
  多尔衮的信使入内,发现中军帐内竟然这么多人,而且还都是大清最有权势的一群王公贝勒,不由得心中暗暗叫苦。
  如果这种情况下,不管怎么样,他都得面对了。
  于是,他只好跪下见礼,而后双手奉上信筒道:“奉天大将军的奏章,请陛下御览!”
  看着那个信筒转呈皇太极,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那个信使。娘的,按照礼制,你不是好歹要简要说明下情况么?怎么,哑巴了?
  看到这情况,不少人心中一咯噔,该不会,多尔衮出了啥事吧?要不然,好歹信使会说大捷什么的吧?
  多铎顿时担心了起来,特别是他看到了阿济格横过来的一眼,心中更是一紧,于是,他直接问道:“战果如何?”
  多尔衮的信使,自然是认得多铎的,知道他们兄弟非常亲。
  这时候问了,他不能不回答,便中气不足地说道:“此次杀明国蓟辽总督吴阿衡,灭孙承宗及其家人满门,生擒明国藩王,济南府的德王朱由枢、郡王朱慈颖、奉国将军朱慈赏、监军太监冯允许,掠回了二十万来人畜,白银七十多万两,其他物资……”
  听着信使地说话,多铎脸上的担忧一下就没了。想想看,大清什么时候杀掉过明国总督了?还有那个孙承宗,可以说是大清的老对手了,如今更是被灭门,真是痛快。还有,连明国藩王都活捉了,这更是大清从未有过的事情。多尔衮这次,可以说是大捷,完胜阿济格那一次了。
  这么想着,他特意转向阿济格,仰着头颅,鼻孔对着他出气,一脸地鄙视。
  其他建虏头目,对于多尔衮的这个战果,也是相当满意的。毕竟开创了建虏历史上的好几个第一了。
  唯独阿济格,脸色有点难看,虽然可以说掠回的人畜数目,和他相差不大,可其他战果辉煌啊!综合起来看得话,确实多尔衮的战果要更辉煌一些。
  就这样,中军帐内,气氛倒是不错。甚至有几个都忘记了皇太极坐在那里,更是呵呵地点评了起来。
  “这次竟然还活捉了藩王,这明军还真是够无能的。回头我们再入关,干脆把明国皇帝也掠了来好了!”
  “对,就和我们先祖一样,当初可是掠了宋国的两个皇帝,还有无数妃子,啧啧!”
  “……”
  一直以来,建虏都是以后金自居,却不知道,后世会扒了他们这层皮,证明他们压根就不是后金。
  上面坐着地皇太极,一开始看多尔衮的奏章时,脸色还是笑呵呵地,可是,慢慢地,那脸上的笑容就少了,最后,甚至是阴沉着脸,就仿佛跟狂风暴雨来临前的天色一样。
  突然,就听到“啪”地一声响,顿时吓了中军帐内的这些人一跳,那些说话的建虏头目立刻闭嘴,带着一丝不解和惧怕,转头看向帅座上的满清皇帝。
  只见那封奏章被拍在案几上,而皇太极冷着一张胖脸,似乎在努力压抑自己的怒意。
  阿济格一见,心中一喜,眼珠子一动,立刻奏道:“不知何事让陛下如此生气?”
  皇太极闻声盯了他一眼,盯得阿济格心中涌出一股惧意。
  他可是知道,这位皇帝可是心狠手辣的,要是恶了他,不要看他表面上可能会和你笑呵呵,那手中可是会随时握着刀子捅过来的。
  不过让他松口气的是,皇太极没有再盯着他,而是扫视中军帐内的众人,冷声喝道:“多尔衮辜负朕意,十万大军入关,竟然损失了将近三万人马。大清何时有过这么大的损失!”
  一听这话,顿时,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甚至阿济格和多铎都没有了互相笑话互怼的心思,纷纷看向皇太极。
  这些建虏头目,都是从小打仗打出来的,没有一个是没上过战场的草包。因此,他们每个人都清楚,损失了将近三万人马,这个数目是非常恐怖的。一般情况下,损失接近三成,军队士气都会崩溃的。
  而皇太极显然比他们更为精明,不但军事,包括政治、民生等等事情,都可以算是精通的。因此他更是明白,这一次多尔衮带十万大清军队入关,竟然损失了将近三万,这背后会给大清带来多大的不利影响!
  一直以来,大清对明国一直是屡战屡胜,光是士气方面,就保持了巨大的优势。大清军队的将士,见到明军就会勇三分,而明国军卒,见到大清将士就会怯三分;这一来一回,对于战事的胜负,是会起到非常巨大作用的。
  而如今,入关的大清军队,先是被全歼了五千步卒,而后又被明军伏击,损失了一半的战利品不说,人马也损失了将近两万,更有像图尔格这样的大清高层战死。这些事情,对于入关的大清军队绝对是个打击。而对于那些打赢了大清军队的明军,又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以后再次相遇,那支明军会很难对付。
  战事的经过,多尔衮不敢对皇太极隐瞒。因此他也一清二楚。正是如此,他心中就更是有点不安。
  那种情况,他是有自知之明的,哪怕是他自己去领军,都很有可能会上了明军的当。谁能知道,明军对上大清军队的时候,会那么骁勇善战,悍不畏死?谁能知道,明军精锐明明是在后面尾随的,又如何能突然埋伏到了前面去?
  从这些事情中,皇太极嗅到了很不一样的东西,一种让他担心的东西。他心中有了决定,等回头,一定要联系晋商那边,把这次明军突然变化的关键原因搞清楚。明国官场上,不知道会有什么新情况出现?
  这么想着,时间过了一会,皇太极也缓了过来了。他扫视着底下,忽然脸上又是云开雾散,露出笑容道:“不过损失的人马,多是包衣奴才,我大清的主力并未有多少损失。这一次,奉天大将军领兵在大明关内纵横驰骋,甚至还连藩王都给朕抓来了,呵呵,不错,好!”
  看到他的这个变化,中军帐内的人,一时之间都反应不过来。
  多尔衮的这次入关,到底是好是坏啊?
  他们自然不知道,皇太极心中对于这次的入关,是非常、非常地不满意,对多尔衮的意见非常地大。可是,他不能这么表现出来,否则对大清军队的士气打击会很大。因此,他就做出了决定,尽量淡化这次入关的负面之事,多说说这次入关所带来的好事。
  这个是哑巴亏,吃了就只能吃了,不能声张。
  至于暗地里,皇太极肯定是要追责的,另外,也要好好调查这事明军突然变得悍勇起来的原因。回头再对上明军的时候,一定要狠狠地打回来。
  多尔衮已经回来,这里也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待着了。继续围困锦州城已经失去了意义。
  于是,他连夜派出使者,赶去交代多尔衮那边,交代细节。他相信,那边的人,也肯定不愿意把打败仗地事情公布出来。幸亏他们掠回的物资人口都不少,至少还有东西能说,且损失的,大部分也确实是包衣和蒙古人,这些都是容易补充的。否则的话,想掩盖都难。
  第二天,皇太极传旨回盛京,同时把多尔衮活抓明国藩王地事情,还带回将近二十来万人畜的事情传遍军中,只是不提那将近三万人马的损失。
  只是,皇太极不知道,他寄予厚望的晋商,还想通过晋商查出明国朝廷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却是不可能了。因为晋商如今自身难保!
  蝴蝶翅膀的扇动,让多尔衮的这次入关,改变了很多。
  对于建虏来说,也算是有点好事的。至少在原本的历史上,岳托会在这次入关感染了天花,死在了关内。但是,在这个位面,他活着回了辽东。
  这天亮之后,建虏大军开拔,留下一地狼藉,回盛京去了。而在大明京师,担心了一夜的文武官员,在上朝的时候,终于慢慢地了解到了昨晚厂卫搞出那么大动静的原因。
  “什么?御史刘美才涉嫌谋逆?这怎么可能?”
  “有什么不可能,他和那些被抓的谋逆粮商可都是一伙的。”
  “可那些粮商也不可能是谋逆吧?”
  “那要是杨阁部也参与了其中呢?”
  “不会吧,杨阁部?你说杨阁部也被抓了,谋逆?”
  “不止杨阁部,还有好多个御史呢,全都被厂卫抓了,呀,也不知道厂卫还会不会抓人?”
  “这……皇上这么乱抓人就不怕闹出大乱子么?”
  “……”
  类似这样的讨论,一开始在小范围内的讨论,后来,就慢慢地扩张到整个衙门。很多人都很担心,不知道皇帝发了什么疯,竟然一下抄家抓人了那么多,而且还多是御史。
  这俗话说得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御史其实就是一张嘴而已,要说朝中有人造反,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是御史吧?
  就这么想着,很多人都担心,皇帝是得了失心疯,乱来了。那么一个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皇帝是不是还会继续抓人,下一个,是不是会抓到自己头上?
  为此,他们纷纷去找各自衙门的主官,想要有个明确说法。
  衙门主官也都担心啊,就大着胆子一级级地找上去,很快就有新的消息传回来了。说是御史刘美才、廖国遴、杨枝起和内阁辅臣杨嗣昌涉嫌谋逆,其他御史只是被查出,贪赃枉法。
  按理来说,那些被查封抄家的并不都是谋逆之罪,说明皇帝是有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