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其中也有细微差别。
其他人是听到了援军赶来的消息,觉得有生的希望了。而卢象升,却听到了皇上已经明悟攘外必先安内绝不可行,并且说服了杨嗣昌,已经全力主战。这个消息,让他感到了真正的生的希望。
不管如何,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都是相同的。
激动、兴奋、高兴、喜悦、狂喜等等等等……
就见卢象升激动之下,上前一把抓住俞振龙的肩膀,异常兴奋地肯定道:“圣明莫过于皇上!皇上圣明啊……”
虎大威和杨国柱则是握紧了拳头,大喜过望地说道:“这下好了,这下好了……”在听到卢象升的话之后,他们两人又不约而同地纷纷改口,连声赞同道:“对对对,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此时此刻,他们两人似乎都已经忘记了就在刚刚之前,他们两人还都在不同程度地埋怨皇上、抱怨皇上,甚至骂皇上是昏君!
那些其他军卒,则有不少人甚至都在相拥而泣。皇上,还是惦记着他们,派人来救他们了。
而远处没听清楚的明军将士,看到前面同袍的反应,就连忙打听前面到底说了什么,那着急的样子,就像有几万两银子急着去捡一般。
不一会,所有明军将士,几乎都是相同的表现。喜极而泣,无声地流着高兴的眼泪,心中重新对皇上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尊敬!
如果能生,又有谁想死?
皇上到底还是英明的,那以后就有了希望,哪怕会战死,那也心甘情愿!
忠君报国的信念,重新在这支疲惫之军中建立了起来!
不过,此时此刻,也不是感慨激动的时候,远处的鞑子军队,已经步步紧逼过来。卢象升是最先回过神来,按捺住心中的激动,连忙问俞振龙有关援军的具体细节,而后迅速调整部署,准备突围了!
俞振龙冒死混进包围圈的价值,就在于让卢象升这边知道了外面的情况,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否则就三千左右的人马,要想在满清优势兵力的包围下突围,几乎就不可能。
这次突围,最好的机会就只有一次,就是天色刚刚放亮之时,骑军能看到路就能提高马速,在鞑子反应过来之前速战速决。
这个道理,带兵时间长了自然都知道。杨国柱就兴奋地说道:“我们骑军向南突围,就能离援军更近,就更有把握突出重围了。”
卢象升听了,却不置可否,转头看看因为好消息而士气很高的将士,忽然转身问道:“满清的蒙古八旗部署在哪里?还有那些蒙古部族在哪个位置?”
满清军队入关,自然不可能都是满洲族人。而是由满洲八旗,蒙古八旗,附属满清的蒙古部落,以及少量汉军组成。当然,作为辅兵用的余丁,则多是成为包衣的汉人。
作战军队中,战斗力最弱的,就是附属满清的蒙古部落,其次是蒙古八旗。汉军这时候多在关外,为满清手中的火器(火炮)部队,名叫乌真超哈,另外还有由臭名昭著的三顺王统领的天佑军。
对于卢象升的这个问题,众人都知道为什么问,可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只有零星的一点消息。
卢象升见此,再次扫视自己的手下,回想已知的消息,便做出了决定。不管如何,一定要把尽量多的将士带出重围。至于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天亮就能见分晓了。
他一声令下,便开始行动了起来。
而天色,也终于慢慢地放亮,漫长的一夜终于过去了。
京师,紫禁城,崇祯皇帝也已经起来了。想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卢象升那边不知道怎么样了?然而,依旧没有消息,这让他有点失望。
坐到了御座上,崇祯皇帝又问身边伺候的轮值太监王承恩道:“洪总督,孙巡抚到什么地方了?”
王承恩一听,就知道皇上问得是洪承畴和孙传庭,便连忙躬身回奏道:“洪总督刚入晋地不久,孙巡抚暂未到晋地。”
满清鞑子入侵之后,原来的崇祯皇帝就已经下旨洪承畴,孙传庭领兵勤王。但是,他们两人都在追剿流贼,因此,旨意到了之后,也没能立刻出发。到了后来,崇祯皇帝有意议和,也就没有催促。
崇祯皇帝听了回答之后,眉头又皱了下道:“派人去催下,告诉他们,领精兵勤王即可。”
王承恩听懂了,这是让洪孙手下的将领都领家丁勤王。他连忙答应一声,便赶紧去忙这事了。
在原本崇祯皇帝的记忆中,能打的人也还有。比如京营总兵黄得功,不过此时他被调去南方熊文灿麾下追剿流贼,也没在北方。
如今北方的局势,最好还是卢象升能没事,由他统领军队,应该也不会让满清军队太过肆虐。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低头看着司礼监早早就送过来的奏章,堆积如山。以前的崇祯皇帝,都是自己亲自一本本看过去。
这么多奏章,让他想起了后世做作业,一天到晚做这么多作业,脑子不懵么?
这么吐槽了一句,崇祯便一招手,对边上伺候的四名小内侍道:“你们四个过来!”
蓝天保等人一听,稍微有点意外,连忙过去听旨。
崇祯皇帝一指那些奏章道:“这些奏章,你们均分了,另外用纸票拟个处理意思出来。”
奏章一般是由内阁辅臣票拟,也就是针对奏章的事情给出处理意见,然后送到司礼监朱笔审批票拟的建议,写上“可”或者否定意见,再由皇帝御览用印或者司礼监掌印太监用印。
如今,皇帝竟然让四个刚出内书堂的小宦官来票拟,顿时就吓了他们一跳,没一个人敢动手,其中为首的蓝天保更是期期艾艾地说道:“陛……陛下,我们……我们只是……”
第29章 欺君
崇祯皇帝没等他说完,就不在意地打断说道:“不会就学着,没有人天生就会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见这四个小宦官还是一脸惊吓的样子,便又说道:“记住,处理的原则,要有利于朕,有利于百姓……”
这时,王承恩刚好已经返回,听到了崇祯皇帝的这些话,顿时,也惊得说不出话来:皇上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培养他们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可……可这几个才刚出内书堂,才是十五六岁的宦官而已,他们懂什么啊?
一般来说,从内书堂毕业之后,要在宫内十二监当底层宦官磨练,过了几年表现好了之后,才会一级级地往上升迁,最终成为少监和太监的。
崇祯皇帝其实已经看到王承恩回来了,也不管他,继续说道:“……朕即大明,朕的利益,就是大明的利益,也是老百姓的利益。记住这点,你们再去看内阁的票拟,看辅臣给出的意思是否符合朕刚才所说的。如果觉得不妥,你们就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附在内阁票拟处,明白了么?”
蓝天保等人经他这么一说,有了一点头绪。而且在初始的震撼之后,有了时间缓冲,这震惊的心情也缓和了一点,此时的他们,心底又涌起狂喜之意。
他们不是傻子,自然知道,皇上明显是在培养他们,如果能通过皇上的考验的话,说不定就能一步登天。这么天大的好事,就出现在眼前,不狂喜,不激动就怪了!自然,他们对皇上也无比地感激!
于是,他们四个人纷纷领旨,小心翼翼地把御案上的奏章分成四份,就在皇帝的眼皮底下,试着开始做了起来。
崇祯皇帝从御座上站了起来,看着他们四个人在那做事。
说真的,这四个小宦官对于处理政务,其实压根就没有一点经验。崇祯皇帝对他们票拟出来的结果,也根本不报有任何期望。之所以这么做,可以说是锻炼他们,也给他们一个将来会重用的信号,使得他们不可能被任何人收买。毕竟别人给出的好处,难道还能大过皇上对他们的期许?另外,此时这么做,也是要让王承恩看的。
崇祯皇帝看了一会蓝天保他们在认真地阅读奏章后,便在殿内缓缓踱步,同时对跟在身边的王承恩说道:“你觉得朕刚才对他们说得,可有道理?”
王承恩心中正震撼着,有点感觉皇上似乎想在宫内大换血的意思。突然之间搞这样的事情,到底是为什么?
一时之间,他有点摸不着头脑。要知道,就算这四个宦官再聪明,可年龄、资历的限制,也不大可能让他们能胜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的活。
想不明白,无奈之下王承恩只好顺口拍马屁道:“陛下所说,皆是真理!奴婢觉得说得太对了!”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忽然站住身子,转身看着王承恩道:“这个道理,朕以为,宫里的老人都应该懂,对不对?”
王承恩一听,心中隐隐感到有什么不对:该不会今天皇上特意点了自己来伺候,就是有什么话要对自己说吧?
原本今天不是他轮值的,不过崇祯皇帝一声吩咐,轮值太监就变成了他。
崇祯皇帝在等着他回话,王承恩也不敢耽搁,而且皇帝的话,就没有其他答案,他就只好顺着意思回答道:“奴婢觉得是!”
可崇祯皇帝似乎又不按常理聊天,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话锋一转,却又问王承恩道:“你说,朕对身边的老人如何?”
他所说得老人,自然是在当皇帝之前,就在身边伺候的那些人了。比如说王承恩的干爹,曹化淳。
说句实话,原本的崇祯皇帝对这些藩王时候的宦官,还真是没话说的。一个个位居宫里重要职位不说,甚至在和首辅起冲突的时候,他都更相信自己的身边人,才有了温体仁黯然下野的事情发生。
不要说事实如此,就算不是如此,皇帝的话,王承恩也不可能回答说他对宫里老人不好。
因此,崇祯皇帝在得到他的肯定答复之后,却忽然叹了口气道:“可是,朕对他们好,那他们又为何来糊弄、欺负朕呢?”
一听这话,王承恩吓了一跳,连忙匍匐在地,不敢回应这话了。甚至连在边上看着奏章票拟的蓝天保等人,也都吓得跪在了一边。
毕竟崇祯皇帝这话太重了,真是这样,那就是欺君之罪!虽然大把的人,就是在干欺君的事情,可那没有摆上明面,至少没有说破。
崇祯皇帝看到他们的反应,只是冲蓝天保等人一挥手,示意他们继续,而后看着匍匐在地的王承恩又说道:“唐太宗有句话说得好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相信宫里的老人都懂,朕身边的老人都明白。朕刚才对他们四个人说得话,宫里老人也肯定都明白。可是,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以前朕不知道,昨儿让他们匿名把知道的情况都写出来,朕才知道,原来在朕看不到的地方,竟然有如此之多的事情,都是这些老人在带头做事。他们难道不知道,那是在挖大明的根,给如今的大明雪上加霜么?难道为了一己私利,就不顾朕的利益,不顾大明的利益了?”
寒冬腊月的,匍匐在地的王承恩,脸上隐隐地有汗出来了。他自然知道昨天那八个掌印太监的事,可他没想到,那八大掌印太监竟然不知轻重,什么都往上面写,难道是要在宫里掀起狂涛巨浪么?怪不得皇上现在似乎谁也不信,都要让刚出内书堂的宦官来学着处理政务了!
他正想着,忽然感觉到有点异常,偷偷瞄了下,发现崇祯皇帝竟然没有形象地蹲在了他面前,不由得又是吓了一跳,连忙低下头去。
崇祯皇帝看着他,继续说道:“让朕欣慰的是,你没有让朕太过失望!可是,有些事情,你应该知道轻重的,却为什么不向朕禀告,难道就因为他是你义父么?难道在你眼里,义父比朕还重要?”
一听这话,王承恩的汗就直接流下来了,可他又不知道那八个人捅出了曹化淳的什么事情,让皇帝如此生气,就只好趴在地上连声说道:“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崇祯皇帝听了,似乎有点不耐烦地打断道:“好了,没用的话就不要说了,抬起头来看着朕!”
王承恩一听,慢慢地抬头,那额头流着的汗,就很明显了。眼神中,已经带了恐惧之色。
“你不用害怕!”崇祯皇帝伸手拍了拍他的头,脸上还是带着一点怒意道,“朕既然跟你说这些,就是想给你机会,朕相信,你还是忠于朕的!”
原本历史上的事情,已经证明了王承恩确实是忠于崇祯皇帝的。可这不代表,他不会背着崇祯皇帝做一些违法的事情。
听到崇祯皇帝的话,王承恩心中稍微松了口气,连忙回道:“陛下圣明,奴婢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鉴!”
“好,既然这样,朕就给你机会!”崇祯皇帝说着,就站了起来,又开始在大殿内踱步,同时说道,“你就给朕说说曹大伴的事情,比如收外廷孝敬的事情,朕看看你到底是否对朕的忠心,会超过你对你义父的心!”
其实,崇祯皇帝对于曹化淳的事情,来自于那天殿上薛国观对厂卫的控诉,还有从窃听系统中得知的曹化淳收杨嗣昌孝敬的事情。更具体的,原本的崇祯皇帝压根不知道,他也不知道。
但是,王承恩不知道啊,他以为那八个掌印太监中的某个人,已经把曹化淳的事情都给皇上说了,要不然,皇上怎么会知道曹化淳收外廷孝敬的事情?
想想也是,有的事情,似乎和皇上发现内书堂地事情,似乎有点类似,也难怪那些掌印太监会把这事抖出来。内外一对比,皇上肯定不会再计较内书堂的这点小事了。
因此,此时此刻,王承恩别无选择,只好从崇祯皇帝所点明的事情先说起。这不说还好,一说之下,顿时让崇祯皇帝都吓了一跳。他没想到,吏治竟然腐败如此!
第30章 磨刀
王承恩爆出的这件骇人听闻的事情,就是崇祯年间的卖官现状。
从崇祯初年开始,因为朝中京官或地方主官出缺,除循例由新进士中选拔外,也由任过一定时期的州县官吏中进行考选。于是,卖官也随之产生。
礼部郎中路迈,只因为和大学士周廷儒的弟弟周正仪是儿女亲家,依仗这个关系,竟订出“七千求词林(翰林官)、五千求科(给事中)、三千求道(监察御史)”的价格,公开受贿,代人走门路求官。
试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