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崇祯窃听系统 >

第205部分

崇祯窃听系统-第205部分

小说: 崇祯窃听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过了多久,崇祯皇帝眼睛忽然一亮,显然是有了想法。而后,就听他下旨,传右佥都御史杨廷麟觐见。
  没多久,杨廷麟就赶到了文华殿。
  前年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兵部的职方郎中,不过在建虏入侵关内的这次战事中,表现出色,就被皇上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对于皇上的知遇之恩,他自然是铭记在心,自从上任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这一次,皇帝传召,他还以为是要问都察院的情况,因此,在来得路上,就在心中做了准备。
  不过他没想到,皇帝竟然问他说道:“卿以为南方官场风气如何?”
  杨廷麟是江西人,崇祯四年中的进士,同样排名靠前,不过一直不怎么如意,被官场同僚打压,也是从去年开始,才有了平步青云之运,不过这也是他一心为国,拼死上战场所换来的。在早些时候,他就看不惯杨嗣昌,也曾弹劾过他。因此,他对官场中那些同僚,并没有好感。
  此时,他听皇帝问他这话,并没有犹豫,立刻就奏对道:“陛下,微臣以为,江南官场,只顾小家,无有一点公道之心。贪墨横行,醉生梦死,以贪图享乐为最!”
  崇祯皇帝没想到他的评语竟然这么低,不由得略微有点诧异,便马上问道:“哦,卿何以如此之说?”
  杨廷麟原本就是据实而说,此时见皇帝并没有生气的样子,便滔滔不绝地给皇帝讲了起来。
  江南士林,风气糜烂,风月场所之多,风月场所的盛名之最,远胜北方,由此可见一斑。且还好男风,喜穿妇人衣裳,涂脂抹粉,招摇过市,引以为乐。
  地方官员,皆为己牟利,或为财,或为名。为财者,捞得是真金白银,为名者,置框于衙门前,让商人百姓自行缴纳赋税,谓之父母官也!
  ……
  杨廷麟一下说了好多,当他说到最后,忽然心中打定主意,又正色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微臣以为江南官场会如此,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大明设南北两都,而官场默认,应天府陪都之官吏,皆是官场失意养老之所。如此一来,陪都之官,仕途无望,便有追求享乐之心。如此,实在不妥!”
  这种事情,要是换了一般官员的话,那是万万不会说出来的。因为这个事情,本身就是这样,告诉了皇帝,难道皇帝还会改变?而且这事要传出去,对于京师这边的官吏来说,也是不喜欢听到的。
  不过杨廷麟就是这样的人,耿直,有追求。既然说到了,他就不管这事是不是属于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也要说出来给皇帝知道。
  在原本的历史上,杨廷麟被杨嗣昌打压,最终摆官回乡。按理来说,他应该对崇祯朝是有意见的。毕竟杨嗣昌的势大,就是崇祯皇帝偏听偏信导致的,他杨廷麟就是这事的受害者。
  可是,当李自成攻入京师,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传到南方时,杨廷麟恸哭不已,遂于江西募兵勤王,自号兼山,意在效法文天祥(号文山)、谢枋得(号叠山)这两山气节。事实上,也身兼力行,最终抗清兵败后投水自尽殉国,谥文正。
  此时,杨廷麟说完之后,就昂首挺胸看着崇祯皇帝,反正已经说出来了,不管是祸是福,自是要为自己说得话承担后果。
  可谁知,崇祯皇帝听了之后,却是笑了起来,这和杨廷麟想得有点不一样。
  因为他想着,这个事情,皇帝就算不生气,也会回避这个话题,因为其他朝代都没有,就只有大明朝有,而这,就是成祖搞出来的锅。
  他有点想不明白之下,崇祯皇帝却已经开口说道:“有关陪都之事,朕也一直在考虑,如果只是作为闲散官员养老之所,确实有些不妥……”
  杨廷麟听得脸上立刻露出了诧异之色,他想着,自己已经是敢言了,没想到皇上竟然还真是毫无顾忌,自己都说陪都乃是闲散官员养老之所这样的话,这话皇帝说出来,合适么?
  然而,崇祯皇帝似乎一点都不在意合适不合适,依旧在说道:“大明的疆域广阔,如果都城只是在京师的话,对于南方实在太远,就有点鞭长莫及了。将来朕还有别的打算,南方就会变更更为重要。因此,朕想着,不能让陪都的官吏都成了吃干饭的闲汉,如此一如卿所言,无所事事之下,反而带坏了江南的风气。”
  杨廷麟听得目瞪口呆,皇上这是要干什么?难不成要迁都?
  成祖迁都京师之后,后来的皇帝,其实是有想过要迁回应天府的,只是各种原因,哪怕都为迁都准备了,最终也没有迁回去。
  迁都,是个大事,涉及方方面面,不是那么轻易能迁的!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问,崇祯皇帝就自己说了:“朕的想法,是让陪都的官吏,切实履行他们的官职,六部九卿,该干得事情,就得要好好干。当然,主要是对南方各省的事情做出快速反应。”
  虽然崇祯皇帝没说,不过也不用说,涉及到一些重大的事情,当然还是要皇帝来决断的。
  杨廷麟听到这里,立刻面露喜色,躬身奏道:“陛下英明!”
  他不知道,崇祯皇帝在说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在考虑,要不要以后在京师坐镇几年,然后去应天府坐镇几年,到最后,摆平了北方之后,迁都南方,以长江为枢纽,联通大明各省,又可争霸海上。京师这边,说句实话,交通相对应天府来说,不太方便。
  崇祯皇帝此时听到杨廷麟显然对他的这个想法,也很是赞同,便放心地对他说道:“如此,朕意欲改卿为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先行过去,替朕纠察官场风气,等有个基础之后,朕便会下旨公布今日所说之事,如何?”
  如果不先打个招呼的话,就算是升官了,可去南京任职,在于别人看来,那就是失去圣心,当个闲散官去了。
  杨廷麟听了,当然高兴了,不但升官,而且他的建议得到了皇帝的回应,这是对他的绝对重视。因此,他立刻躬身领旨道:“微臣遵旨!”
  “哦,对了!”崇祯皇帝说到这里时,似乎想起什么,就又交代杨廷麟道,“张溥巡按地方,核查官绅优免限额和催收欠赋,如果他顶不住,卿要给他撑腰,因为这同样是整顿官场风气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微臣遵旨!”杨廷麟又大声回应,毫不犹豫。
  于是,崇祯皇帝便把那颗甲级窃听种子赏给了他。
  等杨廷麟一走,崇祯皇帝又传旨招来卢九德,对他交代一番,而后改他为南京镇守太监,即赶往南京赴任去了。
  南京那边,其实最大的不是六部九卿,而是镇守太监,权力很大。
  崇祯皇帝就是担心有杨廷麟还不行,因此,让带兵打仗过的卢九德前去坐镇。
  安排完了这些事情,崇祯皇帝的心思就又转到了锦衣卫百户、如今已是满清驸马的伍忠身上。
  此时他已经在海上,听他和建虏水师统领的对话,两艘船不敢直接到达登州之后再沿岸南下,而是直接南下江南那边,如今还不知道他们到哪里了?
  这个就有点麻烦了!如今,也只有自己通过窃听种子,能准确知道伍忠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如果派人赶去江南的话,从京师过去,要好多天的时间,搞不好伍忠换了地方,做些别的事情,就没法可以针对伍忠那边的情况作出安排。
  说起来,还是这个时候的交通太落后了。后世开车一个小时的路程,这个时候都要骑马赶一天,还不一定可以,舒适度就更不用说了。换成高铁、飞机速度的话,就更不用说了。
  交通落后,通讯不便啊!
  崇祯皇帝想着这个事情,感觉有点麻烦,最好的对策,是自己亲自赶往江南,这样不但能及时了解伍忠在干什么,也能知道他到底是忠于大明,还是说已经变节彻底投靠满清了?另外,也能根据江南那边的情况,随机应变安排伍忠这颗棋子,以便于能达到江南那边整治官绅的最大化,让大明官场可以清上一清。
  可是,自己是大明皇帝,又怎么可能轻易离开京师?虽然之前已经有过一次,可那是御驾亲征,剿灭重新壮大的流贼,这个事情,至少还能在明面上过得去。
  如果要去江南的话,当然是要暗中前去。如此一来,京师这边,皇帝失踪,那影响就会大了。更为蛋疼的是,这个时代的交通不便,这一去江南,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不是两三天时间,能偷偷出去,又偷偷回来。
  想了好久,崇祯皇帝还是没法决定,便决定先把这事放一放。倒是卢象升那边,已经在做最后的准备,快要跨海行动了。这一边,也要关注才行。
  ……
  他在这边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卧病在床的吴昌时,已经听到了仆人传回的消息,知道张溥大闹秋月阁的事情,不但抓了八名有官职在身的,还把侯方域和钱谦益气得晕得晕,吐血的吐血,这个事情,闹大了!
  有锦衣卫在身边的时候,他叹口气说道:“张兄真是冲动了,何必与那些人一般见识呢!”
  说话间,一脸为张溥着想,为他惋惜的神情。


第298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可在他的心中,却是笑得很开心,大声赞好:张溥和钱谦益等人先起冲突,就是他想看到的。在他看来,张溥虽然名气比他大,可如今却是他丢出去的一块探路石头,这一次的差事,到底如何,就先看张溥这边会怎么样好了!
  吴昌时打着这个主意,自然就不想自己的病能早好。因此,趁着锦衣卫校尉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地倒掉要喝得药。又或者,等到半夜里时,故意不盖被子,这样就算喝药也不可能一下就好了。
  吴昌时就如同崇祯皇帝一般,也要稳坐钓鱼台,笑看鹬蚌相争!
  再说张溥带着人从秋月阁离开之后,就把人带去了扬州府知府衙门,把人丢给了扬州知府。临走之时,告诫他道:“在你治下,这些官吏公然出入风月场所,实在败坏官场风声。此事若不严肃处理,本官定然如实上奏,把你扬州府的官场风气向皇上禀告。”
  这种事情,是不能摆到台面上来的。虽然官场中人,大都如此,皇帝知道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要是摆到台面上来了,就算皇帝本来不介意的,都不得不要处理了。要是皇帝本来就介意的话,那这事可能就大了!
  而当今皇上,自从登基以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勤勉之程度,直追太祖成祖,这样的皇帝,对臣下的要求,都不用看这些年来的表现,也都能知道了。
  实际上,官场上其实已经暗暗在流传皇帝的评语:刻薄。
  要不然,也不至于在崇祯皇帝登基这些年来,内阁辅臣、封疆大吏,来来回回地不知道换了多少,甚至还有不少问罪被杀的。
  因此,听到张溥的要挟之后,扬州府知府不敢轻视这件事,连忙保证,一定会严加整顿扬州府的官场风气。当然了,至于他到底会不会严加整顿,那就要时间来证明了。
  张溥回到驿站,在房间里坐下之后,并没有那种出气了的感觉。而是呆坐在那里,他的脑海中,不断地回响听到的一幕幕。
  “就他一个贱婢所生,看得起他,我们大家捧他,他才有今天!”
  “就他这种人品,我侯方域不屑与之同道也!”
  “对,贱婢所生贱种也,岂能与他同道!”
  “怕不是在你那边没人了吧?也罢,这样好了,等老夫这边的诗词茶会开完了,回头张大人再开一个,和老夫这边错开了,如此,也就不至于门可罗雀了!”
  “……”
  想着这些话,侯方域、钱谦益还有其他人等一个个带着嘲笑的脸,就仿佛浮现在他的眼前。
  姜冬坐在另外一侧,见张溥回来之后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便越加注意,不知道这位才子在发什么呆。
  随后一会,他就发现,张溥的脸色越来越狰狞,一点都不像一个读书人的样子,充满了戾气,双手也是握紧了拳头,手背上的青筋凸显。
  这是……
  姜冬看着,心中暗暗有点惊讶。
  忽然,就看到张溥就像变脸一样,一下恢复如初,就好像刚才根本就没有怒到极点。只见他亲自动手磨墨,而后开始写起奏章来。
  很显然,他应该是有腹案,下笔非常快,只一会的功夫,就写完放下毛笔吹了吹墨迹。看到姜冬走过去,有点好奇的样子,他便用平常的脸色对姜冬说道:“吴巡按病情甚重,确实不宜多动。本官也写了奏本,向皇上请求更换巡按府县。”
  他其实是可以不用向姜冬说明的,不过他主动说,那就是示好姜冬。
  对此,姜冬才不会有意见,你张溥爱咋样就咋样好了。
  这封奏章发出去之后,张溥就像平常一般,就在驿站内休息,甚至都好像忘记了之前发生的事情,也没有派人去问扬州府知府有没有处理那些官员,怎么处理等等。
  如果说驿站内风平浪静,那驿站外就是惊涛骇浪了。
  张溥不顾官场潜规则,竟然去了秋月阁大闹,其他人也就罢了,把东林领袖钱谦益都差点气死了。这个事情,话题性极佳,立刻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几乎所有人,都关注了这件事情。
  很多人痛骂张溥,这就不用说了。特别是扬州府这里的官绅,还有那些欠有赋税的,更是对张溥不满了。看到张溥到了扬州之后,竟然躲在驿站内毫无动静。对此,他们都以为,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寂静。这个张溥,绝对不可能就此罢休的。毕竟,他已经和钱谦益等人都撕破脸了。
  就在秋月阁事情发生的两天后深夜,忽然,寂静的扬州城响起了“走水了”的喊声。
  姜冬闻声,连忙让手下护住张溥,自己严阵以待,出去看动静。发现着火的地方并不在驿站这边,那位置,好像是知府衙门。
  既然不是驿站,姜冬也不在意。他正待进门回去时,忽然,又看到另外一边有火光起来,在夜色之下格外引人注意。
  “这又是哪里走水了?”姜冬见了,不由得有点诧异说道,“祝融降临扬州府了不成,一晚上两处地方着火!”
  在他的身边,还有闻讯出来的驿丞,他看看第二处着火的地方,有点诧异地猜测道:“好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