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崇祯窃听系统 >

第409部分

崇祯窃听系统-第409部分

小说: 崇祯窃听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盛京这边,崇政殿内,几个奴酋都在,甚至包括太后和小皇帝也在。
  此时,殿内气氛难得轻松,他们都在听刚赶回来英俄尔岱禀告去倭国的情况。
  “倭人一开始存了试探的心思,他们所谓的武士动不动就来挑衅,到后来,随便一个大清勇士出手,就一口气打倒了十个,这让他们大吃一惊……”
  英俄尔岱捡好听的活跃了下气氛,一边从怀里掏出了结盟书,而后双手奉上,同时继续说道:“最终奴才不辱使命,已和倭国缔结盟约,不日倭国就会出兵朝鲜,且会通过虾夷之地运粮给我大清……”
  因为太后在场,摄政王没有主动要,这盟书就先呈送给布木布泰了。
  不过多尔衮这边,英俄尔岱终归是有点歉意的:“盟约都是在主子所给底线上签的,只是有一点……”
  一听这转折,豪格,岳托两人立刻盯着他,其中豪格厉声喝道:“怎么,该不会卖了大清?”
  “没,没有……”
  英俄尔岱的否认还没完,就听正在看盟书的布木布泰“啊”了一声。
  众人闻声看去,只见太后脸色有点古怪地看向了多尔衮。


第544章 的确是妙啊!
  看她这个样子,就知道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和多尔衮有关,而且很可能是刚才英俄尔岱想说得事情。
  明白了这点,豪格的脸色顿时就缓和了下来,对布木布泰说道:“出了什么事情?”
  布木布泰没理他,而是让内侍把盟书转给多尔衮,让他亲自去看。
  多尔衮见此,不由得有点疑惑。既然英俄尔岱说了没有超过他交代的底线,那就应该没什么事才对!
  这么想着,他便从内侍手中拿过盟书看了起来。第一条,大清为弟,倭国为兄这些,他是无所谓,这只是虚名而已,等实力强大了,还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然后多尔衮又继续往下看,不过只是过了一会,他的脸色就突然变得铁青,而后豁然转头盯向英俄尔岱。那眼睛中,似乎喷着怒火。
  英俄尔岱见此,竟然下意识地缩了下头,不过最终,再没有别的反应。
  豪格见得很是好奇,忍不住了,就走过去,凑着多尔衮身边探头看了一下,顿时,他就发现了多尔衮为什么那么生气。
  不过豪格自己,却是咧嘴笑着说道:“没事,没事,你是摄政王,为了大清的未来,难道连这点牺牲都不肯?想我父皇,都把我的那些妹妹,全都是为了大清而嫁出去的。你女儿能嫁给倭国的太子,也算是不错的了,对不对?”
  边上的多铎听到,顿时吃了一惊,连忙凑过去也看了下,而后,立刻转头看向英俄尔岱,怒声喝道:“你好大的胆子,不知道摄政王有多疼他女儿么?”
  多尔衮就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因此很是宠爱,这一点,和皇太极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因此,多铎才会如此愤怒。
  “怎么了?为了大清,连一个女人都舍不得?”豪格一听,就不乐意了,冲着多铎嚷开了。
  英俄尔岱低头,声音比较小,带着一点无奈回答道:“倭国那边强调了,一定要我大清当家的女儿和亲,如此才能相信我大清和倭国联盟的诚意!”
  “你……”多铎还是恼怒地准备训斥,不过却被多尔衮打断了,“算了,他做得没错!”
  殿内的人转头看向多尔衮时,至少表面上,脸色已经恢复了正常,好像没什么事情了。不过了解他的多铎却是知道,多尔衮心中肯定是在滴血。
  这种和亲,对于女方来说,那是带了耻辱性质的。除非将来有一天,大清这边足够强大了,那或者也能反过来通过嫁出去的女人来控制倭国。
  经过这么一个小插曲,其他条款,却是再没有异议,多尔衮把这份盟书顺手给了多铎,而后转头对英俄尔岱说道:“做得不错,没有辜负本王的期望!”
  说到这里,他又转头向布木布泰奏道:“此份盟约,让我大清有了喘息的机会,有了强有力的盟友,能补足我大清的不足,又能分担明国的压力。微臣提议,有功赏之,当封英俄尔岱为三等梅勒章京!”
  这个职位,就是大明官职中的副将,也就是俗称的副总兵。
  不得不说,英俄尔岱能顺利完成这次盟约,确实功劳很大。因此,其他诸王并没有意见,布木布泰也就准了多尔衮所奏。
  此时,崇政殿内的所有人,都是松了口气,就听多尔衮总结道:“有了倭国输送过来的粮食,能让我大清渡过这次的困境,再有倭国吸引明国的注意,相信等到明年,我大清必定就能缓过来了!”
  “对,如今我大清就只有青壮,没有累赘,负担就更轻了!”多铎带着一点咬牙切齿的狰狞样,恨声说道,“他日杀入关内,定要报仇雪恨!”
  只有青壮这种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场的人,个个心知肚明,不过却没人把这事挑明了。一如多铎所说,只能把这仇算在明国头上。当然,他们却选择性的忘记了,他们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总没脸说明国穷凶极恶的原因吧?
  多尔衮听了之后,点点头道:“这些且先记下,如今要紧之事,是派人去接应粮草,并且能尽量减少路上的损失,发到下面去……”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殿外传来急促地脚步声,没有停顿,直接闯入崇政殿内。
  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就只有一种可能性,是八百里加急奏报。
  想明白了这点,顿时,刚刚有了一丝笑容的多尔衮,那脸色顿时又一下变得铁青,那盯着出现在殿门口信使的眼光,就犹如一把利剑一般,好像要把信使给斩了。
  “报,明国卢象升亲自领军攻打鞍山驿堡。”信使喘着气奏道,“急需救援!”
  这个消息,是在场这些奴酋最不想听到的。然而,事与愿违,明国根本就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这天气稍微好一些,竟然就开始攻打鞍山驿堡了。
  这一次,急报没有呈送给布木布泰,而是多尔衮直接拿了过去,立刻展开看了起来。只是一下子,就已经看完,松了口气道:“只有卢象升领军,大概五千人马,兵力倒是不多!”
  “会不会那明国皇帝又躲在什么地方搞什么阴谋诡计?”布木布泰听了,还是满脸忧色,立刻提醒多尔衮道。
  以前她不关心这些,可自从成为太后之后,不管是从国事上,还是从多尔衮平时的闲谈中,她都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明国皇帝的可怕。过往的战绩证明,每次看似普通的战事,其实都是明国皇帝在后面布局,等他一出现的时候,就是大清遭殃的时候。
  因此,布木布泰有绝对的理由怀疑,这一次,该不会明国皇帝又在搞什么阴谋诡计,准备阴大清了?
  多尔衮听了,严肃地点点头,看着殿内其他几个王爷说道:“明国皇帝并未出现,确实要防备。依你们之见,该怎么应对?”
  豪格听了,张口便道:“才五千人马,灭了便是,好歹出他一口鸟气!”
  他的话刚说完,就听岳托冷冷地问道:“粮草呢?粮草从哪里来?”
  一听这话,顿时,崇政殿内就变得很安静。
  沉默了一会之后,多尔衮忽然叹了口气说道:“鞍山驿堡肯定守不住,退守辽阳吧。等倭国在朝鲜登陆,明国就必定会被转移注意,到时候,我们大清就能喘口气了。等粮草收到,再转守为攻也不迟!”
  其他人听了,都没意见。
  不过他们还没有说话,布木布泰就急着说道:“如此,当再催倭国出兵才是!要是倭国出兵晚了,明国打下辽阳怎么办?”
  明军要是打下了辽阳,那盛京就暴露在其兵锋之下,也就一百来里路而已,明国的骑军旦夕可至,这就吓到她了。
  多尔衮听了,点点头道:“不错,倭国须得尽快登陆才好!”
  “殿下,倭国说了,要先结成秦晋之好才出兵。”英俄尔岱听了,中气不足地提醒道。
  这一次,多尔衮听了并没有犹豫,立刻便对他说道:“既然如此,你立刻先一步去联系倭国,本王这边,也立刻安排,送过去完婚。”
  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对于鞍山驿堡那边的回复,就是下令让他们不用再抵抗,退守辽阳。不过在撤回辽阳之前,要破坏鞍山驿堡到辽阳的道路,尽量拖延明军的攻势。另外,多铎也立刻赶往辽阳坐镇。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份旨意还没送出去,鞍山驿堡的城墙就被大明的红夷大炮给轰塌了。
  这个时候,只是中午时分,看着步军攻上了鞍山驿堡的城头,卢象升亲自登上城头观阵。
  只是一看,他就明白地对身边的李过说道:“本官就知道建虏没来反复争抢城头,就是想打巷战!”
  “末将愿领兵夺下鞍山驿堡!”李过一听,立刻抱拳请命道。
  谁知卢象升听了,却是摇摇头道:“皇上有交代过,辽东反正已经烂了,战事之目标,当以尽量杀伤建虏,保全我军将士为要。”
  说完之后,他便果断地一挥手下令道:“让后面送猛火油上来,烧了这鞍山驿堡,把藏在里面的建虏都给一起烧了!”
  还想着和明军将士肉搏,想都不要想!
  李过一听,脸上明显露出了笑容,当即抱拳领命,连忙去安排了。
  如此一来,一场苦战便没了,只是轻松地看热闹而已。
  当猛火油往城中投掷的时候,躲在城中的建虏,就犹如受惊的老鼠都蹿了出来。没法攻打严阵以待的城墙,就全部试图从东北门逃往辽阳。
  然而,卢象升又岂会让他们如愿。军队早已绕过鞍山驿堡,就埋伏在东北门的城外,守株待兔,把火烧出来的兔子全部给一锅端了。最终逃回辽阳的,就没有几个建虏。
  傍晚时分,卢象升就已经在打扫完的战场上巡视了。他看着建虏一个个明显因为营养不良而变得瘦弱的尸体,不由得很是有点感慨。原本强大无比的建虏,战力都没发挥出多少,就这样被大明活生生给欺负了!
  皇上这征辽之策,的确是妙啊!
  “大人,末将领军去辽阳逛逛?”李过明显有点兴奋,向卢象升请战道。


第545章 筹粮
  大明的九边重镇之一辽东镇,就是设在辽阳的,是大明在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军事指挥中心。可以说,辽阳是辽东最为重要的城镇,至少在建虏把伪都设到沈阳之前,就是这样的。
  而自从辽阳被建虏攻占之后,大明就再也没有回到辽阳。哪怕毛文龙时代的东江军,敢到各地偷袭牵制建虏,也没敢到过辽阳。
  因此,明军要是重新出现在辽阳,那意义绝对是非常重大的!
  不过眼下,明军这边,连攻打鞍山驿堡所需的粮草,也是凑凑才凑出来的,就这,也只能供应五千人马而已打几天而已。不得不说,建虏被粮食给逼死了,但明军这边,也因粮食问题无法展开大规模行动。总得说起来,算是十步笑一百步的比较。
  此时,卢象升听到李过的话,想了想,点点头说道:“你且带着五百骑去辽阳亮相一下也不错。本官马上发捷报回京师,要是凑集到粮草的话,就趁此机会攻打辽阳,拿回辽东重镇!”
  对于夺回辽阳的意义,卢象升这个文官看得更重。因此,他虽然知道关内有粮食的话,皇上肯定会运往辽东,但是,基于辽阳的重要性,他决定还是给皇上提上一提。
  于是,卢象升所部不再前进,开始收拾鞍山驿堡,以便将来能以鞍山驿堡为出发点,前去攻打辽阳,这样比从海州出发,要少了将近六十里路。而李过领兵去辽阳的同时,报捷信使也赶往京师报捷。
  一如之前一样,都不用报捷信使赶到京师,崇祯皇帝通过窃听系统就知道了鞍山驿堡的战况怎么样。卢象升所想的事情,他也是第一时间便知道了。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如今确实是难得打击建虏的机会,不由得认真思考起这个事情来。
  倭国准备入侵朝鲜的事情,其实不用建虏把多尔衮女儿送过去,从郑芝豹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反馈的消息看,他们已经是箭在弦上,为了倭国的未来,他们绝对会做的。这也就是说,大明在今年出了要攻打建虏之外,和倭国也要有一战。如此一来,粮草物资的需求也就将大大增加。
  南洋那边,冬天的时候,收购到的粮食就比较少,至少也要等南洋第一批粮食收获之后,才能送来大明。那个时候,大明自己南方的粮田以及补充的高产作物也能有收获。不过时间就有点晚了,真要等到那些粮食都有了之后再动手的话,建虏和倭寇就真有联手之势。
  最好的机会,还是在倭国出兵之前,就先把建虏给灭了。如今建虏已经去催倭国出兵,从倭国那边的准备看,就算倭国不会立刻大规模出兵,但肯定也会派前锋部队登陆。毕竟倭国自己也急着占领朝鲜,用建虏承诺的两年时间在朝鲜站稳脚跟。
  既然最好的战机在眼前,那粮食从哪里来呢?
  京师这边,包括通州那边存储的粮食,真不多,就算挤一挤,估计也只能支持万余军队行军打仗一个月左右。而要想消灭建虏,那是要深入辽东腹地,战线拉长,粮食消耗就更多,只是这么一点粮食,并不现实。
  虽然去年就定下了要移民关内百姓去河套,还有宁锦一线,关内的粮食压力在今后会减轻。但是,今年是大规模移民的第一年。先期消耗并不少,也等于事实上不会有粮食节约下来。
  那么,还能从哪里挤下粮食出来?
  崇祯皇帝想着这个问题,不由得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还是想不出一个头绪来,便回想起后世,看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还真别说,就那么一回忆,崇祯皇帝立刻便想起了后世解放战争时期的事情,顿时,他眼睛一亮,或者在这个时候,凭着自己的威望也可行!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召见东厂提督王承恩和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分别吩咐他们两人去核实自己的想法。
  只是一日的功夫,厂卫两边就把消息报了上来,情况和崇祯皇帝所想的差不多。
  “呵呵,这样就好!”崇祯皇帝松了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