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第4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用了,大家为了图方便,就认了银票比票面所定价格高一点也无妨!”
之前那胖子一听,连忙抢过话题继续说道:“一来二去,这银票就越来越贵,如今,都快用不起了。”
一直陪同在皇帝身边的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看到皇帝如此关心这个事情,但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的他,却没有关注这些民生,没有及时把消息禀告上去,心中有点不安。当然,同时他也想不明白,看了下崇祯皇帝,见他好像不介意的样子,便开口问那胖子道:“怎么会这样呢?要是没银票了,就拿银子去银行换好了,只要你有银子,那就不会差银票的,这银票,怎么会越来越紧俏,越来越贵呢?”
对于李若琏的这个问题,崇祯皇帝来自后世,对于经济方面的了解,自然比他们都要多,那两个茶客一说,他就大概有数了。
果然,就听到那个胖子回答李若琏道:“这位兄台有所不知,做生意,主要是图方便,快捷。银票比起实物银子,不用担心成色问题,也不用整天拿秤带在身边,还要纠结那秤是否有问题,是秤得多点少点,反正用实物银子来做买卖的话,有的时候会有不少纠纷的。但是,用银票,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了!因此,在金额少的时候,可能还不明显,一旦这交易数额很大时,那不管是谁,全都是愿意用银票来做买卖的。”
顿了顿,连口茶水都不喝,就好像怕被别人抢着去说,没他显摆的机会一样,就又立刻接着说道:“如此一来,原本五百两生意的,如果你肯用银票交易,那只给四百九十九两,我也认了。到了后来,银票非常受欢迎,如今已经到了四百九十两,都有人会认。你说,这银票是不是越来越贵了?”
听到这话,李若琏算是明白了,不过对这种情况有点不以为然。
但是,崇祯皇帝却不这么看。因为他心中很明白。如今的银票和银子是一比一兑换关系。那么市面上流通的银票,就一定会受限银子的数量。这个胖子给出的解释,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缩影。
从全盘经济上来说,银票,也就是银子变得越来越贵,这是必然的事情,并不一定是银票更受欢迎。而是大明的经济随着战乱平息,自己又给出不少惠民之策,生产力比起崇祯初年,提高了不少。另外,自己每年又有大量的银子拿去买粮食什么的。这么一来,大明国内,物资越来越多,可是,用于交易物资的银子(银票)就越来越少,如此一来,自然是银子(银票)越来越贵了。
这一点,自从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都以银子为货币之后,就必然存在的一种情况。国内的银子数目和经济总量不相匹配时,就必然会影响经济,影响百姓的生活。根据后世得到的结论,温和的通货膨胀才是健康的模式。
银子少,货物多,这会导致通货紧缩。原来的明末就受这个影响,也算是明亡的原因之一了。
这个道理,这个时代的人,估计都不可能知道。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全世界所有人中,就只有自己知道这其中的厉害。
也是因此,自己才会创建这大明银行,并用银票来建立信誉。如今朝廷的信誉,嗯,还有自己的信誉,应该都是差不多了。这次的粮食还完之后,就可以把银票正式向货币职能转变。也就是说,不再和实物银子一比一,而是用朝廷相关的抵押物,再后来就是朝廷的信誉来发行银票。只有如此,才能不受国内银子不匹配生产力的制约。
当然,小面值的交易,还不值得印银票(纸币),就还是用铜钱交易好了。不过,也得回收市面上的铜钱,统一由朝廷印制新的铜钱,严禁民间私自印制。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心中又记下了这个事情。等回宫,就要把这个事情安排下去才好。
心中有事,他也就不想多待了。向李若链示意了一下,由他去结账,而皇帝自己便站起来先走了。
崇祯皇帝这一走,顿时,周围看似毫无关系的不少茶客纷纷结账离开,顿时引得大堂内不少人惊讶。
第600章 又遇见了
这么多人一起走,该不会是一起的吧?
可是,既然是一起的,那为什么不坐一起?
大堂内的一些人随便闲聊几句,猜测一下也就把这事放下了。
如果是在后世,天天电视上见的话,崇祯皇帝估计早就被认出来了。但在这个通讯落后的时代,崇祯皇帝的曝光率还远远不够。再加上崇祯皇帝微服私访毕竟是少,一年到头能有几次,且又不是每次都被人知道。
而且,京师城内,王公勋贵,文武高官,都是整个天下最多的。平日里也经常会见到带着一群家仆出入各处的情况,因此,京师百姓倒也没有一看到什么就往崇祯皇帝身上去想。
再说崇祯皇帝出了茶楼,李若琏已经赶了过来,便立刻请示道:“老爷,是回府么?”
“嗯,有事情得处理!”崇祯皇帝点点头道,“回府吧!”
听到这话,李若琏一挥手,便立刻有几名锦衣卫便衣牵来了马匹代步。
崇祯皇帝正准备翻身上马时,忽然听到街道不远处的拐角那似乎有什么动静,便稍微侧耳一听,顿时就眉头一皱,问李若琏道:“可有听到哭声?”
李若琏其实是不想皇帝管闲事的,但皇上已经问了,他就不敢不据实回答,连忙回奏道:“似乎是有哭声,从那边传来!”
崇祯皇帝看到他所指方向,和自己想到的差不多,便不急着上马回宫了。虽然已经贵为皇帝,好像要以军国大事为主。但是,他始终坚持着后世养成的习惯:事不管大小,要是遇到了,能管必然是要管的,能帮必然是要帮的。
看到崇祯皇帝往那边走去,立刻便有几名锦衣卫便衣先一步过去了。没敢打扰现场,却先进行了观察,并悄然占据重要的位置,方便护卫皇上。
走得近一些之后,崇祯皇帝便隐隐听到了一些动静。
“……大夫……大夫……”
“……走走走……不要再来了……”
“……大夫……等了……”
“……”
听得不是很清楚,不过能听出来,好像是病人和大夫的关系,是看病的?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继续前行,并没有看着这事好像很普通就算了。
能让人哭着求人,对于别人来说,这种寻医治病的事情似乎普通,但对当事人来说,那肯定是天大的事情。
拐过街角,入眼就看到一大堆人围在一处铺子的门口看热闹。这铺子的横匾,上写着“百草堂”三个字,显然是一处医馆来的。
崇祯皇帝正打量着,就听到一个带着恼怒地声音清晰地传来:“快走了,再挡着门,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大夫,行行好了,帮忙看看,我们已经求过好几处了。”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在哀求。与此同时,还有女人的声音在“呜呜”地哭着,不过声音已经小了很多了。
崇祯皇帝听得这声音好像有点熟悉,这么一来,他就觉得更奇怪了,按道理,自己不应该会熟悉才对!
于是,他便加快脚步往那人堆走去,显然是要进去看看情况。
李若琏一见,立刻点头示意一下,便有两名身强体壮的锦衣卫便衣疾步上前,就在崇祯皇帝面前这里,硬是挤出了一条通道来。
那些被挤了的人,自然是不愿意的,回头想要喝斥,不过一看来得是壮汉,好像还是家丁什么的,心中掂量下,便没敢说话。
崇祯皇帝走进了人堆中,看到一男一女背对着自己,就跪在医馆门口。其中那个男人的怀里,还搂着一个半大小孩,好像是昏迷也好像是睡着了。
那大人的面孔看不到,不过这小孩的脸,崇祯皇帝是看到了,还真别说,确实觉得眼熟,应该是见过的。
这一下,崇祯皇帝不由得凝神想下,就想想想看,到底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个小孩,因此,他并没有马上去问话。
那对夫妻看不到他过来,不过那站在门口的一个中年男人却是看到了,从随从衣着上就立刻明白,应该是来了一个有钱人。于是,他便立刻绕开了那对夫妻,来到崇祯皇帝面前,脸色变化,露出笑容道:“这位老爷,可是有事来鄙馆的么?里面请,里面请!”
说到这里,又意识到门口还被人堵着,便立刻恼了,当即喝道:“再不走,信不信报官抓你们了?”
围观的人看到这里,就也有人开口了。
“算了,去找找其他医馆吧!”
“是啊,人家不想治,你堵着门,回头官差来了也是你理亏的!”
“对啊,赶紧走吧,别耽搁了孩子的病!”
“……”
也有人看着这一幕,虽然没有劝那对夫妻,却是在感慨道:“没钱还真是不敢生病啊!”
“其实有钱也不敢啊,我家隔壁老王,一场病下来,全家都快变成要饭的了!”
“……”
虽然周边的人劝着多,可那对夫妻却并没有走。那男的,跪在那里转过身,看着那中年男人,低头看下怀里的孩子后道:“求求大夫看看吧,小人以后就为大夫做事,什么活都可以干,还清诊金药费,绝不食言。”
那个女的也膝行转过身,同样哭求道:“求求大夫开开恩,行行好,救救我儿吧,我们夫妻愿意当牛做马报答大夫!”
他们两人的眼中,就只有大夫。不过崇祯皇帝在他们转过来的时候,却是看清他们的面容了。又感到很熟悉,但一时之间也想不起来。
于是,他又再仔细看看这对夫妻,再看看那个孩子,突然,他就想起来了。
这一家三口确实见过,还说过话。就在今年,也是微服私访的时候,在大街上遇到的。
当时,这一家三口,当家的控制着独轮车,车上堆满了粮食,女人和小孩都绑着一根绳子在前面拉。他们三人,都是一身汗,不过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可此时,一个昏迷,明显憔悴不少;女人在哭着,满脸的泪;男人也变得非常憔悴,胡子拉碴。
不是崇祯皇帝记性不好,而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变化太大了。
他正想着,就听到那中年男子对这家人喝道:“走走走,这里是医馆,不是慈善堂,东家说过不治就不治。再不走,就真报官了!”
说完之后,他向崇祯皇帝一礼,伸手示意道:“这位老爷,里面请?”
见他如此,那夫妻两人,这才转头看向崇祯皇帝。他们心中也是知道,堵着人家医馆的门,确实不合适,但是,为了孩子,又没有别的办法,就想着求求有钱老爷,要是能出钱给孩子治病的话,卖身为奴也无所谓的。
可这一看之下,夫妻两人,顿时就愣在了那里。
虽然他们夫妻两人变化很大,可崇祯皇帝就算换了一身衣裳,那变化也不可能大的。再者说了,当初能在大街上遇到当今皇上,还一起聊了天,孩子还被皇上摸了脑袋瓜子,这样的事情,他们这辈子也不可能忘记。皇帝的相貌,那是深深地刻在脑海中的。
因此,他们夫妻两人,在第一时间便凭着第一直觉就确认,眼前这人,绝对是当今皇上!
之所以愣住,是他们两人都没想到,这辈子竟然还有再遇到当今皇上的机会。
正在这时,那中年男人的脾气似乎是耗尽了,厉声对这夫妻两人道:“你们竟然不识相,那就没办法了。来人,把他们拖一边去,报官……”
“报什么官?”崇祯皇帝冷冷地接过了他的话道,“医者仁心,为何不给看病?”
见到这位有钱老爷好像生气的样子,那中年男人便陪着笑脸,露出无奈道:“这位老爷,鄙馆也要养家糊口的,要是这些穷人都来鄙馆……”
他的话还没说完,忽然就见到那对夫妻又连连磕头了,不过这一次,不是给他,而是给这位有钱老爷。
这中年男人见了,以为是他们想求这位有钱老爷帮出钱,就想说什么时,却听到那个男的开口说道:“请陛下救救草民儿子吧,请陛下救救草民儿子吧……”
第一句话,或许听不明白,可这男人一直在重复地说。顿时,这中年男人,包括周边的围观人群,就全都惊呆了。
身为京师百姓,对于“皇上”,“陛下”这些词,那是绝对敏感的。一听之下,所有人,都不会去想什么“毕夏”、“碧霞”之类,而是“陛下”。
该不会,真是遇到微服私访的皇上了?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顿时,所有人都立刻看向那位被这人称之为“陛下”的人。
只是这一看,顿时,他们就觉得这个有钱老爷确实不一般,身上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气质。这一点,他们在事后和别人说起的时候,也都是这么说的。甚至有一些人还更有感觉,说皇上当时走过来时,他就感觉到非常冷,那是皇上的杀气(龙气)什么的。
崇祯皇帝却不管他们这些闲杂人等,被当众叫出来,他也没有生气,反而上前一步,伸手去扶那男人,同时关切地说道:“来,起来说话!”
第601章 吃饭看病
于是,这对夫妻站起来了,但周围所有人却跪了下去。
崇祯皇帝没理其他人,关心地问那男人道:“是没钱看病?”
当初的时候,他可是记得非常清楚,他们一家子省吃俭用出来的粮食,全都拿出来捐给朝廷打建虏的。不是借,是真得当作捐的。当时,他就知道,这家子不富裕。
这男人非常激动,真是老天垂怜,竟然再次遇到了爱民如子的当今皇上!
听到皇帝问话,想起儿子的病情,就连忙点头说道:“小儿的病情一直不好,家里再也拿不出一点财物来看病了。”
崇祯皇帝听了,伸手摸了下小孩的额头,是有点烫,显然还在发烧着。
于是,他转过头,低头看着跪在那里,明显看到还在慑慑发抖的中年男人一眼,而后严肃地吩咐道:“立刻给小孩看下病,朕会给你诊金的。要是没把握,也要告诉朕!”
“不敢,不敢,草民不敢!”中年男人那还敢要皇帝的诊金,此时的他,在震惊这个穷得叮当响的穷夫妇,竟然认识当今皇上,而且看样子关系还不错,早知如此,打死都不敢如此怠慢这对夫妻了啊!
崇祯皇帝虽然对